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曲則全,枉則直”?它包含了哪些處世的大智慧?

江湖夜雨92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先把原文放這兒,曲則全的意思大家不要誤解,並不是委屈求全的意思,也不是說要你繞著彎子說話辦事兒,很多人讀《道德經》搞出陰謀論來,這很不好。道是天下的公道,大道坦坦,人人用得,人人行得,就怕不識得。

這個“曲則全”比較重要,希望大家不要誤讀,個人總結下來大概有三點。

一、從一般意義上理解,就像你想把一件東西圍起來,劃個圓圈,當然要用曲線,而不能用直線。有個成語叫“萬全之策”,什麼意思啊?就是面面俱到,各方面的情況都想到了,算無遺策,沒有漏洞。在《易經》中,爻一動,三分吉七分兇,按《易經》的道理,不能妄動,準備不充分,失敗的幾率很大,為什麼?要做成一件事,只要有一個必要條件不具備就會失敗,就算條件具備,只要有一個漏洞沒有堵上,就會很輕易地被破壞掉。所以你要做成一件事情很難,而別人要壞你的事卻很容易。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謙虛謹慎的態度,冷靜的頭腦,去創造條件,堵住漏洞。沒有什麼事兒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別幻想,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去做,這就是曲則全的道理。

二、萬物的化生都要藉助它力,互相依存的關係,沒有誰也沒有那種事物是絕對獨立的。一粒種子要發芽成長,要有水、土壤、適宜的溫度,就是要具備條件,人事也是一樣,就算你要喝杯水也要具備許多條件,不然你的目的就達不到。借用《陰符經》裡的一句話,“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天地、萬物和人之間就是這麼盜來盜去,說“盜”不好聽,讀書人不叫“盜”叫“借”。就是我們這個軀殼也是借來的,用個幾十年就要還了。這個借的過程就叫“曲”,凡事沒有直達的,要繞著圈子準備條件。學會了這個就厲害了,有智慧的人不直接衝著目標去,在外圍做工作,條件具備了,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兒。有些人不顯山不露水,突然間就成功了,發財了,上位了,是他明白了這個曲則全的道理。所以有人把《道德經》當謀略來看也沒錯,卻也辜負了老子著敘的原意。

三、第三點就有點兒難了,這個“曲”可以理解為大道運行的表相。萬事萬物只是現象和名詞的積聚,都是假借來的,這裡面沒有其它的東西,都是“道”的演化。有個詞叫“頭頭是道”,一切都是道啊,不過都是道的現象,《易經》裡講“曲成萬物而不遺”,沒有遺漏,舉手投足,觸目遇緣都是道的演化,這些現象不是“道”直接生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怎麼來的?互相假借來的,有生於無,難成於易,長形於短,高傾於下,這後面有個老闆,變來變去是一個東西,你們隨便玩兒出不了這個圈。一座山剷平了,土石挪了個地方,現象變了,高的變低了,實質上沒少什麼東西,也沒多什麼東西,只是現象變了,不增不減的那個才是“道”。你持於一端只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化,太高的就會塌下來,坑挖的深了就會被填平。大道很公平,會有一個無形的界限在哪兒,超過了就會向相反的方向演化。

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這一段說明一個道理,現象是變化的,彎的會變成直的,窪地裡能裝滿東西,舊的不拋棄新的不會來,沒有的東西你才會去爭取,多了以後你又不知道怎麼去處理。我們不能執著於這些現象,而要看道的演化,要順應這些變化。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要明白這個“道”的法則。什麼時候該變,什麼時候不變要心裡有數。

這裡說句題外話,有人講“知足常樂”,知足不是一種態度,而是智慧。知道什麼時候該收手,知道什麼是你該有的,什麼是你不該有的,這是智慧。飯都吃不上,學人家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清高得不得了,那不叫知足,那叫糊塗,叫不思進取。樂天知命,樂天是在知命的前提下。不知命你也樂不起來。所以不要拿知足當藉口,知足得有那個本事。如何才能知足?要明白道的法則。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一段兒就不多做解釋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違背了道的法則,你所明白的正是障礙,你所認可的正是大害,你所得意的正是將來讓你受到羞辱的。一動而分陰陽,事物一出現就有兩面性,要明白它變化的趨勢。所以老子講“守弱”、“處下”,是因為它的變化趨勢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使自己總是處於一種成長的狀態。暫時就分享這麼多吧,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


夕魄騰輝


“曲則全,枉則直”這六個字的確包含著人生的大智慧,真正能做到的人,人生一定不會過的太差。

何謂“曲則全”?

