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防止腦中風?

宣肺清喘湯——北京慈一堂


中風有哪些預警信號?

信號一:一過性黑曚

突然出現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後便完全恢復正常,不伴噁心、嘔吐、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一般不留後遺症。

黑曚是顱內血流量減少或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引起的。給眼睛供血的眼動脈是頸動脈的第一條分支,對頸動脈硬化、狹窄、缺血最敏感。

如果頸動脈狹窄會導致眼睛視網膜缺血,在體位、血壓改變時,會出現短暫性“失明”,表現為眼前一過性什麼也看不見。所以黑曚可以看做是中風的最早出現的警報信號。

信號二:突發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

如果一側的頸內動脈系統出現供血不足時,而且影響到了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就會產生對側肢體麻木等異常感覺。有時還表現為正吃著飯,突然手拿不住筷子掉地上,或者突然一條腿抬不起來。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出現四肢麻木的症狀,如長時間盤腿而坐、站立或不正確的睡姿等均可引發,一般會在短時間內消除。這類麻木很少超過十分鐘,且不伴其他症狀。但如果四肢麻木同時伴無力,且持續時間超過十分鐘以上就要引起懷疑,建議到醫院就診。

肢體麻木,是一種淺感覺障礙的表現,是許多疾病的早期信號。臨床上很多患者常把緊繃感、冷熱感、酸脹感、運動障礙等說成麻木,其實這些並不是麻木。麻木可表現為感覺增多、減退或消失三種形式。

肢體麻木

感覺增多:蟻行感、蟲咬感、電麻感等。

感覺減退:也就是痛覺、觸覺減退,感覺皮膚變厚了,要用力掐才感覺得到。

感覺消失:冷、熱、痛、癢均不知,好像不是自己的身體一樣。

臨床中,經常遇到一些中老年人,偶爾或持續出現半身麻木,有時還伴有口唇發麻、舌麻、面麻等不適,很多人並不會很介意,自以為“上了點年紀”、“頸椎病”、“睡覺時候壓著了”等理由,這點“小毛病”算不了什麼。

直到麻木加重,出現該側肢體無力、甚至偏癱時,才後悔莫及,到醫院檢查治療,往往錯過了缺血性中風最佳治療的“黃金時間”(4.5小時)。

信號三:說話吐字不清

腦供血不足時,人體運動神經失調,常見症狀就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應引起高度重視,還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齒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信號四:眩暈

中老年人中風前,會反覆出現瞬間眩暈,突然自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幾秒鐘後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中風的先兆,應及早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預防中風,哪些高危人群要進行篩查?要做什麼檢查?


哪些高危人群要進行篩查?

腦中風篩查就是針對腦中風的一系列檢查,80%的中風可以被“篩”出去。尤其對於中風高危人群,必須進行全面篩查。

以下8項危險因素中,如果出現3項或以上,則屬於中風的高危人群,應及時就醫,進一步篩查自身的其他危險因素,如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增高、頸動脈是否有狹窄等,並接受有針對性的治療和干預。

1、血壓>140/90mmHg

2、心房顫動,心律不齊

3、吸菸

4、血脂異常,血脂四項任意一項超標

5、糖尿病

6、體育活動很少

7、體重,明顯超重或肥胖

8、中風家族史

除上面列舉的8類人群,還有兩種人本身就是中風高危人群,即發生過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人。如果危險因素不被控制、不被去除的話,復發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高危人群要做哪些檢查?

對於中風高危人群,除常規頸動脈超聲和顱內超聲多普勒外,建議做核磁共振腦血管成像或者CT腦血管成像。

核磁共振

這些檢查主要是排查是否有腦血管狹窄、顱內血管瘤、顱內動靜脈畸形等疾病,這些疾病都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而提前治療,預防中風發作。

不符合高危因素中任意一項的人,也不要掉以輕心。4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做頸動脈超聲和顱內超聲多普勒,有條件者可以做頭部核磁共振掃描,經常頭疼、癲癇發作、肢體麻木無力年輕人也可以選擇做一個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以排除腦血管畸形和煙霧病等。

與死神賽跑,為中風患者搶奪時間

一項發表在《卒中》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中風患者每延誤治療1分鐘,大腦就有190萬個神經元死亡,每延誤1小時,平均壽命就會縮短3.5年。所以說時間就是生命,怎麼才能快?自己識別要快!送醫院救治要快!



