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康熙王朝》李光地丁忧嫖妓背叛蓝齐格格,康熙为何还要重用他?

青灯问史


历史上的确有李光地这个人,他是康熙年间的大臣,相传为唐初江王李元祥的后裔,自幼多灾多难,还曾经遭到山贼的袭击,脱险后奋发图强,在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后一步步得到重用。官至直隶巡抚,还登上了相位,协助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还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等书籍,可以说是才品俱优了,康熙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不过我们今天主要是要分析在《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剧中,他是伍次友的学生,有着经世济国之才,也得到了康熙的重用, 还得到了康熙爱女蓝齐儿格格的喜欢,两个人是恋人,但是这个人也有荒诞的一面,那就是居然在丁忧期间逛青楼,和青楼女子有染。

李光地是在和蓝齐儿飞鸿传情之时背叛蓝齐儿的,蓝齐儿是康熙非常宠爱的女儿,为何还要重用李光地了?那是因为蓝齐儿已经嫁给葛尔丹了,康熙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去平衡朝内的朋党之争,其实也就是去收拾明珠和索额图,刚好有这么一个很听皇帝话的人冒出来了,说白了康熙还是利用他,为了自己的帝业,儿女私情又算什么了?

容妃和蓝齐儿回福建省亲,偶遇为民请愿的李光地,在两个人的举荐下,康熙重用了李光地,开启了李光地的仕途。

容妃和蓝齐儿是李光地的恩人,两个人回福建省亲的时候遇见了李光地。蓝齐儿出身高贵,是康熙和容妃的爱女,贵为格格,深得孝庄太后的喜欢,可是情窦初开的她却喜欢上了李光地。

这个时候的李光地应该是个落魄书生,可是却很清高和正义,看着老百姓因为迁界禁海令流离失所,没有得到朝廷给的土地和钱财,无比愤怒的他为民请愿写了万言书,上面按着很多孤儿的手印,容妃和蓝齐儿欣赏他的才华和正义,把万言书带回京城给了康熙。

也就是说,蓝齐儿是李光地的恩人了。

康熙答应给蓝齐儿和李光地赐婚,可是葛尔丹却又看上了蓝齐儿,蓝齐儿被逼和亲,中断了和李光地的恋情。

康熙开始启用李光地,让他协助姚启圣负责平台事宜,李光地也没有让康熙失望,做得很好,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和蓝齐儿互相倾心,开始飞鸿传情。李光地是蓝齐儿第一个动心的人,她爱得很认真,全身心投入到这段恋情中。

康熙也说了等到李光地功成名就的时候,就给蓝齐儿和李光地赐婚,前景一片光明,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葛尔丹看上了天真可爱的蓝齐儿格格,一定要娶蓝齐儿。

康熙这个时候忙着收复台湾,不能几处开战,为了大清,他还是忍痛把蓝齐儿嫁给了葛尔丹,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康熙虽然宠爱蓝齐儿,可是他是皇帝,他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帝业。

满汉不能通婚,伍次友不敢带走苏麻喇姑,李光地和蓝齐儿其实也是不可能的。

葛尔丹是真心喜欢蓝齐儿,给她修了宫殿,不再娶其他的女人,不过蓝齐儿也不幸福,因为不管是康熙还是葛尔丹,都还是在意权势,最终康熙和葛尔丹还是开战了。

葛尔丹被杀害,蓝齐儿选择和孩子留在草原,不再回归大清。她的母亲死在污秽的马桶之下,她厌倦了宫廷的权势之争,只想和自己的孩子平平淡淡活着,不再有战争。

要是蓝齐儿没有嫁给葛尔丹,会不会和李光地结婚了?几乎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满汉不能通婚。李光地是伍次友的学生,伍次友早早就给了答案,当初康熙让他带走苏麻喇姑,他就放弃了。伍次友不敢带走皇帝喜欢的女人,也无法带,云游还能保命了。

