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90后女孩状告闺蜜骗其100多万,闺蜜一审被判10年上诉称遭诬告,案件今日重审,律师无罪辩护

90后女孩状告闺蜜骗其100多万,闺蜜一审被判10年上诉称遭诬告,案件今日重审,律师无罪辩护

李安琪(左)和张月

一对90后闺蜜从无话不谈、不分你我,到一方起诉另一方扮演算命大师诈骗自己100多万,而另一方一审获刑10年上诉对方诬告。11月25日,充满戏剧色彩的该案在北京市西城区法院重审。

状告闺蜜一人扮四角 骗其140万

90后女孩状告闺蜜骗其100多万,闺蜜一审被判10年上诉称遭诬告,案件今日重审,律师无罪辩护

李安琪

出生于1990年11月的李安琪是吉林人。11月25日上午,李安琪的母亲告诉华商报记者,女儿从小性格乖巧,胆子也小。由于她经商较早,家境比较殷实,从小女儿就在长春最好的学校上学,成绩一直较好。2009年年初,李安琪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经济,同年底,李安琪在悉尼大学认识了同为1990年出生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女孩张月(化名),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并且吃住都在一起。杨女士称,早期的张月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性格温柔,人有礼貌。2012年秋,李安琪和张月留学回国,交情比以前更加深厚。2013年,张月又去了英国留学,2015年六七月间回国。在此期间,张月还去过李安琪长春老家几次。“东北人本来就热情好客,她每次去我家,我们都是热情招待,唯恐慢待了女儿的闺蜜。谁也没有想到,几年后,她竟然会将女儿送进监狱。”

李安琪的母亲称,女儿回国后,先是在一家公司上班,不久就辞掉了工作,在香港注册了一家服装公司,生产销售自己的服装。张月经常让李安琪帮她从境外代购服饰、眼镜、包等物品,两人在经济上因此有来往。

2016年3月28日,张月突然到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广外派出所报案称:2015年底,通过李安琪介绍,她与李安琪一位同学的妹妹互相加为微信好友,不久李安琪同学的妹妹给她介绍了一位男生,她与这位男生通过微信聊天后,感觉其非常关心她,二人相处很好,不久便以男女朋友相称。随后,通过男友,她与男友的妹妹也加为微信好友。

90后女孩状告闺蜜骗其100多万,闺蜜一审被判10年上诉称遭诬告,案件今日重审,律师无罪辩护

张月

张月称,与男友在微信交往一段时间后,男友自称家里有难。与此同时,李安琪称她认识一位香港“大师”,算命很准,可以为张月的男友及其家人算卦摆阵消灾转运。通过李安琪,张月与香港“大师”微信取得联系。算卦摆阵的内容及价格都是她直接与“大师”谈好,然后把钱转给李安琪,通过李安琪再把钱转给“大师”。张月称,她在一次与香港“大师”、男友、李安琪三人同时聊天时,她问男友的问题,李安琪直接回复了,这时,她才发现所谓李安琪同学的妹妹,她的男友,男友妹妹,以及香港“大师”这4人的微信账号都是李安琪一个人在操作,上述四人其实并不存在,完全是李安琪用微信虚构的。

张月称,2016年3月24日,她通过微信问李安琪,李安琪当时就承认了。张月称,与男友交往期间,她没有见过男友,也没有与男友语音、视频过,因不知男友电话号码,所以一直也没有与男友通过电话。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间,李安琪以算卦摆阵消灾的方式共诈骗她人民币140万余元。她发现被骗当天,李安琪向她还款59.5万元,2016年4月27日,李安琪的母亲向她还款80万元。警方调查时,张月称,她曾让李安琪代购过几件服装,但不存在其他经济往来和债务关系。

被告人否认诈骗 二审法院发回重审

李安琪母亲介绍,2016年4月5日,李安琪在北京的住所被警方带走,随后被批捕并被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被民警带走当天,警方对李安琪进行了讯问。李安琪有认罪供述,也有不认罪供述。在认罪供述中,李安琪曾承认她冒充过算命大师骗张月。不过,2016年6月28日之后,李安琪再未做过有罪供述。“我没有诈骗张月的钱款。” 李安琪认为张月是诬告。

2017年2月21日,该案在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开庭。庭审中,李安琪否认诈骗了张月的钱,称她没有在微信上冒充香港“大师”、张月的男友及其妹妹等人与张月交流。她提出,张月与她是很好的朋友,两人有很多经济往来:一是张月亲属及父亲朋友要给张月父亲转钱,张月父亲和张月家人不方便收钱,借用她的银行卡中转一下,之后又转给张月;二是张月经常让她代购东西,需给她付货款;三是张月平时经常向她借钱,后来通过转账的形式还款。

李安琪的辩护人认为,本案中的电子数据证据材料(张月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等)及鉴定意见为非法证据,不应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依法应予排除;李安琪长期从事海外代购业务,并根据张月的要求频繁为其代购奢侈品,双方之间存在经济往来基础。

