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防止踢“皮球”警惕滾“雪球”



黃金鑫


近日,因為一樁村民協議離婚案,引發財產糾紛。當事人張女士找到村委會,村委會說這事歸法院管得去找法院,我們管不了;於是張女士找到縣法院,法院負責人說,這是協議離婚,只需要去找當地民政部門協調就可以了。張女士在村、鎮、縣往返跑了幾個月,懵了,累了,也煩了,一咬牙直接上訪到縣委書記,在縣委書記親自過問下,這事才終於得以解決。

張女士是外省人,根據協議,鄉場鎮上五層小樓的三、四樓歸她,但她不想要房,覺得不方便管理,前夫又不願意給她折算成錢。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其實只需要某一級幹部站出來,做通其前夫思想工作,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的。然而,這麼簡單明瞭的一件事情,卻讓張女士折騰了三個多月,鬧得沸沸揚揚。

現實中,像張女士這樣類似的遭遇並非孤例。比如,此前媒體報道的貴州一王姓村民為了辦理分戶,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跑遍了村委會、鎮政府、派出所、國土所、國土局、住建局等近10個部門。

在基層,原本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什麼變得複雜化了?根本原因就是幹部不擔當不作為,推諉踢皮球。一件事,小組長說該村主任管,村主任說該村支書管,村支書又說該鄉鎮長管,鄉鎮長直接“打包”回村兩委。上推下卸,你踢我傳,誰都不想管,不願管。如果實在推不下去了,怎麼辦?那就“拖”。不是“正在協調研究”,就是“正在落實,請耐心等待”,結果滿嘴跑火車,表態高,行動少,落實差,讓群眾“等到花兒也謝了”;如果也拖不下去了,又該怎麼辦?那就“繞”,“躲”,“裝”。不是“開會去了”,就是“外出學習”,甚至是“上廁所”、“生病”,或者臉上堆笑,打哈哈,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話,官話套話進行搪塞。還有一些,假裝給群眾支招“這事吧,您先去找xx”,一句話乾乾脆脆地把群眾踢得老遠。


幹部踢皮球,表面看是權責邊界不清,但實質上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錯誤思想在作祟,是不擔當責任的表現。一個地方,一些部門,黨員幹部如果長期嘴上說擔責重要,肩上攬責次要,心上總是不要,滿場都是帶球的,缺乏臨門一腳的射門人,“皮球”就會踢成“雪球”,必然導致小事踢大、大事踢炸,既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又敗壞黨員幹部形象,還損毀幹群關係,最終必然失信於民。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手中的權再大,如果不為群眾做事也是白搭。防止“皮球”踢成“雪球”,一方面要落實機構改革,理清屬地管理範圍,清晰權責邊界,防止責任甩鍋,履職盡責;另一方面,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念好一個責字,寫好一個實字,抓好一個幹字,做行動派和實幹家,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基層是幹部工作作風的檢測線,也是人民情懷的晴雨表。近期開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明確要求廣大基層幹部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當幹部守土有責了,真抓實幹了,人民情懷深厚了,解決問題的“臨門一腳”也就有爆發力了,“雪球”也就不攻自破了。(黃金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