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柴荣为何要在一日内斩杀70名将领?

妲己丶妖娆了谁的今世


柴荣为何要在一日内斩杀70名将领?

《太公六韬龙韬将威》有云:“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 《商君书去强》有云:“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刑必死”。

这些治军之法同样适用于今天,“杀一人而惩众,赏一人而劝众”是常法,而周世宗柴荣一日之内连斩70余名将领,用的是非常之法。






(柴荣剧照)

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亲外甥李重进,这两个人在当年也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郭威独独选择了义子柴荣,是因为他相信柴荣的能力和胆识能够驾驭整个国家。

新君即位,北汉政权趁着这个时机,联合契丹军队想一举灭亡后周政权。

后周显德元年,周世宗御驾亲征,进行反攻,意图夺回自后晋石敬瑭时期就割给契丹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这是他为君以来第一次向外发动战争,如果胜利了,就意味着他有能力坐稳后周这个江山。


(征伐)

两支军队在泽州高平相遇,是为“高平之战”。

大战一触即发,周世宗令李重进、白重赞为左翼,樊爱能、何徽为右翼,向训、史彦超领精骑居中,张永德跟随世宗为机动部队。

两军交锋不久,右翼樊爱能、何徽看到敌军来势凶猛,心里面害怕,便带领骑兵逃走,结果被丢下的一千余名步兵看到逃生无望,直接在战场卸甲投降,导致了后周军阵被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看到世态紧急,周世宗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箭雨乱石出阵督战。宿将赵匡胤见此情景,站出来振臂高呼:

“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

又让禁兵将领张永德率弓箭手抢占左边高地。二人各率精兵两千,左右夹击,以死拼杀,护卫周世宗的安全,周军士气大振,人人奋勇争先,局面很快转危为安,再加上战场风向转向,北汉军逆着大风而战,被杀得大败。 高平之战,险胜而已。


(赵匡胤)

周世宗大宴众将,开始论功行赏,赵匡胤提升为殿前散员都虞侯,领严州刺史;而大将樊爱能、何徽不听号令、不战自溃、弃主帅而不顾的事情,让周世宗下定决心要处理掉这些骄兵悍将,“樊爱能及偏裨七十余人,吾欲尽按军法,何如?”

在和张永德、李重进这些禁军统率达成了一致意见之后,按军法连斩七十余人。

周世宗后来又大力整军,“选天下精状补充殿前诸班”,又在军中逐渐推行“四义”(爱护百姓讲礼义;扶危济贫重道义;军民互助讲仁义;一言九鼎重信义)的道理,使禁军变成了一支保家卫国的强大军队。


高平大战直接关系了后周的存亡兴衰。在右军已经被击溃的危机情况下,周世宗亲自出阵,极大的鼓舞了周军的士气,从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战局。

假若他不能果断的亲征, 或者在危急时刻先行逃跑,历史都将改写。 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

周世宗是五代十国最为优秀的君主,斩首70余将领只是治理军队的一个开头戏,后面他对军队的治理才是后世值得学习的地方。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