艾灸儀艾灸床


我沒有得過中風,這個是俗語,醫學上惱溢血後遺症,這個有兩種原因造成,一個是高血壓患者,所以每次就醫都要測試,不就醫也要定期檢查,做到心中有數,高血壓病患者通過藥物治療是可以降低,戒菸少酒,還有一種是血斑破裂,堵塞大腦血管引起的大腦缺血缺氧,引起腦細胞死亡,也叫腦梗,一般髙血脂異常引起,驗大血和B超檢查結果出來可以發現這個與生活習慣有關,大魚大肉高脂肪飲食引起,也要積極治療,我現在在服用菲牛蛭凍乾粉,膠囊治療,我原來高血壓,現在已經正常了,一百二十的七十了,高血壓病需要終生服藥,我村上有一個婦女突然死亡,我一直不知道原因,後來聽說,她原來有高血壓病,通過藥物治療正常了,她是因為吃藥才好的,她誤以為自己的病好了,擅自把藥停下來,還告訴村上人說自己現在不用吃藥了,結果血壓升高自己不知道,一發病死亡了。平時要多學習保健知識,我自己沒有的病,也喜歡看看發病原因,症狀和治療方法,我抑鬱症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些才意識到自己患了抑鬱症。好,祝福你身體健康。


user2967448950190


答: 中風是人們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總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無昏倒而突然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疾病,因這種病起病急驟,來勢兇險,病情變化迅速,像似自然界的風樣“善行數變”,“變化莫測”。因此例比而名為中風。

中風雖然兇險,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我充分的認識和釆取必要措施,對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現在還要加上生活習慣不好的年青來說,應該高度重視和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般來說,中老年人中風基本上都有基楚病,年青人有不良生活習慣,口味重,熬夜,體重超標,生活和工作壓力大,再加上其它因素如情緒激動,飲酒,便秘,疲勞等,這些都是中風的原因之一。

如何遠離中風呢,根據循證醫學和大量的臨床醫療工作中,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問題。

除上述原因,主要還應注重與中風相關的疾病的治療,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症。特別要注重高血壓的長期監測,和極積科學有效地將血壓控制在合理區間,同時極積有效地治療其它慢性病。

如果出現頭暈劇烈頭痛,暫時性視物不清,舌梗發硬,一側肢體麻木,乏力,哈欠連連,噁心嘔吐,無原因的疲憊和嗜睡,就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治療!這可能是中風的前期信號。

預階中風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從生活細節入手,培養合理膳食,杜絕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高鹽的食物攝入量。應多食豆製品,魚蝦,新鮮疏菜,水果,飲食七至八分飽,經常喝水,酒儘量不喝或少喝。戒菸!

注重身體適度運動鍛鍊。老年人行走不應過快。也可做操,太極拳等等。

另外,不論是年青人,中老年人都應注意規範的定時體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只要做到上述所指出去做,就會為自已避免中風多一些保障!

謝謝大家!




樂樂116006936


謝謝題主,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如何避免中風的發生呢,我先問一個問題,中風是一天發生的嗎。我相信只要稍微思考一下的人就會明白中風不是一天發生的,也就是說中風是慢慢發展而來的。中風簡單說就是腦部血管的問題。腦部血管的各種疾病,包括腦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狹窄、閉塞、腦動脈炎、腦動脈損傷、腦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腦動靜脈瘻等,其共同特點是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導致患者的殘廢或死亡,稱中風,卒中或腦血管意外。

