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赐死杨贵妃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

无止境2


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他前半生意气风华,颇有作为,开创了大唐最繁华的盛世-开元盛世。但是在这个盛世之下,李隆基没有及时察觉到危机,反而大肆发动对外战争,再加上国内政治腐败,将士们难以求进,于是各藩镇将领故意挑起边境战事,安禄山等人趁机作乱,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隆基又频出臭棋,最终败走成都。而此时太子李亨为了迅速扭转局势,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李亨启用郭子仪等人,经过二年鏖战,随着安禄山的被杀,唐朝首都长安得以收服,李隆基被迎接回长安,居住在兴庆宫,上尊号为太上皇。

这个时候杨玉环已经不在他身边了,因为在就在李隆基流亡到蜀中的时候,陈玄礼等人发动哗变,要求杀死杨国忠和杨贵妃。李隆基对战士们说,杨国忠是乱臣误国,其罪当诛,但是杨贵妃乃一介女子,没什么罪过。士兵们说杨贵妃是红颜祸水,安史之乱因她而起,不杀不足以鼓舞士气。李隆基无奈,只得将杨贵妃赐死于马嵬坡。

一个安史之乱,对于李隆基而言是三重打击,首先是国家生灵涂炭,其次是皇位被自己的儿子抢走,第三是自己的爱妃杨玉环被逼自尽。对于晚年的李隆基而言,什么国家与皇位,他都可以不要,但是他少不了杨玉环,因为他爱她。

杨玉环死的时候38岁,而李隆基已经70岁了,他失去了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李隆基回到长安之后,伤感无比,曾派人回去寻找杨玉环的尸骨,将其改藏,但遭到了李辅国的干涉。李隆基派去的人只找到杨玉环的一个贴身香囊,他从此便将其随身携带。李隆基还命人画了杨玉环的肖像,日日望之而泣。

除了感情上受到伤害,李隆基的生活待遇也大不如前。李隆基回到长安之后,虽然贵为太上皇,但从来没有机会过问朝政,以前的那些大臣都倒向了新皇李亨。而留在李隆基身边的,除了陈玄礼,高力士和自己的亲妹妹玉真公主之外,就只有一些旧时的宫女和梨园子弟了。

除了不收人待见,有些人还对李隆基落井下石,离间李隆基和李亨的父子关系,这里面最卖力的当属李辅国了。李辅国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他虽然是宦官,但是他是拥戴李亨继位的关键人物之一,颇受李亨宠信。李辅国不仅是太监头头,而且做过元帅府行军大司马,后来还做到了司空兼中书令的高位,被李亨称为“尚父”。

李辅国位高权重,他和李亨都害怕李隆基复位,在李亨的默许下,李辅国开始处处紧闭李隆基。期初,李辅国将李隆基喜爱的三百匹马收回,只留下十匹马;接着,李辅国矫诏将李隆基迁宫,将高力士流放,让陈玄礼下岗,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来伺候唐玄宗;李辅国还克扣李隆基的饮食起居费用,有时候李亨念及父子之情想去看望李隆基,都被李辅国讲坏话给阻拦下来。

就这样,李隆基变成了孤家寡人,不但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整日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十分凄惨。就这样过了数年,李隆基于公元762年去世,享年78岁。

前面说到杨贵妃死于马嵬坡,本来也是埋葬于此的,但是李辅国在干预李隆基为杨贵妃改葬之后,李辅国暗地里还派人将杨贵妃的墓葬改到了其他地方,而恰恰这个地方没有被历史记载下来。这就造成了一桩悬案,那就是许多人都认为杨贵妃其实没有死,甚至有人说杨贵妃逃到了日本。至于说杨贵妃当时究竟死没死,也许再也没有人会知道了。


围炉煮酒话春秋


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凄惨。但这样的凄惨,却是在赐死杨贵妃前后,这位老皇帝一步步“作”出来的。

首先堪称“自作”的,就是“赐死杨贵妃”事件。潼关之战前,倘若不是李隆基关键时刻瞎指挥,不但长安丢不了,已经颓态毕露的安史叛军,极有可能提前歇菜。但李隆基却自废武功弄丢长安,带着心爱的贵妃和满朝文武踏上逃亡之路。这才惹得愤怒的卫士们反了天,闹出轰动的“马嵬驿之变”,吓得李隆基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来换太平。晚年的孤苦,就此开始。

