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面對美國的威脅,伊朗的策略:只要不戰,就是上策

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張召忠於2008年所著《下一場戰爭》。

國雖大,好戰必亡

為了研究空襲帶來的後果,美國一個具有保守傾向的基金會組織了來自五角大樓、國務院、國土安全部以及能源部的專家,進行了4個月的模擬試驗。在試驗中,美國軍隊對伊朗進行空中打擊;作為報復,伊朗切斷了對美國及其盟國的石油供應,封鎖了波斯灣石油通往歐洲、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海上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同時還加強了對伊拉克境內反政府武裝的支持,迫使伊拉克減少60%的石油出口。伊朗的報復行動將給美國和世界經濟正常運行帶來沉重打擊。計算機模擬顯示,一旦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將使世界石油價格增長一倍,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將在一個季度內下降1610億美元,並導致全國100萬人失業。

面對美國的威脅,伊朗的策略:只要不戰,就是上策

霍爾木茲海峽

在未來的伊朗戰爭中,美國可以痛痛快快地進行空襲作戰,問題是在空襲戰役之後,如果伊朗進行反擊作戰,美國準備好了嗎?比如,伊朗對美國設在其周邊200公里半徑以內的所有軍事基地和人員進行戰略反擊,美國怎麼辦?如果伊朗把反擊作戰的戰場擴展到伊拉克、黎巴嫩、以色列和阿富汗,美國又該怎麼辦?美國軍人可以痛痛快快地在伊朗上空扔炸彈,但因此而造成的後續反應卻能夠讓美國人民痛苦幾十年並且付出沉重的代價。對此,美國一直在權衡,拿不定主意。如果美國通過對伊朗戰爭得到的是一個芝麻,損失的卻是一個西瓜,那他又何必呢?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個伊拉克就讓美國消化了六年還沒有消化掉,比伊拉克塊頭兒更大、更加堅硬的這個硬骨頭美國能夠吞得下、消化得掉嗎?


“國雖大,好戰必亡”。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硝煙未盡,美國如再次點燃伊朗戰火,倘若這場戰爭再不能獲得勝利,美國有可能像二戰中的英國和德意日那樣,迅速喪失超級大國的地位而淪為二流強國。美國敢冒這個風險嗎?伊朗戰爭牽一髮而動全身,一著不慎全盤皆輸,美國要捅伊朗這個馬蜂窩還缺乏勇氣。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橫的最怕不要命的。美國空襲作戰不可能改變伊朗政體,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為了應對美國的進攻已經準備了30年,專門為美國準備了100萬人的敢死隊,他們頭上裹著黑色頭巾,僅僅露出兩隻憤怒的眼睛,腰上纏滿了雷管、炸藥和手榴彈,黑壓壓的人群在大街上像幽靈一樣遊動,這些人體炸彈讓美國人看了就膽戰心驚,還有膽量去招惹伊朗嗎?

伊朗為美國大兵挖掘了32萬座墳墓,聲稱讓美國人有來無回,直接送入預先挖好的墳墓。美國要是捅了伊朗這個馬蜂窩,可怕的馬蜂就會到處蟄咬美國人,可能是在伊朗、伊拉克、中東地區,也可能是在美國本土,更可能是在世界各地,美國本來就沒有安全感,到那時就更加危險了。一個四面楚歌的美國,到那時將會面臨怎樣的處境呢?

面對美國的威脅,伊朗的策略:只要不戰,就是上策

(來源:AP Photo / Khalid Mohammed)

伊朗不願引火燒身

伊拉克戰爭之後,尤其是薩達姆被絞死以後,美國敲山震虎的震懾戰略開始發揮作用,當年曾經與美國作對的一些國家開始回心轉意,被美國招安,主動修復與美國的關係。比如利比亞,強人卡扎菲突然溫柔起來,主動交出所有核武器研製設備和技術資料,表示決不再發展核武器,與國際恐怖主義一刀兩斷,並且恢復了與美國的關係,美國隨即把利比亞從“國際恐怖組織”名單中刪除。

