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浙報專版|臨海市汛橋鎮:合力做“加法”治理得“乘效”

浙報專版|臨海市汛橋鎮:合力做“加法”治理得“乘效”

“楊大伯,你家的垃圾分類做錯了,剛巧鎮裡的垃圾分類體驗館開館,你不妨去現場學習體驗一下。”“蔣阿婆,你今天的身體怎麼樣,給你帶點啥菜?”一大早,臨海市汛橋鎮汛橋村黨員葉志光便沿路與聯繫戶串門,親切的話語,使百姓如沐春風。

“推行‘黨建+網格’治理模式,用黨員‘加法’釋放基層治理‘乘法’效應。”臨海市汛橋鎮黨委書記鄭海敏介紹起該鎮的做法如數家珍:以“黨建引領、黨員入格,精細管理、氣象服務”為抓手,激發黨員在平安建設、村鎮建設、文明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聚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納米”。

服務全覆蓋

讓幸福在群眾家門口升溫

“有老王這樣的好黨員,我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近日,拿著嶄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汛橋鎮蔣山村村民蔣華青笑逐顏開。

原來,蔣華青在農村土地確權頒證良田簽約換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時,因土地面積測量有誤,一直沒簽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也遲遲辦不下來。眼見著村民們一個個都拿到證了,他急得萌發了上訪的念頭。該村黨員王先喜瞭解到情況後,立即開展信訪代跑幫忙對接,瞭解政策、收集資料、補齊手續、重新複核,跑前跑後,終於了卻了蔣華青這樁煩心事。

“走村不漏戶、戶戶見黨員、黨員比服務”,按照“就近就親就便”的原則,該鎮採取黨員自薦、支部審定的方式,確定黨員聯繫戶,785名農村黨員與全鎮近2萬名群眾架起了連心橋,實現了聯繫服務群眾全覆蓋、零距離、常態化。

黨員走訪走出“便民加速度”,也走進了群眾心坎裡。不落下一戶一人,讓群眾看得到作為、感受到溫暖。今年8月,“利奇馬”颱風呼嘯而來,暴雨如注,全鎮黨員幹部共走訪6000餘戶,轉移人員98人;幫助村民申請災後家電補貼6萬多元,災後3天內完成村莊環境大清理和消殺工作,4天內恢復正常生活秩序,贏得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引領新風尚

新時代文明實踐為鄉村添彩

不請樂隊、酒席只擺一天、花圈不超過10只……今年清明節,汛橋鎮茶源村一位黨員的“極簡”葬禮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無獨有偶,在煥然一新的汛橋村家宴服務中心,黨員陳敏華為兒子辦的婚宴每桌餐標不超過800元,婚車數量不超過5輛,在村裡村外辦出了名氣,樹立了標杆。

“以前辦紅白喜事‘講排場’、規矩多,攀比現象嚴重,‘紅包’演變成‘人情債’。”鎮紀委書記楊建林介紹說,今年,鎮裡出臺喜事新辦“十個不準”、喪事簡辦“十個一律”等移風易俗新規定,黨員帶頭執行婚喪禮俗事前報備、事中監督、事後報告制度,實現婚事每起平均節省費用6萬餘元、喪事節省費用3萬餘元。

舉旗幟,聚民心。該鎮黨委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通過整合各類資源,建立“所-站-點”3級聯動文明實踐體系,讓黨員在重點項目及美麗鄉村、垃圾革命、移風易俗等中心工作中發揮“頭雁”效應,“一人帶一家,一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一村帶多村”的特色鄉風文明培育之路雛形初現。

摸準“晴雨天”

多元共治為平安加碼

鄉鎮處於社會治理體系的最前沿,是平安建設的基石。

將問題隱患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汛橋鎮深化“黨建引領、黨員入格”開展“網格氣象站”建設,將基層社會治理在網格集成,充分發揮網格內每位黨員的氣象員作用,精準服務,摸準群眾生活“晴雨天”,做到“問題不出戶、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不久前,汛橋村周某和鄰居洪某因家門口曬被子起了爭執,“網格氣象員”李昌嶽得知情況,來不及去醫院治療腿傷,趕來耐心調解,動人的一幕,使原本水火不容的雙方深受感動握手言和。

“我們將全鎮劃分為36個網格,每個網格設立‘網格氣象小組’,由專職網格員和‘網格氣象員’組成,‘網格氣象員’由網格內所有黨員擔任。”汛橋鎮黨委副書記陳強介紹,“‘氣象員’要做到‘民事五必到、民憂五必訪、隱患五必報、報批五必核’,打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

不僅如此,該鎮還建立“心橋”志願服務隊和“鄉釘”志願服務隊,整合工會、團委、婦聯、鄉賢、知聯會、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等各類組織團體成立志願者隊伍,參與到矛盾化解、公益服務、社會幫扶中,推動平安建設、基層治理成為“社會大合唱”,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