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記大連市旅順口區人民法院速裁審判團隊科員、旅順口區長城街道曹家地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曹豔鵬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接到通知將成為大連市旅順口區長城街道曹家地村的“第一書記”時,曹豔鵬正在醫院陪孩子看病。從法律系的學生到律師,再到旅順口區法院工作,曹豔鵬的職業生涯從未離開過法律,現在又要去做“村官”,這界跨得有點大。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在任期間,曹豔鵬運用法律專業知識,幫助村委會解決法律糾紛,讓這個被訴訟“折磨”得幾乎失去希望的小村,重新又點燃了發展的希望。同時,村民們在曹豔鵬的幫助之下,法治意識不斷提高,逐漸學會了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全村風氣也為之一振。曹豔鵬希望,在她離任之時,留給這個小村的最好禮物,是村民們都學會通過法律解決問題。

“辦公的小房無法變賣,要不連辦公的地方都沒有了”

見到曹豔鵬,是在曹家地村的村委會里,辦公室不大,牆壁上卻是大片大片的因為房屋返潮而留下的黴斑。破落的牆皮,彷彿告訴來訪者,這個村莊正在經歷著不同尋常的事情。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來報到的時候,我也挺驚訝的。”曹豔鵬說,“實在是沒想到村裡會困難到這個程度,村兩委工作人員的工資大部分被拖欠,有的人已經有四五年沒有領到工資了。”

村裡財政困難的原因,是因為欠債。村集體負債幾千萬,僅經過法律訴訟進入強制執行階段的債務就近一千萬。村賬戶常年處於法院查封狀態,所有入賬款項都有被查封、劃轉的可能,村集體又沒有經營性收入,缺少收入來源。賬越欠越多,問題越積累越大。

“村委會這幾家房子,因為歷史遺留問題沒有手續不能買賣,條件比較差。但也多虧了如此,還能保留下來,如果能賣的話,很可能早被拿去還賬了。”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曹豔鵬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讓她這位法律工作者進入了曹家地這個官司纏身的村落。近幾年,村集體被訴十幾次,全部敗訴。甚至不履行訴訟權利被法院缺席審判,給村集體造成很多損失。

“我是做法律工作的,到村裡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調閱村裡所有涉訴的文件。當看到許多官司,村集體甚至都沒有去應訴,不能維護自身權益的時候,真是著急。”

因為一打官司就敗訴,債務越欠越多,不知該怎樣扭轉局面的村民們,對村子失去了信任,對法律也失去了信心,甚至感到曹家地的前景“沒有希望”。

曹豔鵬覺得,村裡第一要務,便是從法律入手,讓村子重新找回希望。

還是依靠法律,讓村莊重新燃起希望”

工作不久,曹豔鵬就又接到了一份法院的通知。曹家地村作為被執行人,法院查封了村賬戶,這導致村內養老補助無法正常發放,村委會工作人員和部分村民聽說此事後,要去上訪解決問題。曹豔鵬耐心地向大家解釋了其中的法律問題和依法理性維權的必要性,被說通了的村民們終於同意曹豔鵬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辦法,並按照法律程序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

雖然不是委派單位法院,但曹豔鵬畢竟在法院系統工作,不便參與訴訟,她在工作制度允許的範圍內引導村委會積極應訴、理性維權。經過充分的訴訟準備,今年9月,曹家地村終於贏了十幾年來的第一起訴訟,村內養老補助終於能正常發放了。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村民們十分高興,原來不“鬧”也能解決問題,還是法律的力量大。這件事情給了村民很大觸動,它不只是一個案件的勝利,更讓村民、村委會幹部看到了法律的力量。同時,也燃起了村莊解決法律糾紛,重新走上發展之路的希望。

曹豔鵬因勢利導,再次規範了村財務制度和村委會涉訴工作管理制度,防止有新債務的產生,降低法律風險。同時大力進行普法宣傳,讓村民知法、懂法、用法。曹豔鵬來村後引導涉及人身損害、婚姻、繼承、侵權等多起糾紛理性維權,讓村民們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

