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历史上曹魏被司马懿取而代之,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子孙不争气吗?

密探零零发



勇者斗二萌


曹魏政权被司马懿取而代之是曹氏家族人才的凋零的结局。


司马懿历经曹魏政权三代,每一代都对其严加防范,导致司马懿根本无力展开代魏步伐,但是在曹睿死后,曹芳继位登基,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以在家养病为由辞去了一切职务,曹爽专权后,肆意妄为,到处树敌,导致朝野动荡,此时司马懿加速了代魏的步伐。


司马懿经过了曹丕、曹睿两朝,势力自然是如日中天,在曹睿死后,曹氏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能压制司马懿,司马懿太能活了,比他厉害的都熬死完了。曹氏家族基本上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曹爽官二代一个,没啥子本事,对于司马懿的野心不能看清。



导致曹爽陪同天子外出祭祖时被司马懿率军政变控制了洛阳,曹爽怂了,以为不抵抗司马懿就好饶过自己,结果曹爽被司马懿以谋反罪诛杀了,将其党羽灭三族。不久司马懿清除异己,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完全架空了曹魏政权,改朝换代只是时间问题。


百花争艳只为你


三十年前做生意的大多都赚钱了,现在做生意的,淘汰率很高,难道三十年前的人比现在的人会做生意吗?只是环境不同了。

在宋明清三朝,一个八岁的孩子都能很容易坐稳皇位,而在宋朝以前,皇帝都是在贵族的夹缝中生存,随时都有被人拉下来的风险。

魏晋南北朝正是贵族政治时代,皇帝面对的不是官僚政治时代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以家族、门生故吏为基础的政治集团,他们的权力来源不是皇帝,而是自己的士族身份,自己的家族势力,皇帝面对这样的人,通常是没有什么办法的,而且,这样的集团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

比如司马懿,兄弟八人、儿子九人,兄弟子侄孙子辈上百人,加上长期拥军,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地方,皇帝可以杀了司马懿,但是能拔掉司马家族吗?

这种情况下,皇帝如果没有强大的嫡系班底,就很难坐稳皇位,想要坐稳皇位,就必须加强皇室势力,但加强皇室又容易带来皇室倾轧,祸起萧墙。

曹丕篡位后,对家族势力很防备,没有加强他们的权力,

曹睿继位后,曹植拿汉文帝的故事劝谏曹睿,希望他加强宗室子弟的权力,避免出现周勃、霍光这样的人,

他对曹睿说,当初周勃造反,刘恒面对周勃这样的人吓得不敢去做皇帝,宋昌对他说,现在你的兄弟都是诸侯王,手握重兵,盘根错节,你大胆的去做皇帝,周勃不敢拿你怎么样的。

曹睿认为他的叔叔是想通过游说重新走上政治舞台,就没当回事。

直到临死前,看着年幼的儿子,想着他的未来,有种说不出的恐惧,才想起叔叔的话是多么的有道理啊,

于是临死前,想让五个宗室大臣辅政,然而,他的亲信孙资刘放撕毁了诏书,对他说,这种诏书能成为现实吗?

曹睿无奈,让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睿如果听从曹植的建议,分封子弟为诸侯王,加强宗室权力,是有很大可能避免司马懿等权臣篡位。

但是,宗室势力大了,同样会出问题的,比如司马炎分封后,引发“八王之乱”,后面二百年里很多皇帝都分封,结果都是皇室内讧。

而且,北周宇文氏同样分封诸侯王了,结果外戚杨坚依然篡位了,

曹氏面对的是“囚徒困境”,无论你怎么选,都有无法避免的弊端,分封则皇室内功,郡县制则权臣篡位,整个魏晋南北朝隋唐都在这种死局中无限循环。

是当时的皇帝都昏庸,而无法改变这种状况嘛?还是没有出现杨坚这样的人统一天下?

显然不是,只是生产力发展到一个尴尬的水平,西汉开始,出现了士族、豪强这种阶级,他们垄断土地,垄断官员的升迁,他们出身注定他们以后就是高官,他们的权力来源不是皇帝,而是自己家族,

这就相当于变相剥夺了皇帝的财权、人事权、军权,因为军队并不是皇帝的,而是贵族的,同样,如果朝廷重臣都是士族,皇帝的决策权也就没有了。

如果皇帝没有人事权和军权,皇帝还能有多大权力呢?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皇权衰弱,很多人认为是“九品中正制”的问题,这种从制度上认可了贵族垄断仕途,是后世皇权衰弱的主因。

但是,九品中正制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曹丕不会没事搞个九品中正制坑自己的,但是,没有这个制度,这种事就不是现实吗? 他能改变这种现实吗?

