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双子杀手》来了,会有怎样的视觉盛宴?为啥有人说要“扑街”?

李安在华人电影中是一个很非凡的存在

知乎上就有人提问,“为什么李安越拍越好,陈凯歌越拍越烂?”,“李安比张艺谋强在哪里?”作为一名在台湾出生,美国生活的华人导演,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也给了他不一样的电影视角。

所以,在李安的电影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就是中西方的融合。

《双子杀手》来了,会有怎样的视觉盛宴?为啥有人说要“扑街”?

比如他拍的那部《理智与情感》,故事是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演员是外国的,场景在英国,但是电影却呈现出一股浓浓的中式气息,这就是他对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嗯理解和融合。

而李安的奇特之处还在于,提到李安,我们马上会想起“父亲三部曲”,《断背山》,《卧虎藏龙》,这些带点文艺气质的电影,他也确实拍的好。按理说,这是他最拿手的领域,但是他却偏偏向技术这一块发起挑战。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运用了3D技术开始,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了,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他向我们展示了4k技术带来的非凡体验。而最近又有好消息了,他和威尔·史密斯合作的《双子杀手》,马上就要上映了。

《双子杀手》来了,会有怎样的视觉盛宴?为啥有人说要“扑街”?

这一次李安再次向技术发起进攻,新电影中他不仅使用CG技术让威尔史密斯重回十八岁,而且还带来了新的CINITY影院系统,这种新系统具体是怎么运作的,我们外行并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必将引起一场大的技术变革,而且挑战我们已有的视觉想象。

电影还没上映,不过大致讲述的是一个退休特工和二十多年前的自我克隆人杀手互相追击的故事,也就是“我”要杀我。这种类型的故事其实并不算新颖,比如在《前目的地》中,就讲了一个我爱上我,我创造了我,我要杀了我的故事。

《双子杀手》来了,会有怎样的视觉盛宴?为啥有人说要“扑街”?

所以,据说《双子杀手》在北美点映后,评分不是很高。不过,很多电影都是这样,国外影评人的视角和我们的喜好不同,所以有口碑两极分化的现象。电影还没上映,但是我们依然充满了期待,为什么呢?抛却电影本身不说,就单从李安这个导演来说说,为什么他能给我们这种信任感吧。

第一,李安本身有很强的编剧功底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李安在出名前曾经当过六年的家庭煮夫的经历吧,那个时候他已经30多了,而且有了孩子,但是还没有开始拍自己的电影,看起来就是个吃软饭的男人,然后这个儒雅的男人内心有着自己的坚定和追求,正是在漫长的等待与积累中,他磨炼了扎实的编剧功底,在后来的一系列电影中也证明了他敏感细腻的观察力和对剧本的驾驭力。

《双子杀手》来了,会有怎样的视觉盛宴?为啥有人说要“扑街”?

而这么强调导演个人的编剧功底是因为,很多大导都是依赖剧本的,所以如果没有好的剧本,可能表现出来的就那么有感染力,就像知名导演比利怀尔德那样,自己编剧能力太强了,所以去当导演把想表达的拍出来,所以有了那么多经典的作品。

第二,李安没拍过烂片

拍的第一部电影《推手》,就获得了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之后的电影更是获奖无数,尤其《卧虎藏龙》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据说当年的《断背山》也是因为题材政治原因错失了金像奖最佳影片。而且李安的电影涉及家庭,同性,武侠,科幻,喜剧各种类型,他能应付的如鱼得水,所以看到这个温文尔雅的男人,我们就会觉得踏实靠谱。

《双子杀手》来了,会有怎样的视觉盛宴?为啥有人说要“扑街”?

第三,李安是个真正热爱电影的人,并且一直在思考电影的未来

只有真正的热爱才配得上所有的功名,也能禁得起所有的褒贬。从他拍的第一部电影开始,李安正式进入这一行已经将近30年了,我们前面也说过,他特别擅长把握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和人之间的那种情感。所以如果他按照自己擅长的拍下去,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优秀的家庭片,爱情片等等。但是李安反其道而行,以技术为主攻点,这既适应了新时代电影发展的趋向,也是李安对自己的挑战。

《双子杀手》来了,会有怎样的视觉盛宴?为啥有人说要“扑街”?

其实从《少年派》开始,他虽然进行了技术创新,但是内核还是讨论信念,情感,反战等人类的普世价值,所以看李安的电影,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观感不同了,体验更好了,而不是故事不行了,没有内涵了。

所以综合来说,李安还是那个会讲故事的李安,而李安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李安,相信李安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