一般人理解為:只有委屈,才能保全,做事不要硬來,硬來“死”得早。

本人認為這種理解似乎有點狹隘。


實際上,據《漢書》記載,我們知道“曲則全”應該是從《易經》中來的:“曲成萬物而不遺”。意思是說:因為宇宙是彎曲的,所以才能把萬事萬物包容在其中。這既是古人對於宇宙的認識,同時也構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觀價值觀。所以,“曲”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狀態,是一種犧牲自己生養萬物的責任和擔當。


那麼我們人類來說,“曲則全”則是告訴我們要有包容萬物的胸懷,有面對得失的格局,能承擔責任的情懷,這才是生命的大境界。如果僅僅把“曲則全”當作一種自我保護的處世方式,似乎顯得有些功利和膚淺了。

何謂“枉則直”?

枉,就是彎曲、傾斜的意思。

就是說人一輩子走個彎路,吃點虧很正常,此路不通我們就換個路走,有的時候拐個彎,走個彎路反而能達到目的。


所以曹雪芹在《紅樓夢》說:“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思回頭”。就是告誡我們:人不要較勁,更不能認死理,該轉彎就得轉彎,世界上的事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再比如《三國演義》中所講的吳國大都督周瑜,最大問題就是經常問一句話:既生瑜,何生亮?這就是較勁。難道天下人唯有你周郎最聰明才對嗎?健康的想法是,遇到諸葛亮這麼聰明的人應該高興,應該去研究他,分析他,應該藉助大家的智慧,結合三國時代的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只是較勁有什麼用呢?最終也只能含恨而亡,這就是教訓。

以上,就是本人對“曲則全,枉則直”的理解,權作拋磚引玉之說。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我是清泉,關注我,瞭解更多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李清泉


李清泉


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結合我的人生經歷以及思考,我談談這句話對我的啟發。處世的大智慧就是在具體的事情上,你可以使用什麼思維模型能很漂亮的把這件事情給做完。同時,你要結合人性以及當時事情所處的具體環境最後就是結合自然的規律而行事。
這句話對今天很有警惕的作用,現在互聯網時代增加了我們的焦慮,看見別人的光鮮亮麗的成就。開始一股腦的衝進去,也不管對不對浪不浪費自己的資源,最後失去了錢財和時間。這就是這句話對我們今天最大的智慧啟示。

最快達到成功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最快的人,有時候經歷一些壓迫或彎路反而能使我們更好的成長,這就是老子的辯證思想,所有事情都是對立的,矛盾也有可能進行相互轉化。



道德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並不好理解,處世的大智慧也會隨著自己經歷增加而有所不同。一個道理運用到不同的事情上,極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句話如果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就要明白這句話的智慧涉及到三個方面。


第一個智慧就是從人性上的把控

為何江海可以容納那麼多的水,是因為它放低了自己的姿態,才能讓萬川入海。曲則全,枉則直。當你做事情的時候,如果太容易把名利放在首位,一股腦的衝進去,因為人性中對名利的貪婪,你就會成為別人的靶子,尤其是一些小人會對你使壞。而你會為了擺平這些人耗盡自己的心力。



這就是需要我們聚焦於事情的本身,你是真正的熱愛這件事情,而不是為了做成這件事所帶來的利益,唯有這樣去做事情,又可以做好又可以最終獲取你所想要的東西。


第二個智慧是根據事情所處的具體環境而定

當我們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所擁有的資源和當時所處的環境都會有所不同。如果不考慮當時的環境和手中的資源,冒昧的行動必定會遭受損失。這個時候,比較好的方式就是緊盯著自己未來的目標,想清楚目前自己應該如何做,才能以最低的損失完成自己未來的目標。這就是適當的彎曲自己或者受到一些壓力,反而能讓自己在未來有所成就。