西城区法院一审审理认为,对于辩护人提出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经查,本案的电子证据在提取过程中确有瑕疵,但经过公安机关补正及说明,可以进行合理解释,具有相应的证据能力;李安琪与张月之间存在的代购关系属实,但不能证实该代购行为与本案中钱款的给付具有相互对应关系,结合在案其他证据,亦不足以否定李安琪诈骗他人钱财的事实。

一审法院认定,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间,李安琪多次骗取被害人张月120余万元,但2016年3月24日,张月发现被骗后与李安琪对质,李安琪于当日归还张月59.5万元。同年4月27日,李安琪之母代为向张月还款80万元。鉴于李安琪的家属已代为退赔全部赃款,可对李安琪酌情从轻处罚。2017年1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李安琪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一万元。案件宣判后,李安琪及其家人不服,提出上诉。

2018年9月1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裁定:事实不清,发回重审。北京市二中院认为,被害人与李安琪之间钱款往来的原因、数额及微信记录与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直接的关联性,有进一步核实的必要;且根据审理期间的核实情况,证据有进一步补强的可能;另鉴于上诉人及辩护人对本案事实的认定存在重大异议,辩护人在审理期间多次提供大量证据,为查清案件事实,二中院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将本案发回西城区法院重新审理。

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李安琪的二审辩护律师徐昕介绍,他为李安琪无罪辩护的理由很充分:第一,没有任何客观证据证明李安琪虚构并冒充多人微信账号;第二,一审据以定案的关键证据,张月提供的聊天记录明显经过删改和编辑,不提供手机原始介质,不得作为定案根据,而案发后张月已经找不到人了;第三,司法机关未对李安琪手机进行查封扣押,且相关内容遭到删除,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第四,李安琪与张月之间存在大量的经济往来,涉案钱款经核减,李安琪并不欠张月的钱。

“李安琪和张月的微信聊天出现明显不合常识甚至可笑的内容,比如:张月让香港‘大师’摆阵帮助男友的妹妹流产,通过尿液排出,居然实现了,张月还让‘大师’摆阵,让男友的前女友穷死”。徐昕称,这样的聊天内容太不靠谱,这样的电子证据也不可信。另外,张月与“男友”相识短短几个月时间,没有见过面、通过话,甚至没有语音视频聊过天,却为“男友”豪掷百万,很不合常理,只有让其出庭,接受询问,真相才能解开。

被告人母亲:希望法院判决女儿无罪

今年11月19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就此案召开庭前会议,决定案件于11月25日上午9时30分重审,并在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11月25日上午,李安琪的母亲告诉华商报记者,25日上午9时,她早早来到法庭外等候消息。“之前我有过一份证言,因此不能参加庭审。”李安琪的母亲称,法院原先决定的庭审直播25日因故取消。

李安琪的母亲称,女儿被抓后,她只是一二审开庭和庭前会议时在法院走廊远远看见过女儿几眼。听律师说,女儿从九月以来一直发低烧,持续两个半月了,看守所体检后称没什么大毛病。“女儿的身体真让我担心。”对此,李安琪的母亲显得忧心忡忡。

“想女儿时,我就会给她写信。”李安琪母亲说,三年多来,她每隔七到十天,就会给女儿写信,告诉她家里的情况,或者外面有什么新鲜事,放映什么新电影,徐昕教授最近又为哪些案子伸冤了,以及她公司经营的情况等等,安慰她不要太急,案件很快就会有转机。

李安琪母亲称,案发后,他们就联系不上张月了,至今没有再见过她的面,联系她的家人,她家人也称不知道她被李安琪诈骗的事。“法院只有传张月出庭,案件真相才能真相大白。”

11月25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多次拨打张月及其父亲之前的电话号码,前者显示“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后者显示“已停机”,张月母亲李女士的电话响铃数秒后则“正在通话中”。2018年9月,华商报记者曾联系张月的母亲,获悉记者采访意图后,其以“我不太清楚”为由挂掉电话,此后一直无法接通。

25日中午休庭间隙,华商报记者通过电话简短采访了李安琪的辩护律师徐昕、肖之娥。徐昕说,25日上午的庭审控辩护异常激烈,预计庭审会进行到当晚。肖之娥介绍,25日上午的庭审主要启动了对李安琪有罪供述的排除调查程序,传唤了两位侦查人员出庭,结合其它在卷证据、说明,证实李安琪的手机在第一次送鉴定前的确被人为操作过。25日下午及晚上,法庭传唤了两位鉴定人,就鉴定作出相关说明,随后控辩双方就银行流水等进行了质辩。控方坚持指控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辩方则坚持被指控人无罪。

25日20时30分许,当日庭审结束,法庭未当庭宣判。“希望法院能依法公正作出判决,宣告女儿无罪”。李安琪母亲对重审充满了希望。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编辑 李振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华商报】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