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華為和小米的差距在哪裡?未來哪個公司能成為中國的霸主?

用戶97027628890


小米和華為差距還是很大的,而且兩個公司的主業也不用。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1、小米是做手機起家,以性價比著稱,直接將智能手機拉回到到了2000元以內的價位,給廣大消費者爭的了實惠,為民族品牌增了光。後期小米還衍生了紫米、華米的關聯企業,給消費者製造瞭如充電寶、插線板等性價比很好的產品。後來小米還入股多家芯片製造公司,開發出澎湃S1手機芯片,可以說小米對中國的數碼產品發展有很大貢獻。但小米和華為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第2點我會講華為的主業個實力。

2、華為的主業其實是通信設備製造商,手機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佔比。通信設備主要指移動運營商建設的4G/5G基站等,華為全世界市場佔有率第一;華為還是中國唯一一家可以設計並實現量產的5G芯片出品公司,華為海思麒麟990 5G到目前為止最全世界5G芯片中獨步天下,近來美國以一國之力打壓華為,而華為並沒有屈服,憑藉實力在5G基站產品佔有率保持世界第一;華為還是電視處理器芯片市場佔有率排第一供應商;安防系統芯片佔有率排第一供應商。。。。 華為的世界500強稱號是實力的展示。華為是一家高科技產品製造公司。是科技實力上小米和華為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單從手機行業來看小米也不是華為的對手。但同樣不影響小米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第二個問題其實不言而喻,華為和小米都是偉大的公司,都在高速的發展,華為的科技含量要高很多,在高精尖技術方面佔盡優勢,華為現在及以後將是通信及相關行業的霸主。而小米在產品鏈及周邊產品、生活數碼產品、小米生活圈的打造上將更有實力,將會稱霸。


麻辣西斯FFn1


我來分享下我的觀點。

華為和小米差距不是一星半點的,他們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是科技公司,而且還是頂級的,一個組裝廠。

未來已來,不用看未來那麼長遠了,首先從規模來講,華為2019營收達到8500億的收入,小米只有1700多億,量級不一樣,投入的研發費用也不同,華為投入1000多億支持研發使自己產業升級,小米只有幾十億。

華為涉及的業務對手比小米無疑都更強大,華為對手有愛立信,諾基亞,谷歌等等,跟小米手機業務重疊的對手有蘋果,三星,這是小米沒法企及的對手。特別是華為的手機系統已經啟航。

霸主不是組裝廠可以當上的,得有相當的科技實力才行,雖然小米已經進入500強,但是在真正科技大佬面前,也是虛胖的胖子而已,完全不經打,更何況小米本身也沒有潛力的科技項目。所以華為才有可能是那個霸主。


大寶engineer


提問者水平不行呀,應該是小米和華為的差距在哪裡才對![捂臉][捂臉][捂臉]

就像你和你爸爸長的像,但是你不能說你爸爸長的像你,只能說你長的像你爸爸[捂臉][捂臉][捂臉]

現在華為是先出發先到高位的企業,小米是追趕者。

差距太大了,中國上市公司目的都是圈錢移民跑路三步走。

之前雷軍說不上市時候還可能追趕華為,沉下心來研發各種CPU和芯片,很👍。

可惜上市後為了利潤,什麼都不管不顧了,甚至在去年米9銷量太低後心態爆炸,連臉面都不要了,以前還只是背後水文黑,跑分嘲笑一下,現在則是發佈會直接粗口,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高管這種心態下面人怎麼可能好好研發追趕呢?都是一味迎合上面紛紛化身營銷高手,直接開噴吵熱度!

單是這種高管的心態差距估計十年二十年都趕不上!

