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基建投资25万亿,普通人如何防止存款贬值?怎么投资挣钱?

DarlingImback


我正好有一只中国建筑的股票,最近得益于中国未来在基建投资上25万亿,所以表现还挺好。

这个思想构思其实就是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而来,当年美国要走出1929的全球大萧条,启动了基础基建投资的高潮,全国的主要干线高速公路以及部分铁路都是那在那时候修建的,他极大的促进了就业,给美国未来成为世界第一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但其实基建投资同,存款贬值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基建投资并不是增发货币供应,更多的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是从调整社会的需求结构,社会公平稳定发展这个角度来开始的。而存款贬值更多的是经济膨胀,这个是主要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产品的供给需求不平衡而造成的。

此次基建投资25万亿,主要面向地区,应该是一些新的领域,新的地区。如果主要投向了城镇化建设,以及新的产业领域。那么对于个人的投资理财来说,也有有了前进的方向。

1.新的地区主要提升城镇化率,那么就会围绕核心城市和大城市进行城市化集群的建设。那么在这些地方就会成为新的人口涌入热点,新的就业机会,新的投资点以及房产投资都会成为可能。其实截止目前还是主要看好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未来这两块地区的房产价格还是非常有持续上涨期望的。

2.投向了新的产业领域,那么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这些传统基建领域,其实在互联网下的新基建领域也正在凸显,那就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等。

所以基建投资已经早已超越过去的含义,在移动互联网下,这些领域它都是最基本的建设方向,而且需要大规模去进行投资整理部署。

目前已经有7个省份发布了各省的重点项目名单,雄心勃勃的想趁着这股东风,对于本省的基建进行大笔投资。这不仅仅让人感到一定的担忧啊。原来政府的地方债都还没有解决问题,问题还一大把。如果现在放宽,由地方去主导大规模基建的投资号角,会不会未来就是为将来的基建债埋下祸根啊?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让我教你怎么看透金融逻辑和理财中的所有门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匀枫财技大兜底


遥想当年08年金融危机,我国一个4万亿计划直接推高了房价,虽然工资也上涨了,但是如果这些年你没有买房子,实质上资产已经大幅缩水。现在我国又推出25亿元基建,如何理财确实是一个难题。

首先,投资房子在大部分地区已经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几年房价已经出现了一个天花板,再也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其中固然有国家各种调控工具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房价已经进入到了不能再涨的高度。以我们这里为例,人均工资能达到4000元就不错了,而房价已经超过8000元,去年最高涨到了9500元左右。买100平米房子,总价在95万元,首付4成即38万元,然后每月还款大几千,对于一个工薪阶层来看太困难了。我认为现在只要不是一线城市,房子上涨空间有限,在国家一直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下,再投资一般城市房产没有必要。

其次,我认为投资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基金在这个假期之间确实火爆了一把,基金投资切记追涨杀跌。基金正确的投资方式应该是看好一个行业或者一个指数,然后在行情开始以前就投资,等待行情到来。比如最近很火的科技类基金,在去年一半年开始上升,到现在基本上涨了60%左右。投资基金还有一个简单方式,直接投资沪深300指数基金,这个指数代表中国股市综合行情,这25万亿基金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反馈到股市。

最后,民营银行存款。以上两种投资方式都有较高的风险,目前低风险理财方式收益最高的就是民营银行存款。从安全性上来看,民营银行存款属于存款产品安全性很高,基本没有问题。从收益性上来看年化利率在4%到5%之间,在理财产品中相当高了。而且这种理财方式操作简单,不用花费太多精力。

以上三种方式就是我认为未来普通人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


谈财论道


确实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基建投资,本轮投资是在2008年之后的再一次大放水。目前受到疫情影响,国内经济面临下滑的压力,民众则面临失业的压力,小中企业面临倒闭的压力。
很多人不了解基建投资的深层意思,国家推出基建投资的最大目标就是稳定,目前市场上很多企业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处于经营困难,失业潮已在出现,特别最近大家有没有听到身边朋友失业了之类的话题。因此,当市场不能有效的消化劳动力和资源时,国家通过基建投资多余的劳动力和资源动员起来,基建投资下带动着多个行业的流动,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民众也会有一定的工作和收入。对国家来说充分就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
2008年年底,我国推出了4万亿的基建投资计划。2020年,中国本轮25万亿基建投资计划(甚至有报道是34万亿),其实意思都是相同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云南、四川、重庆、宁夏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这份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近34万亿!
普通人怎么防止存款贬值?怎么投资挣钱?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从2008年到现在,如果大家都把钱存银行,没有买房等,那么现在资产是严重缩水。而当前,我认为国家房地产已经处于高位,现在的投资需求不大,国家定调房住不炒。
要防止资产缩水,我认为那么就要跟上国内经济的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买上国内所有大企业的股票,享受他们业绩增长的红利。那么怎么买呢,如果你的资产多,自己又了解股票市场,那么你可以自己买他们的股票(要记得美国上市的一些国内科技龙头,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如果你不了解股票市场,那么你可以买基金组合。
基金组合上,一定要全面,要包括传统经济如“旧基建”,新兴经济如“新基建”(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等。目前国内最为优质资产组合配置可以关注,你可以根据你的资产,平均分在这四个基金上,即可
1、中概互联。这是目前在海外上市国内最好的50家互联网公司,其中主要的持仓公司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携程,拼多多,美团等科技类公司。
2、上证50。这是上交所50家市值最大公司,属于比较“传统”的公司,目前有着明显优势,其中公司基本是中国平安,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中国建筑,保利地产,上海机场等。
3、深红利。这是深交所上市的最好40家公司,也基本是深交所市值最大的公司,基本是万科A,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
4、创业板50。这是创业板50家公司最为主要公司,权重占比最大。基本是是爱尔眼科,东方财富、同花顺等
可以说,这可以说,这里面包括目前国内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几大行业龙头公司,也将是很好的跟上国内经济发展的车队,可以帮助我们个人资产做好保值,甚至升值。