曹豔鵬的委派單位大連市旅順口區人民法院充分貫徹新時代人民法院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工作理念,充分發揮司法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在曹家地村設置了法制報刊免費取閱欄,還在旅順長城街道建立了區第一個“法官工作站”。讓公共法律資源睏乏的鄉村可以對接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實現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在曹豔鵬的努力之下,曹家地村的學法、用法的氛圍越來越濃。一天晚上,一位村民開著農用三輪車出村賣櫻桃,結果被人撞了,好在人傷很重,一車櫻桃全報銷了,經濟損失不小。有人給這位村民出主意,讓她去交警部門、去肇事者家裡去鬧,鬧了才能要到賠償。曹豔鵬勸村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出主意的人又說:“上法院?我們都不懂法,上法院還能贏?”

“你也不懂醫學吧,那怎麼有病了,還要去醫院呢?”

村民對著出主意的擺擺手,“我信曹書記的,咱們上法院。”

因為村民經濟困難,曹豔鵬又為她聯繫了司法援助,最終,村民通過訴訟獲得了賠償,村民們都明白了,法律才是最好的武器。

“把品牌打出去,讓村民看到未來”

其實,曹家地村的基礎不錯,櫻桃非常出名,品種豐富,品質極佳,年產量達600噸。曹家地櫻桃消費者也許還很陌生,但對於水果經銷商來說,這曹家地的名字是有分量的,在行業裡有一個“潛規則”就是用曹家地的櫻桃來“蓋帽”——驗貨的貨箱上放的最上一層用最好的貨品已便於通過驗貨。

但是,因為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曹家地的櫻桃在消費者心中認知度不高,長年以來,曹家地的櫻桃都是為中間商做了嫁衣。曹豔鵬覺得,實現村民增收,讓村民看到未來,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自己的品牌,必須差異化經營才能走出“一村一品”之路。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今年3月,曹豔鵬開始著手曹家地品牌營銷等工作,製作了曹家地品牌的包裝箱、宣傳冊、聯繫卡等一系列物料,還將曹家地品牌設計向國家版權局申請下了版權登記。因為村財政困難,村委會能省則省,為了節約5塊錢,工作人員們自己動手裁剪品牌貼紙,佈置展區之類的工作,也都親力親為,儘量壓縮成本。

曹豔鵬還探索“產研結合”之路,與東北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在曹家地村共建電子商務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曹家地的櫻桃在東財管科學院的電商平臺“遼寧鄉村行”上銷售,邁開了電商銷售的第一步。在櫻桃收穫的季節,曹豔鵬不斷聯繫展銷渠道,讓曹家地櫻桃走出鄉村,進入學校、社區、商場,直接面對消費者。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通過展銷會、短視頻平臺、廣播電臺等多種渠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了曹家地的櫻桃。過去,高品質的曹家地櫻桃賣給中間商,最高能賣到每斤25元左右的,在建立品牌、直接面對消費者之後,這些高品質櫻桃的單價,也提升到每斤45元左右,大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隨著工作的深入,曹豔鵬越來越融入這個村莊。當採訪結束時,時近中午,一位老大娘給她打來電話,問她吃了午飯沒有,家裡正好擀麵條,沒吃飯的話,過去吃一口。

“我們終究會離開村莊,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去。”曹豔鵬說,“我希望離任之時,留給這個小村的最好禮物,是提升的法律意識之後,村民們都學會用法律解決問題。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法治書記”,讓村莊重新燃起發展的希望

對我而言,很感謝委派單位和組織上給了我報效農村、服務農民的難得機會,我在鄉村的工作中收穫巨大,將來,再接觸涉農案件,我將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司法裁判中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結合的重要性,更加深刻的理解法治建設對鄉村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