其實腦血管問題可以擴展到心腦血管問題,也就是包括心臟功能,全身的血管血液循環,以及大腦血管的綜合性問題。引起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引起的終末危害。高血壓的本質是大腦缺氧導致的全身微小動脈血管痙攣引起的。原理是因為大腦的缺氧大腦命令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促進心臟的加速泵血。因為大腦雖然只佔全身總重量的百分之2,但流血量佔心臟泵血的百分之15,耗氧量佔全身需要氧氣的百分之25.雖然大腦是時刻離不開氧氣的,如果稍微缺氧就會促進心臟泵血供氧,這樣導致血壓升高。也就是說血壓輕微升高是一種代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比如 我們緊張的時候,或者幹活,跑步的時候,心跳都是加快的加速心臟泵血,滿足身體的需要,這時候就是血壓升高的。但是如果長期這樣大腦缺氧微小血管持續收縮痙攣會導致血管壁越來越薄越來越脆。直到有一天,大腦微血管破裂出血就是中風,腦出血。因為大腦不能缺血氧,如果大腦出血中風,搶救時間是非常短的,只有短短的幾分鐘。

那麼為什麼會出出現大腦缺氧呢,就是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導致全身血管的淤堵。特別是大腦微血管是比頭髮還細20倍的微血管,如果堵住就會導致大腦缺氧。缺氧的時候血管收縮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缺血氧受到損傷,這時候就會出現脂質物質沉積,鈣質沉積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剛才說了中風不是一天得的,就是長期的飲食不合理,血管慢慢的淤堵,出現高血壓。高血壓是分級別的,臨界高血壓,一級高血壓,二級高血壓,三級高血壓。

臨界高血壓--一級高血壓--二級高血壓--三級高血壓--小中風--大中風--偏癱--植物人;小中風--粥樣斑塊脫落,然後又溶解,大中風--粥樣斑塊堵死;一般是黃金搶救時間3-5小時。

一級高血壓---血管輕度痙攣 伴粥樣斑塊沉積四分之一 同時腦梗開始形成;

二級高血壓---血管中度痙攣 伴粥樣斑塊沉積四分之二 同時腦梗局部形成;

三級高血壓---血管重度痙攣 伴粥樣斑塊沉積四分之三 同時腦梗大面積形成

知道了這個過程,我們就知道了中風不是一天得的,所以怎樣預防中風呢,就是從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做起。如果有了高血壓要及時的採用合適的健康的方法進行避免發展為三級高血壓以及中風。調理的話,主要針對幾個方面,一個是大腦缺氧問題,一個是血管彈性,一個是心臟功能,一個是抗氧化。這樣去進行就會避免中風的出現了。


虎說營養


(中風就是腦血管發生意外。由於大多數患者起病很急,惡化也很快,壯如疾風驟來,與自然界的“風”類似,所以稱為中風。

預防中風,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儘量降到最低,就要重在預防(中風的發生和中風的復發)。

1:要掌握心腦血管病方面的基本知識(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頸椎病、低血壓)。要了解中風的病因、病症、先兆、誘發因素和復發,是預防中風的關鍵。

2: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中風人80%是因高血壓引起的)。飲食清淡(限油、鹽、糖、味精),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肥肉和動物內臟)。在工作與生活中(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不吃煙酒,控制體重,預防(肥胖、高脂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控制糖尿病、心臟病。要遵從醫囑(不隨便停藥、增減藥和自行改藥)。血壓不可控制過低(會造成腦缺血、甚至腦梗死)。自己準備一個血壓機(隨時觀察自己的血壓高低,可瞭解自己的病情)。要適當運動(要運動、飲食、藥物、密切結合)。

3:一定要重視中風的先兆(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3小時內是治療中風最佳黃金時間,患者要快速去醫院治療,千萬別錯過(預防大中風的發生)。

4: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患者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冬天天氣寒冷,更要特別注意保暖(此時也是高血壓中風高發期和中風復發高發期),預防中風的發生。

5:定期身體檢查,是預防中風的重要措施。中風的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糖尿病、頸椎病、低血壓),要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特別對40歲以上的人群(有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史人及有中風家屬史人),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毎3個月驗血一次,瞭解血脂、血糖和動脈硬化。毎年做一次全身大檢查),測量血壓、化驗血脂、血糖,做心臟B超,做腦CT或磁共振,查看眼底(是否有動脈硬化)。對中風的危險因素,早發現、早治療,預防中風的發生。

