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大雪节已过冬至节将至,按照十二节气,马上就要进入寒冬,但是在我们家乡豫南地区,不仅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到来,近日也没有降雪的预兆。前段时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在北方活动了一阵子,可是势头前强后弱,等到了中原地区,仅降了几天温度后又恢复如初。昨天我们这里最高温度达到了17℃,最低是5℃,根据预报,今天和明天的气温分别是13℃-7℃、11℃-7℃,18日以后温度才明显下降。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大家都知道,临近冬至节气的这个时期,北部和中原地区往年的这个时候,应该是水面结冰、早露变成霜,出门戴手套说话嘴里冒出热气,而现在的情况,中原地区也包括我们豫南,气温明显比往年高出了几度。

冬天气温的冷暖,不仅对我们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而对于农村农业而言,不仅影响农民该如何提前做好保暖御寒的准备,并且还直接关系到来年农业生产及庄稼的收成。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冬至节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今年的冬至节在公历12月22日,距现在仅有几天时间,可是天气还这么暖和,今年“暖冬”是不是真要来了?所谓“暖冬”就是冬天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比往年正常情况要高,所以也不能把近期短时间内气温偏高,就认为可能是“暖冬”天气。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今年,"局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可能略有偏高"。“虽然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依然偏弱,冬季气候偏暖或与往年同期持平,局部地方气温较常年同期略高,但整体偏冷不会出现!”这是专家们的预测。

但是,这个预测结论,老农的看法略有不同。由于近日天气温暖反常,昨天同老农谈到“暖冬”天气时,他顺口说出了一句俗话:“冬在中,单衣能过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今年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七(公历12月22日),按照老农讲的俗语解读,今年冬天可能比较冷!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先说“冬在中,单衣能过冬”。在节气上,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冬至是进入严寒天气的开始。冬至这天在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距离我们最远。所谓“冬在中”,就是冬至出现在农历月份的中旬;“单衣能过冬”,就是说这个冬天并不冷。因为冬至一般都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份,十一月也被称作“冬月”,如果冬月中旬冬至,这个冬天的严寒周期可能较短,寒气会随着春节的到来而减弱,寒冬天气结束早。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再说一说“冬在尾,提防倒春寒”。如果冬至出现在冬月的下旬,接下来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寒冷的天气会持续而来。也就是说这个冬天会较为寒冷,并且立春过后还会出现反复无常的天气。因为冬至节气的延后,严寒周期会延伸到立春之后,而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所以就会导致第二年春天,冷空气和暖湿气候交错角逐,时而艳阳高照,时而会风雪交加,甚至会出现“三月下起桃花雪”的现象,这便是“倒春寒”。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今年冬至在月末,“倒春寒”现象可能会有一定的机率出现。无论是“暖冬”天气还是“倒春寒”现象,都有它形成的自然规律,千百年来同自然界的生物,包括农作物相适应了。或许有人认为,“暖冬”对于人们的生活可能更舒服,但是对于人们的健康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冬天气温异常偏高,就有可能影响自然界的生物链,包括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在冬季能够大量繁殖,有害微生物对动植物的健康会有所影响。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讲,冬季生长的农作物,大都需要经历一个低温春化的过程,开春以后才能更健壮生长、结出果实。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小麦需要三床被(雪),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些俗语很好理解,天气冷不仅适合了某些农作物的低温春化,还能有效杀灭空气中和土壤里一些病虫害,而且大雪覆盖冬小麦,还有进一层的作用,就是在大雪覆盖下保存地温,小麦能更安全过冬不被严寒伤害。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总之,在冬至节气的前后一段时间,如果气温比较暖和,那就意味着今年冷得迟,可能会影响春耕生产。村里的老人还说“冬至暖,冷到三月三;冬至冷,明春暖得稳”,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年内出现暖冬现象,在来年出现倒春寒的概率就会大。不过,老农还说,只要三九四九的气温低一些,对后期的天气影响就不会有多大了。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冬至将至,为何还这么暖和?老农说“冬在尾,倒春寒”不会暖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