且不說其他技術方面的差距!前些天看到一個任正非在文匯報和軍報上發明的文章,就知道求真務實這個詞和小米高管只知科普營銷的巨大差距!當然這個圖片真假我也沒辦法證實[捂臉]



散人——薛定鍔


不用比較小米和華為,我們就先比較小米和榮耀

其實從國內國外業務整合來說,小米其實還是領先於榮耀的,但是就國內市場,僅僅指手機業務來看,小米其實還是落後於榮耀很多。

榮耀成立還是非常坎坷的,2011年,雷軍一句小米為發燒而生,掀開了國產手機做自主品牌的浪潮,互聯網手機紛紛湧來,百花齊放,迎來了國產手機的第一個繁榮時代。而依靠運營商的中華酷聯則節節敗退。

據說當時華為終端非常悲慘,主要業務就是給運營商做手機貼牌,當時任正非看到終端做的手機模型的時候,話都不想說,直接給摔了。

可以說,誰都不願意接手手機部門,誰去就像去了毀前程一樣,誰去誰倒黴。在此之前,去了三個總裁都沒有挽回終端的頹勢。當時餘承東已經是戰略與Marketing體系總裁,這個職務很清閒,待遇也好。可餘承東還是主動請纓去了終端。

2012年初,餘承東毅然決然砍掉了大量運營貼牌手機和非智能手機的型號,也即意味著,出貨量一下子就少了3000萬臺,營業收入塌方式下滑。這解除了華為與運營商捆綁的風險,為華為手機新生鋪好了路!但在當時,這個新戰略在轉型始期就遭到了重挫。

如果失敗,餘承東將引咎辭職,而華為手機也將徹底一蹶不振。這是餘承東人生的第二次豪賭。

這次豪賭一開始卻並不順利,2012年,他推出2999元價位的智能手機P1,包括後面推出3999元的D1,以衝擊中高端。但都遇到了賣不動的慘烈現實。

“他做的那個Ascend品牌,連店員都不知道該怎麼念。”

因為砍掉了大量貼牌,華為手機的銷量也遭遇了大幅度下滑,再加上高端品牌賣不動,2012年華為手機全球銷量只有2900萬。餘承東時刻面臨下課的風險!

那個時候,以華為被沃達豐、法國電信等世界級運營商剔除為契機,華為終端內部的元老,弄了一個“倒餘運動”。望著會議室裡,幾個對自己恨的咬牙切齒的面孔,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干擾)不可避免。除非(華為終端)完全獨立出去。”

而這場“讓餘承東下課”的官司,鬧到了任正非那裡。最後,還是這位華為的創始人一錘定音,“不支持餘承東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這次“倒餘運動”的最終結果就是餘承東對華為終端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調整,還調整了手機產品線總裁、家庭產品線總裁和首席營銷官。

為了堵住其他人的言論,餘承東先發制人,在媒體面前喊出了“華為手機三年之內成為世界領先手機終端產商”,”銷售目標會一年翻三倍”等一系列讓人吃驚的口號。這即是對任正非支持自己的回應,也是為了獲得媒體輿論鞏固自己地位的兵行險招!這也是餘大嘴的由來。

當時,餘承東看見小米在互聯網上做得非常好,他在思考是直接用華為這個品牌衝擊線上,還是單獨成立一個品牌去搶佔線上市場。後來,餘承東決定華為力主高端市場,榮耀探索互聯網。但是,那個時候餘承東成績都沒有做出來,無疑又是一波反對。

幸好,當時餘承東主導的華為P6、P7銷量非常不錯,堵住了不少人的嘴,由此餘承東最終才成立榮耀,而關於榮耀是否徹底獨立運營,當時內部爭議也很大,也是餘承東力排眾議讓劉江峰執掌榮耀。

榮耀真正開始嶄露頭角是榮耀6的發佈在,這款手機的顏值在當時可以說是十分驚豔,而這款手機的成果,也讓榮耀得到了徹底的獨立,隨後2014年,榮耀暢享版首輪預約數量更是達到1650萬臺,打破了記錄,榮耀開始和紅米走到了統一起跑線。

