10.27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离宫型皇家御苑,是清代皇家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再现・圆明园”研究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圆明园面貌进行虚拟再现,展现圆明园面貌。学者贺艳在紫禁城发表的《再现·圆明园——正大光明》一文中,这样为我们讲述了复原细节。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圆明园遗址 网络图片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圆明园图画 网络图片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虚拟再现工作流程图

圆明园四十景之首为“正大光明”。以可靠史料为依据,复原精确到正大光明景点建筑细节。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正大光明景区位置示意图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彩绘绢本圆明园四十景——正大光明

对于地面铺装。彩绘绢本显示,中轴线御路正中为白色方板石路,宽与建筑明间相等(样001‐1注为1丈);石路两侧用灰砖海墁,约等于五间宽度。东、西配殿,东、西朝房前各出砖甬路与御路相接;其余部分均为土地。蓬壶春永中正大光明殿前御路宽度不变(与《凯旋赐宴将士》图所示相呼应),出入贤良门前御路缩小为三间宽度,左右罩门前增加卵石甬路;其余部分仍为土地。

但在英军的描述中,大宫门与出入贤良门间庭院乃全用“扁石”(疑即灰砖)铺装。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考虑,仪典性的广场和各座值房门前亦应整体加以铺装,乾隆中期大宫门区修缮档案中也有“拆墁砖海墁”、“砖甬路”的记载,所以复原时我们还是将御路和甬路以外部分都设计为砖海墁。建筑周圈散水则根据考古勘探报告选用,如正大光明殿爬山廊子使用卵石散水,洞明堂使用砖散水,均宽1尺8寸。

另据考古报告,在寿山北边有一条沿湖岸的卵石甬路,甬路长136米,距寿山山脚0.5~3米,距前湖驳岸2.5~3米左右,路面宽度逐渐变化(东端宽1.1米,中部宽1.2米,西端宽1.3米),与寿山口内宽约5米的土路相接。所以我们也按照以上信息对道路进行了复原。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颐和园东宫门铜狮

关于陈设小品。雍正年间,大宫门前安设石麒麟一对。乾隆六年,改安铜麒麟一对。乾隆二十八年又改为一对“烧古大铜狮”,后未再更改。乾隆四十七年,按照这对铜狮式样重新制造了一对“通高七尺六寸,面宽五尺五寸,进深七尺一寸”的狮子,安设在万寿山东宫门(今颐和园东宫门外铜狮铸工精良,实测狮连座通高2.44米,底座宽1.764米,深2.292米,即乾隆原物)。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圆明园大铜狮复原

这对新狮子制造时各项均按原狮子铸造例“详细斟算”,“均属相符”,但旧狮子用铜三万四千三百七十八斤,新狮子仅用铜二万六千四百八十五斤,据此估算圆明园大铜狮体量约为颐和园狮子的1.3倍。因此,圆明园大铜狮复原模型按照颐和园狮子等比放大制作,并采用实拍照片进行贴图,细节表现真实完整。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样1203所示寿山 故宫博物院藏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样1704所示寿山 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山体。以寿山的复原为例。据样1704、样001~2、样1203等图可知,寿山环前湖南岸堆筑,山体以土为主,局部置石。山体中部立石笋,西部开山口,设一条通往前湖西南角的甬路。乾隆晚期至道光初年间,在寿山中部新开了一条过山石蹬道。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寿山山体复原效果图

1933年地形测图显示,当时寿山山形和中部叠石、石蹬道均保存完整,惜无高程数据。1965年地形图上山体局部被挖蚀,中部海拔49.63米,山脚海拔约44.5米。2002年地形图仅存中部山体,山脚宽约14米,海拔约44.5米,山顶海拔49.91米。2004年考古勘探寿山中段山脚南距正大光明殿2.5米,山顶海拔50.799米;东段宽6米左右,南距爬山廊2.5~4.5米,海拔46.584~46.044米;西段宽9~22米,从东往北形成3个起伏小山峰,海拔45.966~47.64米;中段与西段间过山石蹬道长24.3米,宽3.3米左右。

因此,复原设计综合考虑了山体百余年来的自然亏蚀、滑坡,以及山体放坡稳定性等因素,确定土山山体堆高在2至8米之间,坡度约13度至35度;实际景观效果与写景图中为了烘托意境而绘制的高耸山体有着较大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