最後竹君請有心腦血管的人,千萬要3分預防,勝似7分治療。重視預防中風的發生,遠離中風。


竹君楠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指出,中風仍為我國成年人致死和致殘的首位原因。中國卒中學會發布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表明,我國現有中風患者1494萬人,每年新發病例330萬人。

五類人最容易腦中風:

1. 大肚腩:它的危險程度達到了所有危險因素的26.5%以上。研究表明,在肥胖程度不變的情況下,腹部肥胖的男性發生腦中風的危險會升高三到五倍,腹部肥胖型的女性發生腦卒中的危險也不小。

2. 高血壓:許多人不重視血壓監測,血壓升高也不知道,等到中風才知道自己得病了。如果測出高血壓就要趕緊就醫,積極尋求降壓方法。

3. 不運動: 不運動佔全部危險因素的28.5%。西方人腦中風病發率那麼低,與大多數西方人經常都鍛鍊有密切聯繫。

4.

血脂異常:血脂異常佔全部危險因素的24.5%,要預防腦中風,一定要關注血脂指數的變化。

5. 吸菸:吸菸會讓血管內皮功能變得混亂,加速了血栓的生成,增加高血壓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如何預防中風

控制好血壓:夏天炎熱,外周血管擴張,加上出汗多,血容量減少,一般血壓會不同程度下降,要及時檢測血壓,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降壓藥,避免因血壓過低誘發腦梗死。

飲食調節:飲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豆製品,配適量瘦肉、魚、蛋,少吃動物內臟和油膩食物,尤其晚餐,過於油膩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喝好“三杯水”:夏天熱、出汗多,血液濃縮,尤其凌晨3-6點又是一天中心腦血管病高發時間,故提倡飲好“三杯水”,分別是早晨起床、睡前和夜間起床時。如果有夜尿多情況,那麼睡前、夜間就適當少喝水。如果腸胃不好,容易拉肚子,可以喝溫開水。

保持房間內外溫差:夏天室內基本開空調降溫,有人喜歡貪涼,從而把空調開的過低,這對老年人或有心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會導致血壓波動大,易誘發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腦血管事件,建議保持室內外溫差小於8-10℃為宜。

防治便秘:大便乾結,用力排便,腹壓升高,促使血壓、顱內壓上升,極易引發腦出血、心衰加重;要預防便秘,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適當的運動及晨起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適且的藥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開塞露、甘油外用,可有效防治便秘。

調暢情志和保持良好的睡眠:首先要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於激動;其次,養成好的睡眠習慣,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對人體的重要性,僅次於呼吸和心跳,好的睡眠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和適應環境能力。反之,失眠常常導致人體神經、免疫功能紊亂,故失眠也可以說是“百病之因”。


腦有所依


有哪些西藥或中藥可以預防中風,請看逸仙藥師介紹:

中風是中醫學的一種說法,西醫學上稱為(腦)卒中,又可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種,它是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病之一。中風發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常留有後遺症,發病年齡也趨向年輕化,因此,是威脅人類生命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患。

缺血性卒中也稱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約佔全部腦卒中的70%,是腦血液供應障礙引起腦部病變。

預防中風的西藥主要是抗高血壓藥、降血脂藥、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藥華法林、達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主要用於預防房顫導致的缺血性腦卒中。舒洛地特(軟膠囊)是肝素樣分子,可用於有血栓形成危險的血管疾病患者。

2017年5月,2017年中國腦卒中大會在北京召開,由多名中醫和西醫專家參與的《中國缺血性中風中成藥合理使用指導規範》舉行隆重的發佈及全國巡講啟動會。指導規範肯定了中成藥在預防和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作用。

以下逸仙藥師介紹12種可以預防或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成藥,所介紹藥品成分僅供參考,請以實際說明書為準,另外,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不可自行購藥服用:其中活血通絡類中成藥常作為預防中風或再次中風的藥物,以開竅為主的中成藥一般不可長期服用,多在緊急時使用效果佳。

