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腫瘤標誌物檢查靠譜嗎?

詩莫顏


其實無所謂靠譜不靠譜,腫瘤標記物的作用本就是用來輔助診斷腫瘤的,只能作為參考依據,而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只是人為把它的作用誇大了。

有不少的惡性腫瘤會產生和釋放某種物質,以抗原、酶、激素等代謝產物的形式存在於腫瘤細胞內或宿主體液中,所以,可以通過血液、體液等檢測這些物質的濃度,用來協助判斷是否患有腫瘤。

一、患有腫瘤,未必伴有腫瘤標記物升高

腫瘤具有非常強的異質性,也就是說,同一種癌症,會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同一個人患某種癌,這些癌組織裡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成分,具體到腫瘤標記物的表達,有些癌症發生後,會伴有某些數值的升高,有些可能就是正常的。比如:同樣是肝癌患者,有60%以上的患者甲胎蛋白會升高,但也有將近40%的人,甲胎蛋白是正常的。

二、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也有可能升高

在一些生理情況下,也有可能出現某些腫瘤標記物升高,比如:女性妊娠3個月後,甲胎蛋白開始升高,7-8個月時達高峰,在分娩後3周恢復正常。而正常吸菸的人群,有可能出現癌胚抗原升高。

在一些良性疾病裡,也有可能伴有腫瘤標記物升高,比如:良性畸胎瘤,有可能出現甲胎蛋白上升;直腸息肉、結腸炎等良性疾病有可能伴有癌胚抗原升高等。

但是,如果某項腫瘤標記物大幅上升,或連續檢查持續升高,也應該警惕惡性腫瘤的可能,因為良性疾病導致的腫瘤標記物升高大多幅度較小,也不會持續上升。比如:甲胎蛋白(AFP)的正常值為一般小於25ng/ml,如果這項數字大於400ng/ml,就應該引起警惕了。


深藍醫生


癌症已經是多發病和高發病,大家每年體檢的時候,都可能會抽血查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靠譜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1)腫瘤標誌物用於癌症篩查不太靠譜

首先你要明白,腫瘤標誌物不等於腫瘤,大部分癌症患者,腫瘤標誌物並不會升高,所以,如果你體檢的時候,腫瘤標誌物正常,並不代表你沒有患癌。

即使腫瘤標誌物升高,也不一定是癌症。因為腫瘤標誌物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良性病,慢性炎症等,都可能會導致腫瘤標誌物升高,所以,腫瘤標誌物升高,需要做一系列檢查,用來明確診斷。

除了甲胎蛋白,前列腺癌抗原等少數幾種相對特異性的腫瘤標誌物,其他的腫瘤標誌物缺乏特異性,多種癌症可以引起同一種腫瘤標誌物升高,例如多種癌症可以導致CEA升高,包括結直腸癌,肺癌,膽囊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等。大部分的腫瘤標誌物,特異性差,敏感度低。

所以,如果是作為癌症篩查,大部分腫瘤標誌物都不太靠譜,每一種癌症都有一些特異性的篩查手段,例如,篩查乳腺癌應該做彩超或者鉬靶,胃癌做胃鏡,大腸癌做腸鏡,肺癌做胸部CT檢查,肝臟做肝臟彩超,抽血查AFP。

(2)腫瘤標誌物用於療效監測,靠譜

對於腫瘤標誌物升高的患者,接受手術,放化療等治療之後,如果腫瘤標誌物持續下降,說明治療有效,腫瘤細胞正在死亡。如果腫瘤標誌物不下降,而是上升,說明癌症對治療不敏感或者耐藥,癌細胞還在大量繁殖,出現進展。

所以,腫瘤標誌物可以用來監測治療效果,做治療之後,可以定期抽血查腫瘤標誌物。

(3)腫瘤標誌物用於隨訪,靠譜

癌症患者做完手術,放化療等一系列治療之後,連續監測腫瘤標誌物,應該會持續下降,減至正常水平。在以後的隨訪過程中, 如果腫瘤標誌物升高了,非常有可能是腫瘤復發或者轉移了,腫瘤標誌物可以比CT和核磁共振等檢查提前發現腫瘤復發,是一種經濟實惠,有效的監測手段。

