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生猪存栏下降,为什么玉米豆粕还涨价?

不容许让时间腐朽了初衷545


生猪存栏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非洲猪瘟病毒造成的,目前我国因为非洲中卫病毒造成的生猪存栏量大幅度减少,至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2%,这个减少的幅度是非常大的,因为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占到世界的51%,生猪养殖规模的减少,将会使得饲料的使用量减少,当然对玉米豆粕的使用量也会出现减少。毕竟玉米豆粕是饲料的主要原材料占到饲料的70%以上的比例。



从表面上看,生猪存栏量的大幅度下降,对于饲料的使用量减少,应该是玉米豆粕的使用量要减少,玉米豆粕的价格就会出现下跌,可这两项的价格却是逆势而涨,而涨幅近期非常的良好,最高一天涨幅平均每吨在20元左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生猪存栏量的下降,但是生猪价格不断的上涨,导致了家禽、水产牛羊等养殖项目的兴起,行情不断好转,使得饲料的使用量增加,当然也使得玉米豆粕的使用量增加,价格出现上涨,这属于正常的行情。



其次,今年尽管玉米进行拍卖,但是却刺激了玉米价格的上涨,也刺激了大豆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我国是大豆的消费大国,而且大豆的需求量特别的大,每年缺口量在9000万吨以上。就目前来看,似乎深加工企业对玉米大豆的需求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供应量不足的现象,以至于价格普遍上涨。

第三,中加、中美贸易关系摩擦升温,导致了玉米豆粕价格的上涨。我国对加拿大1193万吨的进口量,因为含有危险的生物禁止进口,对于美国农产品加征25%的关税,减少了大豆的进口量,至少大豆进口量能减少近4000万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今年玉米大豆价格的上涨,应该是顺理成章。




总之,近期我国的玉米豆粕的价格在不断的上涨,主要是库存量在不断的减少,而且我国也是这两项消费的主要国家,毕竟我国是养殖大国尽管生猪养殖规模有所下降。但始终还占据着世界养殖规模的50%以上,消费量还是不断增加的,价格上涨也是必须的,而且现在库存量还在不断的减少,加上中加、中美贸易关系的摩擦生威,使得国内的农产品的价格普遍的上涨。


宗元三农堂


虽然猪要吃玉米和豆粨的,但是玉米和豆粕不全都是喂猪的,所以,虽然生猪存栏下降,但是玉米和豆粨,还依然会按照玉米和豆粨的市场规律运行的,也就是说,玉米该涨价还是得涨价的,豆粨该涨价也得涨价的!




从这一周玉米价格的走势上来看,玉米的价格每吨已经从5月26日约1950元的价格,上涨到6月1日的每吨1971元,而且玉米价格上涨的趋势还在,玉米价格上涨的空间还在,而且从我们现在玉米市场的整体趋势上来看,玉米后期的价格还是会上涨的!


而豆粨价格上涨的势头尤显明确,蛋白含量43%的豆粨已经从5月6日的2920元每吨左右,在6月1日已经上涨到了每吨3038元,从豆粕价格的总体趋势上来看,后期豆粕的价格还会上涨的,还是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的!

虽然说我们的生猪存栏下降,或许说我们的生猪存栏已经下降了20%,但是,还有80%的存栏的生猪还是要吃玉米,还是要吃豆粨的,我们存栏的生猪数量还是巨大的,玉米和豆粨的消耗数量也是很大的!

我们生猪存栏数量的减少,牛,羊的存栏数量没有减少,鸡,鸭,鹅的存栏数量没有减少,反而是趁着生猪存栏数量减少的空档,加大了牛,羊的存栏数量,加大了鸡,鸭,鹅的存栏数量,要知道,这些增加的牛,羊,鸡,鸭,鹅对玉米豆柏的消耗数量也是很大的!