而到了15年,樂視小米大戰,榮耀坐收漁翁之利,16年,小米因為內部與外部的問題,銷量大幅下滑,榮耀也成功上位,坐上了互聯網第一的寶座。

可以說,榮耀的成功有劉江峰的奠基,與趙明的無縫接棒以及餘承東大力研發的舉措,也有外部的推力。

餘承東認為技術研發才是實現銷量穩定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所以無論是當年強上K3V2,還是後來將大量的研發投入砸在手機上。

不得不說,餘承東是真的熱愛手機啊,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雷軍、陳永明這些人理餘承東應該是最懂手機的了。

餘承東對技術有一種莫名的狂熱。在產品研發週期內,接聽他的電話幾成慣例。多數時間,此類通話都在晚上10點之後,餘會定期向下屬反饋自己的意見,多數時候是批評和抱怨。通常對話是這樣的:“產品怎麼還是這個樣子?”,“怎麼可能總是在變?”,“為什麼不能變?”。

例如P7 SIM卡槽和SD卡合一的想法,就源於餘承東的想法。

在搞P7的時候。下屬做Demo彙報時,餘承東發現,海思芯片底層做了一個低延時環回通路,使得整個過程不超過50毫秒,如此可以令卡拉OK功能復活。還可以做到實時耳返。市場嗅覺靈敏的餘承東要求這一功能必須在P7上實現首發。當時P7發佈會迫在眉睫,音頻團隊只好加班加點,最終效果出來在市場上可謂大受好評。

當初楊元慶楊總說華為 Mate X 只是一些噱頭,沒有真正的用處的時候,餘承東立馬跑到了聯想展臺砸場子。看餘總這犀利的表情,手裡拿著華為 Mate X 。真真是大佬的感覺。

和馬化騰推銷華為 Mate X。

甚至向網友展示了自己的華為 Mate X ,看餘承東笑的和孩子一樣,和網友推薦自己的 Mate X ,餘承東不愧是華為最強推銷員呀,不過成功老總看娛樂八卦是怎麼回事?

圖源李瀛寰

而到了15年底的時候,雖然小米正處於巔峰時期,收割了很多互聯網的紅利,榮耀敏銳發現線上市場在不斷萎縮,就開始轉戰線下,華為榮耀渠道策略由之前單一的線上渠道擴展到社會渠道,並通過O2O模式進行售前諮詢、售後服務的一體化服務體系,並且和蘇寧門店展開了合作,雙方共同實現榮耀進駐蘇寧1000家門店,開啟100家榮耀旗艦店的合作目標。此外,蘇寧還將幫助榮耀大力拓展線下渠道,全面進入三、四線市場,實現進駐15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的目標。

到了2019年,榮耀線下專賣店和授權店超過2000家。

總結起來,榮耀成功的原因有:1、好的領導支持(餘承東)2、背靠華為技術優勢明顯3、產品發展戰略明晰,不會輕易更改(小米這點做得不是很好)4、產品線劃分明顯,刀法精湛,各自收割目標用戶人群,從而開拓更大市場(小米這點也沒有做好)5、榮耀擅長學習他人的長處並且合理消化供自己使用。

小米這些年戰力90以上的高管除了黎萬強就是雷軍(S),洪鋒也不錯(S-),盧偉冰還湊合(A+),可惜招數太Low了一些,趙明+張曉雲+何剛+餘承東+王成錄(S-)。這幾個都是S戰力。

這裡討論一下雷軍雷總和餘承東,雷總做天使投資人那絕對是國內頂尖水平,但是論發展戰略以及做手機這塊和餘承東明顯還是有些差距,餘承東最大的特點是技術導向以及聚焦發展戰略不動搖,舉一個例子,華為手機目前的影像系統是餘承東15、16年的時候,就敏銳地發現,未來照相會成為手機的一個大賣點成,從而大力研發華為影像系統,在華為影像系統發展方向上,餘承東甚至都能提供專業的意見。。。。

後面還有任正非這個SSS+戰力做後盾,怎麼打!