但如果单因丢失长安跑路,原本也闹不出这折腾,最要命的原因是,弄丢了长安的李隆基,当时变成了惊弓之鸟,什么光复山河的理想全没了,一门心思就要往蜀地跑,这才叫一直装老实的太子李亨逮住机会,借着炸锅的将士怒火演了这场闹剧。闹剧后的李隆基更是撒腿开溜,跑进蜀地躲清静,残破烂摊全扔给战火中即位的太子李亨(唐肃宗)。可以说,就是李隆基在关键时刻的甩锅不负责,换来了他接下来的“太上皇”人生。

其实初当太上皇时,李隆基过的也还算不错,虽说没了权力,但毕竟在远离前线的蜀地,地位尊崇样样不少,生活也还相对自由。前线在新皇帝唐肃宗的统筹下,也是捷报频传。可安生日子过了没几天,李隆基却是又不消停,竟严重不满意唐肃宗手握大权,又自顾自扶持起永王李璘等势力,还多次派官员到唐肃宗身边,非要和亲儿子再争一争话语权。

可他这么争有什么用?唐肃宗早已大权在手,争也争不过,李隆基这一顿瞎争,闹得爷俩勾心斗角,好好的平叛大业也成了互相扯皮。父子间的嫌隙,更是越争越厉害。可以说,李隆基安享晚年的后路,基本就在这一顿乱争里,越发被堵死了。

所以,当唐朝收复长安后,“太上皇”李隆基从蜀地迁回长安时,一到凤翔就被唐肃宗派人缴了械,然后被唐肃宗安排在兴庆宫。虽然此时父子芥蒂已深,但这时的李隆基,还可以继续自由活动,兴庆宫住腻了,有时还常来大明宫或华清池走走。那时的唐肃宗,还常来登门问候。可就在这还算太平的晚年里,李隆基又做了一桩“自作”事:把将军郭英召到长庆楼来赐宴。

这事可就让唐肃宗彻底头皮发麻,这郭将军何许人?这是掌握禁军的重要将领。唐朝每次闹宫廷政变,策反禁军都是固定套路,老爹你这是要闹哪样?最后一点父子亲情,这下彻底没了。唐肃宗立刻派宦官李辅国现场执法,先把李隆基宫殿里的马尽数没收,然后高力士陈玄礼全数流放。就连唐肃宗的亲姑姑,常来陪李隆基聊天的玉真公主,也被从此隔离。孤零零的李隆基,被强行押送到甘露殿居住,开始了失去自由的软禁生涯。

在这最后的孤独日子里,李隆基陷入了冰冷的痛苦中。唐肃宗也不来看望了,身边就两个照料他起居的女儿。于是他连饭也不再吃,陷入了漫长的痛苦回忆里,直到762年去世。

这位把唐朝推上巅峰的帝王,晚年光景就是这样令人唏嘘,可是,倘若参考前因后果,这事又能怪谁?


历史风云录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但是在后期,李隆基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胡人为节度使,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占领东都洛阳,同年六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安史之乱达到最高峰。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仓皇出逃。李隆基一行逃到马嵬坡(陕西兴平西)时,随行的禁卫军将士发生兵变。

在马嵬驿的西门内将杨国忠乱刀砍死,割下其首级。杨国忠的儿子杨暄及夫人也同时被杀死。然后,禁卫军将士又逼迫李隆基要缢死杨贵妃,否则拒绝前行。唐玄宗李隆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同意缢死杨贵妃。而李隆基在赐死杨贵妃之后也是重新掌握了政权,平稳了自己的帝位,但是此时他早已经没有了应该属于帝王的那颗心。

于是后来唐肃宗登位了,这也是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凄惨的开端。此时的李隆基虽然已经退居幕下,但是他也会对唐肃宗的一些做法等等感到不满,也就想着掺和进来重新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唐肃宗怎么也可能忍受自己遭受这样的指手画脚,索性就对他不理不睬。但是皇权的排他性和独裁性,使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几乎就是每个帝王的执政准则。如果唐玄宗一直留在成都,或许还会多活几年,晚景不会太凄凉。但当长安收复以后,他以太上皇的身份重返长安,就注定了悲剧不可避免。