这种事只有在科举制度成熟后的宋朝才发生根本的改变,并不是宋朝皇帝比唐朝以前皇帝厉害,而是五代十国将门阀士族清理出局,科举选拔的官吏又是单独的个体,这样皇帝可以把官职分割得足够细,某一个官员拥有的权力不足以抗衡皇权。

总的来说,曹魏只是汉末魏晋南北朝及隋唐这个贵族政治时代的一个小的片段,那个时代的王朝很少有长治久安的大一统,不是哪个皇帝的问题,而是时势的问题,那个时代厉害的皇帝也很多,但是没有谁可以统一,没有谁可以长时间统一。


南朝居士


历史上曹魏被司马懿取而代之,与曹操子孙不争气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曹操爷孙三代对司马懿只知施恩,不知监管,加之重用曹爽和至始至终重用司马懿,用人不当所致。虽然曹操向来疑心重,但是对司马懿始终信任和重用,而且这种思想一直传到儿子曹丕和孙子曹睿身上都是一样的不断加官和赏赐财物,爷孙三人对司马懿深信不疑,使他一直就处于权利中心位置,让他成为最容易夺取政权之人。

1,而是司马懿深藏不露,阴险毒辣。外表上好象对曹操家忠心耿耿,辅佐曹操、辅佐曹丕、辅佐曹睿,极其用心,司马父子三人在曹魏政权中贡献之大无人能及,特别是司马懿经常立功,因此,使曹操爷孙三代深信不疑。



2,用人不当,曹睿继位后大将军是曹爽,掌握军政大权。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真是曹操的养子。曹爽是曹操名义上的孙子,曹爽継承了父亲官位,也被曹睿宠信。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一切按照皇帝的标准而吃喝穿戴。皇室的珍宝古玩他家都有,各种宝物多不胜数,他纯脆是一个纨绔子弟,由于他执掌军权,才使司马懿有可承之机。


他经常率人出游,司农沛国人恒范对他说:“你们兄弟总理万机,掌管禁兵,不应该同时出城,如果有人在城里兵变,关闭城门,还有谁在里面接应呢?”曹爽说:“哪有人敢这样。”因为曹爽只防司马懿,但是司马懿装病让曹爽深信不疑,他们根本不知道司马懿深藏不露,早己作了取而代之的准备。

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魏帝祭扫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和他的弟弟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将军曹彦等随侍同行。这天司马懿父子立即以皇太后的名义,命令关闭城门,夺取军械库,占据曹爽兵营发号司令,政变成功,将曹爽斩三族,控制了全国政权。



所以司马懿能够政变成功,与曹操的子孙不争气和缺少谋略有很大的关系,加之他们对司马懿只知赏赐不加设防,让司马懿一直处于权力中心掌权;而且用一个纨绔世子曹爽为大将军且不听劝告,恣意妄为,哪有不失败的道理。而曹爽是曹操家子孙最不争气的一个人,因此,才使司马懿取代曹魏政权成功。


昆仑之柏


曹魏被司马家族取代,按理说不是曹操子孙不争气。

曹操儿子曹丕和孙子曹叡总体来讲还是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了,但也非常可惜的是这两个皇帝都死的早,曹丕39岁,曹叡36岁。

曹叡死后,由养子曹芳继位,曹芳继位是才七岁,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爽极其出色的干了十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结果曹魏元老都站到了司马懿一边。司马懿强大的政治号召力使得他表现出来的不是一个篡权者的乱臣贼子的形象,而是一个出来匡扶正义的正直功勋太尉。政变时,司马懿称司徒高柔“君为周勃”,意即此举在曹魏元老心中是昔日陈平、周勃诛除诸吕安定刘氏一样的行为。也因此,他们觉得曹爽才是乱臣,老太傅司马懿是出来安定局面,重新维护他们这些曹魏功勋元老的利益、安定曹魏的,他们认为司马懿在做的才是护卫帝室。

