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赋分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yangbaiqiang


新高考采取赋分制度,很多人对于赋分并不了解,再加上各省赋分模式不一样,选科数据难公开等因素的影响,让赋分制度变得非常神秘,一般家长和学生也不太懂。今天,“赢在高三”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赋分制度。

一、什么是“等级赋分”?

赋分制度,简单说就是根据试卷的难度来考查学生水平的一种制度,一个学生物理考了70分,政治考了80分,他的政治就学得比物理好吗?显然不是,因为影响分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题目的难度。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新高考采取“等级赋分”:学生考试时会有一个原始的卷面分数,根据这一分数,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出A、B、C、D、E五个等级(不同省份不一样),再把等级转化为具体的分数。

二、为什么要实行“等级赋分”?

赋分制初衷应该是把不同难度科目的试卷所考出的分数重新划分,而使得选科难度大考分低的学生不会丧失机会,利用赋分制体现出该考生真实学习水平。

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学生可以任意组合,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还可以选择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试卷难度不一样,做到相对简单的试卷的学生就会赚便宜,选择较难的试卷的学生,就会吃亏。

为了追求公平,新高考采取“等级赋分”模式。

三、“等级赋分”真的能实现公平吗?

从社会的反应看,很多人对这个等级赋分非常不满,原因就是它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学科难度!

选择物理的学生,绝大部分成绩都非常优秀,如果把这些优秀的学生重新进行排名,按照等级重新赋分,就会出现很多学生赋分成绩低于原始成绩的情况,极端的情况还好出现差距几十分的情况,也就是学霸也会硬生生被赋分成“学渣”,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在这种影响下,浙江省出现了明显的“弃物理”现象,为了弥补,浙江采取“托底保障”政策,教育部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第三批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没有采取“3+3”模式,而是采取“3+1+2”模式进行弥补,不过这一模式救了物理,却没有救化学,有些地方又出现明显的“弃化学”现象。

四、选科,选人数多的还是人数少的好?

选考赋分,要想“赚便宜”,要考虑两个因素:

1、选科人数:人越多竞争越大?这在新高考赋分模式下,是不成立的!新高考选科,人数越多,赋分越合理,赋分的初衷,就是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应该呈现一种“正态分布”,肚子大,两头尖是比较合理的,所以人数越多,赋分越合理,比如选项地理和生物,就更合理一些。

2、对手的水平:一位网友的解释,非常到位,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了赋分占便宜,一个考生拉上父母朋友一起参加高考,让亲戚考个3分5分,这样真考生在赋分上就占便宜了。

对手实力弱,赋分就会赚便宜,这和人多人少没有关系,人多了,如果你处于“分母”位置,也没有多大意义,多数还是别人的炮灰,比如有的同学,生物只能考40多分,却坚定地选择生物,结果可想而知。

相对而言,第二个因素更重要!但是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什么水平。所以要立足两点:一个是你自己处于什么水平?一个是尽量选择人数多的学科。

不知道这些介绍,你听懂了吗?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很多人在乎人数多少,只看到了表面。准确来说,这个和人数没有关系,和该部分人的能力水平分布情况(或者说学习能力的差异程度)有关系。


以化学为例,假设选择化学的有10人。

第一种情况:10人全是学霸,总有一个高低之分,那么最后一名原始分是92分,赋分成绩在没有保底时最低就会变成30分。赋分成绩和其真实实力相差太大。不好

第二种情况:10全是学渣,那么第一名的学渣就占大便宜了。原始分40分,就能被赋分成为90分。肯定是好的。

第三种情况:如果考生分布是符合三个学霸,四个中等生,三个学渣的正太分布时,赋分成绩就能保证和真实实力接近。

为什么小编这么肯定根本缘由不是人数,而是学习能力分布呢?3+3的物理或者3+1+2的化学,都会存在选科人数较少的情况。

大家却都忽略了,其实还有一门课程的选科人数比它们还要少——政治。为什么就没有人提政治的“弃考”和赋分问题?

因为选择政治的考生能力分布符合规律(学习能力差异不大)。

所以,目前新高考的赋分问题主要是在单科考生中学习能力分布不规律。学霸都在物化上,中等生和学渣都选了生地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多数考生认为,物化太难学,为了追求高分数而放弃了。

所以,必须承认题主这个问题在新高考确实存在“人多学渣多,人少学霸多”的问题,让物化的赋分成绩偏离学生真实实力。


那么,新高考单科多少人才算“少”?浙江省当初给物理设定了一个值,6.5万人,选科人数少于它就实行保底。您在回头看看政治人数,远少于这个数,却没有保底政策。

怎么去解决这样的弃考物化呢?

