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瀘州的古八景雖然很多次江陽沽酒客都有提到,但是其實依然關注和知道的人少,不僅僅古八景知道的人少,其他一些名勝古蹟就更鮮為人知,其原因有幾點,城市的發展這些東西隨著擴展在當時不被重視被人為破壞了,第二因為特殊的時期破壞掉了,隨著時間的流逝沒有被保護自己風化或者消失了。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但是有一部分今天還存在,有的剩下遺蹟,有得則被荒草包裹,不知道是不是再等待重新被人喚醒,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我只能隔三岔五的把它們再度提及,請不要嫌煩,因為失去的不能挽回,但是還剩下的始終期盼有一天被人重拾起來,當然我們還需要找到一條合適的保護之路。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在瀘州市區的風光(主要指江陽區和龍馬潭區),據舊州、縣誌記載,有龍潭潮漲、餘甘晚渡、海觀秋涼、白塔朝霞、琴臺霜操、寶山春跳、方山雪霽、東巖夜月等八景。清人顏文安將“瀘州八景”概括成一首律詩:

方山雪霽賽蓬萊,海觀秋涼亦快哉。

靄靄朝霞懸白塔,團團夜月映東巖。

大江潮湧龍潭漲,小市餘甘晚渡排。

寶山春跳多美景,霜操琴臺調獨衰。

詩人用它金貴的筆墨很好的概括了八景的特點,下面給大家一一道來。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龍潭潮漲:在過去桃花水漲時節的龍馬潭島嶼,宛若翠螺浮在水面。清・江國霖詩:“……積水欲浮孤島去,虛嵐時擁小窗來。船頭魚影花千片,鏡裡螺痕翠一堆......”生動地寫出了龍馬潭潮漲時的景象。

龍馬潭不是龍馬潭區,龍馬潭區則是因它而得名,[清]常明、楊芳燦等纂修《四川通志》卷百六十八:唐朝王昌於梓州遇落魄仙,落魄仙姓張。后王昌入瀘州,落魄仙呼昌為"易元子",授以道術,取馬送昌歸至家,馬化龍入潭。昌後遂仙去。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它距瀘州市區10千米,離隆納高速公路0.8千米。因龍溪河水至山中來,流經大回灣,回為成潭,其島若浮。四周茂林修竹環抱一泓碧水;島上樟楠、竹絲成蔭,有"山圍潭水水圍山"之奇景;"翠竹蔭中一畫船"之奇觀,被歷代騷人墨客喧染,而名傳蜀南。《中國名勝志》載,瀘州龍馬潭自唐宋以來,以"搖竹現魚"、"龍潭漲潮"、"龍潭祈雨"等景觀,被譽為蜀中"小蓬萊",很早就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算是八景保存最完好之一,也是目前大多數人遺忘的地方,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龍馬潭失去了它昔日的光彩,希望有一天能被重塑。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餘甘晚渡:以舊時渡口有餘甘樹,故名。餘甘渡在今沱江大橋北端一帶,宋代至民國時期相當繁華,為小市至城區渡口之一。夏夜,滿天星斗,半江漁火,清風徐來,洪波疾去,扁舟容與於星火交輝之中,自有番情趣。北宋唐庚《餘甘渡》詩“百斤黃鱸鱠玉,萬戶赤酒流霞。餘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歷代傳為佳句。沱江大橋建成後,有瀘州武術界前輩餘良弼先生(已經過世)有:“餘甘晚渡何須渡。都在長橋倒影中”之詩句。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清代瀘州大詩人蘇山盛讚瀘州美女的<>中曾提及此渡:“餘甘渡口樹棲鴉,餘甘女兒顏如花。”沽酒客很喜歡這句詩,瀘州美女起碼自來不少,今天餘甘渡口沒有了,遺址還在,但是位置可能有所偏移。