所以,腫瘤標誌物有不同的作用,用於癌症篩查是不太靠譜的,用於監測療效和術後隨訪是靠譜的。


普外科曾醫生


腫瘤標誌物,也稱腫瘤標記物,顧名思義,就是一類跟惡性腫瘤表達有關係的物質,可以是腫瘤本身分泌表達的,也可以是機體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腫瘤標誌物大概分為五大類,分別為糖類抗原、胚胎性抗原、細胞角蛋白、腫瘤相關酶類和激素。去醫院檢查時經常可以看到醫生開單什麼腫瘤三項五項之類的,就是選取的常見的幾種。腫瘤標誌物對腫瘤的診斷主要起到一個輔助檢測的作用。當腫瘤標誌物的水平升高到一定的水平時,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可以提示某些腫瘤存在的可能,但是否存在腫瘤還需要進一步檢查。



腫瘤標誌物升高≠癌症

腫瘤標誌物跟腫瘤有相關性,對一些惡性腫瘤的診斷跟復發可以起到一個檢測跟監測的作用。但是,腫瘤標誌物超過參考值也不一定就是腫瘤,因為一些炎症、感染有時也會出現升高的情況。因此,對腫瘤標誌物異常升高並高度懷疑腫瘤的往往還要進行影像學進一步檢查。



常見的腫瘤標誌物

癌胚抗原(CEA),公認的最常用最廣譜的腫瘤標誌物,去醫院查腫瘤標誌物基本是必查的項目。可見於多種腫瘤,尤其是腺癌,如結直腸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像前段時間去世的中大六院副院長王磊教授,就是在一次體檢中發現CEA異常升高,最後確診的胰腺癌。CEA除了輔助診斷,還常用於監測腫瘤的復發、轉移及預後,腫瘤治療後複查基本都會查。

甲胎蛋白(AFP),原發性肝細胞癌最佳特異性腫瘤標誌物,肝癌篩查必查。肝癌者AFP大多>400ng/ml,有些其它腫瘤或病毒肝炎、肝硬化AFP也可以升高,但一般不會超過400ng/ml。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常見於神經內分泌腫瘤,尤其對小細胞肺癌有比較高特異性,而且敏感性高。

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目前被確認的小細胞肺癌特異性腫瘤標誌物,當ProGRP異常升高時表明小細胞肺癌的可能性很大。ProGRP跟NSE聯合檢測可以明顯提高對肺癌的診斷及小細胞肺癌跟非小細胞肺癌的鑑別診斷。

鱗狀上皮癌抗原(SCCA),為鱗癌較特異性標誌物,常見於肺鱗癌及宮頸癌。

糖類抗原199(CA199),主要為消化系統腫瘤標誌物,對膽管癌、胰腺癌敏感性較高。但在急性胰腺炎、膽囊炎情況下也可升高,所以CA199升高並不能急於診斷腫瘤。

糖類抗原125(CA125),在女性卵巢癌中常異常升高,也見於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等,常和另一個卵巢癌特異性標誌物HE4(人附睪分泌蛋白4)聯合檢測判斷卵巢癌的療效及復發。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前列腺癌特異性腫瘤標誌物,對前列腺癌的篩查、診斷及療效都有重要輔助作用。

β-HCG,特異性標誌物,特別對絨癌,敏感性超級高。



正確認識腫瘤標誌物

以上為比較常見的腫瘤標誌物,對腫瘤的檢測均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可以用於腫瘤的篩查、療效觀察及復發監測等方面。但是必須強調的一點,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能代表一定是腫瘤,因為炎性病變等也可出現,而且如果是一次的腫瘤標誌物升高也可以出現假陽性,必須多次的升高才有臨床意義。當然,腫瘤標誌物升高也不可大意,高度懷疑有問題還是要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我是 ,可關注瞭解更多相關醫學知識。


影醫C浩


腫瘤標誌物是腫瘤診斷很重要的輔助手段,之所以稱為輔助,是正常人可能升高,腫瘤的患者可能不升高,很多人說了,那這個檢查還有啥用,問題來了,既然和腫瘤相關性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高,為什麼這個檢查還會存在,甚至是很多體檢中心必檢的項目呢?