《康熙王朝》中,几个女人都是政治牺牲品,康熙为了自己的帝业,早已放弃了儿女私情,这些都可以为康熙的帝业让路,牺牲蓝齐儿也是必然。

可以说,《康熙王朝》中容妃和蓝齐儿都是牺牲品,康熙说喜欢她们,可是一旦和自己的权势相冲突,还是得牺牲她们,容妃被发配到宗人府刷马桶,蓝齐儿还得嫁给葛尔丹。

李光地了就是一个穷书生,我相信他是真心喜欢蓝齐儿的,内心自卑的他肯定也纠结过也彷徨过,于是在丁忧期间去逛了青楼,当然这也是他的人品有问题。

康熙内心还是觉得对不住蓝齐儿和李光地的,蓝齐儿也放不下李光地,但是李光地和青楼女子有染,那就让蓝齐儿对这段感情死心了,康熙也没了愧疚之心。康熙估计心里想着,原来李光地也就这样了,感情说得再好还不是背叛了。

康熙觉得李光地可以制衡明珠和索尔图,当然还得重用他。

李光地平台有功,被召回京城,在康熙的眼里,什么儿女私情,什么家庭伦理,在帝业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台湾已经收复,葛尔丹也被杀了,这个时候需要解决的就是朋党之争了。

明珠和索尔图闹得正凶,两个人都是外戚,明珠的妹妹是惠宜德荣四大宫妃之首,索尔图的侄女是康熙最宠爱的赫舍里皇后,两个人在朝廷相互攻击,康熙迫切需要一个人去制衡他们。

李光地也没有辜负康熙,涅槃重生的他变得心狠手辣,解决了明珠和索尔图两党。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明珠和索尔图解决了,李光地也就没啥利用价值了,被康熙"发配”去了台湾做知县,打发得远远的,非奉诏书不得登岸,千叟宴也没有邀请他,康熙也怕这样的人。


湘西小木鱼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道李光地师从伍次友,作为伍次友徒弟他是有一定才华,但是相比周培公、姚启圣那就就比较逊色了,不过他依旧得到了康熙的重视,一方面他确实有一定才能、还有一方面康熙想把他当做对付索明两党的利剑。

因容妃和蓝齐格格到福建省亲,巧遇李光带领孤儿上万言书,而上万言书的原因是朝廷为平定台湾而确定圈地禁海的政策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而李光地得知容妃和蓝齐格格的到来因此带领孤儿上万言书,希望容妃和蓝齐格格可以带回北京要康熙知道福建因为圈地禁海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果真容妃和蓝齐格格带回这份万言书,而康熙也知道了李光地,这件事要李光地获得了蓝齐格格的倾心,这样一看其实说其实容妃和蓝齐格格是他的恩人也对的。

虽然,开始的时候李光地不想当官,因为知道朝中局势混乱不想进入这个大染缸里,但是后来经过蓝齐格格的说服并成功引荐康熙后,康熙把他派往现在最有可能立下功绩的地方福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来康熙是真心希望女儿可以嫁给李光地的,他也希望李光地可以立下功劳从而配的上自己的女儿。(但是实际上之前有伍次友和苏麻喇姑事件,其实李光地和蓝齐格格是很难成功的)

还有后来康熙知道李光地在丁忧期间嫖妓,那个时候康熙是盛怒的,因为,那个时候李光地仍然在和蓝齐格格谈恋爱,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你说康熙能不生气吗?

第一、李光地出生于平民,其实在朝堂上没什么背景,而那个时候朝堂上明珠和索额图的党羽遍布朝廷上下,因此,他要用一个外地人,因为他不可能和京城里那些满人还有八旗有什么勾结,可以保证自己的事情可以推动下,因此,康熙想要培养李光地来对付明珠和索额图。

第二、还有一点我们知道李光地是是伍次友的密友,因此他们时刻保持联系也是正常,他想看看伍次友会不会给李光地出什么主意,也可以知道伍次友的一些下落。

第三、就是他在收复台湾的战役中,表现也很不错,而康熙也是重视人才,而李光地可以说是个做实事的人,因此康熙也不愿意放弃,因此,康熙选择原谅李光地。

第四、最重要一方面虽然他在丁忧期间嫖妓犯了法,因此,导致李光地其实并不重视自己的名声,因此康熙放心的打磨他,要把他打磨成一把自己可以用的顺心的剑,以便更好制约明索两党。

果真后来他在明珠大寿期间弹劾他并且导致了他下台,还有紧接着搞下台索额图以及太子大阿哥等人,李光地从处理这几个人可以看出来,他韬光养晦,懂得忍在等待最适合的机会给敌人致命一击,因此,最后康熙在见到后直言说出来他心狠手辣,最后贬了他做台彭知县,一方面他希望他可以安稳渡过一生,还有就是他不希望在培养比明索两党更厉害的人。



莫地方


按照《大清律法》李光地嫖妓一举应当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不仅如此,其在丁忧期间嫖妓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李光地到底看到了李光地那些亮点,对其是又爱又恨,实属无奈。

李光地被康熙重用,荣升相位

按照清朝当时的制度,李光地身为一名文人,在丁忧期间嫖妓到底应该承受什么的惩罚呢?

