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觉得把写得好看的文字叫做书法有些用词不当,应该叫书艺较好。你说呢?

特斯拉2019


首先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是写字的延伸,从而达到艺术的高度,具有审美价值,具有收藏价值,百看不厌具有欣赏性的书法作品才能称之为书法。字写的工整规范美观只能叫做写字或者叫做漂亮字,还称不上书法,称为书艺也不恰当。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请朋友们指正![祈祷]










锦业书法56662


所谓书法,汉字是载体。既要书写汉字,又必须具备字法,笔法,章法和灵动及神韵等规则所组合的作品。书法包含篆隶楷行草五体。字要写的漂亮,耐人寻味,有美的感性。但不等于叫书艺,应该称之为书法艺术。





一叶小舟82704


“书法”

“书”的起源

书,甲骨文为又(抓持)+半个“竹”(竹管,借代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毛笔)+在圆圈内加一点指事符号(圈圈画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手执毛笔写成混合型的“聿”。有的金文用“者”(“箸”的省略,筷子)代替表示圈画,表示用筷子沾水写字。
书,造字本义:动词,手执毛笔,写写画画。
汉语中“文”和“书”都表示字体类型,但含义有所区别:“文”是用刀具刻划出来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具备较强的形象感;“书”是用软笔写出来的表义符号,通常规则而抽象。因此,有“甲骨文”、“金文”之名,没有“甲骨书”、“金书”之称;有“隶书”、“楷书”之说,没有“隶文”、“楷文”之谓;而篆体符号,既有用刀刻画的也有用笔描写的,所以既可称之“篆文”,也可称之“篆书”。

“法”的由来

法,金文,左上部分,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左下部分,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右半部分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有的金文调整了结构,突出了代表自然的“水”和“廌”。
法,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 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书法”的含义

书法,是指人们从自然界领悟并践行道理,并用笔表达出来,书法,是人们和神祇订立的契约。


“书艺”

“艺”的前世今生

艺,甲骨文为丮(双手执握)+木(幼苗),表示执苗种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屮”,表示种植草本花卉。有的金文加“土”、加“女”,表示女子培土种植。当“埶”的“种植”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芸”(同“耘”,锄草),另造“藝”代替,表示栽种植物、培土锄草。 艺,造字本义:动词,种植庄稼草木,培土锄草。 对早期的农业社会来说,种植是一项事关生存的极其重要的技能,因此“艺”也代表“技”。

“书艺”的含义

书艺,是指人们把毛笔写字当做生存技能的方式。


评价好看的文字的规则

书法、书艺,还是作秀?
  • 是否含有某些道理?包括自然法度、人生哲学等,是用文字内容体现,是文字的气象反应,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都算书法作品。文以载道,是书法的根本,也是书法传承至今的原因,至于是不是用毛笔书写,因为时代发展,不必拘泥于小节。

  • 文字只是作者的一种谋生手段,还是用于炫耀?如果是谋生手段,可以称为书艺,书艺因为产量大,艺术价值不高,但因为可以谋生,也能传承,实际上,目前,靠着写字谋生的人并不多。如果只是用于作秀,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有违书法精神。


新的时代,新的格局

你想说什么,都可以

书法是人们思想和气度的体现,在这个浮夸的时代,我已经很难见到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作品。

至于书法和书艺,见仁见智,我们不能强求统一,倘若我们一味遵照古人的遗志,束手束脚,反而不利于书法的发展创新,从甲骨文到如今的简化字,每一个时代,书法都有继承和发展。遇见不同形式的书法,我们也不必一棒子打死,也许某些道理,我们现在还体会不到,或者某些理论看起来荒诞滑稽,但是在某些时候依旧有价值,看不惯的,我们少看就是。

好看的文字,我们觉得好,吆喝几声,名曰书法也未尝不可,古人早已作古,开创历史是我们的使命,在我们的时代,一切,我们说了算。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象形字典,感谢前人的贡献,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见谅。


时光歌者王阿癫


写字好看叫技术,书法属于艺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与文化内涵支撑。



江湖小船


确实不能单纯的把字写好看了就认为那是书法。书法之所以称为书法,是有着比较深刻的艺术法则。

能称得上书法的:一要掌握书法发展千年以降客观规律,得到前人笔墨经验的总结再加以实践;二则是做到抒发性情。

此二者,缺一不可,写字好看,恐怕第一项都不需要做到就符合要求,这样的情况又怎么能谈得上是书法呢。


01、法度

任意书体,不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还是草书,在几千年的书法发展中经过历史的沉淀都有着自己的书写技巧。如果不遵循以往相传的用笔、结字、分布等规律进行学习,仅集一个古人的字形来进行所谓的“书法创作”,这样的作品在常人看来是好字,写的好看,但是实际上法度全无,仅有字形而已。

