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臨是1994年1月4日國務院公佈的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歷史文化名城公佈以來,歷屆臨海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名城保護工作,秉承“古城要古、新城要新”的理念,一以貫之,從規劃、建設、管理多層面多方位上嚴格按照保護要求組織實施,加強臨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民族和地方優秀的傳統文化、正確把握名城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及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係,建立健全保護機制,加大保護資金投入,改善古城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切實履行保護職責,無愧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一、臨海名城保護基本情況

海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5年,距今已有2100年曆史,自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置台州後,歷來是台州府、州、路治地所在。臨海古城西南臨江、北側靠山,面積2.3平方公里,由城牆圍合而成,台州府城牆全長約6200米,目前完整保存有4767米,其餘為牆基遺址。整個古城自唐宋形成以來裡坊制格局保持不變,整體風貌基本完整。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1.關於保護規劃

1998年委託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了《臨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史街區紫陽街保護整治規劃》《歷史街區西門街保護整治規劃》以及相關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項目建設規劃;2009年委託清華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對《臨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與臨海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同年同步進行,並報省政府批准,二者對歷史文化名城從保護內容、保護範圍、建築控制要求上高度統一,完全一致。2000年以來,歷史城區的建設項目均嚴格按照名城保護規劃的要求予以控制,特別對建築高度絕對不允許突破規定,對歷史城區的外圍建設控制地帶原則必須遵循保護規劃要求。得益於臨海城市的特殊地理條件,城市主導往東單向發展,古城拆建壓力較小,保護規劃的實施情況良好。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2.關於保護範圍及數量變化

據保護規劃的劃定範圍,城牆圍合的2.3平方公里是古城保護範圍,其中赤城路以西為核心保護區。範圍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即台州府城牆、千佛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文保點112處,台州府城牆(中國明清城牆組合)在2012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預備名單。3個歷史街區,分別為府前街紫陽街歷史街區、西門街歷史街區、三井巷歷史街區;歷史建築76處,第一批31處已公佈,第二批45處年底公佈;保護範圍自1999年名城保護規劃予以劃定以後沒有發生變化,保持不變。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3.關於歷史城區

歷史城區自唐宋形成以來裡坊制格局保持不變,街巷尺度和空間關係延續不變,改建、擴建、修繕都嚴格按照保護規劃要求予以審批,從高度、體量、材料、色彩等方面從嚴控制,做到小規模、小尺度、小變化,使整體歷史風貌保持基本完整,追求沒有變化的變化。歷史城區範圍內居住人口(戶籍人口)約3.6萬,這幾年隨著大型公共設施的外遷,人口呈現微降的趨勢;

對歷史城區我市歷來遵循整體保護的原則,按照保護歷史的真實性、保護風貌的完整性、保護生活的延續性,重點保護歷史遺存,小到一片牆、一塊板、一個構件都納入保護內容,即便是在危舊房修繕改造過程中,也是反覆推敲,能保盡留,使歷史信息在建築中直觀反映出來。我市不存在拆真建假及修建仿古街區等行為,更多的是拆除沒有歷史價值的多層以上破壞整體風貌的現代建築,拆除影響文保建築的現代建築。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4.關於歷史文化街區

臨海於2009年完成了歷史文化街區的劃定工作,共確定了3個歷史文化街區予以公佈,分別為府前街紫陽街歷史文化街區、西門街歷史文化街區、三井巷歷史文化街區。佔地總面積為67.94公頃,其中府前街紫陽街歷史文化街區佔地面積為25.6公頃,西門街歷史文化街區佔地面積為12.25公頃,三井巷歷史文化街區佔地面積為5.73公頃。在街區核心保護範圍的主出入口均設置了標誌牌,歷史文化街區人口數量變化不大,但常住人口逐漸減少,以老年人居多。對歷史街區實施保護性修繕為主,以漸進式小規模方式進行整治改造,同時控制街區過度商業化,保持生活狀態的延續。紫陽街在2012年獲得了文化部、文物局頒發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紫陽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程2014年獲得了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5.關於歷史建築

在名城保護規劃裡擬定推薦的歷史建築為96處,我市2016年公佈了第一批歷史建築31處,全部集中在歷史城區,建立了檔案,設置了醒目的保護標誌,用中英文對歷史建築的背景進行介紹;第二批45處已經經過多方徵求意見提交最後會議通過,計劃年底前完成。對歷史建築我市計劃再適當增加保護數量,同時劃分為優秀和一般歷史建築採取不同措施予以保護。

我市非常重視文保建築和歷史建築的保護修繕工作,從2011年以來共投入近2千萬元資金,先後對臺州府文廟、子城鼓樓、恩澤醫局、洪頤暄故居、楊哲商故居、郭鳳韶故居、赤城當鋪、人民銀行舊址等十多處歷史(文保)建築完成了修繕。對歷史建築產權屬於個人的具備徵收條件的儘量收為國有,作為陳列館、展示館對外開放,維持方式統籌納入文化旅遊區資金平衡盤子以保持其可持續性。

