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史上最美的七绝唐诗是哪一首?到底美在哪?

诗意抱朴天地笑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到盛唐已经作完。我们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要想选出最美的七绝唐诗,实在是太困难。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历来如此。

铁锤文史先说一说个人对题主举例的这首诗歌的看法。再列举我最喜欢的七绝唐诗。这个东西不会有标准答案,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知音同道。

先说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这首诗之所以出名,和它背后那个忧伤的情感故事有关系。崔护写这首诗的前一年的春天,饮酒之后郊外踏春,来到了都城南庄。这个时候崔护口渴,就来到一户人家讨水喝,结果开门的是一个明艳动人的少女,院子里一树灿烂的桃花正在绽放。喝完水之后崔护对那位少女念念不忘,第二年的春天再去寻人的时候,原先那户人家已经迁居外地,不知下落。饱受相思之苦的崔护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绝,祭奠那还没有开花就已经枯萎的情感。千百年来人们被这个美丽又哀伤的故事感染,也被诗歌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无奈之情感染。人是有感情的,桃花是没有感情的。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时候,那一树桃花依旧迎春盛开。桃花开放的愈灿烂,给诗人的刺激愈强烈。这首诗歌,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留给了读者深刻的记忆。

下面再说一说我喜欢的一首唐人七绝,这是一首边塞诗。
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歌,每一句,似乎都是一幅画,四句诗歌,就是四幅塞外画卷,连接起来,就是一幅苍凉寂寞的边塞图景。关于这首诗歌,也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据说慈禧很喜欢这首诗,命令御用书法家为她写一副字,内容就是这首凉州词,结果这个书法家不知什么原因,写漏掉一个字儿,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忘记写了。书法家自己还不知道,洋洋自得的把书法呈上去,慈禧打开一看少了一个字儿,马上就变了脸色。质问书法家究竟怎么回事。

书法家一看吓得冷汗直冒,但是最后终于被强大的求生欲拯救。他灵机一动禀告慈禧,这是他故意少些一个间字,把这首诗改造成了一首词,说完张口就念: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看,飞盘扔得这么远,都被书法家给叼回来了。

一首诗能够成为故事中的主角,证明了它受欢迎的程度。

事实上,作者王之涣作这首诗的缘起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话说王之涣和好友高适、王昌龄在酒馆喝酒的时候,正好遇到了梨园伶人在演出,这三位诗人就商量好,看看有谁的诗歌被演员们传唱,谁的诗歌最受欢迎。结果三位诗人的作品都被艺人传唱,只不过唱王之涣这首凉州词的姑娘,长的最漂亮。比赛的结果自然不言自明。这就是所谓“旗亭画壁”的典故。

书归正传,《凉州词》的好处在于,尽管这是一首悲凉的边塞诗,但是它悲凉却不悲伤,悲凉却不凄凉,在悲凉之中,仍然流露出一种慷慨悲壮的雄浑之风,这正是盛唐时代独有的风采。

黄河远上白云间。

起头一句动态十足又极富有想象力。描摹黄河之远,竟然像从白云之间流淌下来。这一句和太白诗仙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自天上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上面一句极具动态,这一句却忽然变得一片安静,犹如万古长夜,一片孤城,矗立在连绵的北方山峦之中。这个孤城,相比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远道而来的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边塞堡垒。有孤城,就会有守城之人,有远道而来的异乡守城之人,自然就会有那思念家乡的情感。因此下面一句就是水到渠成。

羌笛何须怨杨柳。

杨柳者,唐朝流行的笛子曲《折杨柳》是也。羌笛,点出来地点在塞外。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向来就是塞外边城的象征,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出这些边疆战士强烈的思想之情。可贵之处在于,战士们思念家乡,有悲壮有苍凉,但是没有娘娘腔的哀怨之情,更没有颓废消极的情绪。如前所述,这就是大唐之音。

今天就说这一首诗吧。唐诗里面的好绝句实在太多,说一首和说十首,区别并不大。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喜欢那一首绝句呢?欢迎再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以诗会友,不亦乐乎?

我是铁锤文史,一个灵魂有趣的自媒体人,欢迎你的关注、转发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