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觀瀾丨鄉村振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2月12日,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以優先發展實現“四化同步”,以融合發展實現城鄉均衡,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繪就富有山東特色的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提出希望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能為全國各地鄉村振興發展探索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全國農業看山東”——農業總產值、農業出口總額等8項數據排在全國首位的山東,如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大潮中繼續走在前列?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繪就富有山東特色的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為山東鄉村振興指明瞭方向。

观澜丨乡村振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鄉村的通常定義是:居民以農業為基本經濟活動內容的一類聚落的總稱,又稱農村。《辭源》一書中,鄉村被解釋為主要從事農業、人口分佈較城鎮分散的地方。以美國學者R·D·羅德菲爾德為代表的部分外國學者指出,“鄉村是人口稀少、比較隔絕、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基礎、人們生活基本相似,而與社會其他部分,特別是城市有所不同的地方”。

但上述鄉村概念,並不能完全概括改革開放後中國鄉村的現實。比如,現在的鄉村,農業生產當然是有的,但也有一些鄉村,發展了旅遊業、影視外景地、手工業甚至加工製造業,而且,很多鄉村也並不隔絕,有城中村、城邊村,不少處於交通要道附近。

在我國,鄉村不能和城市相比,甚至不能和最基層的行政單位鄉鎮相比。在城鎮化大潮中,面對不斷膨脹壯大的城市,鄉村就像一個個小小的麻雀,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鄉村振興,需要以全面發展的思維視之。

首先,鄉村有“政治”。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2018年5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第7版發表理論文章:《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文章說:必須把堅持黨管農村這一“重中之重”落到實處。鄉村振興,首先要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要用好基層組織這個“一線指揮部”,打通工作落實的“最後一公里”。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農村支部班子很重要,支部書記最關鍵。臨沂市蘭陵縣代村黨支部書記王傳喜帶領幹部群眾,將代村由落後村發展成為模範村,如今村集體產業總產值達26億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6.5萬元。“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使黨員都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鄭煥濤連續10年擔任聊城市高唐縣張大屯村黨支部書記,自掏腰包一次性投資200多萬元,修建了62個扶貧蔬菜大棚,帶領全村360多戶居民發展大棚種植。“只要能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其次,鄉村有“經濟”。

鄉村振興,必須有內生動力,而內生動力,關鍵是要有產業。

濟寧金鄉常年種植大蒜70萬畝,帶動周邊種植區域超過200萬畝,形成了集科技研發、保鮮貯藏、精深加工、貿易流通等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磐石街道辦事處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王銀香,在實現蔬菜生產智能控制的基礎上,帶領五里墩村與浪潮集團合作開展信息化建設,推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建立農業數據智能化採集、處理、應用、服務、共享體系。

臨沂沂南竹泉村實施鄉村產業與旅遊一體化,形成以旅遊業為引領的新型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鄉村產業發展體系。景村一體、農旅一體,景區即鄉村、村莊即景區的開發方式,體現了當代旅遊業,特別是景區開發轉型的最新方向,促進了農村就地城鎮化。

其三,鄉村有“文化”。

文化決定一個村莊的精神面貌。村莊需要文明秩序,文明秩序的養成需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久久為功、潛移默化。

曲阜市息陬鎮北元疃村,循環播放孝德歌,在替換掉了村口大喇叭換上78個音箱後,“現代文明”步入北元疃村,結束了一箇舊鄉村時代。從髒亂差、村風淡漠到如今的街道整齊、美麗乾淨,家家講家風遵村風,一幅"井然有序"的新農村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

其四,鄉村有“規劃建設”。

鄉村振興“必須要有一個真正符合當地實際、有指導意義的規劃”。無論是制定規劃,還是規劃落地,都要有堅強的組織聚合各方智慧與力量。

省派樂陵市鄉村振興服務隊探索鄉村振興“楊安路徑”,幫助優化完善《楊安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0年)》,成為我省率先編制完成並通過專家評審向社會發布的首個鎮級鄉村振興規劃。幫助樂陵建立健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形成畜牧養殖與人居環境、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發展格局,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助推樂陵以更高標準、更高層次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其五,鄉村有“生態環保”。

優美的環境,需要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加強環保意識和行為教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道理在汶上縣郭樓鎮古城村得到了真切體現。曾經的古城村汙水橫流、垃圾圍村,村民生活環境髒亂差,群眾意見大。郭樓鎮黨委抓住美麗鄉村建設時機,,取上級扶持資金,對古城村進行高標準打造,村裡面貌煥然一新。上海一家公司看好古城村發展前景,與該村達成合作意向,重點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著力打造田園綜合體。現在一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能達到達25萬元,村民李召運在家門口辦農家樂,年收入20多萬元。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鄉村雖小,但面臨的振興難題,一點也不比城裡少,只有以全面發展的舉措,才能打造好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繪就富有山東特色的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