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在伊朗和非洲做時尚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伊朗和非洲做時尚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BoF VOICES活動上,來自伊朗的設計師和行業人士分享了該國時裝業的現狀;而正在幫助非洲時尚努力崛起的領袖們也暢談了他們的觀點。

英國牛津郡——時尚曾經是第一世界的遊戲,但如今情況開始發生變化,製造業的轉移和創意在不同大陸上的竄起,都讓我們無法對正在發生的變化熟視無睹。

在伊朗和非洲做時尚是怎樣一種體驗?

伊朗穆斯林女性的身份不只是一條頭巾

時尚界與伊朗存在著一種複雜的關係。伊朗長期以來一直與西方世界隔絕,也讓大家充滿了好奇。

居住在德黑蘭的時裝設計師Shirin和Shiva Vaqar、伊朗裔美國活動人士Hoda Katebi在《Tank》主編Masoud Golsorkhi的主持下,共同探討了伊朗國內的時裝業的現狀。Katebi創辦了藍錫生產合作社(Blue Tin Production Co-Op) ,該合作社被認為是美國第一家由難民婦女經營的服裝製造合作社。

“我們怎麼會認為,我們(在時尚界)正在創造的東西不應該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呢? ” Katebi說道。時裝業是全球經濟的一部分,也讓壓迫性的體制永久化。她說,西方國家正在“從某些國家根本沒有增長這一事實中獲利”。

在一場慷慨激昂的即興演講中,Katebi強調了美國和英國政府的制裁對伊朗人的日常生活產生的嚴重影響,以及耐克(Nike)等品牌如何通過兜售其運動頭巾來破壞世界上正在進行的社會革命。她譴責時裝業將穆斯林身份僅僅詮釋為T臺上偶爾出現或是店裡偶爾銷售的頭巾。

“你正在剝奪穆斯林的重要性,”她說。“我們為什麼要讓這個行業把我們的身份認同降低到僅僅是一條頭巾?時尚不應該簡化事物。”

居住在德黑蘭的設計師Shirin和Shiva Vaqar也加入了Katebi的行列,她們是同名時裝品牌的兩姐妹,面對伊朗的客觀限制,這個品牌只能在“地下”偷偷運營。

“對我們來說非常困難,不僅是作為設計新人設計師,而且作為伊朗人,我們面臨許多制裁和限制。採購面料、尋找生產商,說服他們生產... ... 我們很難把產品運到伊朗以外的地方,(我們沒有)聯邦快遞(FedEx) ,銀行業也處於凍結鎖定的狀態。”

然而,她也表示也有一些變通辦法: “我們找到了方法,並盡最大努力找到自己的路,我相信我們做到了。我們使用Instagram,儘可能拍出最好的照片,向通過Instagram訂購衣服的顧客進行展示。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把他們的衣服寄給他們,但我們盡力做到了。”

在伊朗和非洲做時尚是怎樣一種體驗?

非洲製造業很可能會改變時裝業,但誰將從中受益?

在離伊朗不算最遠的非洲,儘管工業化晚於該穆斯林國家,但相比之下,時尚業的境地似乎要好一些,其製造業正在崛起。

隨著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開始運營,在全球貿易戰和中國人工上漲的背景下,非洲大陸準備承擔更多的生產職能。一旦貿易協定全面實施,按國家數量計算,非洲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54個非洲國家將構成一個商品和服務的單一市場。

目前,製造業在許多非洲國家的經濟產出中只佔很小的比例,但在主要市場中,製造業有望快速增長。出生於肯尼亞的記者 Zain Verjee 在BoF的VOICES活動上說: “世界貿易壁壘正在增加,但非洲正在打破這些壁壘。”

拉各斯時裝週的創始人Omoyemi Akerele、來自中國的”非洲製造“(Made in Africa)執行董事劉墨(Matt Liu)和埃塞俄比亞出生的模特、非洲品牌LemLem的創始人和設計師Liya Kebede也參與了討論。

Akerele說: “當價值鏈正常運作時,就有可能為非洲婦女和青年創造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並不容易。現在,時尚產業非常分散: 像 PVH 這樣的大公司甚至是Stella McCartney這樣的設計師品牌正在一些非洲國家開設工廠,但是新興的當地設計師卻無法從中受益,因為他們無法滿足這些大型製造企業所要求的最低標準。PVH的工廠也傾向於生產如內衣和 T恤這樣的基本款,而不是用於高端時尚的手工製作。

儘管在打破非洲內部貿易壁壘方面取得了實際進展,但跨國物流仍然是一個障礙。劉墨表示:從西非的一個國家向東非的一個國家運輸一些東西,可能比從印度或中國進口一件產品還要昂貴。他是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商在該地區設立工廠中的一員。他舉了埃塞俄比亞一家鞋廠的例子,該廠於2011年開業,現在僱傭了4000多名員工,其中大部分來自埃塞俄比亞。

然而,Kebede看到了一個超越大規模生產的機會。自2007年創立LemLem以來,她一直與當地工匠合作,為社區團體提供可持續的收入,同時展示當地的專業知識。

但並非所有希望提升非洲生產進入到高端行業的努力都奏效了。2018年,法國奢侈品集團LVMH撤出了在Edun的投資。U2主唱Bono和Ali hewson創立了這個品牌其最初的使命是在非洲製造商品,並創造就業機會。

論壇專家指出,國際時裝業同行對非洲大陸製造業的過時觀念和刻板印象也繼續限制著當地的機會。“當你看到一個出色的工匠,並且(意識到)他是非洲人時,背景就完全改變了,因為當你想到非洲人的時候...... 你就會覺得很廉價,”Akerele說道。

“我相信小工作坊和培訓合作,”Kebede說:“我理解(大規模)製造業的重要性——瞭解它們僱傭員工的方式——但為什麼不以一種不同的模式看待非洲呢? ”

但是,事情可以、也將會發生改變。“服裝製造業可以在非洲蓬勃發展,”Akerele說。“這也是我們需要格外小心的地方。(在大規模生產和更本地化的製造之間)必須有一個平衡點,這樣每個人都能受益。”

此外,這塊大陸需要一本非洲版的《Vogue》嗎?

《Vogue 》在除非洲以外、每個人口稠密的大陸上都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版本。多年來,一直有人呼籲康泰納仕集團在非洲推出這本雜誌,要麼在如南非或是尼日利亞等較大的市場推出,要麼報道整個非洲大陸。

當論壇主持人Zain Verjee提出是否需要非洲大陸版的問題時,她遭到了質疑。“不,非洲有54個國家,”一位與會者在觀眾席上喊道。

拉各斯時裝週的創始人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不同的非洲國家之間存在著細微差別,”她說。

而我們,正需要認識到這樣的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