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30個貧困村已出列 建水開出脫貧“良方”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圍繞“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思想,開具了以加強脫貧攻堅隊伍建設為重點,以黨組織規範化建設為抓手,以強化實訓基地作用發揮為依託,以健全完善激勵機制為基礎的黨建脫貧雙推進“處方”,讓黨旗始終飄揚在扶貧工作戰線,讓黨徽因為脫貧攻堅更加閃耀。

以強脫貧攻堅隊伍建設為重點 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建水縣在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上持續用力。對全縣153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分析研判,結合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開展換屆前調研,摸清村(社區)“兩委”班子現狀,綜合瞭解班子結構、履職能力以及後備幹部儲備情況,為村(社區)“兩委”換屆打下堅實基礎。

30个贫困村已出列 建水开出脱贫“良方”

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培訓應知應會知識測試

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選派管理上持續用力。成立縣級駐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和鄉鎮駐村工作協調小組,強化全縣56支駐村工作隊、188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管理,並通過舉辦全縣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培訓班,提升全縣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通過建立視頻抽查、電話隨機抽查點名和請銷假等制度,嚴肅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紀律。

在配強用好大學生村官隊伍上持續用力。充分整合縣域內大學生村官,調整選配到56個貧困村並整合到駐村扶貧工作隊中來,利用他們懂知識、懂政策的優勢,開辦“鄉村夜校”等課堂進行政策宣傳,有效地助推脫貧攻堅。

以黨組織規範化建設為抓手 夯實脫貧攻堅基礎

建強基本組織促引領。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按基本組織建設標準化的原則,對全縣黨支部開展分類定級,逐一建立臺賬,確定創建計劃。目前,全縣完成603個黨支部達標創建工作,佔黨支部總數的37.15%。圍繞“五個基本”要求,建立了領導掛聯、達標銷號和定期交流制度,開展基層主題黨建示範區建設,引領和帶動全縣各領域黨支部達標創建及脫貧攻堅工作。

建強陣地築堡壘。通過建立領導責任區制度、分期付款緩解資金壓力等舉措,把村民小組活動場所作為政治任務,共計建成村民小組活動場所817個,充分發揮了活動場所在議事決策、技能培訓、便民服務等方面的功能。

規範整頓促提升。按照鞏固先進、推動一般、整頓後進的要求,對全縣確定的115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進行整頓幫帶,努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扶貧工作能力和水平。

以強實訓基地作用發揮為依託 建強脫貧攻堅陣地

以黨建脫貧“雙推進”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為抓手,堅持“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目標,突出實用、有效思路,要求各鄉鎮在基地設置上必須與鄉鎮主產業相匹配,堅決防止“兩張皮”。

李浩寨鄉黨委引進紅河奧龍商貿有限公司到里長營村設立紫陶扶貧工廠,採取“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的方式,探索發展群眾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的“三零”模式,努力形成“支部找出路,黨員當骨幹,群眾快致富,集體有收入”的發展之路。目前,全縣14個鄉鎮均已完成黨建脫貧“雙推進”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設置種養殖等示範區54個,累計培訓黨員幹部1050餘人,貧困群眾3650餘人。

30个贫困村已出列 建水开出脱贫“良方”

現場推進會考察岔科鎮格安藍莓園

岔科鎮以“黨委帶,總支幫、支部強”為工作思路,打破大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觀念落後,思想落伍,內生動力不足的現象,把建檔立卡戶中的黨員組織起來,人才凝聚起來、群眾動員起來,組建成立岔科鎮農村勞動力服務協會。該協會積極與企業對接用工標準,廣泛吸納貧困戶入會務工,讓建檔立卡戶走出家門務工,探索“黨委+企業+協會+村黨總支+農戶”的運營模式。2019年以來,協會已幫助83名建檔立卡戶實現增收439270.22元,真正實現“務工一人,穩定一家,脫貧一戶”的扶貧目標,有效助力脫貧攻堅。

與此同時,建水圍繞“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目標要求,堅持扶貧抓硬件、黨建抓軟件,繼續開展“村霸”和庸懶滑貪“四類村官”整治,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推動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同步推進、同向發力。

近年來,先後培養了南莊鎮幹龍潭村黨總支書記李廣文、官廳鎮磨玉村黨總支書記李永昌等一批“明白人、帶頭人”,探索了“李浩寨鄉黨建+脫貧工廠、普雄鄉蘋果黨建產業聯盟、岔科鎮黨委+企業+協會+村黨總支+農戶”的農村勞動力服務模式等一批行之有效的黨建助推扶貧工作新模式,有效助力脫貧攻堅。

以健全完善激勵機制為基礎 強化脫貧攻堅保障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建水縣先後制定出臺了《建水縣在精準扶貧中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制度,進一步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其在脫貧攻堅中的“突擊隊”作用;制定下發了《建水縣駐村扶貧工作隊、幫扶責任人、村組幹部脫貧攻堅責任管理辦法(試行)》,全面壓實駐村扶貧工作隊、幫扶責任人和村組幹部“三支隊伍”工作責任。

與此同時,按照《建水縣提高村組幹部和村黨組織書記待遇的方案》要求,每年通過縣財政增資,持續提高村組幹部待遇,進一步激發村組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嚴格落實駐村工作經費和生活補貼,對不按時撥付工作經費的單位進行約談;統一為駐村工作隊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督促派出單位每年安排一次健康體檢;推行縣領導每月遍訪貧困村機制,定期與駐村工作隊員開展交心談心,掌握瞭解思想動向。

在黨建工作引領下,2014至2018年,建水縣共脫貧9703戶38848人,3個貧困鄉已出列兩個,56個貧困村已出列30個,2019年可實現3510戶12016人、21個貧困行政村脫貧退出。

雲南網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白鈺倩 楊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