《大清例律》:官员不论文武,凡吃花酒,亦或是嫖娼者,一律重打60军棍,拉皮条者体罚减半。

至于李光地在丁忧期间还去嫖娼这不能说其人性有扭曲,充其量算是道德的沦丧,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蓝齐格格”的期望。

康熙重用李光地分为两个间隔性的阶段,中间一段被索额图和明珠反咬入狱,经不起精神折磨的李光地险些在狱中上吊自杀身亡,幸好被苏麻喇姑探监巧遇,才幸免于难。

祸起督抚道台晋升

督抚道台的升职一事本由康熙从入选人中决定最终人选,和刚入朝不久的李光地有什么牵扯呢?

俗话说的好,奴才受宠便是半个主子。

李光地虽然入宫不久,但是他和康熙有一个共同老师-伍次友,康熙最初虽然不甚了解李光地的为人处世,但是此人是姚启圣举荐,必有其过人之处,其次李光地又是伍次友的学生,对于伍次友康熙先前也是又敬又怕,康熙对其有一个较高的评价“布衣天子”,所以李光地的身价因此二人而倍增。

李光地身陷囹圄

对受宠对李光地来说是福亦是祸,其夹在明党和索党之间左右为难,两边都想拉拢李光地成为自己的队友,但是在李光地看来确是祸水绕身,如履薄冰,甚至有时希望自己从未“入世”,希望自己依旧是那个只有跻身鸿儒的平民书生,希望自己没有弃文从政。

但是世上不仅没有人卖后悔药,而且在清朝更没有时光穿梭机让时间倒流逆转,李光地之所为难是因为自己不想做两虎相争的鱼肉,但是结果往往出乎意料。

李光地竟然做出了以卵击石的事情,弹劾康熙的“双手双脚”:索额图,太子胤礽,纳兰明珠,大皇子胤褆,结果偷鸡不成差点蚀了命,明珠和索额图等四人联合指责李光地,康熙虽然知道晋升督抚道台的人多为索党和明党的人,但是不能将此四人一并处罚,唯有让李光地背锅入狱。

康熙之所以重用李光地也是源于李光地的死而后生的圆滑,和决心以索明两相为师的意念,当然也是想收心李光地为己所用,牵制索明的同时,为自己找寻一批新鲜血液,整治朝纲。

在康熙得知李光地丁忧期间,也是在和自己的女儿蓝齐格格私会期间,竟然有悖伦理纲常之德,私自与她人在一起,并且余有一子,抛妻弃子,弃文从政。

李光地虽然有对不起 蓝齐格格,但是康熙也是有负蓝齐格格在先,为了大清一时的安宁,将蓝齐儿下嫁给了葛尔丹,此时李光地对康熙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康熙为何让那个李光地辅助姚启圣收台呢?

首先其对台情况和姚启圣一样,了如指掌,方便与姚启圣分工合作,

其次,派李光地的原因也是为了监督索额图和明珠的真实用心,有卧底之意。

最后升其为明相也是为了形成三角之势,有便于康熙助李光地击垮索明两党。

其实在康熙眼中,不论是李光地嫖妓违背大清律法,还是其背叛了蓝齐格格,这两件事在康熙看来都是无伤大雅的小事,康熙的眼光没有那么的狭隘,康熙都能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自己的仇人葛尔丹,有什么理由容不下嫖妓的李光地呢?

