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烏魯木齊縣永豐鎮永盛村村民於永有

便在工作隊的一次入戶走訪中

吐露了埋藏多年的心事

後經工作隊幫扶

他找回了失散34年的大兒子

一句遲到了34年的問候

帶著所有人的祝福和期盼

跨越千里,如期而至

揭開了一段動人的故事

……

多了一嘴,愁腸百結始喚起

2018年6月的一天,烏魯木齊縣交通運輸局、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縣機關事務管理局駐村工作隊員張丹妍像往日一樣,敲開村民於永有家的門入戶走訪。開門那一刻,老於正偷偷抹了一把眼角,分明是哭過一場,細心的張丹妍見狀便“纏”上了他。

“叔,怎麼哭了?”

“沒事,我就是想兒子了。”

“兒子?您的兒子不是在您身邊嗎?”

“不是的,是我的大兒子。”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一段心碎的往事浮出水面。1985年3月,於永有的孩子剛出生3天,在醫院被人抱走。這些年,夫妻倆尋遍大街小巷,一直未果,找孩子成為了他們的一塊心病。望著老兩口被思親之傷嵌刻的皺紋,張丹妍暗下了決心:“一定要做些什麼!”

經過與村“兩委”和隊友、派出單位商量,張丹妍決定聯繫當地派出所以及相關部門,開啟這場尋親之旅。

多了一技,踏破鐵鞋終不悔

自此,張丹妍開始了漫漫尋親路,工作之餘,她積累成尋親“百科書”。從註冊“寶貝回家”“中國尋親網”、全國微信尋親群等,到發帖、信息比對、資料研讀、志願者合作……她信手拈來,如數家珍。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隨後的日子,張丹妍化身“網癮少女”:常常在隊友睡下後又繼續上網,黑眼圈成了日常“表情包”。那陣子,駐地最後熄燈的,幾乎全是她。隊友們擔心,提醒她注意身體,她的黑眼圈卻突然放光:“能讓於叔一家團圓,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她的這股勁頭開始“傳染”到全隊。工作隊員謝紅星網絡水平不高,但他緊跟張丹妍這個“學霸”,也將自己鍛鍊成“專家”,有的村幹部們也加入網上搜尋隊伍,都是拜他為師。整個村委會儼然成了一個“尋親學術圈”。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多了一念,天涯咫尺人團圓

日復一日,看到藉助網絡也如大海撈針、看到工作隊如此盡心,老於忍不住了。一天,他勸小張:“算了吧,娃兒,你們盡力了,別累壞了自己。”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小張沉吟久久,當天晚上,她敲開老於家的門:“叔、嬸,我歇一晚,咱們來聊聊我這個‘哥’吧,心裡裝得越多,找起來越有底。”那一晚,全村最後熄的,是老於家的燈。那晚後,不管誰看到老兩口和小張走在一起,都說:“就跟一家子似的”。

老於告訴工作隊,他給兒子取名“於存再”,只因一直沒有放棄相認的希望。

有一陣,老於情緒又開始低落,時常唸叨“存再、存再”,張丹妍明白,找尋的堅持難,陪伴的堅持更難。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世上所有的久別重逢,都是一次新的相遇。10個多月後,警方查詢到山東濟寧一名男子符合“於存再”的特徵。老於夫妻立即前往當地,在一陣陣奔波、煎熬後,夫妻倆終於確認這個叫張慶印的男子,就是“於存再”,望著已經成家立業的兒子,夫妻倆流下了熱淚。

兒子相認後,老於第一個通知的就是張丹妍。在鄉親們跟過年一樣慶祝時,小張和隊員們靜靜打開了一年來所有求助過的論壇、聊天群,顫抖著敲出一句句答謝的話語,不時,小張擦去滴落在鍵盤上的滾燙淚珠。

回鄉後,老兩口拿著錦旗來到了村委會,恰好遇見負責的警務站站長。站長說:“工作隊的那個小姑娘,天天跑來唸叨,找到沒?找到沒?還別說,真讓她給‘念’出來了!”

多了一人,人間大愛滿小家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今年7月,“於存再”打電話,要來烏市探親,老於的小兒子在後山放馬,一時趕不回來幫忙收拾。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肖昆聽說後,帶上人幫著粉刷牆壁、置辦新傢俱。大家都期待著,卻也忐忑著。

接站當天,肖昆也同去了烏魯木齊站。相逢時,沒有過多話語,緊緊相擁了父母后,“於存再”突然抓住了肖昆的手:“你好,早聽說你們了,沒有你們,我回不了這個家。今天我記住了——‘訪’‘惠’‘聚’,是這3個字讓我找到了家人,我這輩子都不會忘!”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在於永友家門口,張丹妍望著這個熟悉的“陌生人”,滿眼都是笑意。老於說:“閨女,這個家是你、是你們這些好人‘拼’回來的。現在誰都會算,老於家現在是兩老兩少4口人了,可要我來算,多的還不止是一個兒子……”

南山腳下,小小院落,樹影婆娑。

天山積雪不言,微風拂過,悠然且長。

烏魯木齊縣這個“多事”的姑娘,“拼”回了一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