海觀秋涼:海觀樓在長江南岸茜草壩,與州城、小市隔江相對。南宋時建,明末焚燬,清咸豐初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圯(倒塌)。清・李卿谷《海觀樓記》雲:春夏之交,浪影與嵐光混碧,芰荷偕楊柳搖青,沙島風帆,江城入畫。......登斯樓也,嘆觀止矣”。霜華季節,秋高氣爽,更別有一番韻味。惜舊址已不存在了。今天是否可以恢復這個海觀樓呢?還未可知。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白塔朝霞:白塔即報恩塔,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瀘州知州、瀘南安撫使馮楫建於治平寺中。治平寺始建於東漢。塔為樓閣式,高33.2米,底座周長32米,磚石結構、八方形,七級雙簷,簷下有泥塑浮雕,塔內有石龕造像,曾藏佛經、舍利等。因塔剎為青銅鑄造,旭日東昇,塔頂便熠熠生輝,故有“白塔朝霞”之譽。報恩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今天也是瀘州中心地標留存,可惜塗抹稍過,雖有塔形,但是已經無古韻,沽酒客也知道年久風化,這樣保護好像比較省事,但是是不是可以再回歸修復呢?值得商榷。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琴臺霜操:撫琴臺原為沱江北岸小市馬鞍山中ー巨石(已毀),今在望山坪一航司宿舍下還有石臺遺蹟,岌岌可危。相傳周・尹吉甫之子尹伯奇為後母不容,撫琴於此,作“履霜操”自悲。酈道元道元《水經注》則謂伯奇為後母所逐,自沉沱江。尹吉甫(瀘州人)撫琴於江濱悼子,故有“琴臺霜操”之說。在撫琴臺下沱江邊,還有撫琴渡,也是出自這一傳說。

撫琴臺之前曾經專門介紹,很多人質這個事情,從民俗這個問題看來很多人還是不懂。等等看看以後有什麼改變吧。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寶山春跳:寶山即忠山(不僅僅是今天的忠山公園,更包括老醫學院的整片地方),為城西枕山,南起龍透關,北臨沱江,方圓數里,枕帶雙流。山上樟林疊翠,綠蔭被天。春日登高,江陽三鎮,長沱二水盡收眼底。山上宋代建有武侯祠(三忠祠)、江山平遠堂(今存)和呂祖閣。清同治間建有奎星閣(今存)。山下唐代建有真如寺(即百子圖・今存)等。歷代吟詠忠山、武侯祠、江山平遠堂和百子圖詩文甚豐。

本來忠山上“江山平遠堂和奎星閣”以及山下“百子圖滴乳岩石刻題記”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今天平遠堂是重修了一個樣子出來,可憐百子圖長埋地下,復見天日恐怕遙遙無期。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方山雪霽:方山亦名雲峰,方山系川南風景區,山上雲峰寺為佛教勝地。其間群峰競秀,雄奇清幽,古蹟繁多,雲霧變幻無常,當瑞雪飛瓊時節,宛若瑤臺仙境;當雪後初晴;玉疊千山,長空萬里,賞紅妝素裹,聽暮鼓晨鐘,自當增添無限情思和退想。之前有讀者留言說方山毫無意義,不見歷史與文化,沽酒客苦笑不已,如果瀘州的方山都沒有歷史文化和看點,那麼,瀘州就沒得什麼好談了,也不能怪一些朋友誤解,只怪沽酒客這方面挖掘介紹的太少,空閒下來,要跟大家好好聊聊方山。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東巖夜月:東巖亦名月亮巖,在長江南岸,與市區隔江相望。巖壁高數十米,崢嶸逶迤數百米,中段突生石額,半圓如眉月,倒映江中,即成圓月。泛舟其間,仰觀高空明月,俯賞東巖環月,巖月交映,歷來為賞月消夏勝境。東巖上,有明、清至民國時期石刻題記多處。殘存披髮祖師造像1龕。原有大佛寺,已毀於“文化大革命”。1986年,當時還是市中區政府在這裡開發建設為東巖公園。

再說瀘州古八景,不管殘留或是消失,它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可惜如今老東巖再次沉寂,不知道何時才能被重拾舊容,今天記錄完畢,希望瀘州老八景不會再歲月的更替中最終被徹底遺棄,更希望有一天能恢復開放一部分,讓它們重現往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