股市小猎豹


这几天陆续有十几个省份公布了基建投资计划,总额超过25万亿元。但投资者不应窃喜,没有参与的也不应该悲伤。原因如下:

  1. 总投资25万亿元是多年重点项目合计

这次的25万亿元和之前的4万亿有本质区别,这次的投资总额是各重大项目合计金额,每个项目投资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应该识别区分开来,不能看见金额大就以为国家又开始大放水搞大基建。当然今年为了稳定就业,稳定经济增长,新增的基建项目肯定是会比以往要多一些的,对于基建行业来说,今明两年都会是基建的大年,很多地区都把延后的项目提前来做了,加速审批,就是为了保今年的经济。

2.新基建代替传统基建

过去我们以为的基建就是修路,架桥,修铁路,建轨道,建房子建基地。如今的基建与以往有了新的概念引入,一个是5G、一个是智慧,5G的建设各个省市都在加速,5G是个重头戏,国家通信行业想要在世界站稳脚跟,5G的领先尤为重要。这次基建投资中5G建设含有很重要的成分。另一个是智慧城市,经过这次疫情,智慧城市更多的为人民所理解,相应的大数据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等都是传统基建内容上的升级版。

3.货币宽松,但总体可控

央行在近期也公布了,更多的是采取手段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放出去的一定额度,也通过公开操作回笼了资金,让更低成本的资金在市场上流动,减少企业成本,因此对于人民的贬值大可不必担心,不会因为投资多了,而贬值,人行对于总额的把控还是很精准的。在货币宽松的情况下,投资金融市场是短期内较好的选择,实体可能要等疫情过后在考虑会好一点。

总体来说,不必太过担心大基建的冲击,现在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这样的体量是能承受得了的。每一次风险都是机会,疫情也一样,加速了新基建的投资,也为国家更好的发展科技打下坚实的基础。


股中军师


买房,万年不变的道理,虽然房价已经高位,虽然房租回报率非常低,如果你不是出于暴富为目标的投资,房产依然是投资的良好项目。

如果没钱可以考虑买复式公寓,一般不超过50㎡,面积小成本低,面积利用率高,缺点就是商住两用,水电费等等是商用价。

买黄金,但是注意黄金是避险工具,要看行情。

外汇,风险是真的大。

股市,基金,你得看行情,行情好,就是躺赢,只买长线,操作不难。股市如果行情不好,就买业绩好,分红高的,跑赢通货膨胀还是不难的。

然后纪念币(纪念币现在投资门槛非常低,而且可以说不会赔,毕竟等额,虽然回报率也不高,但是万一碰到泰山币了)。

集邮,古董,书画,等等你要是爱好这些,作为投资也可以。


抚长剑兮


你好,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普通人可以通过投资股票,来共享这些钱。

我国投资基建,上游的水泥、机械设备是基建的领头羊,不管你造什么,最先受益的就是他们。


就拿水泥来说,由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所以业绩好、弹性大。如果处于景气周期,水泥股的表现往往更突出。此外,行情还会向钢结构、玻璃等建材传导。

基建的中游则是以央企为主的建筑公司,也就是施工大队。中字头、盘子大、利润也较薄,所以股价长期躺在地板上,好在股息率高。

基建下游就是各种各样的投资项目了,大致分为三个方向: 像地方政府普遍喜欢的房地产、轨道交通、收费公路,这些都属于能够带来消费的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可以辐射到园林、环保、水利工程,乃至后期的装修、电梯、家电等行业。


另一块则是最近很火的“新基建”:包括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计算等。这一块更多和科技沾边,前期炒得也挺高了。由于体量有限,新基建在整个基建项目中的占比不会特别高,大概在20%以下。

