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叶尔羌河流域的刀郎人是蒙古人后裔吗?

在新疆,有句民谚:“看到了胡杨就找到了水,见到了老人你就问出了历史。”但对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和叶尔羌河流域个别地区“刀郎人”来说,在这个胡杨与水相伴的地方,老人们已经说不清了历史。今天,“刀郎人”已经被划定为维吾尔族的一支,但历史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叶尔羌河流域的刀郎人是蒙古人后裔吗?

走着走着就分不清了方向,干脆停下来跳舞唱歌吧,跳着唱着,就忘了世间所有的忧伤……在新疆有个特别的民族,只要一阵音乐声传来,田野里的农民立即放下手中工具、路上行人脱掉外衣扔下褡裢,便如醉如痴地跳起舞来。他们就是刀郎人。麦盖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喀喇昆仑山北麓,叶尔羌河下游和提孜那甫河下游。东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连,东南与皮山,南与莎车、叶城县相邻,西与岳普湖县相交,北以叶尔羌河为界,与巴楚县接壤,东北与阿瓦提县相交。全县总面积11022.53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12年)。

叶尔羌河流域的刀郎人是蒙古人后裔吗?

这里,被誉为“刀郎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刀郎人”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反映“刀郎人”美好生活向往的独特文化财富——极富艺术魅力的“刀郎麦西莱甫”和“刀郎木卡姆”,她集民族歌舞、音乐、多种趣味游戏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综合艺术形式,其所体现的农牧生活气息之浓烈、舞姿之刚毅、音乐之厚重、歌声之嘹亮,成为古代维吾尔木卡姆麦西莱甫的一个曲范,麦盖提县也因此被誉为维吾尔木卡姆的摇篮之一。事实上,“刀郎人”居住的地方除了麦盖提,还有在阿瓦提、巴楚等地,他们勇敢慓悍、勤劳朴实,以“刀郎人”为自称,并把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刀郎。


叶尔羌河流域的刀郎人是蒙古人后裔吗?

有人说,“多浪”(刀郎)为维吾尔语,有“群居”或“分群而居”的意思。关于他们的民族来源,一些史学家认为,他们是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但在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相貌上与维吾尔人有一定的差别。历史在这里因为习俗、语言和文化,促成了相应的说法:“刀郎人”是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在吐蕃攻占塔里木盆地时进驻当地的回鹘(即今维吾尔族)骑兵,之后,他们在麦盖提、巴楚、阿瓦提一带的叶尔羌河宽阔、平坦的河漫滩居住,旧时以游牧、渔猎为生,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很明显,“刀郎人”与维吾尔人的差别是由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造成的,但这种差别却又让今人多有猜测、众说纷纭,进而让“刀郎人”传奇不断。

叶尔羌河流域的刀郎人是蒙古人后裔吗?

争论与猜测的核心,来自于两部不同的县志:据《阿瓦提县志》记载,“刀郎人”为回鹘支系“多兰古特”部落的居民,简称“多兰”或“多浪”,而《麦盖提县志》载,约在公元13世纪时,成吉思汗西征并建立了蒙古帝国后,南疆及中亚地区成为其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后在伊斯兰化过程中,因察合台封地的蒙古人拒绝改宗伊斯兰教而受到世俗政权的压迫,致使一部分蒙古人逃离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居住,以叶尔羌河、克里雅河为渔猎、狩猎地,其后陆续放弃了萨满教和佛教而皈依了伊斯兰教,开始了农耕与游牧并举的生活。

也是很明显地,按《阿瓦提县志》的说法,“刀郎人”与蒙古人没有关系,而按《麦盖提县志》的说法,“刀郎人”可能绝大多数属于蒙古人。尽管说法不同,但在“刀郎人”的发展史上,两者却有了殊途同归的意味——回鹘“多兰古特”部落的居民或者放弃萨满教和佛教的蒙古人于后来,在语言、文化、民族等方面与当地维吾尔族交融,逐渐形成今麦盖提县的“刀郎人”,而今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塔木托格拉克乡的“刀郎人”是蒙古大队与喀喇汗王朝征战时,一支蒙古军队被遗留在了沙漠腹地,为了生存,这支蒙古军队进入叶尔羌河边的沙漠、河洲地段,在原始胡杨林和荒原上以渔猎为生,其后逐渐开垦农田种植,成为定居的农耕部落,最后也融入到维吾尔族中。

叶尔羌河流域的刀郎人是蒙古人后裔吗?

在这中间,蒙古人说的“历史依据”似乎更多一些、更详细一些。但与之相伴的却是一个有关麦盖提县县名的传说:以前,麦盖提地区受巴楚王秦铁木尔管辖时,百姓不堪忍受其压迫和暴虐统治,跟随一个名叫墨客提的人奋起反抗,打死了巴楚王秦铁木尔。从此,墨客提在群众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后来,又有阿拉伯人艾里率众入侵,墨客提再次率众反抗,抵御外辱。在这次战斗中,墨客提牺牲了。当地群众遂以“墨客提”作为村名。后来,“墨客提”演变成今天的“麦盖提”。

秦铁木尔是维吾尔民间传说中的民族英雄,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秦铁木尔巴图尔》在新疆的南疆、北疆等地广泛流传,这里的“刀郎人”又似乎和蒙古人没有了多少关系。然而,《刀郎木卡姆》作为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之一,为有别于维吾尔族《木卡姆》的独自系统的音乐套曲,在演唱《刀郎木卡姆》时,刀郎人开始跳一种表现狩猎情形和凯旋喜悦的麦西来甫--“刀郎麦西来甫”,其表现形式与蒙古人的倒喇舞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它风格古朴,演唱者和弹奏者情绪都极为高亢,似撕心裂肺的宣泄,独显原始意象和粗旷气势,分明又在向人们述说着刀郎人与蒙古人之间渊源的那段历史。

叶尔羌河流域的刀郎人是蒙古人后裔吗?

人的变化与融合就这样停留在了一片土地上,椿园《西域风土记》中说,“此等回人(刀郎人),以迁徙为常,性与各城有异”,(如今)已成为“回子中别一种了”。然而,不管是怎样的传说,人们都能看到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民族融合的史实和事实,同时,也可以让人们看到“刀郎人”与维吾尔人曾经不的不同。

虽然到了今天,还有人说“刀郎人”的面相,有浓须黑发、皮肤白皙、高鼻深目,近于欧洲人的,也有的人面部扁平,蒙古人种的特征一目了然;他们的语言中,有些词汇是 维吾尔语中所没有的;他们的宗教信仰似乎更为淡泊,妇女少有蒙面纱的,女人也可以参加刀郎木卡姆的舞会,一展曼妙的身姿 ……但他们的族源问题只能成为悬念了。

叶尔羌河流域的刀郎人是蒙古人后裔吗?

因为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狩猎游牧,或从事落后的农耕,与大自然作着不息的抗争,过着艰苦的生活,这种闭塞的环境“刀郎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这中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刀郎人”从其先辈们开始,一直都保持了什么时候想跳刀郎舞,就在什么地方跳,什么时候想唱木卡姆,就在什么地方唱的习惯。无论是在草原、田野、森林、湖泊流域……相对歌舞,历史在这里变得非常枯燥了起来。(来源:娱乐新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