大巖不燦


華為和小米的差距在哪裡?

實際上這個問法是不嚴謹的,就目前的品牌知名度和公司體量來說,小米跟華為不是一個體級的,雖然都是世界500強,但小米這是首次進入,前面的路還很遠,應該把兩者的位置對調更為合適。

那麼小米和華為的差距在哪裡呢?底蘊。沒錯,就是底蘊,既不是技術也不是資金,更不是戰略眼光,小米現在就是沒有底蘊,小米只有9歲,而華為快三十年了,按照人的年齡來算,小米還是個小屁孩,而華為已經步入而立之年。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沒有時間的沉澱,那有技術的積累。

但是小米現在陷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手機市場的各種技術已經被先來的各大企業佔領完了,整個市場的規則已經形成,小米作為後入局的玩家,那隻能遵守規則。所以小米就只能在逆來順受的同時有自己的一些小想法,先穩住公司的經濟形勢,再發展一些其他業務。

目前小米的主業是手機,其次是電視,再然後就是ALOT,建立小米生態圈,進入年輕人的生活,以低廉的價格獲得年輕用戶的喜愛,5G是工業互聯網的時代,就看小米能不能抓住這個風口,做到萬物互聯。

而華為目前的主業還是通信,這一領域華為已經是老大哥了,但是通信方面的營收在逐漸所少,因為市場就這麼大,華為的佔有率已經很恐怖了,空間有限,消費電子從當初默默無聞發展到現在已經佔華為三分之一的營業額,未來這個比例還會繼續加大。通過這樣直觀的比較就可以發現,華為以三分之一的消費電子就可以與小米抗衡,可見兩者的差距有多大。

未來哪個公司能成為中國的霸主?

這兩個公司誰會成為中國的霸主?短期來看華為的可能性更大,但華為現在也陷入了一種怪圈。通信方面就不說了,全球市場就這麼大,佔有率足夠高了,總不能壟斷吧,所以現在的業務重心就是發展消費電子,特別是手機,但是漸漸的華為發現手機市場也快飽和了(美國和韓國日本基本賣不進去,南美、非洲、印度這些還欠發達地區華為還幹不過小米,僅有的歐洲有三星、蘋果競爭,華為最走量的不是旗艦機,而是利潤相對低廉的中低端機,所以華為的最大消費市場還是本土市場,但中國華為的佔有率已經達到40%,現在幾家已經殺紅眼,華為的中低端產品真不見得必勝),所以現在華為也在搞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手錶、電腦、電視,你說他沒走小米的路誰信?

作為一個霸主,戰略上反而模仿小米,這恰恰是大忌。也許小米的技術和底蘊不如華為,但在一些新鮮事物和新看法上,小米不見得比華為差,9年就進500強的企業不可能是紙老虎,也不是省油的燈,所以華為還沒有成為霸主的潛在意識,給人感覺始終差點火候。至於小米短期內更不可能,品牌的溢價能力都還不夠。

我是先森,一名走心的數碼控,自由而純粹的科技粉。歡迎各位朋友一起探討交流,共同進步。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先森數碼


小米和華為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在互聯網加的時代,小米的智慧互聯有很大的競爭優勢,而且已經取得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在國內有著不錯的口碑,而且小米在產品研發上面投入巨大,而且供應鏈和生產線都非常完整;

未來小米將成為頂尖科技領域的霸主,潛力無限,未來可期,當然華為也還行。

我看好小米,小米up up~


PaoKafe1


一直都用小米手機,可能用慣了吧!