其實腫瘤標誌物是存在於人體的一些細胞因子,我們很多細胞的增殖、生長甚至器官受損後的修復都需要這些因子的參與,所以我們檢查單上都會有一個正常範圍,說明正常人血液中也存在這些物質,那什麼情況下腫瘤標記物和腫瘤有相關性呢?那就是異常升高、多項升高和腫瘤有相關性,比如說甲胎蛋白這個被認為和肝癌密切相關的腫瘤標記物,如果只是輕度升高就診斷人家肝癌,可以說百分之八十都會誤診,但如果持續幾個月升高很多,那麼就可以說肝癌的可能性很大了。

肺癌腫瘤標記物也是一樣,有一些腫瘤標記物比如CEA、CYFRA211等,和某些類型的肺癌息息相關,但並不代表升高就生了肺癌了。體檢中心體檢後拿著體檢報告來看我門診的主要就是兩類人,一類是肺上查出來有小結節的,一類就是腫瘤標記物單項升高的,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都不是肺癌,很多人被這些結果嚇得不輕。


胡洋


(醫患家特約回答:天津醫科大學 感染病研究所賈醫生)

腫瘤標記物(Tumor Marker,TM)是一類由細胞釋放的,可以從血液中檢測到,在腫瘤發生早期就有不同程度升高的物質。檢測血清腫瘤標記物,對比病理學活檢等有創檢查,有易操作、痛苦小和出結果快速的優勢,適用於定期體檢和早期惡性疾病篩查。

常見的腫瘤標記物有以下幾種:

腫瘤標記物的優點

對於基因遺傳高危、處於癌症早期、腫瘤體積過小、腫瘤位置特殊及無法進行病理活檢,脫落細胞學又呈陰性的患者來說,血清腫瘤標記物的檢測是極為重要的檢測手段,對醫生診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其標本簡單易獲取,多種腫瘤標記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等的臨床應用已極為成熟和廣泛,對於癌症的篩查、治療和預後都有重要意義。


腫瘤標記物的缺點

理想的腫瘤標誌物是同時具有:特異性強(單一針對某種癌症),靈敏度高(在癌症極早期即升高),數值變量與腫瘤大小或侵襲性呈正相關的特點。但在現實中我們還遠不能達到以上理想的標準。因此腫瘤標記物的結果並非“金標準”,其存在假陰、陽性的可能。因此在操作時,醫生會盡量使用多項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且配合影像學、病理學、細胞學同時對腫瘤進行診斷,以利用其優勢,規避其缺陷。


因此,對於體檢時單項腫瘤標記物輕度升高,而身體無症狀的患者不必恐慌。其數值變化與患者是否有炎症、吸菸、慢性病都有一定關係,患者可在2個月後進行復檢即可。


目前隨著新型腫瘤標記物的不斷髮現,以及發展多種檢測手段使其靈敏性、特異度不斷提高,相信今後各項腫瘤標記物的檢測可以為早期監測腫瘤狀態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據。


醫患家


明確說大多數腫瘤標誌物是不靠譜的,只有部分腫瘤有特定的腫瘤標誌物比較靠譜,比如肝癌的標誌物AFP,但腸癌,肺癌的標誌物CEA早期艱難發現,胰腺腫瘤CA199,膽囊CA242早期也難明顯體現出來。而女性的多數腫瘤標誌物CA125,在很多炎症時候都可以明顯升高。而食管癌,胃癌幾乎沒有特定的腫瘤標誌物。

所以,腫瘤標誌物不但在體檢發現腫瘤方面,目前的技術來說還不靠譜,很多抽一管血查所有癌症的體檢項目也是噱頭,炒作而已。而且同樣在確診或者治療過程中來看,腫瘤標誌物也只能作為一個輔助手段,確診的黃金標準看病理,晚期腫瘤治療效果基本上通過ct觀察腫瘤大小。

比如肺癌的cea值,開始靶向治療時候,殺死的腫瘤細胞多,標誌物值不但不低反而升高,過一段時間穩定了才能降下來,如果只看這個值就根本不對了,所以得結合治療情況和其它檢查手段綜合來看。


健康管理師澤今


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對於早期的腫瘤,並不敏感,表現並不高表達,因此達不到篩查的目的。