第一、保底政策。

第二、专业科目要求。

第三、由于弃考物化,对选择物化的考生有影响,所以这部分考生尽可能的选择物化必考的专业。转劣势为优势。


总结:

赋分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也无人数无关,但由于弃考带来的单科考生学习能力分布不均,造成了问题出现。——归根结底,其实是公平的,选择物化,专业竞争少了。


玖抒教育


要了解赋分人多还是人少好,你就要先知道赋分制,他的评分标准是什么样的。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赋分制,我会举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

假设现在有6个人分成两组,第1组有4个人,第2组有两个人。

第1组的同学选择报考的是生物。

第2组的同学选择报考的是化学。

高考结束以后,第1组的4个同学他们的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80 70 40 30。第2组的两个同学,他们的分数分别是98和96。

根据绝对分值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第2组的同学的平均分比第1组的要高得多,按道理这组的同学应该是能够更容易考上大学的。

但是按照赋分制,这两组同学的命运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区别了。

由于第1组报考人数有4个人,第1名80分被记作100分。最后一名30分被记作0分。那么第2名70分就是100分x(70-30)/(80-30)=75,第3名的分数以此类推,就是20分。

我们可以看到平均分以上的那些同学分数都增加了,平均分以下的那些同学分数更低了。

再看第2组,因为赋分制报的只有两个人,所以第1名是100分,第2名是0分。

所以最后总分加起来第2名的那个同学非常的惨,虽然考到了90多分,但是分数却非常的低。

当然了,这里我举的是比较极端的例子。高考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夸张的。

不管人多人少,实际上人数都是足够多的。只要从0~100分都有人考到,那么最后赋分的结果和实际分数的差别就不会很大。

如果赋会让你的分数非常低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当卷子非常简单的时候,最后一名的分数非常的高,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不是在平均分以上,你的分差就会被拉下去非常多。

如果卷子考得非常的难,只要所有考生中的第1名没有出现接近满分的情况,那么你的总分也不会被拉得非常的低,有可能你考了三四十分,但是分数却在及格线以上。

就算第1名和第2名分差特别大的情况下,也不用特别的担心,因为考试的时候还有调整的机制。总之你只要考到所有考生的平均分数线之上,你的总分都会加分。

每个省的考生人数都是非常多的,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组合,每一个科目的人数都绝对大于发生异常情况的数字。所以报考人数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因素。

真正影响大的还是卷子的难度问题,卷子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都会造成考生分差出现很大的变动,会出现一部分平时的优等生,因为考试的发挥失常总分大跌的情况,也会出现考生偶尔的临场发挥总分大幅增长。

所以这种考试制度非常考验出题人的水平,在考卷的难度控制上一定要控制在平均线上,否则容易出人命。


外语那点事


是"考分低的人多"好。为了赋分占便宜,一个考生拉上父母朋友一起参加高考,让亲戚考个3分5分,这样真考生在斌分上就占便宜了。我的解释你懂了吗?


乐乐259030444


当然是人多好,等你们自己有孩子参与真中就明白了,站在槛外永远明白不了。


维维安weiweian



荞麦妈妈的荞麦园


我觉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啊,也是需要看情况的:
对于顶尖学霸来说,差不多是全省前1%的存在,人数多少人家没什么区别;
对于成绩中上游水平的孩子来说,赋分人数越多越容易有高分;
对于成绩差的,赋分人数多少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还不是那个样子。

那么现在呢,就来给大家看看赋分制是什么样子。由于各个省份呢,赋分制也不太一样,我们以这个省份为例来给大家说说吧。

假设小明地理考了85分,小王政治考了80分。

结果等级赋分制后,小明的地理只有82分,而小王的政治呢确有88分,为什么会这样呢?

所谓的等级赋分呢,就是把所有选择这一科目的人,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重新排序,不再用原始分,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划分,重新定义你的分数。

假设在3+1+2的模式下,高考总有有150人参加,其中有100个人选择了地理,另外50个人选择了政治。那么这些人分数如何计算呢?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看下,不是太准确,但是实际情况基本如此。

两边的第一名呢,都是100分

地理的第二名、第三名是97分,政治只有第二名是97分

地理的前十名呢是91分,政治呢只有前5名是91分。从这里呢就渐渐拉开差距了。

地理呢前28名是82分,政治呢只有前14名能达到82分。政治这边一部分中上游水平的学生,只能被划分到80分以下的档次了。

至于最后的1%,无论到了哪里都是垫底的存在,所以无论你选什么都是一个样子。

不过其实对于成绩是后20%的学生,我倒建议他选择人数较少的那一部分,也许还能够捡漏一下。

最后,不论是等级赋分制还是原始分制,你想取得高分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考出高分数,而且是相对的高分数。因为不论是哪种都是以排名为前提的,高考录取也是这个样子。

最后呢,希望大家能读懂这个规则。


煮酒论高考


人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