唐玄宗和唐肃宗这父子俩之间充满着猜忌,却又不得不并存相处,可以说是十分痛苦!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其他事件,两人的关系彻底闹掰,而李隆基的下场就是被软禁在宫殿里,由此开始了晚年生活。

失去了杨贵妃的李隆基,也随之失去了权力,退位成了太上皇。以至李隆基回到长安以后,就被唐肃宗禁了足,甚至撤走了他身边的奴才,只留两个女儿在李隆基身边照顾他。了消除唐玄宗对自己威胁,肃宗将唐玄宗幽静起来,原来的侍候人员一律不准留在左右。然后,由肃宗选择了100余名宫人,负责唐玄宗的日常起居的照料,实则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唐玄宗就这样当上了“囚徒”,在凄凉的禁闭生活中度过了他的暮年。而回到帝都长安之后,他只当了6年孤苦伶仃、身不由己的太上皇,玄宗的晚年也是够惨的。唐玄宗晚年十分凄惨, 但是并不值得同情。中国历史上的诸代君王的人生很少像他这样跌宕起伏,很少有他前后那么大的反差,很少有他那么多的传奇色彩。在他身上有无数的话题,也有着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唐玄宗前半生英明果断,任用贤臣,裁撤贪污腐败官吏,整顿朝堂不正之风,国家开始进入繁荣发展阶段。

这位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帝王,晚年的光景令人感慨唏嘘。762年,李隆基黯然离世,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唐泰陵。


独秀文苑


李隆基在卫士们的逼迫下赐死杨贵妃后晚年生活可谓很凄惨。其实李隆基的晚年凄惨都是他自己作出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说一下李隆基为什么要赐死杨贵妃


潼关之战中,李隆基乱指挥,致使大军惨败,使已经苟延残喘的安史叛军有了翻盘的机会。李隆基为了逃命,不但把长安城丢了,而且还带着杨贵妃和满朝文武踏上逃亡之路,这才惹怒了卫士们,闹出轰动一时的马嵬驿之变。此时,李隆基才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来换天下太平。所以李隆基晚年的不幸也是他自己造成的,从此以后他的凄惨生活就此开始。

潼关之战失败后李隆基一门心思地想逃命,这才给一直装老实巴交的太子李亨逮住了机会,借着愤怒卫士们的声势继承了皇位,让李隆基开始了太上皇的生活。


其实,刚开始在李隆基当太上皇时,日子过得还算可以,虽然没有了权力,但毕竟在远离战时的蜀地,过着高高在上的生活,相对来说也比较自由。在前线作战的新皇帝也是捷报频传,日子过得可谓消停。不过李隆基这位太上皇竟然对自己的生活严重不满意,与皇帝争夺大权,又自作自受扶持永王李麟等一系列事件,非要和亲儿子再争一争权利,惹得新皇帝对他不满。


可是,当时皇帝握有重权,其实是一个毫无权利的太上皇所能动得了的。最后父子俩越闹越大,皇上对太上皇的所作所为也很厌恶。所以太上皇从蜀地迁徙长安时被皇帝派人缴了械,然后被安排在兴庆宫。

虽然,皇帝对太上皇有一定的不满,但是毕竟父子一场,皇帝对太上皇还是比较照顾的,经常来登门问候。可是李隆基还是不安于现状,又自作自受,宴请大将军郭英。


那么皇帝为什么对李隆基宴请郭英这么不满呢?郭英何许人也?


大将军郭英可是掌握禁军的重要将领,李隆基请郭英吃饭不可能就是一场简单的饭局。唐朝每次朝廷政变策都是固定套路。皇帝通过这一饭局看出了太上皇的目的,所以他对父亲彻底的失望啦!最后皇帝立刻派太监现场执法,把李隆基所有的马匹全部没收,把他手下的大将军全部流放,最后把李隆基被隔离,从此以后李隆基被软禁在甘露殿,失去了人身自由。

在甘露殿的孤独的日子中,李隆基异常痛苦,儿子不来看望自己,只有自己的女儿照顾他的起居。这位唐朝时期的巅峰帝王晚年被自己的儿子囚禁在甘露殿,失去了自由,这样的光景真是让人叹息。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自己作的自己来承担,真是可怜又可叹!