最后一块是老百姓迫切需要的民生基建:比如环保、公共卫生、教育、养老这类,基本上都是历史欠账,投入大产出少,至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嘛,那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跟基建相关的个股都可以投,不过建议投相关的龙头公司,公司赚钱了,你买它的股票当然也能赚了,因为股价跟公司业绩正相关,像猪企业,去年猪价上涨的时候,企业大赚,投资这类企业的可是赚了3到5倍呢,收益可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菲菲七


基建投资25万亿,与防止存款贬值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不知道题主为何会有这一想法,基建项目怎么让存款贬值?不搞基建就不会贬值了吗?还是说看到25万亿的基建项目,觉得自己应该也在这项目里面,趁着基金的风口赚点钱?

先说,基建投资,实际上我国一直在进行基建投资,这本身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只是说,因为这一次疫情的影响,宏观经济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疫情结束后,需要尽快恢复实体经济,投资基建是最立杆见影的。

一方面,投资基建可以创造大量岗位,这可以全面保障国内的就业,从而全面稳定宏观经济;另一方面,基建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扩张。这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计划,而且这个25万亿只是一个计划,需要分步实施,并且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不光是简单的投建基础设施,还包括人工智能、物联、5G等“新基建”。

投资基金是为了拉动经济,这与存款贬值不相干。存款贬值来自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来源于货币超发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来看,这两者都不存在,通胀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率,防止存款贬值的方法就是通过投资理财,获得超过通胀的收益率水平,但这显示是不切实际的,普通人只需要超过CPI就够了。

普通人去参与基建建设,这更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过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新基建”才是未来经济的扩张动力,此次基建将会更加倾向于5G网络、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科技基建铺设,为人工智能浪潮的来临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投资科技类基金或投资有实力的科技股,分享时代的红利。


财经宋建文


据统计,美国1927年以来。普通股平均年收益率9.8%,公司债5%,政府债4.4%,短期国债3.4%,期间通胀率为毎年3%。特别值得注意,借复利力量,股票投资收益是后者的15倍、30倍之多。《普通股的长期投资》作者史密斯,这个人曾引起凯恩斯的注意,只是因为他揭示出企业因为利润留存再投资,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复利。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两点:一是股票投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二是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值得投资?从史密斯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理解,只有有更持续性创利的企业才有大回报,基建主要是收税型的,它很难有一个持续的利润产出。如果一个国家极度基建,必然导致M2异常大,货币贬值,选择优秀企业股票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MIAOFEI


7个省的基建计划就达到20多万亿,要知道全国31个(大陆)省市,那总盘子相当惊人。这预示着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投资”越来越兴旺,项目众多,规模总量巨大,与金融危机4万亿相比,那个就是毛毛雨。

不过还是要经过可行性分析,毕竟牵涉大量贷款,考虑政府还债能力,保证长短期结合。中央政府通过发国债负债,地方政府通过发债券和投资平台负债,确实要考虑偿债能力。

存款利息跑不过通胀就是“负利率”,解决的方法要么投资(有风险)、要么消费(不存款)、甚至贷款消费(还款的时候货币购买力更低)。

投资有风险,股票风险不小,买房这个十分把握的保值增值手段今后也可能没有保证了,特别是房地产税是否推出来;只要房地产税不出台,在人口聚集能力强的城市买房依然是不错的选择,超发的货币总会凝结在资产上或普通商品上。

投资创业自己当老板也可以考虑,关注政策导向,构思盈利模式。普通人愿意创业当老板,是社会对企业家的真心拥待的写照。社会不仇富,是对企业家认知度加深了;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社会意识增强更是进步。


云端美


多省份发布投资计划,河南、云南、福建、四川、重庆、陕西、河北等15省份,2020年度投资规模超6万亿元,其中同步公布总投资规模的9个省份,总额超过24万亿元。仅9个省份,总投资规模就超过24万亿,全国总投资规模可能超出想象,保守估计2020年几十万亿,甚至几百万亿投资,基建自然首当其冲,这一些列操作背后,2020年投资机会在哪?

我们首先要知道,此次基建与以往的不同,基建大规模启动,意味着此前消费拉动内需正在向基建投资转变,相比消费,基建更加简单直接,效果显著,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增加,澳联储、美联储已经率先降息以对,全球降息潮又重新拉开大幕,国内货币政策也更会偏宽松。

货币贬值,对于普通人而言,无力改变,CPI已经破5,物价持续高位,但是PMI指数下行,类滞胀趋势越发明显,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赚钱,尽量让钱跑赢通胀,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基建来袭,此次不再是普遍意义上的大水漫灌,而是有方向性,基建也不止局限于以往房产,地铁等,而是向高科技转化,更多的投资会涌入科技领域,医药研发,大数据,物联网,5G,教育,AI,工业互联网等,这将是新方向。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