6.關於地方法規及相關政策制定

1999年以來市裡和相關管理部門出臺了《臨海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紫陽街歷史街區管理辦法》《西門街歷史街區管理辦法》《歷史街區商業業態管理辦法》等,正在對《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歷史城區房屋修繕管理辦法》修改稿徵求意見。為使建設項目能盡力做到少留遺憾,對歷史負責的要求,2014年市裡出臺了《古城保護與利用項目確定程序》,明確歷史城區範圍內涉及歷史文化、文物保護、旅遊、建設、市政基礎設施、景觀雕塑等建設項目必須經過六個程序才能允許實施。2016年臺州市有了立法權,今年就通過了《台州府城牆保護條例》。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7.關於基礎設施改善和環境整治情況

歷史城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落後、生活環境較差現象,涉及市政管線、環衛、道路、消防、綠化等方方面面。市裡每年都安排大量的專項資金投入進行改善和整治,近年來,就市政基礎設施方面投入近4個億,其中電力線路改造就超過1.2億元,通訊管線改造3500萬元,全面覆蓋了整個古城區,所有街巷空中管線將實現全部入地;按照3:7比例由政府出大頭投資2500萬元歷時二年完成了古城區所有木(磚木)結構房屋(1萬戶)戶內電力線改造,老城區的排水排汙管網已全面延伸到支巷小巷,按照A級標準改造和建設公共廁所19個。歷史城區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我市不斷完善消防設施,消火栓密度不斷加密,在傳統宅院和密集點設置消防軟管盤,明火使用點配置自動噴淋和煙感器,所有臨街商鋪配備滅火器,集中設置電瓶車充電場所,最大限度消除火災隱患;2014年成立了台州府城專職消防隊,隊員18人,負責歷史城區的火災救援和消防宣傳培訓工作。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二、臨海名城保護的工作


1.加強管理機制建設

為了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2003年我市成立了保護機構—台州府城保護和開發管理委員會,作為常設機構專職負責臨海名城保護與利用工作,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兼任,常務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管委會實體化運行,管委會下設市古城保護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項目建設。2015年改名為臨海市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簡稱古保委),為市政府直屬工作組成部門。管委會的設置體現了臨海市委市政府對名城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從實際情況看名城保護更專業專項、實施更到位,把名城保護與文物保護、物質遺產保護與非物質遺產保護、保護要求與市民需求更有機結合,體制的理順與強化是名城保護工作有序良性發展的保障前提。

2.明確保護利用關係

遵循“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原則,為了充分展示臨海古城的風采,我市在2014年提出了以“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面積3.12平方公里,涵蓋了歷史城區。一開始我們就突出強調保護古城,包含整體風貌、街巷格局、建築單體和周邊環境等方面,體現主客共享,主題口號打造臨海古城漫生活,使古城居民的居家生活與旅遊客人的體驗生活和諧融合,體現古城生活的延續性;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相應場所展示出來,市場與經濟相結合,體現歷史文化的傳承性。成立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管委會,與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確保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主次關係。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3.落實名城保護資金

除了名城保護財政撥付專項資金之外,市裡從政策層面充分對名城保護予以傾斜,一方面把古城範圍內的所有直管公房和單位自管房全部劃歸古保公司,另一方面從2013年開始把古城範圍內及周邊的原國有企業改制後的資產和土地處置權全部劃歸古保公司,所得資金用於名城保護項目。確保每年不少於1.5億左右的持續投入,使古城保護資金具有相對可持續性。同時把保護與利用的項目和資金分配在每年年初進行對接,統籌兼顧,合理安排,達到雙贏。

三、臨海名城保護的思考

隨著臨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名城保護面臨的壓力不斷加大,新的問題新的矛盾也會不斷出現,對名城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市會在以後工作中積極去探索解決。

1.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古城廣大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非常強烈的,而美好生活前提是居住環境的美好和配套設施的齊全。古城內必須保護的空間格局是無法改變的,只有在現有的條件下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包括交通問題、消防問題、改建擴建問題、景觀綠化問題等等,在方式、資金、設施等需要去探索。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2.進一步完善建築修繕辦法

臨海傳統建築以木結構和磚木結構為主,百年以上的房屋往往存在如沉降、傾斜、破損和老化現象,急需進行修繕。木雕、灰雕、石雕是臨海傳統建築的亮點,修繕過程如何最大限度去保護這些歷史元素難度比較大,尤其是私有非歷史建築的房屋,而保護性修繕的成本往往要大於拆後新建,矛盾比較突出,需要確定合理的修繕管理辦法。

3.進一步加強工匠隊伍建設

臨海現有一級資質古建公司2家,古建築施工隊伍實力不錯,但有傳統手工藝特長的工匠數量偏少年齡偏大,水平參差不齊,高手後繼乏人。古建修繕需要具有一定施工經驗的工匠來實施才不至於走樣,我市將從制度和激勵措施上去培育和扶持古建隊伍。

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

4.進一步強化以人為本保護

古城保護是一個社會綜合管理的大課題,但繞不開的是古城的居住者和經營者,他們是古城的主人,對古城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們對多年生活著的場所包含對房屋建築、環境元素、磚瓦木窗、花草樹木、生活習俗、傳統工藝等方方面面有依戀和相對固定模式,但他們也渴望現代的生活設施,有改造的慾望與實際需求。古城保護管理離不開他們的參與,我市將在古城管理中進一步體現以人為本原則,在原有聘請市民監督員等措施基礎上,加大市民參與的力度,加強宣傳,形成從普通市民到各級管理層面齊抓共保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