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寧德唯一的“國保”單位佛寺,曾是革命聖地


寧德唯一的“國保”單位佛寺,曾是革命聖地


中國福建省寧德市,又稱閩東,位於八閩東北部,是一座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城市。自古以來,寧德各鄉鎮信奉佛道之人頗多,據不完整統計,市內各類佛教建築八百多座,僧人及信徒不計其數,為福建各地區之首,歷經風雨、屢遭興廢的古寺廟建築數不勝數,這其中有一座佔地上萬平米的佛寺,更被人譽為“唐朝官式建築南方樣板”,是寧德市現存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佛教建築。

獅峰寺,曾用名“西峰院”,又稱“獅峰廣化禪寺” ,現位於福建省寧德福安市溪柄鎮境內,其最早的建築歷史可以追溯至唐代景福元年間,後世歷經明清兩代的修繕擴建,整體上保留了唐代風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寺廟依山傍水,風水絕佳,殿宇林立,恢弘壯闊。走入寺廟山門之內,穿過清代建築彌勒殿與護法雕像威嚴的韋陀,可以看到氣勢磅礴的大雄寶殿,抬眼望去,在山林的掩映下,更顯得遺世獨立、出塵絕倫。這座明代重修的大殿,保存著唐宋以來壯麗的建築規格,古樸厚重的歇山重簷頂,數十根南方花崗岩石柱,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寧德唯一的“國保”單位佛寺,曾是革命聖地


據說整座大殿完全以中國傳統榫卯結構修建,成為中國少有的不施一根釘子的佛寺大殿,大殿內外雕樑畫棟,佛像森嚴,石壁上留存數百年的明清兩代壁畫,更是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而顏色如生,在大雄寶殿正中殿頂藻井上,彩繪了一隻三爪金龍,是閩東古代彩繪歷史上的首次發現。

傳說,明代的傳奇皇帝正德皇帝,曾經遠遊至此,留下了“方池影動魚窺客,半嶺聲來竹引風”這樣一副文雅的對聯,不過考之歷史,正德皇帝似乎並未到過福建,想必是哪位文人雅士遊賞之後留下了文字墨寶,以至於山野村夫以訛傳訛,遺流至今。

獅峰寺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宗教、藝術文化價值,讓眾多古建築愛好者趨之若鶩,早在1983年之時,來自北京建築學院的師生就曾專門探訪此地,深入研究獅峰寺絢麗的古中國建築技藝。

值得一提的是,獅峰寺所在的柏柱洋,曾是閩東工農兵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所在地,是閩東革命聖地,1935年,這裡曾經成立了管轄十五個縣的閩東蘇維埃政府,被人譽為“閩東的延安”。在那段激情燃燒的年代,革命先烈曾在獅峰寺裡駐紮,以此為指揮基地,指導閩東地區展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

2006年,獅峰寺正式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了寧德迄今為止唯一的佛教“國保”。


寧德唯一的“國保”單位佛寺,曾是革命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