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劉明:急性心血管疾病家庭急救“8字訣”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腦血管急症的發病率日趨增高,發病年齡也日趨年輕,尤其是一些青壯年常常在院外突然發生意外,猝死率極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打擊。

因此,提高大眾對心血管急症的防範意識尤為重要!

那麼,您知道心臟病發作的誘因和先兆是什麼嗎?中醫是如何救治急症患者的?家庭急救包需準備哪些急救中成藥?



劉明:急性心血管疾病家庭急救“8字訣”

劉明

雲南省“萬人計劃”名醫(雲嶺名醫)

擅長: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頑固性咳嗽、

慢性組賽性肺疾病(COPD)、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

等的中西醫結合診治。

如何判斷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呢?

老百姓常問:“我們不是醫生,怎麼知道是不是心臟病發作呢?”劉明醫生提醒:請記住下述嚴重心臟病發作的典型表現。

1

典型發作的表現

心臟病的急性發作,最常見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臨床表現是:

突發劇烈的胸部壓榨性疼痛,胸痛發作常常時間>30分鐘;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臟急救藥)不緩解;這種疼痛有時還可放射至左側肩部和背部等,常常伴有胸悶及呼吸困難、頻死感,這時,觀察患者可出現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出大汗、脈搏和血壓異常等。

2

不典型發作的表現

除了典型的表現以外,還有一些不太典型的表現大家應需瞭解:如某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心臟病急性發作可無明顯胸痛而表現為氣短、呼吸困難、胸部緊縮感、極度虛弱等症狀。有一部分心肌梗死的患者可出現上腹痛、噁心和嘔吐、偶爾有腹瀉等,尤其多見於下壁心肌梗死者。無痛性心肌梗死約佔20%,尤其多見於糖尿病患者。

對於突發心血管急症,普通人在醫院外應該如何處置?

劉明醫生根據個人從醫經歷總結了急性心血管疾病發作家庭急救“8字訣”

,簡單說來即:“靜、臥、呼救、吸氧、服藥”。

1、靜:發病後患者應該冷靜,儘量避免緊張和焦慮。

2、臥:就地採用臥位或半臥位休息,不能隨意活動或自行前往醫院就診。

3、呼救:同時立即呼叫有除顫設備的專業急救人員(撥打“120”急救電話)前來出診。

4、吸氧:要保持房間良好的通風,有條件者可以吸氧氣。

5、服藥:服用相關的急救藥物,常用的有效藥物是 “複方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急救的中成藥有: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

6、特別強調:如果患者的主要表現是突然意識喪失倒地,不能應答,即沒有了平時呼吸時的胸腹部起伏表現,往往提示患者可能出現了心跳呼吸驟停。

劉明醫生特別提醒: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就醫時不要“打的”!



很多患者發生心血管急症時,就醫心切,往往自行開車或者“打的”前往醫院,但這種做法恰恰是危險的。

因為,心臟病發作,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由於心肌電活動極度不穩定,因此非常容易發生心律失常、其中心室纖顫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兇險的。

當發生心室纖顫時心臟不能正常排出血液,迅速導致大腦與心臟本身缺血缺氧,可造成患者在短時間內死亡,即所謂的阿一斯綜合徵。

據臨床觀察統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約80%可出現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而近半數的患者常在到達醫院之前發生意外猝死。

因此,目前主張心肌梗死一旦發生,必須要進行院前(住院前)、院中(住院期間)甚至包括恢復期的心臟監測,以防萬一。

中醫可以救治急症患者嗎?家庭急救包需準備哪些急救中成藥?

劉明醫生表示,普遍大眾都認為中醫是看慢性病的,對於急症來說,中醫不能解決問題,其實這種觀點是很片面的。

中醫診治急症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上溯先秦,下迄明清,群賢輩出,代有發明,古代許多中醫名家,如扁鵲、華佗、孫思邈、張仲景、葉天士等都是急救專家。

華佗創制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比西方早1600多年。一千多年前東漢張仲景,就有用按胸、按腹,並配合屈伸四肢等活動急救自縊死描述記載,通過他的臨床實踐,充分肯定了這種與現代心肺復甦術相似的急救法,《本草綱目》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除此之外,經典鉅著仲景《傷寒論雜病論》中論述的大都是針對急危重症的治療,應用《傷寒論》理法方藥救治急危重症的醫案更是舉不勝舉,真可謂流芳百世,至今仍然行之有效。

另外,我們每個家庭都應準備家庭急救包。急救包包括:

消毒好的紗布、繃帶、膠布、體溫計、酒精、止癢清涼油、傷溼止痛膏。



內服藥大致可配置解熱、消炎止痛、止吐瀉的藥物等。除此之外,一定要配備急救的心血管藥:複方消化酸甘油。

中成藥: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可以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症狀;穩心顆粒、參松養心膠囊等可以治療心悸、心律失常的患者。

急救三寶: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可以清熱,涼血、醒腦開竅,用於中風昏迷的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