很多人以为,法度是书法学习的终极追求,实际上只是书法学习的入门。

只有懂得一个帖法度在哪里,才有可能朝着这个方向用工,写出符合法度的字。否则就算是临帖不辍,也不过是一个积攒了一些笔墨的门外汉罢了。

02、抒情

任何一帖能够留存到今天,都不只是“写的好看”这么简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写的难看却被尊奉为经典的书法作品。

有人说,写字的时候将字写的像字帖里的字就可以了,这就是书法。很多人将这视为终极目标,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认识上的欠缺也谈不上什么书法。

古人认为学习书法,要得神。所谓的“神”就是“神采”,琢磨体会并模仿一本字帖的脾气、味道、气韵是非常关键的学习过程。

在这其中,体会古人名作中的“心境、性情、神韵、气味”并运用到创作中,这才是书法艺术,否则仅仅是写一手漂亮字,还够不到书法的大门。

这也是很多人写字漂亮,却被称作“俗”的重要原因,实在是只看到字形,而不解笔意,再怎么写也不过是门外汉了。


关于“书艺”的称谓

在当今网络上,活跃着一大批“手写咖”,以书写艺术字为生计,大多只是能够将字写的工整罢了,若论“艺术”,恐怕也能不称为艺术,书法又不是书法。

他们到处开办教学,这一手技能,我认为称作书艺,应该没什么毛病。


王舸


我同意你的说法!

我认为,“书法”的提法,错了!

一、它错在向人们昭示了这么一个方法,让人们走上了这么一条不归之路 : 它把人们引入了写字的标准(以临写古人的字为唯一的标准)一一以古代某人某些人写的字(分为碑学、帖学)为标准(要求学像他的一笔一划一字乃至由字到章),其创作的方法 : 采用组字法(包括临习与组合多位古人的字)、背写法相结合,做作(甚至制作)出“作品”,並且,欺人欺世地以此作为谋取个人名利的敲门砖。

二、真正的业内人,自然会明白 : 这是一条从技到技,人为技役;以古替今,食古不化的死路!

这条死路,从开始到结束(有人甚至枉走了一辈子,都没能走到上面的那个“创作法”的终点上),都不是走在艺术的道路上,它不是从每个人(自已)的意愿出发,不倡导每个人的个性(自己)、没有生命、没有情感、没有创造!

三、它更糟糕的是,不仅是一条死路,还是一条绝路!

它的终结,就在人类的智能化时代。

因为,智能化后的机器人,完全可以非常轻松地把“书法”终结于分分秒秒之内,它们也完全可以不费吹风之力地把机器人的“作品”精确制作到位!

四、我认为,写好汉字,有一个技术、技能、技巧的掌握与运用的过程,绝大多数的人,经过一定时间(数年)的努力,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达到自己的目标;学技之法,乃是学艺之初的方法!

方法之上为技法,技法之上为技能,技能之上为技巧。所谓“书法”,指的就是书写汉字的方法,而不是法则!

法则,是一成不变的。

书写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

五、我们学习传统、继承传统,需要的是汲其精华、弃其糟粕,目的是发扬、弘扬,去创造!

要想以此为艺术,创作出艺术作品,就必须全面地认识艺术属性,按艺术规律办事,全面地掌握从事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学问,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人生阅历、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健全自己的人品格局,丰富自己的情感与技艺的表现方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为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才智与力量。

六、艺无止境。因此,我认为 : 以书写为艺术目的的创作,应为其正名为 : 书艺,而不是“书法”。

真正的从艺者,对于自己的选择,都是无怨无悔的,甚至为此而付出终生的努力!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平等的。至于各人的体力、精力、才智的各异,不能作为受到歧视的理由(这点,在人们的孩提时期,就凸显出它的一种公平性,他们的创造活动,是符合艺术规律的)。

七、真正的艺术品,是由创作者集中了他的与众不同的学识才华智慧,打上了唯一性、不重复性与创造性的烙印,向世人无私地奉献出来的作品。它们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其创作者,无暇于计较那些“匠人”、“大家”、“名家”、“老师”、“大师”名分与利益的得失,他们知道师法自然,他们只会专注于不断地创造!