朝鮮不斷玩弄兩種手法,一方面與美國保持接觸,參加六方會談;一方面繼續發展核武器,試射導彈,進行核試驗。2008年6月,朝鮮突然決定炸燬寧邊核設施,以此表示最終在核武器去功能化方面的決心和意志。此舉得到六方及世界各國的歡迎,對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顯然是一大促進。就在大家為朝鮮的做法叫好、韓國決定加強對朝關係的時候,朝鮮卻突然開槍射殺一名韓國女遊客,從而引發了一場危機。這種危機不但沒有化解,反而繼續深化,朝鮮拒絕就此事件進行調查,並驅逐在金剛山工作的其他韓國人員,致使雙邊關係再次陷入緊張狀態。在無核化問題上儘管後面的路還很長,還不知道朝鮮的葫蘆裡究竟裝的是什麼藥,但畢竟朝鮮的接觸模式是積極的。

利比亞和朝鮮的案例是值得伊朗借鑑的,伊朗雖然嘴硬,但關鍵時刻還是具有非常靈活的戰略舉措和外交手段,“英國水兵事件”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伊朗鈾濃縮活動正在大張旗鼓地展開,距離核武器的試驗成功還有相當遙遠的路可走,在這種關鍵時刻伊朗最需要的是時間,無論通過什麼方式,只要能夠與美國和以色列進行周旋,逃過一戰就是勝利。

另外,伊朗經濟目前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機,石油價格如此飛漲,只要不戰伊朗就可以乘機大發橫財。如果爆發戰爭,國內石油設施將被摧毀,石油資源將被佔領,石油通道將被控制,伊朗經濟肯定會大幅度下滑,人民生活質量將會大幅度下降,國內生存與發展將面臨嚴重挫折。所以,伊朗的戰略方針是:能拖就拖,能磨就磨,只要不戰,就是上策。

如果伊朗承諾完全徹底地停止鈾濃縮活動,同時永遠放棄發展核武器,戰爭就可以避免。也就是說,如果伊朗被美國招安,對美國言聽計從,戰爭就不會發生。伊朗核問題其實沒有問題,不要以為美國打伊朗就是替天行道,幫助全世界和全人類消除伊朗的什麼核武器。不是的,因為1998年印度進行核武器試驗的時候美國就裝著沒有看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輪到伊朗發展核武器了美國為什麼這麼不依不饒?

所以,核武器本身不是問題的核心,問題真正的核心是石油問題和地緣戰略問題。印度擁有核武器對於世界而言是一個災難,因為它會刺激巴基斯坦發展核武器,造成南亞核競賽。但是,對於美國而言卻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印度有了核武器可以牽制中國,美國省了很大的心,可以借刀殺人,卻傷及不到自己。伊朗則有所不同,如果它有了核武器將對美國、西方和以色列本土構成嚴重威脅,這是美國和以色列最為擔心的。

面對美國的威脅,伊朗的策略:只要不戰,就是上策

但是,伊朗多次公開表示,絕對不會放棄鈾濃縮和核研究。布什爾核電站是伊朗首個核電站,工程最初由德國的西門子公司於1975年開始建設,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停止。1995年俄羅斯與伊朗簽署協議,幫助其建設,造價10億美元,俄羅斯共向這一輕水反應堆核電站提供了82噸低濃度濃縮鈾。2008年6月29日,伊朗原子能組織副主席艾哈邁德-法亞巴克什稱,正在伊朗建設之中的布什爾核電站將於10月投入使用。

面對美國的威脅,伊朗的策略:只要不戰,就是上策

由此可見,伊朗勵精圖治30餘年核研究成果才初見端倪,如果任由西方國家將其扼殺在萌芽之中對於伊朗來講是難以接受的。所以,致力於核大國的發展建設目標已經形成共識,如果伊朗政權不進行更迭的話則很難改變。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即便是內賈德下臺了,宗教領袖的權威和意志也是至關重要的。

伊朗希望在不放棄核研究的前提下能拖就拖,因而與國際社會軟磨硬泡,打起了太極拳,因為時間對伊朗是有利的,越是拖而不決伊朗就越能獲得實惠,夾縫裡面求生存、避免惹火燒身是伊朗的基本策略。魚和熊掌都要兼得,鈾濃縮與和平發展一個都不能丟,伊朗的目的能夠得逞嗎?

——本文摘自《下一場戰爭》

華藝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