第三個智慧是尊崇社會上的一些自然規律

雖然有些事情在社會上我們看不慣,但是能維持到現在,說明都是大家默許的結果。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可能並不能扭轉過來。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順著這個規律,只要能做成自己想要的就行。也不用太在意這些社會上的挫折什麼的,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句話的智慧。要想讓自己成功,經歷一些彎路或者挫折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候經歷這些反而能讓我們更加認清這個世界,從而讓自己更好的強大,這就是曲則全。


總結

一件事情要想成功,既離不開對人性以及對當時所處環境的考慮,也離不開事物的規律。脫離這三個方面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導致失敗的結果。我想這就是這句話帶給我們的處世大智慧吧。

成長伴書行


“曲則全,枉則直”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三章。意思為委曲才能保全,彎曲的東西矯正一下,才能正直。這句話包含了哪些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呢?

這句話不是老子的獨創,是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哲語,《易經》中也有“曲成萬物而不遺”的話。看來,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宇宙萬物,日月星辰的運行都是曲線的,很少有直線運動的物體,高速公路也不能一味是直線,在一定路程之後,也要故意增加一個彎道,來減少司機的視覺疲勞,增加安全性。從下面的美女,我們也可以發現曲線之美。



委曲才能保全也包含著,為人處世不能一味直來直去,要暫時忍讓,講究方法,靈活應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委曲,不是苟且附和,而是找到更好的策略。

東方朔機智救人。《說苑》中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漢武帝有個奶媽,一手把漢武帝帶大,這個奶媽仗著漢武帝的權勢,出了很多問題,漢武帝知道後,準備依法嚴辦。奶媽沒辦法了,只好去求東方朔。東方朔講,這事直接去說,只會把事情搞砸了,到時候,你走兩步一回頭就行,或許還有一點希望。不久,漢武帝處理召見奶媽說,你幹了太多壞事,那就依法嚴辦吧。讓左右把她拉下去。奶媽聽了,就照東方朔說的,走兩步,一回頭,眼淚汪汪的。東方朔站起來說,你這老太婆,神經了,皇帝長大了,還要靠你餵奶吃嗎?還不快滾。皇帝一聽,心裡也挺不好受到,就一揮手說,算了,就免你這一次吧。

劉秀委曲求自保。劉秀兄弟兩人在起義的隊伍中名聲越來越大,受到當時被推舉的更始帝的猜忌,便殺害了劉秀的哥哥。劉秀聽說後,趕緊回到南陽,向更始弟謝罪,說我們兄弟兩人沒有聽從你的旨意,才有今日,言辭懇切。更始帝也覺得自己有點過分,便沒有為難劉秀。劉秀忍氣吞聲,沒有為哥哥發喪,照常飲酒作樂,談笑風生。後來,劉秀找到機會,在河北站穩腳跟,掃蕩群雄。劉秀正是用了委曲求全的策略,才積蓄力量,獲得成功。

《道德經》繼承了《易經》的智慧,看問題總是能看到一陰一陽兩個方面。對於原則性的問題,我們要直道而行,據理力爭。正如郭沫若所說,委曲求全的苟活,決不是真正的生。然而,對於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我們還是要走一走曲線,畢竟,聲嘶力竭的吼叫,反而讓事情更糟糕。多一些委婉,多一些迂迴,就會少一分刻薄,少一分敵意。

怎樣才能做到“曲則全,枉則直”呢?那就要堅持四不原則: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意思為,不自我表現,不到處露一鼻子,是明智的。不自以為是,固執己見,多聽聽別人的,才能出類拔萃。聰明如包公,還要經常問,展昭,你怎麼看?不自我誇耀,才建立功勞。不驕傲,才能長久。

這才是為道日損的大智慧,你看看,我們平常人總是經常吹噓,這才是前進的障礙。


江湖夜雨92


首先想學習《道德經》,應該先看帛書版的老子《德道經》。

1973年馬王堆3號墓出土了帛書老子《德道經》給幾千年來的老子學研究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光明。

帛書老子有甲乙兩種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尤其乙本在兩篇後分別有:德道二字,明確分出篇名,這使得自漢代以來老子被顛倒德篇與道篇的編排次序,以及被命名為《道德經》的事實真相大白。

