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与父母的关系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MR_MJ譚傑明


与父母的关系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对一个人来说,与父母的关系至关重要,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换句话说,说多么重要都不过分。

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成人之前与成人之后。一个人在成人之前与父母的关系是被动的,在成人之后与父母的关系则是主动的。

一, 一个人在成人之前,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主要依赖父母的呵护、照料和教育。

这是为一个人的一生打基础的阶段,因而,父母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身心健康、性格气质、乃至一生的命运。此时,父母处于主动地位,孩子处于被动地位,二者的关系主要取决于父母。

父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与伦比、无可替代的。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恋爱婚姻、事业发展等都与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 一个人在成人之后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看他如何报恩、尽孝。

这一阶段,孩子翅膀硬了,儿大不由爹,父母就处于被动地位了。一个人对待父母态度如何,是否尽孝,取决于其人格高低和有无责任感。

人们常说,不跟不孝顺父母的人打交道。这话是对的。人们的逻辑是,一个人对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好,还能够对谁好呢?他可能只对自己好吧。这样自私自利、不讲起码的人伦道德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

这样的人不仅人际关系受到影响,因人品不好、口碑不佳,其工作、事业、婚姻家庭等都会受到影响。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一种说法:父不慈,子不孝。意思是说,父母对孩子不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孩子大了以后,对父母也不会好,不孝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列夫·托尔斯泰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高尔基也曾说过“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没有哪个父母不教育孩子的,但并不是每位家长都会教育孩子。

但是,不管父母如何,都不是一个人不孝顺父母的理由。

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抚养子女与子女赡养父母但是天经地义的。

父母与子女相处得好,是一种福分,相处不好,痛苦终身。

总之,与父母的关系,对一个人是如此重要,决定着一生的命运和生活质量。





圆梦之旅


决定性的重要因素


红红梅花香


如果小时候你有过不愉快的经验,比如爸爸答应带你去游乐场,你很想去,但爸爸却爽约了。也许爸爸工作太忙了,不得不放弃休假;也许爸爸生病了,或是根本忘了这回事。小孩子眼中的世界并不大,所以爸爸的理由也一点都不重要。

你可能会很失望,这时候,你就会产生一些想法来诠释你所经历的事。

也许其中一个想法是这样的:“爸爸不爱我!”

也许从这个想法又衍生出另一个:“没有人爱我。”

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事呢?

如果你一再地失望,这些想法就会变成一种信念,让你相信自己真的不可爱。

如果这样的信念在你脑袋里一再播放,过了几年后你可能就会认为这就是事实。

而一个深信自己并不可爱的人的命运会是如何呢?

从这个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创伤并不会随时间逝去。每个自我局限的信念,都来自过去的创伤。我们每个人都像做出科学怪人的弗兰肯斯坦博士一样,创造出一些怪物般的想法,在我们生活中造成大大小小的灾难。

你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限制性信念都不是真的

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或差劲的想法也对你没有任何帮助。然而有许多人仍然有这样的信念,不知道它们的来源,也不知道它们应该只是过客,不应在他们脑中长驻。找出这些信念在我们心中驻足的所在,将会很有帮助。

结婚一年半,我和妻子已深陷于权力斗争中。这时我发现,在写结婚誓词时我犯了大错。

结婚时,我和妻子的结婚誓词都是自己亲自执笔,并在众人之前宣读。我们的誓词满溢着承诺、诗意与爱。当我诚心诚意地发誓将会无条件地爱着妻子,不论顺利或是艰难的时刻,都会尊重并仰慕她,不让痛苦阻挠我们的爱时,我感动得流下热泪。

这些承诺是我真心真意想要遵守的。问题是,这些承诺虽美,却不实际。换句话说,这些是我不可能做到的承诺。

如果我希望做到自己的承诺,那我的誓词将会变成:

“我发誓,在学习无条件爱你的过程中,我会带给你难以想象的痛苦,导致你对我说出连纽约的出租车司机听了都会吓到的话,而且让你后悔遇见了我。而当你对我做出相同的事时,我会用一个三岁小孩的成熟度来响应,而且用急性子和坏脾气来当作我的两大武器。我永远也不会记得,我们只是两个尽力想做到最好的普通人。我会把你当作我唯一的快乐源泉。最后我才终于成长并了解到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如果是这样的誓词,我就可以轻松地做到了!