历史漫谈君


唐玄宗也是个具有传奇性的皇帝,他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除掉了韦后和韦氏集团,扶自己的父亲李旦上位,他当上太子之后开始和姑姑太平公主争权,当上皇帝后刺死太平公主,并且开始任贤举能,改革官职,任用贤臣,励精图治,达到了一度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治国思想开始改变,除此之外就是沉迷于美色,和自己的儿媳妇上演了一场不伦之恋,而导致唐由盛转衰的原因之一却正是因为这场不伦之恋,还有一点就是他在用人不当方面了。所以在唐玄宗末年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占领长安,李隆基,杨贵妃诸人仓皇出逃,至马嵬驿,陈玄礼和太子李亨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又逼死了杨贵妃,而后李亨称帝,自己被逼迫退位,当上了太上皇,退居西宫说是养老其实就是被儿子软禁起来。

所以在唐玄宗晚年凄惨的事情主要两件,一是退居西宫,被儿子李亨软禁,使得这个老皇帝失去了自由。纵观历史上的太上皇,自己的祖辈李渊被李世民逼迫退位,自己的奶奶武则天被汤 神龙政变逼迫退位,哪个日子好过,虽说当时李显尽量满足武则天的愿望,但是依照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变成了虎落平阳,武则天也算是被儿子软禁,仅仅过了不到一年就郁郁而终,同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李隆基的身上,马嵬兵变,自己变成了太上皇,虽说是皇帝得到父亲,但是皇帝也从来没有顾及到过他,甚至还被该死的宦官欺负,李隆基在太上皇的位子上呆了六年就病死了。

这个安史之乱使得李隆基丢了江山,也丢了美人,江山让给了自己的儿子,美人在马嵬兵变的时候被逼迫而死。当太上皇这六年期间,除了忍受着被软禁被监视被欺负的折磨,还要忍受着相思之苦切肤之痛,要是自己退位后妃子还在自己的身边,那该多好,可是她已经撒手人寰,记得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就深刻描写了李隆基退居西宫后的心境,他在晚年,没有妃子的陪伴,只能在那梧桐树下叹气,怀念他和杨玉环的点点滴滴“妃子呵,常记得千秋节华清宫宴乐,七夕会,长生殿乞巧。誓愿作连理枝,比翼鸟,谁想你乘彩凤返丹霄,命夭!寡人越看越添伤感,怎生是好”。自己一个人怀念与妃子的点点滴滴,可惜二人已经是天人永隔,真是悲哉!


史飞卿


赐死杨贵妃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李隆基的晚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自从赐死杨贵妃后,李隆基与以前的生活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作“出来的。

安史之乱的关键之战——潼关大战,由于李隆基的瞎指挥,不但丢了长安,就连败象显露的安史叛军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复活了,风光无限的李隆基只好踏上逃亡之路,一眨眼从天堂到地狱。

到了马嵬坡,疲惫不堪的将士们不干了,砍了杨国忠的脑袋,逼李隆基杀了杨贵妃,用老婆换太平,兵变之后,太子李亨带着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唐玄宗则直奔成都,结果到了成都的第14天,灵武使者就送来了唐肃宗李亨即位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直接把唐玄宗打的晕头转向,事已至此,有自知之明的唐玄宗只好表态支持,”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昭告天下传位李亨。

对于一辈子霸气侧漏的唐玄宗来说,这个宝座让的事心不甘情不愿,他颁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诏书中说,自己尽管是太上皇,但是唐肃宗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后必须向他报告,等到夺回长安,再用正式的诏书来确定太子的皇位,开创大唐盛世的唐玄宗还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样,诏书一下,他就成了大唐的局外人,李亨送来的都是平叛的好消息,这也为他失落的心里带来些许的安慰。

至德二年(757年),长安终于回到唐军手中,唐肃宗李亨进驻长安的当天,唐玄宗带着高力士、陈玄礼,还有600禁军北上返回长安。

队伍刚走到凤翔,唐肃宗的3000精骑就到凤翔“迎卫”,由太监李辅国带队,名义上是保护,其实就是监视,上来就把唐玄宗的600禁军缴械,“贼臣李辅国诏取随驾甲仗”,以“诏”令的形式收走武器,显然这是李亨的命令,唐玄宗无可奈何,“临至王城,何用此物?”,命令禁军全部把武器装备存放到当地的武器库里。

这件事对唐玄宗影响很大,导致他在凤翔犹豫了七八天才上路,这时候正是寒冬季节,天寒地冻,唐肃宗亲自从长安到咸阳的望贤宫迎接,父子相见,恍如隔世!