馬王堆帛書,《老子德道經》為漢文帝12年,也就是公元前一六八年以前的書寫,甲本的文字,於篆書隸書之間,文字沒有避漢高祖劉邦的“邦”字之諱,因此抄寫年代應該在劉邦在位之前的秦末漢初之際。

本問題中的曲則直,枉則全在帛書中的《德道經》第67章執一篇。

在文中為:曲則金,枉則定。

解釋:曲,不直也,彎曲委屈等意,也通屈服,金,五色金也,百鍊不輕。

五行以土為母,五德中真信生金,金為至寶,在道為金丹,在俗為財寶。

我個人的理解:人在做事的時候,遭受到委屈,但卻要用金子般的心境去面對人生,堅定人的本真,就像黃金一樣,再變形,也不會減少其品質。

枉則定

解釋:枉,有冤枉扭曲等意。定,會意從正。

我個人的理解:做人即使受到了冤枉,也要堅持心內的中正。


柒零說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節選

曲則全(圓滑迂迴便會保全),

枉則直(彎曲才能得到伸展),

窪則盈(身置低窪處才會獲得盈滿),

敝則新(鄙棄舊觀念才能推陳出新),

少則得(心思越少越容易獲得感悟),

多則惑(思考越多反而會感到迷惑)。

老子用連續的六句話“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來表達了以退為進、不爭而爭的處世方式。一味求強、求盈,只會導致失敗。

這世界無處不存在陰陽的辯證關係。事物的發展趨勢最終都是走向反方向。很多人覺得霸道強勢即威武又能保護好自己,卻忽略了你的霸道強勢在別人眼裡除了畏懼還有厭惡和痛恨。這世界最危險的事,莫過於被仇人惦記。所以,想要“全”,不能“強”,得“曲”。

老子要求人們在處事時不能急於求成,不可“妄為”,要靜待時機以觀其變,然後採取行動。事物都存在相互聯繫、相互對立的不同方面,人們對事物的正反兩面都應該認識清楚,居安則思危,求福則防患。要具有開闊的視野,虛懷若谷,全面考慮事物。

要清晰地認識到那些安樂、美好、高貴中暗藏的種種危機。同樣,從另一個方面考慮。人處於危難之中時也不能自暴自棄,應該記著“有無相生,禍福相依”的道理。靜下心來,尋找時機來擺脫困境。要善於在“曲”中發現“直”,在“窪”中發現“盈”,在“少”中尋找“多”。

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戰略也好,思路也罷,只要順“道”而行“曲”,誰能擋得住你的發展?怕就怕世人急功近利,舍“曲”而就直,來的容易,去的更快。

在人際交往中,越是急於表現,誇誇其談,別人愈是討厭。總是自我吹噓,不如實事求是,誠懇如一。越謙虛,越有收穫。越不想與別人爭,越能有所得。每天削尖了腦袋,積極鑽營,未必能得。

少則得,多則惠:少取的才會有收穫,貪多隻會導致惑亂。對於事物,有節制地索取才能細水長流。

其實古人說做人要像銅錢一樣外圓內方,就是人生的一大哲理!需感,需悟!


蜜蜂文學


這兩句話出自道德經第22章,意思是能承受委屈才能保全自己,能屈就才能伸展。

曲則全,

枉則直,

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得,

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其實這兩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我們常說的吃虧是福和能屈能伸。這是兩句誰都明白,但是很少人能做到的話,尤其在當下。

一.曲則全。

承受委屈才能保全自己。如果有人這樣勸你,你有什麼樣的反應?你下意識地會想,我為什麼要委屈自己?委屈自己換來的保全,我會心甘情願嗎?

但凡能做到曲則全的,若不是心胸寬廣,就是城府極深。否則就算生硬的做到了,也會憋出內傷來,留下心理陰影。

韓信受胯下之辱,勾踐歷臥薪嚐膽,他們都是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的成功典範,被人們交口稱讚,千古流傳。但是他們的一生真的因此受益了嗎?韓信當時就沒有其它選擇嗎?打一架不就結了。復仇成功後的勾踐心理不扭曲嗎?