一、以熄風通絡為主

1、大活絡丹

成分:蘄蛇、制草烏、豹骨、人工牛黃、烏梢蛇、天麻、熟大黃、麝香、血竭、熟地黃、天南星、水牛角濃縮粉等50味。

功能主治:祛風,舒筋,活絡,除溼。用於風寒溼痺引起的肢體疼痛、手足麻木、筋脈拘攣、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

二、以活血通絡為主

2、三七通舒膠囊

成分:三七三醇皂苷。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活絡通脈,改善腦梗塞、腦缺血功能障礙,恢復缺血性腦代謝異常,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腦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降低全血粘度,增強頸動脈血流量,主要用於心腦血管栓塞性病症,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騫澀、偏身麻木。

3、銀杏葉滴丸

成分:銀杏葉提取物。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絡。用於瘀血阻絡引起的胸痺、心痛、中風、半身不遂、舌強語蹇;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腦梗塞見上述證候者。

4、腦栓通膠囊

成分:蒲黃、赤芍、鬱金、天麻、漏蘆。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祛風化痰。用於風痰瘀血痺阻脈絡引起的缺血性中風病中經絡急性期和恢復期。

5、華佗再造丸

成分:當歸、川芎、紅參、五味子、馬錢子、南星、冰片等組成。

功能主治:為理血劑,具有活血化瘀,化痰通絡,行氣止痛之功效。用於痰瘀阻絡之中風恢復期和後遺症,症見半身不遂、拘攣麻木、口眼歪斜、言語不清。

6、血塞通片

成分: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三七提取物。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脈活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腦血流量。用於腦絡瘀阻,中風偏癱,心脈瘀阻,胸痺心痛;腦血管病後遺症,冠心病、心絞痛屬上述證候者。

7、中風回春片

成分:當歸、川芎、紅花、桃仁、丹參、雞血藤、忍冬藤、絡石藤、地龍、土鱉蟲、伸筋草、川牛膝、蜈蚣、茺蔚子、全蠍、威靈仙、殭蠶、木瓜、金錢白花蛇。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用於痰瘀阻絡所致的中風,症見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言語謇澀、口舌歪斜

三、以補虛通絡為主

8、偏癱復原丸

成分:黃芪、人參、當歸、川芎、赤芍、熟地黃、丹參、三七、牛膝、天麻、殭蠶(炒)、全蠍、鉤藤、白附子(礬炙)、秦艽、地龍、鐵絲威靈仙、防風、杜仲(炭)、補骨脂(鹽炙)、骨碎補、香附(醋炙)、沉香、肉桂、豆蔻仁、茯苓、澤瀉、桂枝、白朮(炒)、枳殼(炒)、麥冬、法半夏、安息香、甘草、冰片。

功能主治:補氣活血,祛風化痰。用於氣虛血瘀,風痰阻絡引起的中風癱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盛氣虧,言語不清,足膝浮腫,行步艱難,筋骨疼痛,手足拘攣。

四、以開竅為主

9、安宮牛黃丸

成分:牛黃、水牛角濃縮粉、人工麝香、珍珠、硃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鬱金、冰片。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用於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神昏譫語;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敗血症見上述證候者。

10、蘇合香丸

成分:蘇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人工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制)、蓽茇、白朮、訶子肉、硃砂。

功能主治:芳香開竅,行氣止痛。用於痰迷心竅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風偏癱、肢體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氣痛。

11、醒腦再造丸

成分:黃芪 、淫羊藿、 石草蒲、 紅參 、當歸 、地龍、 三七、 紅花、 粉防已、 赤芍 、桃仁、 石決明 、天麻 、仙鶴草 、槐花 、白朮、 膽南星 、葛根、 玄參 、黃連、 連翹、 澤瀉、 川芎 、枸杞子、 全蠍(去鉤) 、制何首烏、 決明子、 沉香、 白附子 、細辛、 木香 、殭蠶、 豬牙皂、 冰片。

