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書聲朗朗泉江潮——遂川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紀實

方愛紅、劉祖剛、李書哲

朗朗書聲,滔滔泉江。遂川縣自古崇文尚德,開設書院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北宋,至今仍有70餘處遺址、遺蹟可循。

近年來,該縣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最大、最現實的民生,改善軟硬件,提升教學質量,均衡地域、校際發展,寫就一篇濃墨重彩的“小馬拉大車”的華章。

改革為擎,為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遂川是國家級貧困縣,教育基礎設施歷來薄弱。該縣未敢有絲毫懈怠,認真履行應盡之責,加快城區實施“兩搬四擴五新建”工程,今年秋季增加學位1.1萬多個,為化解大班額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心幼兒園實現鄉鎮全覆蓋,積極對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實施“山村幼兒園計劃”項目。

為破解“城鎮擠,鄉村弱”難題,該縣投入逐年遞增。2018年,教育在全縣財政總支出中佔比高達24.9%。近年來,該縣新增教育用地超1200畝,很多地處城區黃金地段。

為讓教育事業走上發展快車道,該縣建立校舍建設聯審聯批制度,統一項目安排、立項批覆、測量和地勘、設計圖紙和預算,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增加透明度,提升校建速度,在短時間內,“啃”下行政審批改革中工程建設項目這塊“硬骨頭”。

師資為軸,立德樹人迸發新活力

“我志願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9月“師德建設月”,遂川縣教體局和各中小學紛紛舉辦莊重儀式,千名入職“新兵”喊出了鏗鏘誓言。

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歷練。作為全市教師補充渠道最廣、力度最大、人數最多的縣,該縣在2018年撥付教師專項經費330萬元,組織參加國培、省培,校本培訓達1.8萬多人次。

為給教師們提供一個“華山論劍”的切磋機會,該縣教體局首創大型活動——“龍泉教育論壇”,特級教師、名校長、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濟濟一堂。這種讀書沙龍的方式輕鬆活潑,有校長、班主任、教研論壇3個分壇,專題講座、分片研討、教學觀摩、參觀考察、專項培訓不一而足。

而在各中小學,以老帶新的“青藍工程”拜師儀式,讓年輕人受益匪淺,老教師倍感傳承重任在肩。

撒下樂於學習、敢於爭鳴的種子,催開了教育的“百花園”,推動著教育內涵式發展,一代代、一批批典型不斷湧現:帶著妻子,在大汾鎮滁州片石門嶺教學點堅守25年的全國模範教師陳清華;參加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的肖建生;無私幫助學子,並獲“馬雲鄉村教師獎”的校長薛開明……

知行合一,素質教育萌生新氣象

暖冬中,戴家埔小學開啟了為期一週的“爬山節”,師生們砌灶、撿柴、煮麵、炒菜,親身體驗戶外生存與團隊協作。

如古人所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知識,不光只能在課堂,到大自然汲取營養,到人群中陶冶情操,會讓身心更加愉悅。該縣各中小學師生紛紛走出校園,開展紅色研學旅行。

該縣積極推崇“1+1”素質教育的初衷,就是讓孩子們掌握一項體育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找到內在潛質,為未來接棒蓄力,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2016年,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審核認定;2017年,列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省級跟蹤督查評分第一名;2018年,獲全省、全市縣級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優秀等次,30所學校榮獲省、市“平安校園”稱號,21所學校榮獲市“美麗校園”稱號……

一直以來,該縣中考高分排名穩居全市前列,2018年高考創歷史最佳,列全市綜合考評得分第3名;2018年、2019年考取名校的8人中,4人就讀北京大學、1人就讀清華大學、3人就讀香港城市大學。

點點滴滴播撒陽光,經年累月鑄就美好。在“貧困縣辦大教育”的成功之路上,遂川行穩致遠、一往無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