所以委曲求全,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的話,是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做基礎的。我覺得我們不能把它們作為手段來應用,而應該作為品質來培養,使我們謙遜禮讓,心胸開闊,有容人之量。不然還不如對受欺負的孩子說,他怎麼打你的,加倍地打回去。

王陽明: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

委屈不委屈不重要,能不能求全也不重要,關鍵是不能為了委曲求全亂了心性。

二.枉則直。能屈就才能伸展。能伏低才能飛高。

《遙遠的救世主》:你的手指只能攥拳,有病!只能伸展,有病!自如才正常。

人對於來自外界的干擾影響,得有彈性調節的能力。彈性空間越大,適應能力越強。

枉則直,就是人矯正自己的能力。


太尉讀書


曲則全、枉則直,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若想準確理解其含義,建議最好先通讀全章。

全章原文為: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希言自然。

我在《時空之外·道法自然》中,作如下譯解,供參考。

具有曲的特質容易保全,通過矯枉修正方可求直。低窪處可蓄水,舊破則新立。選擇少易獲得,選擇多易迷惑。

所以聖人只用遵循規律這一法則來應對天下形勢變化。不表現自我故能明見本質,不自以為是故能博採眾長,不自我誇耀故能建功立業,不自驕自滿故能長久發展。

正因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就是古聖先賢倡行的所謂曲則全的典型示例,絕非虛言!只要全面落實就能做到,這就是自然永恆之道。

此章老子所講的道理,非常淺顯直白,文字表述也幾近於白話,強調的就是"抱一為天下式",即遵循道--時空世界的規律和法則。


劉怯之


第二十二章詳釋詳析

[原文]

曲則全①,枉則直②,窪則盈③,敝則新④,少則得⑤,多則惑⑥,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⑦:不自見,故明⑧;不自是,故彰⑨;不自伐,故有功⑩;不自矜,故能長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⑫。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⑬!誠全而歸之⑭。

[通釋]

忍受反會保全,彎曲反會伸直,低窪反會充盈,破舊反會更新,短缺反會獲得,繁多反會迷惑,所以聖人堅守道做天下的楷模:不自我表現,所以明顯;不自以為是,所以揚名;不自我炫耀,所以有功勞;不自高自大,所以能處人之上。正是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誰能與他相爭。古人說的“忍受可以保全”的話,難道是假話嗎!(那些得到保全的事實)實在是全部地歸功於它。

[註釋]

①曲則全:受委屈反會保全。曲,委屈,用作動詞,受委屈。全,用作動詞,保全。則,副詞,就,才會,反會。

②枉則直:被彎曲反會伸直。枉,彎曲,用作動詞,被彎曲。直,用作動詞,伸直。

③窪則盈:處低窪反會充盈。窪,低窪,用作動詞,處低窪。盈,充盈。

④敝則新:破舊反會更新。敝,用作動詞,達到破舊。新,用作動詞,更新。

⑤少則得:短缺反會獲得。少,缺少,短缺,用作動詞,出現短缺。得,獲得,得到。

⑥多則惑:繁多反會迷亂。多,繁多,用作動詞,達到繁多,佔有多。惑,迷亂。

⑦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所以聖人堅守道的原則做天下的楷模。抱一,堅守道。此“抱一”不同於第十章的“抱一”。抱,執,把握,堅守。一,即“道”。式,模式,楷模。

⑧不自見,故明:不自我表現,所以明顯。自見,自我表現。見,音xiàn,同“現”,表現。明,顯明,讓人看重。

⑨不自是,故彰:不自以為是,所以揚名。自是,自己認為如此,自以為是。是,原本為代詞,這裡用作動詞,認為如此,認為對。彰,顯揚,被人讚美,為眾人所知。

⑩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我炫耀,所以有功勞。自伐,自我炫耀。伐,誇耀自己的功勞。

⑪不自矜,故能長:不自高自大,所以能處人之上。自矜,自高自大。矜,音jīn,驕傲。能長,用作動詞,能處高位,能做首領。王弼本“長”前無“能”,據帛書本補。

⑫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正因為不與人爭持,所以天下沒有誰能與他爭持。爭,爭奪,爭持,與人爭奪。莫,沒有人,沒有誰。之,他。

⑬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古人說的“忍受可以保全”的話,難道是假話嗎。之,放在“古”與“所謂”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所謂,說的。豈,難道。虛言,假話,憑空編造的話。