默沙東在中國進行的PD-1(俗稱k藥)臨床越來越少,一是因為k藥已經上市,二是因為已上市的k藥適應症越來越多。

目前我負責了兩個k藥臨床正在進行,一個是肝癌的臨床,要求患者既往服用多吉美(正版索拉非尼),而且目前出現了耐藥進展,並且有可評估病灶,符合這個條件的患者,可以永久免費用默沙東的k藥(直至耐藥進展為止)

另外一個正在進行的k藥臨床是胃癌,胃腺癌,入組的要求是患者Her2表達狀態是陰性,患者目前不可手術,並且現在沒有接受化療等抗腫瘤治療,符合這個條件的患者,可以免費獲得默沙東帕博利珠單抗(K藥)聯合標準化療,化驗,ct,磁共振等費用全免。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希望能夠幫助到肝癌,胃癌的患者,也希望能通過我的努力,挽救這些患者的家庭


國家臨床患者招募曹斐


經常有患者問我:陳醫生你開的這腫瘤標誌物靠譜不?靠譜的話我就做這個檢查好了,其他的檢查,胸片,CT,超聲就不做了行不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看你怎麼去定義這個“靠譜”。在我們醫生眼裡一個腫瘤標誌物如果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那麼它就靠譜。

那你可能就會問什麼是特異性?什麼又叫敏感性? 舉個例子,我們說癌胚抗原(CEA)這個指標可以幫助診斷肺癌,那麼特異性就是指這個指標診斷出來肺癌是真的肺癌而不沒有其他癌的概率;而敏感性就是本來患者是一個肺癌病人,你用CEA這個指標能不能發現他是肺癌,而不會出現漏診。

而事實上,目前臨床上所有的腫瘤標誌物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都不怎麼高,但是為什麼我們醫生還在給你經常開呢?

這當然不是為了多開檢查收什麼回扣,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時候腫瘤標誌物聯合其他檢查手段,或者多個腫瘤標誌物聯合就可以提高診斷腫瘤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查腫瘤標誌物到底靠不靠譜?

舉幾個例子給大家講講,大家肯定就明白了:

第一個例子:AFP(甲胎蛋白),它被廣泛用在原發性肝癌的篩查、診斷和判斷預後。臨床上如果看到AFP大於400ug/L,持續超過4周,或者大於200ug/L,持續超過8周,那麼就要高度懷疑肝癌了。

那麼AFP在診斷肝癌的時候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如何?2015年我國臺灣的一個大規模的研究就發現使用AFP來診斷肝癌,其特異性達到93.3%,而敏感性只有52.9%。也就是說,如果你發現AFP升高了,那麼你多半是肝癌,但如果沒升高,別慶幸太早,很有可能是漏診了。

怎麼辦?總不能漏了就漏了吧?這時候就要聯合肝臟超聲檢查!研究者發現AFP聯合超聲檢查後雖然特異性有所下降(68.2%),但敏感性大幅提高了,99.2%!也就是說AFP聯合超聲檢查,肝癌基本就無處遁形了!






再舉第2個例子:還是剛開始提到的CEA(癌胚抗原),這是一個十分廣譜的腫瘤標誌物。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肺癌可能有CEA的升高,而胃癌,腸癌也有可能出現CEA升高!

那麼,如果你單憑一個CEA來判斷腫瘤的來源是絕對不靠譜的。所以,聯合胸腹部CT或者超聲檢查可以進一步判斷腫瘤的具體來源,看是我們的肺組織癌變了,還是我們的腸或胃出了問題。

最後,我們來講講多個腫瘤標誌物聯合,一個腫瘤標誌物特異性和敏感性確實不高,但是如果我們聯合起來幾個腫瘤標誌物一起查,綜合去判斷,那這特異性和敏感性就一點都不低了。

大家,請看以下是一些經常聯合的標誌物,可以收藏下,以後再去醫院查腫瘤時候,就不會瞎選了,自己心裡也有底了:

比如,你想查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癌,你可以聯合AFP和CEA一起查,那麼就可以大大提高診斷率,還有結直腸癌也是一樣的意思。

所以,單獨查一個腫瘤標誌物確實不太靠譜,但是不代表查腫瘤標誌物沒用,陳醫生還是要提醒大家,腫瘤標誌物在癌症的診斷,療效的判斷,復發和轉移的監測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聯合運用,它還是挺靠譜的!


