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后疫情时代 本地生活行业将迎来生态转型期

全民宅“家”抗疫的一个月余,人们摸索着用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搞定一切采买;商超上线复工,成为消费者补给物资的重要渠道。

今年1月,商务部等13部委发布《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推动门店数字化改造。疫情发生后,本地生活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加速,并继而引发了一场对行业公共价值的探讨。

近日,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撰文指出,新趋势将带来新机遇,新冠疫情将促进本地生活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期到来。

新政策:商务部13部委出台新18条或带来巨大空间

“商务部等13部委采用‘加急’方式发布的《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值得行业关注。”洪涛说。

这则被称为“新18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门店数字化改造……加强与电商、配送等平台企业合作,大力推进连锁便利店O2O模式,开展全渠道经营,为居民提供线上下单、线下体验、配送到家、社区团购等服务。”

受疫情影响,《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门店数字化改造、线上下单、配送到家等服务,已经开始在本地生活行业和市民生活中广泛出现,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业内人士指出,在疫情中,这些“家门口”商业纷纷选择数字化,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得到重要体现。

“今年,在北京等城市,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本地生活服务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行业将迎来巨大机遇。”洪涛说。

新模式:“无接触”、“共享员工”等创新产生

在疫情期间,本地生活行业出现了很多新的业态和模式。

“比如盒马的无接触交易、饿了么口碑的无接触外卖、共享员工、直播卖菜等,成功关键在于发挥了其积极的社会公共价值,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洪涛看来,经此一“疫”,商户和用户都经历了商业和消费的全新体验,对本地生活行业产生全新又直观的感知。

在商务部等13部委发布的《指导意见》中还提到,鼓励发展生鲜便利点,鼓励企业整合连锁门店资源和在线流量资源等。在疫情期间,饿了么口碑率先在生鲜自提,外卖极速上线等业务进行了诸多尝试。

“2003年,非典疫情造就了实体商品的上线,17年后,新冠疫情造就服务商品的集体上线和新的消费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并且逐步常态化趋势。”洪涛说,“疫情的出现,将促进本地生活行业进入数字化转型生态期。”

新机遇:“后疫情”期需要加快生活服务消费转型

“当前我们正在进入‘后疫情’时代,开展一场关于本地生活行业公共价值的讨论,很有必要,非常及时。这也是许多商业模式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重视本地生活行业的公共价值,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元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均衡发展。”洪涛说。

探索“后疫情”条件下的全触点、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全客群的以开展的议题。

“应当真正实现本地生活行业公共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将新冠疫情期间许多线上企业和线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常态化。”洪涛说。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