⑭誠全而歸之:實在全部地歸功於它。誠,實在,確實。全,全部。而,連詞,相當於“地”。歸,歸功。之,代詞,它,指“曲則全”。

[意義歸納]

本章通過舉例,強調“曲則全”,闡釋不爭的好處。全章分兩層。

第一層:“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列舉自然事例和做人行事事例闡釋不爭的好處。

第二層:“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得出“不爭”就會“曲則全”的結論。

[解讀與點評]

能忍受委曲才會保全,能承受彎曲才會伸直,低窪才會得到填充,破舊才會得到更新,缺少才能獲得,繁多反會被迷惑,所以聖人始終按道去做,是天下的楷模:不自我表現,反而更為人看重;不自以為是,反而得以揚名;有成績不自我炫耀,最終功勞不會被埋沒;不自高自大,所以能當領袖。正因為他不與任何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任何人能與他相爭。古人說的“忍讓可以保全”的話,難道是假話嗎!實在是全部歸功於它。

本章“曲則全”是中心,由“曲則全”領起,又由“曲則全”收束。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這是幾組對立統一的現象,共同表達一個道理,正是第二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的發展,是第三十六章的“微明、柔弱勝剛強”、第七十八章的“弱之勝強,柔之克剛”、第七十三章“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的翻版。

從“曲則全”到“窪則盈”,言“相反相成”的道理。“少則得,多則惑”既言相反相成,又形成比較,強調不要貪多,猶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第九章)。

“抱一為天下式”就是“把握住道給天下做個榜樣”。聖人之“抱一”,乃一意於道也。“一”就是“道”,就是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中的“一”,也是第四十二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一”。為什麼要“抱一”呢?因為“少則得,多則惑”,“抱一”就是要“專一”於道,這樣才可避免被迷惑,就可以“清靜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故明”“故彰”應有區別:“明”是“受重視”,“彰”是“被宣揚”。四個“不自~”強調的都是做人要保持低調,四者互補。不自見,強調的是不要出風頭;不自是,強調的是不要以為就自己行;不自伐,強調的是有了成就、功勞不用自我吹噓;“不自矜”緊接“不自伐”而言,有了成就不可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而把自己與大眾對立起來。為什麼不自我表現,反而會受重視呢?因為眾人慣於自我表現,所以“不自見”者才顯明,才受重視。“自現”實則是自輕,不自我表現,所以顯明——“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第七十二章);不自以為是,所以揚名;不自我炫耀,所以有功勞;不居功自傲,所以能當統領。謙讓、忍讓、退讓實則是不爭的外在表現,委屈求全是全身之道。“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為而不爭”(第八十一章)的表現,是“不爭之德”(第六十八章)。“曲則全”是“內以全身,外以全物,物我兼全”(蘇轍語)之道。“全”由“保全”進而到“全部”,“全而歸之”是全章的總結。


陳廣逵


《道德經》出自道家創始人老子之手,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他主張無為而治,對我國後世世人的處世哲學有深刻的影響。


“曲則全,枉則直”的意思是委屈能求全,屈枉能伸直。它還有後面四句,“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意思是低窪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

老子用它來告誡後人凡事不要做得太滿,正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凡事留點餘地,留點退路,方為長久。

做人也一樣,不要太過剛直,適當的時候能低頭,委屈方可求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戰敗,成了吳王夫差的俘虜,勾踐俯首陳臣,在吳王宮幹著卑賤的活,忍受吳國的恥笑和辱罵,利用美人計伺機復國,最終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如果勾踐不能委屈求全,反而剛直如鐵,最後的結果不僅性命不保,復國更加無望。

世間的事情大多如此,現在我們都說“慫慫的中年人”,被生活欺壓的直不起腰的中年人最深諳這一道理。即使工作很辛苦,老闆冷酷無情,但是中年人都學會了厚臉皮,學會了忍耐,學會了低頭,因為他們知道暫時的忍耐和委屈能換來穩定的生活,今後的日子才有可能歲月靜好,委屈自己,保全一家的安穩,暫時的彎腰也是為了今後的揚眉吐氣。老子的智慧是深刻的,但是這種智慧需要一定的年紀和社會經驗的沉澱才能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