曹爽为曹真儿子,曹真为曹操养子,曹真也是也是英雄但也死的早,而曹爽辅政,多任命姻亲同郡之人,损害了曹魏老臣们的切身利益。

在高平陵之变前直到高平陵之变期间,曹氏宗亲都掌握着核心权力。曹爽被杀,也意味着曹魏政权实质性的转移。


刘子鱼


首先细致分析曹魏方,自曹操后,其后代子孙的智商一代不如一代,这点大家不要怀疑,曹操智商起点和大多数一样,可能要高点,但也高不多。但是经过那么多的政治斗争,那么多战场杀伐,还活着的,换成谁,谁智商不高啊!更遑论他还是领导,还是首当其冲的,所以,我觉得是时势造就了他,当然人家本身的努力也不可完全忽视。

我们再来反观曹丕,智商还是可以,但是要和曹操比,就差点了!长期在枭雄老爸的虎威压制下,自然附带点阴柔属性,你要阳刚点,他老爸梦中可是可以杀人的人,杀你一个儿子,老子再生一个就是了。所以曹丕自然就和老爸差得有点多,但人家好歹和兄弟曹植多了那么久,没点智商肯定玩不下去了。有点智商,只要不犯下什么大的错误,司马懿想取而代之,是不可能。毕竟现在曹家才是正统,对于曹家的部将大臣们,这点向心力还是有的。但是天算不如人算,当了没几年的皇帝,就挂了!呃,只叹息曹家命运如此啊!

再来看曹丕接班人曹睿,父亲尚且附有阴柔属性,而且肯定会沾染点。尤其是一个,不受宠的而且长期被污蔑的妃子生的儿子,那阴柔属性更是杠杠的。智商更尴尬,应该就是我们平常人的智商,没经历过多少争宠的政治斗争,主要还是曹丕不行啊,那么早死了,身体能好到哪里去,能生下一个儿子,估计已经谢天谢地了。战争杀伐,得了,你说有就有吧。反正因为他母亲的缘故,心理已经有点变态了,一个变态的人想统治国家,呵呵!但人家毕竟家大业大,毕竟没有在他手里掉了江山,不过,此消彼长,司马懿想不取而代之,你送上来,不取白不取。

来,简单分析一下司马懿一方。自带长寿血统,真的是个老不死的,活了快接近一百岁了!哎。曹家一代,代代折腾,儿子一个不如一个。反观司马懿生个儿子,一个顶俩,司马昭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出口成章,我都三十好几的人了,现在都还存在句子不通顺的情况,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曹家代代折腾的时候,人家司马懿手掌兵权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帮魏国抵挡诸葛亮的连年攻击,几次都差点死在诸葛亮手上,能和诸葛亮玩那么久,还不死,你说,司马懿能差吗?再拿来和曹家的儿子比,你说司马懿这么聪明还这么尽责,给你一代不如一代瞎折腾的曹家比,我能不灭了你,看在曹操、曹丕长期以来的培养和信任下,我实在不忍心动手。孰为老子可以忍儿子不可以忍,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直接果断灭了!恩,然后就这样取而代之了!


为梦执笔的小兵


王朝的兴衰往往有着多种的原因,曹氏子孙的才能不足只是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在这里,我想要探讨的是曹魏被取而代之的两个深层原因。

废汉自立的深远影响

自汉高斩白蛇起义,煌煌四百年大汉可以说是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天灾人祸,大厦将倾,但世食汉禄,心向汉室之辈大有人在。这是其一。其二,汉代以来不是没有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权臣,甚至还有废立帝王的霍光,但没有人敢于也没有人愿意去改朝换代。他们深深知道,在这一点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一定要保证权力的神圣性,他们的权力与皇权息息相关,皇权天授,则无人敢冒犯他们的权力。然而一旦取而代之,那就说明权力非天授,而在人争,此后围绕权力的斗争注定会越来越血腥和残酷。曹氏代汉尚且能留前代皇室一条生路,而之后的皇族一旦被取而代之无不被亡族灭种。