据说,当时的唐肃宗没有穿黄袍,而是穿着一身紫袍,“上皇下楼,上(肃宗)匍匐捧上上皇足,涕泗呜咽,不能自胜。”

唐玄宗是个明白人,一看儿子的衣服,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他要来一件黄袍,亲自给李亨披上,”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余齿,汝之孝也!“,皇位继承权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唐玄宗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75岁高龄了,就是有政治野心,也是有心无力了。

第二年,战事稍微平定后,在高力士的陪同下,唐玄宗回到了长安,被儿子安排到了玄宗当年做临淄王的府邸兴庆宫,虽然杨玉环没有了,幸亏有高力士陪着,老年的唐玄宗至少还有一个作伴的。

玄宗住在兴庆宫,没事儿的时候就站在长庆楼上观望徘徊,虽然不当皇帝了,但是唐玄宗的政治影响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路过的老百姓看到太上皇,纷纷跪下来,高呼”万岁“,唐玄宗也不好甩手离去,就派人拿些酒肉饭菜赐给这些老百姓,剑南来京办事儿官员,由于玄宗流亡时经过那里,这些官员也纷纷到长庆楼拜见,玄宗就让玉真公主和如仙媛招待他们。

这事儿很快被唐肃宗李亨知道了,就有了警觉,派人加强监视,直到有一次,唐玄宗竟然把御林军大将郭英义招到长庆楼,设宴款待。

这件事让唐肃宗感到头皮发麻,好家伙,这简直是复辟的节奏呀,当年老爹李隆基发动两次政变,一次除掉韦后、一次除掉太平公主,逼迫父亲李旦禅位,御林军可是政变的主力军,使用御林军办大事可是李隆基的惯用套路,对于这个政变高手,李亨不得不防,他立即把唐玄宗迁到更加偏僻的太极宫。父子之间最后的亲情,彻底没了。

李辅国带着500甲兵就去了,刀光一片,前来迎接李隆基,高力士怒斥李辅国不得对太上皇无礼,李辅国骂高力士”不解事“,还杀了他的两个侍从,唐玄宗和高力士只好跟着李辅国搬到了太极宫。

高力士就此得罪李辅国,没多久,对高力士的诬告就送到了李辅国的案前,高力士被削去所有职务,流放巫州,临行前,请求见唐玄宗一面也不允许,只好抱憾上路。唐玄宗哭泣”微(没有)将军(高力士官至骠骑将军),阿满(玄宗)已为兵死鬼矣“。

紧接着,王承恩流放播州,陈玄礼告老还乡,就连唐肃宗的姑姑玉真公主也被勒令出居玉真观,李亨派了100多人把玄宗身边的人全部替换掉了,马匹全部收缴,让玄宗欣慰的是,他的两个女儿万安公主和咸宜公主到他身边侍奉。

就这样,唐玄宗在高墙大院内,从此隔离,在漫长的痛苦回忆中,他悲苦的过了6年软禁生活,宝兴元年四月初五,78岁的唐玄宗在愧疚中去世了。

李亨大赦天下,高力士得以回京,就在他走到朗州时,突然听说唐玄宗去世的消息,不禁“北望号恸,呕血而卒”。

高力士一生对李隆基忠心不二,唐玄宗去世后,他也不愿苟活,后人称赞他”高力士真忠臣也!“




葛大小姐


后世有一种刑罚叫“关禁闭”,军队老兵怕、监狱刺头怕。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就如同“关禁闭”,对于一代帝王来说,的确太过凄惨。

认不清形势,安享晚年后路被堵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暴发,到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陷唐朝国都长安,而李隆基却于长安陷落前,仓惶逃至马嵬坡(陕西兴平西),引发随行将士哗变,杨国忠当场被杀,李隆基逼迫无奈令人缢死杨贵妃,随后众人逃往成都。

由于他的出逃,一个烂摊子便留给了太子李亨。太子却不负众望,凯歌连奏、捷报频传,并被拥立为肃宗皇帝,而李隆基自然便成了“太上皇”,历时仅有1个月。

也就是说,从唐玄宗出逃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已经退出了权力的政治舞台。然而,他却依旧放不下曾经的身份,并颁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肃宗在处理军国大事后,必须向他奏报,直到克复长安。同时,还想扶持永王李璘等势力,欲与唐肃宗对抗。至此,唐玄宗在自己安享晚年的道路上筑起了一道障碍,其晚年如同“白露过后的庄稼,一天不如一天”。