醫學小偵探


腫瘤標誌物檢查來診斷腫瘤有一定的意義,但全身各個器官都可以發生腫瘤,並不是每個腫瘤都有特定的腫瘤標誌物,我們現在常規檢查的腫瘤指標,以消化系統的腫瘤為主,當然消化道的腫瘤非常多,除了肺癌以外,最常見的就是消化道腫瘤,比如胃癌,食管癌,肝癌,腸癌,體檢的目的主要是早期發現腫瘤,但遺憾的是目前的腫瘤標誌物很難做到早期發現,發現指標升高時再去檢查,往往都是中晚期了。甚至有些腫瘤到了晚期,腫瘤標誌物也可以是正常的。

目前可以相對較早提示癌症的腫瘤指標為肝癌的標誌物,AFP,具有良好的相關性,腸癌,肺癌的標誌物癌胚抗原,即CEA較難早期發現,需要腸鏡和CT檢查診斷。而常見的腫瘤食管癌,胃癌幾乎沒有特定的腫瘤標誌物去檢查,需要靠胃鏡。婦科方面的腫瘤標誌物CA125,在很多炎症時候都可以明顯升高,胰腺和膽道的腫瘤,CA199,CA242都是很難早期診斷出腫瘤來。

還有很多腫瘤,比如血液系統的腫瘤,肉瘤,腦瘤,神經內分泌腫瘤,缺乏相應的腫瘤標誌物去檢測。

因此,如果是為了早期排查腫瘤,腫瘤標誌物的作用有限,需要聯合胃腸鏡,CT等檢查來進行。如果是為了診斷,腫瘤標誌物的輔助作用有一定意義。

還有一些比較常見的腫瘤,比如乳腺癌,甲狀腺癌,體檢很重要,也可以通過超聲檢查。

明確你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檢查。


消化醫生


腫瘤標誌物最近很多人問這個問題。也看了很多專業的回答。回答的都符合教學標準,但是還是有人不斷在問,而且問的人越來越多。可能是因為現在很多的商業體檢多了這一項。又因為“腫瘤”這個詞比較敏感。也有些人在體檢中偶發的升高感到恐慌。更因為現在生活環境的影響。大家周圍都有幾個癌症患者。見多了生怕自己得癌。所以更加關注這個指標,希望能更早的預防。我用最簡單幾個例子給你解釋下:

一個船艙裡有一個煙霧傳感器。船艙著火了,裡面的人看見著火了,一邊撲火一邊呼救,同時煙霧傳感器發出警報。

又有一次煙霧傳感器突然間發出警報,外面的人不知道怎麼回事,也沒看見著火啊。最後一看可能是旁邊船艙的廚房在炸辣椒,抽油煙機突然壞了,煙霧跑了出來。或者進去一看四個人正在抽著雪茄打麻將。

這說明傳感器會叫,但是不一定是著火。可能是其他的東西導致。也可能是抽菸的人太多。如果一個人抽就不會報警。所以是否著火需要親眼看見

轉回醫學:腫瘤標誌物具有特異性。但是它只佔腫瘤判定的百分之十都不到。腫瘤判定是一個多學科的事情。需要其他血液生化學,各種影像學作為更多的依據。單純的這個升高完全不能代表是腫瘤。比如總膽管結石。CA199這個指標在總膽管發炎時候能達到1000多。有的膽結石也會升高。這時候就需要彩超或其他影像學來判斷。七八項加在一起最終決定了是否患腫瘤。

跟之前的例子一樣。腫瘤特別小的時候。相當於一個人在抽雪茄。可能傳感器就不報警,腫瘤標誌物就沒變化。有的時候傳感器響了,人們跑過去一看可能是炸辣椒。就是我說的其中一個膽管結石。現代醫學的腫瘤治療以看見實體瘤為主,也就是船員跑過去親眼看見著火了。所以檢查以影像學為主。你要明白你自身原有疾病的缺陷,和是否為高危人群。比如你是幽門螺旋桿菌患者。胃鏡是比較好的選擇。你是腸息肉家族高發遺傳,場景就是比較好的選擇。你是長期抽菸肺部反覆發炎。x光或普通ct是比較好的選擇。很多商業體檢為了利益會加上很多東西。但是當你明白這些,影像學更為主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