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堅持“案子結了再去醫院”,法官查出癌症晚期,走了

現代快報訊(記者 呂潔 劉國慶 / 文 袁俊帆 / 攝)"走了的人要安詳地走,活著的人要灑脫地活。" 2019 年 6 月 23 日,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張建文在與病魔抗爭了將近一年後,年僅 57 歲的他,帶著他對司法事業的熱愛,對親友的牽掛,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 不少同事提到他都會感嘆:"他對工作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他是被案子累的!"

坚持“案子结了再去医院”,法官查出癌症晚期,走了

△張建文 其工作單位供圖

同事眼中,張建文是個"完美主義者",他曾被授予"全省審判業務專家"的稱號,承辦的案件無一錯案,無一"關係案""人情案",無一信訪投訴。近幾年,他更是一心撲在院裡的大案要案上,其間出現吞嚥困難、多次咳血的症狀,他沒顧上檢查。當他最終卸下"重擔"走進醫院時,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被確診為食道癌晚期。

都咳血了,他卻總想"等案子結了再去醫院"

時間退回到 2016 年 10 月 11 日,轟動一時的山西系列大案"群虎"之一申維辰案在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該案的審判長正是張建文。

申維辰案是江蘇法院審理山西系列大要案的第一案,審理好這個案子,對於審理接下來一系列的山西大要案有著積極的示範作用。張建文主動請纓,擔任審判長。審理完申維辰案不久,張建文又擔任山西系列大案另一起案件、中共河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張越受賄案的審判長。

坚持“案子结了再去医院”,法官查出癌症晚期,走了

△張建文的辦公室

這兩起大案讓張建文付出大量心血。兒子張韜說,母親之前和他說起,父親以前是個睡眠很好的人。但辦理這兩起大案期間,他半夜醒了睡不著,就去查閱案件材料,有時候索性一邊在跑步機上慢跑,一邊背記材料。常州市中院的一名保安人員也回憶,在張越案件開庭前不久,有一次很早在法院內巡邏時遇到了張建文,"就看見他一個人在車庫邊踱步邊背材料,我們都很感動。"

兩起案件辦到後來,一些同事發現張建文越來越瘦。據張建文一位同事回憶,在 2018 年春節過後,他和張建文到上海參加一個會議。吃飯時,他發現張建文吃得非常慢,問了才得知,他吞嚥困難已經有大半年時間了,有一次咳嗽時還吐了血。

常州市中院原副院長裴陽說,張建文可能早就意識到自己身體有問題,他一直不去醫院檢查,主要就是擔心影響辦案,"辦理這類案子,如果中途換審判長,代價太大。"那段時間,在裴陽的記憶中,單位組織的體檢,張建文就沒去過。

坚持“案子结了再去医院”,法官查出癌症晚期,走了

△張建文 其工作單位供圖

2018 年 7 月 12 日上午,法錘敲響,審判長張建文當庭對張越案宣判。因在案件辦理中作出突出貢獻,2018 年 9 月,張建文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榮記個人一等功。

就在宣判完的下午,感覺卸下了百般重擔的張建文,獨自悄悄走進醫院。他被確診為食道癌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後來我父親告訴我,那天 3 個多小時的宣判,他就感覺撐不住了。當時他脖子兩邊的淋巴已經腫脹得很大了 …… "時隔一年多,說起這件事,張韜還是忍不住眼圈發紅。

同事眼中的完美主義者,打造出一個個"樣板庭"

談起張建文工作中的狀態,不少同事這樣形容他:追求完美。

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樣板庭"。為了讓庭審更加嚴謹規範,他白天晚上翻看資料,把厚厚的庭審提綱背了下來。他主持的庭審現場,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個"咯噔",對庭上出現的情況他預判準確,庭審的節奏也能很好地把控,整場下來,就是一個個標準的"樣板庭"。而只有對一切案件細節都瞭然於胸,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坚持“案子结了再去医院”,法官查出癌症晚期,走了