权力欲仍存,安享晚年后路断绝

就在唐肃宗进驻长安的当天,唐玄宗便迫不及待率领高力士、陈玄礼以及600禁军返回长安。明显的想要摘取平叛的胜利果实,这时的唐肃宗岂会答应。当唐玄宗一行人来到凤翔地界,唐肃宗便派遣3000精骑前去“护卫”,刚一相遇,随同的600禁军即被全部缴械。

到了长安后,唐玄宗被安排住进了兴庆宫。期间,他经常到长庆楼上进行观望,对于过往百姓瞻拜高呼“万岁”很是享受,因此也经常赐给参拜百姓酒食。这种 “二圣”的情形,如同一山有了“二虎”,显然无法并存。同时,他还把大军将军郭英义诏至长庆楼进行赐宴,而郭英义却是掌握禁军的重要将领。他的这一举动,对于本就心存芥蒂的唐肃宗来说,又岂会心安。

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四月,唐肃宗下旨将郭英义外放,改任陕州刺史。从这一刻起,唐玄宗彻底将自己关进了安享晚年的“牢笼”之中。

相煎何太急,一代帝王悲惨落幕

在此之前,由于李辅国与高力士、陈玄礼等人曾发生过节,因此他借机进行报复,多次在唐肃宗面前攻讦诸人之过。如:公开上奏唐肃宗:“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

如此危机重重之言,岂能不令唐肃宗心惊。因此,于乾元三年七月,在唐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矫称”圣旨,迎太上皇游幸西内的甘露殿居住,并将高力士、陈玄礼等亲信以及原兴庆宫的随侍人员一律驱除,身边相陪的仅有两个女儿万安公主和咸宜公主进行服侍。接着,唐肃宗亲自挑选出100名可靠宫人,负责西内的清洁服务。

之后,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陈玄礼被勒令致仕(告老还乡),王承恩被流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玉真公主(唐玄宗之妹)被勒令到玉真观出家。

从此,唐玄宗彻底与世隔绝,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曾经开创出“开元盛世”的一代帝王,竟然经过了6年凄凉寡欢的禁闭生活后,最终对着杨贵妃的肖像“朝夕视之而欷歔焉”,在孤独忧郁中离开了人世,可谓凄惨而又凄凉。不过有趣的是,在他14岁之前也同样历过孤苦伶仃的6年禁闭生涯。述其一生,还真是:幼年因为6年禁闭创盛世,老年却因为6年禁闭而落幕,岂不造化弄人。


祥子谈历史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李隆基弄死杨贵妃后,晚年可以说很是凄惨,被软禁在宫中,身边只有两个照顾他生活

饮食起居的女儿。

因为父子之间的嫌隙,儿子唐肃宗也不来看望他,不断思念杨贵妃,最后孤寂而死。

说到李隆基和杨贵妃,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爱情故事,杨贵妃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可是,这样被宠爱的人,最后却死在了自己爱人的手上,这应该是说幸福还是不幸呢?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攻陷,唐玄宗带领大臣及皇室中人逃亡蜀地,途径

马嵬坡时,军队不再前行,逼迫唐玄宗杀了杨贵妃,是她红颜祸水,造成了今日的局

唐玄宗没有办法,在江山与美人的选择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江山,赐死了杨玉环。

但是自从唐玄宗赐死杨玉环之后,虽然重新掌握了政权,但也无心政事。

后来唐肃宗继位,唐玄宗就成了太上皇,虽然不再参与政事,但是他会对唐肃宗的一些

做法指手画脚,还想着掺合一脚。唐肃宗虽然很是不满,但是看在是父亲的份上,也就

没有过多计较,只是对他不理不睬。

后来经过一些事情,两人彻底决裂,以前唐肃宗还会与李隆基谈心,陪他聊聊,后来直

接将他软禁在宫殿里,也不来看他。

因此,软禁也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种状态,孤独寂寞,高力士也被流放,身边只有两个

照顾他饮食起居的女儿,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够陪他。

这时,他就想起了他和杨贵妃以前快乐的日子,可是玉环也被自己处死了,就这样,唐

玄宗就在回忆杨玉环的日子里死去了。

有人说,唐玄宗如果不那么沉迷于女色,也不会发生安史之乱,更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唐玄宗的后半生确实是很荒唐的,但是早年的唐玄宗确实一位明君,开创了一代盛世。