这些增加的牛,羊,鸡,鸭,鹅的存栏数量,也会增加玉米和豆柏的消耗数量的,所以,生猪存栏数量的减少,反而刺激了牛,羊,鸡,鸭,鹅数存栏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牛,羊,鸡,鸭,鹅对玉米豆柏的消耗,也抵消了生猪对玉米豆柏的减少的消耗数量!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我们的玉米豆粨的消耗数量没有减少,即使与同期玉米豆粕的消耗的数量有所减少,那么,这个减少的数量也不是很大的,所以也可以说明了,为什么生猪存栏数量的减少,而玉米豆粕的价格没有下跌,而继续上涨的愿因了!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简单说明几个原因:

豆粕:豆粕价格波动,除了受供求关系制约,还与贸易战、期货交易、汇率、全球气候波动、政府政策等方面影响,当前猪存栏减少,豆粕还上涨,主要是原因是通过前期下跌,43%豆粕由年前3500元/吨下跌到2500元/吨,几个月下跌超1000元/吨,豆粕本身就有一个价值修复要求;同时,近期贸易战明确要加征25%关税,期货市场趁机炒作,大幅上涨,厂家和贸易商跟风加大库存,带动现货上涨近500元/吨;上半年国内豆粕价格较低,出口增加,短期人民币贬值,抬高大豆进口成本预期,还有天气炒作等相关因素共振导致豆粕近期大涨。但豆粕价格最终受供需关系影响,猪存栏下降明显,需求减少,如果贸易战缓和,豆粕在6月中旬后重回下跌通道也很正常。

玉米:玉米主要受国内政策和需求影响,玉米当前处于新粮见底,拍卖粮开始上市阶段,近期上涨更多来自于国家拍卖粮底价大幅提高有关,这样就封锁了玉米下跌空间。短期看玉米上涨已到高位,近期将有所下跌,幅度在60元/吨左右,但下跌空间不大,随着国储玉米量逐年下降,种植面减少,中长期看玉米价格仍以上涨为主。


碧海晴空65


5月底,豆粕价格从2月份2500多元一吨,冲破3000元一吨大关,期货、资本市场豆粕行情看多,期货价格也在上涨,此番涨价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豆粕库存量大幅下降了,虽然生猪存栏下降了,但禽类、水产养殖异军突起,尤其是今年小龙虾养殖规模扩大了,做为优质蛋白饲料的豆粕,需求量大增。

豆粕沿海油厂总库存量61.33万吨,较去年同期115.13万吨减少46.44%,较2016同期减少20.6%,较2018年1——3月份的1225.94万吨下降77.3%。预计2019年全年进口美豆可能仅335万吨,较去年减少78.6%。豆粕和玉米今年缺口较大,豆粕较往年减少超过20%。

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美国大豆、豆粕期货市场也大幅涨价了。近期美国政府对华进口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市场对豆粕、玉米行情预期利多、乐观,投资热点,刺激了豆粕、玉米价格上涨。但最主要的还是豆粕库存量减少,玉米去库存基本完成了。

玉米拍卖价格上调200元/吨,刺激了5月行情小幅上涨,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受大豆扩种的影响,有所调减,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下降3.1%,黑龙江省下降15.8%,减少玉米种植面积1500万亩,辽宁播种玉米面积下降2.2%,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约90万亩,加上玉米、大豆种植补贴每亩相差200元,今年农民更多选择种植大豆。

今年玉米、大豆价格行情都不错,国家鼓励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西南地区稳定玉米种植面积,压缩“镰刀弯”地区、贵州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今年玉米总产量低于去年,加上港口玉米库存、临储玉米库存锐减,玉米缺口在6月份会进一步凸显,玉米价格在下半年还要上涨。

2019年农业农村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力争到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2022年达到1.5亿亩。大豆产业关系国家粮食安全,2019年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量的综合方案,将有效减少大豆外需,如果2020年大豆播种面积增加至933公顷,单产2025公斤/公顷,大豆总产量将增加18.7%,达到1890万吨,进口将减少2%,大豆自给率提高至16.96%。

做为农民要积极响应大豆振兴计划号召,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稳定玉米种植面积,豆粕库存量减少,我们可能把花生粕、菜籽粕利用一下,去找一下其它替代品,去找一下其他渠道进口豆粕、玉米。豆粕价格上涨,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南美大豆、玉米进入,玉米、豆粕库存问题会迎刃而解。

近期玉米、豆粕价格上涨,有市场炒作之嫌,4月份——7月份是我国进口玉米、大豆高峰期,后期玉米进口、大豆进口库存会增长的。


长江三农


个人观点认为4月初,全国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白糖和棉花甚至走出了一轮突破行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涨势未能延续。进入4月中下旬之后,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又进一步回归到低迷和调整的节奏中。不过,近期玉米期货稳中趋涨,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突破1900元/吨,运行于年内高点附近;玉米现货收购价也非常坚挺,无论是东北、华北主产区收购价还是港口报价都有明显的提升。