放眼望去,康熙的眼中只有周培公送给自己的那幅大清全图,其他不论是人臣还是子女都只是地图上的棋子而已。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在《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在福建带着孩子们上万言书时偶遇回乡省亲的容妃和蓝齐儿,由此二人一见倾心。后来李光地被绑去京城参加博学鸿词科,又是蓝齐儿挽留他,他才同意接受朝廷的任命,为朝廷出力。康熙看出二人情意,表示要给李光地个机会,等他功成名就才配得上蓝齐格格。



于是,李光地被康熙派去福建,与姚启圣等人一起负责收复台湾,并奉康熙密令,暗中监视姚启圣和施琅。李光地与蓝齐儿此时也是互通书信,倾诉爱意,深情款款。就在此时,李光地犯了男人不该犯的毛病——嫖妓,而且还是在丁忧守制期间。中国历朝向来以孝治天下,这又违了朝廷犯法度。



后来,蓝齐儿远赴草原和亲,她与李光地的情缘就此终结。而李光地则进入上书房,受着索额图和明珠的夹板气。终于在一次冲突中,索额图恶人先告状,将李光地丁忧嫖妓之事说了出来。康熙极其愤怒,因为他想到那个时间段正是他和蓝齐儿鸿雁传书的时候。

但康熙并没有因此而将李光地打入万劫不复之境,亲征噶尔丹期间又将他带在身边,之后找机会重新启用了他。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李光地本来就是康熙用来牵制索额图和明珠的棋子。康熙重用李光地,并不是因为蓝齐儿喜欢他,而是着意将其培养成能够制衡索额图和明珠的第三势力。所以,即便康熙在得知李光地嫖妓事件后囚禁了他,但后来依旧重新启用了他,就是出于政治目的。如果仅仅因为儿女私情就罢黜甚至杀掉李光地,显然是不够理性和明智的。


达摩说


康熙年间,确有李光地此人!他助康熙平定三番,统一台湾,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康熙王朝》中,李光地丁忧时,在和蓝齐格格有婚约的情况下,和妓女不清不楚的。在道德和道义上对不起蓝齐儿,康熙作为父亲恼怒,将他收押,但是他的确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在治国上可用,作为一个皇帝,要不错失任何一个有才华的人!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封建社会,一夫多妻,甚至文人到妓馆附庸风雅都是可以接受的事情!只不过他刚好和皇帝的女儿要有婚约,皇帝的女儿怎么能嫁给和妓女不清不楚的男人,况且还没成亲呢!只不过,他还是在丁忧时,古代,丁忧期间不能谈婚论嫁,更不能和妓女不清不楚的!否则视为不孝!


李光地犯错,但是不影响康熙对他才华的肯定,还刚好解决了要让蓝齐儿嫁到蒙古的问题!

有不同观点的朋友欢迎讨论!


历史聊聊号


《康熙王朝》是二月河所著历史小说,既然是历史小说就有很多虚构情节。李光地和蓝齐儿之间的故事肯定是虚构的。那就评小说,不说史实。

首先,李光地很有才能,但品行不咋地,他知道满汉之别,自己就算娶了公主,只会带来灾祸而不是福报,何况李光地想展现自己的才能,不想做笼中之鸟。他之所以在丁忧期间嫖妓其实就是自污,断绝与蓝齐儿的任何可能。

其次,康熙总揽大局,李光地所需要的前途财富他都能给。对人才的态度,少年康熙说过一句有代表性的话"朕既要用君子,也要用小人"。只要有才能,能为康熙解决问题,他才不会管你君子小人。而且康熙明察秋毫,他当然知道李光地的意图。

所以看懂了李光地的康熙,仍会重用李光地。


羽书迟


《康熙王朝》是历史小说,文臣武将尽被康熙玩于股掌之间,不过是为了突出康熙的睿智、雄才所需。李光地就是其中被抹的最黑的一位,还有他和蓝齐格格所谓的恋情也是子虚乌有,嫖妓之说更是对这位历史名人的侮辱。今天接着这机会就谈谈历史上真正的李光地。

李光地,福建泉州人。1679年等进士第五名。官至直隶巡抚、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对他评价很高:说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过无光地者。从这段话不难看出,俩人君臣和睦,信任有加。



李光地早年协助康熙平定了耿精忠造反,后又举荐施琅带兵统一台湾,为康熙盛世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年的他又投身到国家的恢复与建设中 ,虽身居高位,但他注重关心民众疾苦,兴修河道水利,提倡发展社会生产 ,所作所为,深受康熙赞誉器重。晚年的他竭诚辅佐康熙治国,奉昭编纂了《情理精义》、《朱子全书》、《周易折中》等著作,对当时的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711年,已经69岁的李光地多次上书告老还乡,而这时的康熙因为立储不当心中郁郁,身体多病,对李光地很是眷恋,便对他说道:看见卿告老还乡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多已不在,似卿这样的,朝中只有一二人,现在朕老了,卿何忍离朕而去乎!