九品中正的根本弊端

曹丕篡汉自立后,深感根基不稳,实力不足,谋求进一步拉拢各大士族,因而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诚然,九品中正制的实行,迅速让曹魏政权得到广大士族的支持,稳固了曹丕的统治地位,大大增强了魏国的实力。但是,九品中正的根本是把独属于皇帝的选拔任用大权分给各个利益集团,以此为基形成了一个个门阀政治集团,最终目的是将皇帝的统治者身份转变为门阀利益的代表者。无论皇帝是谁,姓曹还是姓司马,并无所谓,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那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而如果一旦司马氏无法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那么等待他们的命运也将是被无情地取而代之。


因此,我认为曹魏之所以被取而代之本质上是因为打破了人们对皇权的畏惧,开启了武力争权的潘多拉魔盒,同时用九品中正打造出了新的门阀利益集团,并最终被这一集团抛弃和毁灭。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娄南散客


我个人觉得是的,很大一部分是这个原因,下面我就展开来说说我的观点。


1、曹操子嗣没有很多出众的人才,不争气

长子曹昂被张绣所杀,早死。次子曹丕心胸狭窄,在曹操死后没有多久,就要四弟曹植,七步成诗,不然就性命难保。这样的人,有才能的大臣怎么可能心服口服?怎么可能尽力辅佐?毕竟别人连亲兄弟都不放过。


三子曹彰,勇力过人,不喜文章,曹操死后曾经带大臣过来奔丧,被曹丕手下劝阻。后来在曹丕继位后几年之间,就病逝于府邸。


还有一个很聪明的儿子,曹冲,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他做的事情,但是13岁就死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其中最有名的几个儿子,都是这样的货色,聪明的早死,皇帝继位以后还不放过自己的亲兄弟。


2、司马懿活的太久了,老谋深算,曹氏对手和猪一样愚蠢


司马懿从20多岁开始在曹操手底下做事情,一直到60多岁,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等三位帝王,一直战功赫赫,在朝野都很有声望。


当时曹睿托孤少帝曹芳给司马懿、曹爽等顾命大臣,但是这个曹爽为了立威,擅自出兵攻打蜀国,结果损失惨重。还屡出昏计,让魏国国力大损,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这个时候司马懿马上控制全城,奏请太后诛废曹爽兄弟。


当时曹爽带着禁卫军,手里还有皇帝,大司农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司马懿手里不过3000兵力,只要等到援军到达,司马懿必死无疑。


可是,这个人居然相信司马懿只会夺他的权力不会杀他,不顾恒范劝说了一晚上,坚持投降了司马懿。恒范无奈的叹息,“曹操何等英明,怎么你们蠢的和猪一样,这下子我们都要被诛灭九族了”!


总结上面两段话,大家觉得是不是曹操的子孙不争气,内斗就不说。而且还在优势全在己方的时候,放弃所有优势,只求当一个富家翁,这样的子孙。再好的形式都是白搭!


职业减肥营养师


司马懿取代曹魏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成因并不是单一的。首先曹魏皇室来源于寒族,而曹魏在掌权后又进一步打击代表士族阶级利益的大家族。例如:杨修,孔融

并且在用人方面一再提倡不拘一格降的起用寒族出身的文臣武将,这样就进一步打击和压抑了士族的利益。

代表士族利益的司马懿表面看似力量单薄,而背后却站着当时整个社会的主要力量。这种力量在韬光养晦的同时,也在寻找伺机而动的机会。当时机成熟时,他们会瞬间爆发而不可控制。高平陵事件恰恰提供了历史转折的契机。

曹魏皇室又严格控制同宗,从而造成主干强,侧枝弱而又分散的局面。当主干的皇室出现幼君无力掌控朝政时。便给士族有创造了另一个时机。

又加之司马懿长期在外统兵,得到军界的支持和控制。从而形成了文有朝廷、武有军队的大好局面。所以说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单一的!


琴瑟幽兰2


若是争气,又怎么会被司马家取代?

说实话,老曹的基因很强大,曹丕曹植都是人中龙凤,曹丕的儿子也很不错,但是他们爷俩都有一个毛病,短命!

若是平常人家,家主人短命,顶多家道中落,还不至于被人灭族。但是在帝王之家,三国末年,皇帝短命,不就是告诉别人,快来欺负孤儿寡母,干了那小儿皇帝,我们就能上位!

所以,老曹的后代的确是不争气,活的时间太短,给了司马懿剩者为王的机会,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