功能主治:化痰醒腦,祛風活絡。用於神志不清,語言蹇澀,腎虛痿痺,筋骨痠痛,手足拘攣,半身不遂。

12、二十五味珍珠丸

成分:珊瑚、青金石、訶子、紅花、沉香、龍骨、腦石、禹糧土、葫蘆、獐牙菜、榜那、甘草、人工麝香、珍珠、珍珠母、木香、丁香、硃砂、爐甘石、磁石、芝麻、紫菀花、藏菖蒲、打箭菊、西紅花。

功能主治:開竅、通絡、止痛。用於“白脈病”神志不清,身體麻木,頭昏目眩,腦部疼痛,血壓不調,頭痛,癲癇及各種神經性疼痛。


逸仙藥師


1.保持血壓在理想水平

高血壓是中風的原因之一。為了將血壓維持在135/85 mmHg以下的理想水平,你需要減少飲食中的鹽分, 每天應該吃4-5份蔬菜和水果,每週吃2-3份魚。

2.保持體重

超重和肥胖會導致腦中風的風險。為控制體重,患者每天不應攝入超過1,500-2,000卡路里(取決於活動水平和BMI),並增加身體活動。

3.限制飲用啤酒和酒精

不要經常使用高酒精和啤酒,而應該飲用適量的紅酒(每天約1小杯)。紅葡萄酒含有白藜蘆醇,有助於保護心臟和大腦。


4.控制糖尿病

必須根據醫生的指示控制血糖指數。此外,您應該採用科學的飲食,運動和藥物來保持血糖穩定。


5.禁止吸菸

許多研究表明,吸菸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一步教育學苑


中風可防可治,中風來臨雖如“疾風驟雨”,但也只是一種急性發作的慢性病,能防能治!

1.如果控制好血壓,中風發生率可減少48%。

2.如果增加體力活動,中風發生率可減少36%。

3.控制好血脂,中風發生率可減少27%。

4.如果飲食健康,結構合 理,將會有19%的中風得到預防。

5.如果戒菸,中風發生率可減少12%。

6.如果房顫等控制好,中風發生率可減少9%。

7.限制飲酒,中風發生率可減少6%。

8.學會釋放壓力,中風發生率可減少6%。

9.如果糖尿病控制好,中風發生率可減少4%。

TIPS:

吸菸酗酒危害大

不良飲食最可怕

胖子都是潛力股

中風最怕運動佳

溫馨提示:除了定期做血脂、血壓、血糖等常規檢查外,40歲以上、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議適當增加頸動脈超聲等專科檢查,有過腦梗死的人尤其要注意。


雲鵲醫


怎樣預防中風?中風又叫腦中風,中醫叫腦卒中。中風又因發病種類不同,可以分為:腦梗、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又稱為腦溢血。

中風的形成一般都與高血脂或者血液粘稠有關,而血液粘稠一般很容易被忽視。

由於血脂高或者血液粘稠,這種血液在腦部血管流淌時,由於它流速相對緩慢,血液中的脂類物質(即甘油三脂、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就很容易吸附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上出現小米粒狀的粥樣硬化物堵寒血管,使血液難以經過而使大腦缺氧缺血,而形成腦中風的病理現象。

要想預防中風,首先一個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少酒,注意營養均衡,平時儘量多吃一些低油低脂低鹽的食物,也儘量少吃動物內臟食物。受吃新鮮瓜果蔬菜,堅果類,香菇類,水海產品食物。

除此之外,平時應適當多飲水,藉以稀釋血液,避免血液粘稠。適當運動燃燒脂肪,藉以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平時應注意適當多休息,儘量少加班少熬夜。控制情緒,減少情緒激動或發啤氣。

除以上的注意事項以外,應想辦法降低血脂。然後不管使用什麼方法(有三種方法可選:藥物治療,服用藥物、食物理療,平時生活中的瓜果蔬菜、弱激光物理療法),首先要從血液的源頭上改善血液粘稠,提升血液的流動性,增加紅細胞攜帶氧氣和廢氣的轉換能力,增加紅細胞的變形能力,使腦部血管壁不粥樣硬化堵塞血管。只有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有效避免腦中風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