△張建文留在辦公室的榮譽證照

常州市中院研究室副主任徐天驊回憶,張建文是個"厲害"且值得敬佩的人。10 多年前,第一次見到張建文是在法院舉行的一次大會上,她發現張建文講話的時候,不僅完全脫稿,而且講得很流利,其間涉及到的很多數字他也記得清清楚楚,甚至精確到小數點之後。"我和同伴當時還有點不服氣,就拿著發到手裡的發言資料對照著看,發現十多頁的發言稿,他全程都沒看,一點不差說了下來。"

之後,常州中院開庭審理的申維辰、張越兩起大案,徐天驊是合議庭成員之一,"那時候才知道,他的記憶力超群,其實是背後做了大量的功課。"徐天驊說,在辦理兩起案件中,張建文有時候會和大家說起,他每天早鍛鍊的一個多小時中,腦子裡就像放電影一樣"一遍遍過案件材料"。到後來,張建文能將案件當事人一些職務調整的日期都能精確記憶到年月日。申維辰案件審理期間,張建文光是筆記材料就寫了 3 本。"他工作時總是精力旺盛,執行力也強,那種熱情也將我們帶動起來。"

"這麼多年,給我們的感覺是,在張建文面前沒有困難。"常州市武進區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宋文良說,大家有事都喜歡去找他,實際上一些事怎麼沒有難度呢?但張建文總是先扛下來再說。

住院治療時,是他和兒子相處最長的一段時光

" 347 代表 347 天,這是我的父親從生病到離開的總時間,6 是 6 次化療,53 代表 53 次放療,8328 是 8328 公里,是我們一家近一年往返上海常州醫院的總公里數,這幾個數字既囊括了父親近一年以來的治療歷程,也包含了我們這一家近一年的心路歷程。"今年 6 月 24 日,在張建文遺體告別儀式上,張韜數次哽咽,他的悼詞也讓在場的親友和同事忍不住抹淚。

坚持“案子结了再去医院”,法官查出癌症晚期,走了

△張建文 其工作單位供圖

張韜告訴記者,從小到大,父親陪伴他的時間很少。忙於工作,父親每天早出晚歸,有幾年因為在外面辦案,很久都見不到面。"上學時有些活動需要家長參加,我內心暗暗希望他能去,但他基本上都沒時間。"父親在家時,吃完飯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研究案件資料。"印象中,他就是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

得知父親患病後,張韜放下手上的工作,一門心思照顧父親。他苦笑說,即便是這樣,父親還心心念念著沒有處理完的一些案件,操心著法院裡的工作。

讓張韜感慨萬千的是,父親的這個病,也給他倆創造了溝通的機會,讓張韜對父親有了新的認識。他看到了父親的堅強樂觀,也感受到父親對家人深沉的牽掛。臨走時,父親告訴他:"最好的結局是走了的人要安詳地走,活著的人要灑脫地活。"這也讓張韜下決心以父親為榜樣,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張韜告訴記者:"雖然這段時光對我們來說還是太短暫,但這近一年的時間卻是和父親這一輩子朝夕相處最長的一段光陰。"

推薦身邊的感動

贏取好禮

他們或誠實守信、或自強不息、或孝老愛親、或愛崗敬業 …… 他們,就在你身邊。歡迎你將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凡是推選的線索被採用,你將獲得"感動好禮"。

推選標準

人物事件發生在 2019 年度,或者人物長期投身於某一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以感動公眾、感動中國為主題,推選人物須具備以下一種或幾種特點:好人好事、幫助他人;愛崗敬業、勇於創新,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孝老愛親,在生活、家庭、情感上做出額外付出和犧牲,打動人心;自強不息,以個人的經歷或行為感染他人、引導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以個人或團隊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

互動方式

熱線:撥打感動熱線 96060,告訴我們你身邊的感動人物或故事。

電子郵件:你可以寫下他們的故事發送給我們,發送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並留下你的聯繫方式。

ZAKER 南京:下載" ZAKER "手機 App,訂閱"快快南京"頻道,關注人物故事及活動進展。評選開始後,你還可以為心中最溫暖的他點贊投票。

微信:關注"現代快報"微信公眾號,將你想要推薦的人員基本情況及主要事蹟發送給我們,並留下你的聯繫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