在进入一段新的亲密关系时,我们会把过去的旧痛、旧伤也一并带去。小时候我们会把没治愈的创伤埋在心底,以免无时无刻感到痛苦。为什么呢?除了不想感到痛苦,还有一个原因——幼时创伤有时难以承受,如果不把它除去,我们会觉得自己好像要死掉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不小心把狗链弄丢了。我父亲勃然大怒,打我耳光而且把我骂得狗血淋头,足足骂了一个多小时。打耳光还不要紧,痕迹当天就褪去了,但心灵的创伤却不会这么快就痊愈。

我希望父亲原谅我、爱我,但他并没有。我好难过,简直心都碎了。然而,过了几小时,我就在屋外跑来跑去,跟哥哥嬉笑玩耍了。也许你会以为是小孩子对痛苦的抗力较强,所以我很快就忘了那件不愉快的事,继续过我的日子。

然而,多年之后我却又想起了这件事情,而且重新感受到六岁时被父亲打骂所造成的心灵创伤,再一次感到心碎。




简梦颜华


与父母的关系很重要。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连狗都不如的,还算人吗?十月怀胎,吃着母乳长大。混身流着父母的血。怎么不重要!



吕翔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教导。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父母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别人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的是否勇敢自信,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质的陪伴要每天专注地陪伴孩子至少15分钟!也就是在陪伴孩子的当时,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动,父母关系不融洽的太多弊端是,软弱,缺乏自信和探索欲,以及缺乏处理问题的理智。


用户5377167775479


一个人从出生后认知开始,和他的原生家庭父母及成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一生中一般会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自己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我们把从小长大的父母家叫做原生家庭。

孩子在未成年前,凡事会依赖别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认知发展也不完善,出于人的本能,会主动适应周围生存的环境,熟悉和模仿父母的生活和认知模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之下,孩子就把早期父母的生活模式无意识地带到了自己成年后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在成年后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等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是正面积极的,有时候却是负面消极的。

由此可见,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需要我们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思考自己的原生家庭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因为我们现在,也正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孩子一生的幸福。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如果孩子长期目睹父母争吵,父母间相互仇恨,都会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怀疑、困惑等消极情绪,以后很可能造成孩子人际关系障碍,不相信婚姻关系。如果父母很相爱,相敬如宾,家庭氛围会很宽松和谐,孩子的安全指数会非常的高,他们会相信别人,人际关系会很融洽,长大后的婚姻也会很幸福。

那么作为父母,怎样的原生家庭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好的影响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理解与尊重。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理解和尊重,家长不要以权威者姿态自居,凌驾于孩子之上,在家里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家长无权决定孩子应该做什么,彼此之间要信任,有问题当面提出,民主解决,维护每个家庭成员的自尊。

2、学会敢为与担当。首先,父母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不推卸逃避责任,在孩子面前树立敢于担当的形象。其次,子女的事让他们自己承担责任,父母不要大包大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学会宽容与忍让。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夫妻之间多一点宽容,会提升婚姻质量;父母对子女宽容,亲子关系会更加的和谐。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大是大非的问题,不用那么较劲,否则鸡毛蒜皮的小事,日积月累,也会逐步发展成大事。

4、学会微笑赞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别人的赞美,尤其是那些发自内心的赞美。父母要学会赞美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赞美别人和被人赞美,是一件快乐的事,会造就和谐的人际关系。

5、学会直观表达。如果心里有需求,要清晰地表达给对方,不要让对方去猜测揣摩,有时误会就是在猜测揣摩中产生的。在家庭里,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需求,一方面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社交能力的提高。

6、学会个性完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孩子,所以父母和孩子都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古人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习别人的优良品质,克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反省自我,并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让自己逐步走向完善!

我们的原生家庭是父母给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我们又是孩子的原生家庭父母,我们应该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好好地经营,因为这将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幸福。





精品慧


发现没有:

好父母没有好儿女

好儿女没有好父母

这是什么样的怪象呢?

我经历了这五六年的人生变故!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因果!也是造物主赐予我们人类最公平合理的安排…所以我们要修行…悟人生!


幸福de亦可


非常重要!父母亲对儿女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无法取代的。

人常说,父母亲是儿女的第一任教师,这话一点不假。

想想看,当一个胎儿还在母亲的腹体孕育的时候,他不仅需要母亲身躯的营养,还需要母亲情感、精神的滋润。

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就自带了父母遗传的体能、秉性,甚至性格、习惯。

所以,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很注重胎教,怀孕时听听音乐,唱唱歌,是有道理的。

等到生下后,每天生活在父母的怀抱,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的脑海里,成为自己成人后待人处事的标准。

因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抬足举手,品质修养,大部分来自父母。

一个人成人后,有出息,别人会说父母教子有方;一个人学坏了,干坏事,人们会说,那是胎里坏。

结论是,与父母的关系是人生最重要的关系。

古人有跪天跪地跪父母之说,是把父母比作天地一般,不可怠慢,要敬重、孝顺。

可是,有的人不这样,轻视父母,慢待父母,甚至虐待父母,可想而知,最重要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他还能干什么?

为朋友仗义执言?为国家尽忠报国?别想。他会一事无成!

照片:《天地之间》



青羊顽石


家庭成员的关系有如一棵果树,父母是根,本人是树干,子女是枝叶,孙辈是果实,要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就必须首先在根上下功夫,做好浇水、施肥、松土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