江水趣谈


据历史记载,李旦做了三年皇帝就禅位给李隆基,李隆基后来又禅位给李亨。说起来那是相当的好听,但实际上是不是那么心甘情愿呢,那就不一定了。

当年,李隆基帮忙灭了韦后一伙,让父亲李旦做了皇帝,可做了仅仅几年皇帝的李旦就禅位给了李隆基。

到了李隆基的儿子李亨,说是禅让,那就有点牵强了,更多的是迫不得已。难道是冥冥之中的一种轮回?

李隆基的晚年过的是很凄惨的,尤其在杨贵妃死后。造成他晚年生活凄惨的并不是杨贵妃的死,更多的是他用人不当、刚愎自用造成的。

用人不当,造成安史之乱。

在李隆基在位的后期,他变得有些昏庸了,天天搂着个杨贵妃当宝,对于朝政和民生也不再上心。

要命的是,李隆基相信杨国忠、李林甫这类奸臣,错用了安禄山,造成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把盛世大唐逐步带进深沟。

杨贵妃之死

据载,杨贵妃长的是国色天香,很多人都想拥有她,最后被李隆基得到了,李隆基把她视为珍宝一样。

因为她的关系,她的叔叔杨国忠做了丞相,这个杨国忠没政治能力,但祸国殃民的本事却不小,就是杨国忠的存在,给以安禄山为代表的叛军以“反杨国忠”为由,发动一系列的“反奸”暴乱。

杨国忠最后被诛杀,可叛军认为杨国忠能兴风作浪的根本原因,就是杨贵妃的裙带关系造成的,因此逼迫李隆基杀了杨贵妃。

李隆基尽管有一万个舍不得,也只能赐死了心爱的杨贵妃。

李隆基的凄惨晚年

从被迫杀了杨贵妃后,其实李隆基对朝政已经失控了。后来,李亨自立为王,逼着年迈的李隆基做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从此就开始了他凄惨的余生。

杨贵妃死后,李隆基被安排在兴庆宫生活。尽管情感上对杨贵妃的死很伤心,但有着高士力、陈玄礼这样的旧部陪伴,平时也有宫女伺候,生活也还算不错。

可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李亨坐稳位置后,他担心李隆基还会对自己皇位有威胁,便开始清理他身边的旧部。

高力士和陈玄礼这些忠于李隆基的人全部被流放,连伺候的下人都被遣退,并把李隆基赶到了甘露殿居住。

过程里,经常受到宦官陈国辅这些下人的欺辱,可谓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

自此,留下李隆基一个人过着坐牢一样的生活。

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隔绝世界的孤独,也许是对杨贵妃的切切思念,也许是对自己人生落差的悔恨,李隆基带着满怀郁愤,死在了神龙殿,终年七十八岁。


历史小地主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生活,就是被软禁了,既有忍受对杨贵妃的相思之苦,又遭到自己儿子的提防和手下太监的欺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唐玄宗李隆基被手下的军士逼着杀掉杨贵妃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一个原来的九五之尊,沦落为一只丧家之犬,都连自己的禁卫军都控制不了了,更何况天下。这时候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连招呼都不打,自立为皇帝,昭示了唐玄宗时代的结束,也代表着唐玄宗被迫成为了太上皇,从此开始他新的生活。

李隆基初为太上皇生活还算滋润,玄宗不再过问政事。他居住在兴庆宫,侍候他的依然是自己的老部下陈玄礼和高力士,还有唐玄宗的亲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梨园弟子为他娱乐。唐玄宗对杨贵妃之死一直是耿耿于怀,但有着众人的陪伴,生活还算滋润。

好久不长,唐肃宗对唐玄宗一直都很提防,之前还有所顾及,等他坐稳了皇位后,就不满唐玄宗李隆基继续居住在兴庆宫,不仅唆使太监让他搬到了甘霖殿,而且将唐玄宗身边的高力士、玉真公主等人都赶走了,只剩下唐玄宗一个人,孤苦伶仃,忧郁寡欢,他在思念杨贵妃中孤独死去。

李隆基晚安生活不乖任何人,自作自受,导致国破家亡,甚至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