就这样,李光地没能回家养老,直到171病逝于任上。康熙亲自派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金,追封谥号“文贞”。雍正皇帝赞其为“一代完人”。


洛水清风


相比于周培公、姚启圣这两位汉臣的智慧和能力,李光地可谓资质平平,其实也没有什么建树。要不是容妃和蓝齐格格还有一堆流浪儿,估计李光地也就一平庸书生,了此一生。更为可恨的是,这位书生还有污点档案:在丁忧期间嫖妓,要知道,那正是他和蓝齐格格飞鸿传情之时。而蓝齐格格,是康熙的心头肉啊。

但是这位书生的运气似乎异常的好,先是让他随从姚启圣在福建收复台湾期间搞后勤,后又供职于上书房等地,虽期间因为朋党之争差点掉脑袋,但是还是受到康熙的青睐,走上人生巅峰。

是什么原因让康熙如此重用于他,难道真是运气使然吗?我看未必。

1.李光地崛起的背景。大清格局已定,国内已经没有鳌拜,吴三桂,台湾等问题,一个葛儿丹也不在话下了,只差时日就可以亲征剿灭。要知道,在古代,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皇帝是不会轻易亲征的(除了明朝的朱祁镇)。所以,在这个时候,外忧葛儿丹已经不重要了,而内忧就是明珠索额图朋党之争,看了电视剧就知道,解决了葛儿丹之后,就会刮起解决朋党之争的大风。到这里,前面平三藩吴三桂,康熙利用了周培公这个汉人,当然周培公也不负众望,收复台湾,利用了姚启圣这个汉人,也取得了成功,到了葛儿丹,康熙不需要使用汉人了,他自己就能解决,但是到了朋党之争,这是皇庭内的事情,要解决还真难,所以首先需要一个人来制衡明珠和索额图,经常在当中抄抄乱子,让他们不得安宁。这个人不需要有多大智慧,关键是听话,听皇帝的话就行了,周培公姚启圣是解决吴三桂郑经这样的人的,李光地难以企及,就打磨他成为听话的人。

2.李光地背景浅薄。李光地的从政背景跟他的名字有的一拼——“光地”。这正是康熙启用的他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知道,明珠的妹妹是皇后,索额图是国丈,两人在朝野上下,权势可谓盘根错节,整个大清江山几乎都在他们的管控之下,除了康熙皇帝,康熙焉能不知?而康熙要解决朋党之争,如果在满族或者八旗里面去找,几乎都是自家人,正所谓自家人不当家,因为当的好或者不好都会互相交恶,最后影响满八旗的统治基础。让一个资质平平的汉人来处理,处理的好尚好,处理的不好,也不会伤了自家人的和气。于是,康熙便利用李光地浅薄的背景,在身后给他撑腰,去处理朋党之争。再者,要彻底搅乱明珠索额图朋党,就必须培养新生力量,这支新生力量必须是亲受皇帝指挥的,李光地没有背景,正好为其所用。

3.李光地手段毒辣。李光地公然在丁忧期间嫖妓,这在大清是犯法的,甚至还是在和康熙心头肉蓝齐格格谈恋爱的期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光地也不是什么好肉,若是他身正,处理起朋党之争来只怕因为自己的名声会有所顾忌,反倒让人不放心,因为朋党之争不比其他的事情,是一件很复杂很得罪人的事儿。康熙也真是一名明君,他没有直接利用李光地,而是将李光地进行了一番打磨之后才用,此时的李光地便如一把利剑,手段毒辣,直指明珠索额图。

最终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葛儿丹看上了蓝齐格格,因为政治的需要,康熙已经决定通过葛儿丹和蓝琪儿的联姻来解决暂时性的稳定,所以,也就不再顾及李光地之前丁忧嫖妓的问题了。要是没有葛儿丹这事儿,估计李光地要娶蓝琪儿,还真有点玄。


青灯问史


男人可以风流,不可下流。

虽然朝廷有规定丁忧不可以嫖妓。但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要较真上纲上线可以用来整他,要是不想整直接就让这事随风飘飘好了。


难得浮生闲半日


呵呵,小说电视的情节发展还要讨论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