舍予2020


出發點不一樣,最終的解決會天差地別,華為是傳統企業,小米是互聯網企業,毫無疑問未來一定是小米天下,雷布斯承諾利潤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傳統企業沒有能力做到,只會瘋了似的大罵賤人賤己賤行業,你活不了因為你過時了,小米做到了,而且活的很好,我會追尋著雷布斯的腳步勇往直前,如果有天我創業成功,我會毫不猶豫的像世界宣佈,純利潤絕不超過百分之五,這是底線,生存不了是能力問題,傳統企業毫無節制的斂財,利潤最大化的時代將被互聯網企業終結,任何行業,不以任何勢力意志為轉移,像偉大的雷布斯致敬,在我心裡他的貢獻超越了喬


泗水蠻大人


小米是個典型的線上前店後廠的終端產品百貨公司,這些終端產品有自產自銷的,也有在百貨公司租攤位貼牌銷售的,更多是後者,但主要是針頭線腦,因為這樣的東西,用戶眾多,加之成本低,利潤高,所以小米只要門面廣大奢華,擁躉者必然不少;百貨公司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貨物進進出出,不會被美國盯上,所以只要不製假販假,美國人會樂見其成。

再說華為,華為原本像是能提供基建部件的網絡設備公司,基礎研發能力很強大,加之國內早期通信市場與現在的海外通信市場一樣大多是運營商市場,能夠一條龍服務的華為就發展很快,尤其是它的學習能力太強,很快就成了市場霸主,這樣就引起了一直高高在上的美國人的注意與警覺,導致了後來的各種打壓;尤其在它進入終端市場後,讓美國人及其代理更加恐懼,於是美國人在它控制的範圍打,而中國的美國代理人打是打不過的,但架不住嘴多且黑,所以華為只能小心行事,不然外面打,國內黒,壓力更大,當然華為的任老闆是曾經學毛標兵,諳熟毛澤東的思辨哲學,他的手下也個個是精兵強將,所以在打與黒之下更顯威猛。

綜上,小米的百貨公司可以一直開,但難成偉大,華為只要不自亂陣腳,就可以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它是個偉大的公司


秋風渡亂雲


華為和小米的差距在戰略的佈局跟背後的老東家。

一,戰略的佈局

這一點華為學的小米,但由於是後手所以棋高一招。

小米手機火爆成為中國第一的時候在生活中我們還看不見華為手機的影子,那個時候搞不好華為還在做貼牌,就算沒有也才剛剛起步,無法跟小米比。

小米起手一步棋下在了性價比+互聯網模式,以前的手機都很貴,是小米拉低了價格,是小米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參數、什麼是性能,什麼是互聯網搶購模式,怎麼樣做互聯網宣傳,所以小米手機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華為手機下的是後手,他把華為手機定位高端。mate、p二個系列對標三星與蘋果,為了避免跟小米、藍綠兄弟吵,再創立一個子品牌榮耀,讓榮耀學習他們的一切陪著他們慢慢玩。

這步棋高,實在是高,這是成功的關鍵,是華為走向高端的關鍵。

二,人民幣玩家跟普通玩家

華為的老本行是通信這不可怕,可怕的是全球通信第一,所有業務之中就手機業務最差排名世界第二,其它全部第一。

這說明他有足夠的資金研發,根本不差錢可以陪其它品牌慢慢玩。

所有的業務都跟通信有關,手機也是通信設備,一次研發都有關聯,互聯互通性太強了。

手機業務起步的時候就是人民幣玩家,小米一個普通玩家,玩不過它也是情有可原的。

小米手機起步的時候,雷軍那點錢真支撐不了幾波折騰,所以線上搶購也是根據訂單的多少進行製造,節約不必要的成本。

雖然現在小米慢慢做起來成為了世界500強年輕的公司,在華為公司面前,比錢還是比不過,所以研發跟不上真不能怪小米。

就這麼說吧,華為手機沒了,華為公司依舊是世界前一百強。小米手機沒了,依靠現在的小米的生態鏈,雖然死不了但也就那樣了。

總結:小米與華為的差距。

差距一:戰略的佈局

差距二:沒有一個有錢的爹

差距三:成也性價比,敗也性價比

同時希望二家公司都越來越好,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