当然,我们必须面对艺术品(也包括假冒伪劣品)以商品的身份出现在商品市场,进行交易时的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现象,它们的价格,也决不会具有艺术价值的等同性。

八、艺术品的价值,唯有历史,才具有资格评定!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附图

李福林中国书艺作品欣赏





北京李福林


把字写的好看就是书法,确属用词不当。但书法就是书法,没有必要称为书艺。

1.从书法历史文献沿用来看:纵观整个书法史,书法的称谓很多。据记载,汉以前作书写字不称书法,汉之后,在正式的书论中多称书法,简称书,偶尔称法书。“书法”一词或简称书这一名称的使用,贯穿于整个书法史,已约定俗成。

2.从书法研究范围来看:观览历代书法文献,书法所关乎的领域涉及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形而上者,书法与哲学的关系。书法与儒家的中和之美,与道家的自然之道,与禅家的悟机定慧;形而中者,书法与心的关系。书法强调心手双畅,心令手动、手随心走,所谓“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简易之道。形而下者,书法的技法。这方面内容就更多了,这是书法学习的基础,各种字法、结构、章法、笔法、墨法等古代文献极为详备。还有书法美学方面的内容也是其研究的重点,特别是书法与自然相类比的审美思想,更是历代书论家重墨之处。可见,书法所关注的范围,几乎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3.从书法的概念来看;书法的法有多种含义,由法律、法规引申为公平、准则、规律等,和书连用为书法的法,多指书写的规律、方法、技法、效法、法度等,目前,我们一般的认知在这个层面上。通过以上“从书法研究范围来看”书法的研究范围完全超出了这个字面的含义。此外,法还有另一层含义,即佛教文化中法的概念。佛教自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在文字上影响巨大,其中法的一层含义是:万事万物,即世间物质和精神的总和。这里的法就是指世间万物。如果这样来解释书法的话,书为书写,法指世间一切有形无形的存在,世间一切现象和精神思想的总和,其书法一词含量之大就很显然了。当然,古人是不是将法作如是观,我们难以考证,不过,汉之后其书法一词一直未变沿用至今,应该是有其原因的。

4.从语义学来看。我们知道如果在表述同类事件中越长的句子其概念越窄,相反,越短的句子其内涵越长。如“宇宙”一词包罗万象其意最大,而“宇宙银河系”就小了很多,“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其范围又递减了,所以,书法一词一定比书法艺术一词其意来得大。关键是书法一词的运用已经约定俗成,沿用了几千年,而且词义和研究范围也大大覆盖书法艺术一词。

此外,书法冠之于艺术还会带来很多矛盾,首先我们会将其看作一种艺术,艺术的功能不外乎这四种:审美、认识、教育和娱乐,显然其概念范围要远比书法概念小得多。艺术是一外来词,而书法所表现的对象是汉字,汉字是我们所独有的,始终与其实用交合在一起,因此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如书法与书法艺术的界定,书法从实用中派生出的审美现象如何匹配,大量的书写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是怎样的关系等等。

综上所述,书法被称为艺术更多的是表达了它作为艺术的基本功能,而消解、模糊了书法更深厚的文化含义,特别是消解了它与文字共生共存所表达的中国文化最底层的原始宗教性、历史性、文献性和历史痕迹性。书法一词其本身含义极为丰富、内涵极为深远,称之为艺术并没有强化它的功能,而恰恰是弱化了它更深厚的含义。

因此,书法就是书法,没有必要称为书艺。


醉墨人生李振贤


个人觉得书法是一个大的范畴,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写的好看的好看的文字只是其中的一个,但也属于艺术的一种。



戒你如烟1918


“书法”和“书艺”,这两个词比较起来,前者更冠冕堂皇一点,就好象一个是国家干部,一个是乡野村民,前者确立了艺术准则,后者为了生计花哨谄媚。当然这只是个形象的比喻。

好看的文字叫书法,这句话本来就有语病,因为好看并不等同于书法。书法是有自己的一套准则的,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都有自己的书写规律,包括用笔、结字、分布等等,除了字形,还要讲“笔意”,只有二者完美结合了,才称得上真正的书法。而写的好看,美术字好看吧?花鸟字好看吧?但都称不上书法,只能算是书艺!因此我同意作者的说法。



大军书法


《书法》一词的相对写的好看的《字》来讲可谓含义广袤,犹如高耸入云的山川、奔流不息的河流、连绵浩瀚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比之大地母亲,虽如此释义,但广义的讲,书法是指书写的法度,而实际生活中亦某一书家书写的作品或作品的统称。这就如同《绘画》一词,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可以称某人的画的代称,如老一辈杰出的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也可以说三岁孩童的作品。反之,狭义地讲亦是如此。某某的歌、某某的雕刻、某某的收藏等等。歌唱艺术、雕刻艺术能是某个人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