当前,非洲猪瘟疫情仍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农业农村部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由于生猪和可繁育母猪大幅下降,下半年生猪价格可能会上涨70%,从外国大量进口猪肉或称为将来一段时间的常态。生猪存栏量减少,势必造成饲料用玉米的大幅降低,同为饲料原料的豆粕价格已经跌到2500多块钱一吨,但为什么玉米价格能够保持坚挺,并且还有很多人看好未来玉米价

豆粕:豆粕价格波动,除了受供求关系制约,还与贸易战、期货交易、汇率、全球气候波动、政府政策等方面,当前猪存栏减少,豆粕还上涨,主要是原因是通过前期下跌,43%豆粕由年前3500元/吨下跌到2500元/吨,几个月下跌超1000元/吨,豆粕本身就有一个价值修复要求;同时,近期贸易战明确要加征25%关税,期货市场趁机炒作,大幅上涨,厂家和贸易商跟风加大库存,带动现货上涨近500元/吨;上半年国内豆粕价格较低,出口增加,短期人民币贬值,抬高大豆进口成本预期,还有天气炒作等相关因素共振导致豆粕近期大涨。但豆粕价格最终受供需关系影响,猪存栏下降明显,需求减少,如果贸易战缓和,豆粕在6月中旬后重回下跌通道也很正常。

玉米:玉米主要受国内政策和需求影响,玉米当前处于新粮见底,拍卖粮开始上市阶段,近期上涨更多来自于国家拍卖粮底价大幅提高有关,这样就封锁了玉米下跌空间。短期看玉米上涨已到高位,近期将有所下跌,幅度在60元/吨左右,但下跌空间不大,随着国储玉米量逐年下降,种植面减少,中长期看玉米价格仍以上涨为主。


大海的味道988


目前,生猪存栏量的确下降了不少,生猪的去产能化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也演绎的相当暴力,但是,猪少了,其它养殖品种却是快速跟进了。

据我了解,我自己身边的很多客户纷纷转行养了牛,羊,鸡,鹅,官方统计也称目前的牛羊以及鸡的养殖量出现了不小的涨幅。

肉类是食物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即便猪肉需求下降了,人们还是会改选其它肉类来补充优质蛋白。这些养殖项目也需要用到玉米豆粕这些饲料原料,所以即便是猪少了,玉米豆粕价格下降的理由也不充分。因为养殖其他品种也需要玉米豆粕作为饲料原料。



目前,我国和美国正在进行贸易战,中国政府暂时减少了玉米大豆的进口量,要知道,中国的玉米大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进口美国的,由于这些农副产品受到了贸易战的影响,导致了供应上的不足,所以出现短期内上涨的局面也在所难免。


猪病课堂


生猪存栏是下降,但牛羊存栏多了很多,家禽存笼数增长量也比以前多的多,所以玉米,豆粕消量也是增减不大。


张彰3


个人观点认为4月初,全国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白糖和棉花甚至走出了一轮突破行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涨势未能延续。进入4月中下旬之后,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又进一步回归到低迷和调整的节奏中。不过,近期玉米期货稳中趋涨,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突破1900元/吨,运行于年内高点附近;玉米现货收购价也非常坚挺,无论是东北、华北主产区收购价还是港口报价都有明显的提升。

当前,非洲猪瘟疫情仍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农业农村部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由于生猪和可繁育母猪大幅下降,下半年生猪价格可能会上涨70%,从外国大量进口猪肉或称为将来一段时间的常态。生猪存栏量减少,势必造成饲料用玉米的大幅降低,同为饲料原料的豆粕价格已经跌到2500多块钱一吨,但为什么玉米价格能够保持坚挺,并且还有很多人看好未来玉米价格呢?

老司机们你们觉得怎么看?


美丽厦门鹭岛


个人认为,现在种植玉米之类的农作物太少了,庄稼地里实在是没有收入,化肥、人工之类成本也太高了,辛苦一年,付出的得不到回报……

可能还有个原因,猪存栏下降,可别的家畜可能会大量上涨,像鸡、鸭这些都在增长……也大量需要玉米。


大头生活录


去年玉米种植率高导致库存大,所以粮库收的钱低,还有非洲猪瘟导致导致玉米采购量低,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