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呼啸山庄》哪个译本更好,更贴近原著?

一只特里独行的猪


《呼啸山庄》是一本经典小说,中文译本近四十个,其中比较著名的译本有梁实秋先生的《咆哮山庄》和杨苡先生的《呼啸山庄》,不过梁实秋先生的译本所著时间较早,现存版本多为繁体字版本,且语言形式为近代白话文,本人语言能力有限,对梁先生之作妄加评论有失偏颇,故选取杨苡先生的译本做着重点评,另选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宋兆霖先生的译本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方平先生的译本,进行三者之间的互相比较。宋兆霖先生的译本和方平先生的译本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各有其特色,希望通过本文的译本比较,使读者对《呼啸山庄》有更进一步认识。原著作者介绍 艾米莉•勃朗特,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艾米莉生活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此外,英国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不断采取高压手段,社会矛盾尖锐。 三.译者介绍: 杨苡 安徽泗县人。曾先后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南京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翻译,1949年后历任语文教师,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东方语文学院讲师,南京师院外语系教师。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之妹。 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译著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俄罗斯性格》、《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著有儿童文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方平(1921-2008)原名陆吉平。上海人。高中毕业后,入银行当职员,由业余自学走上文学翻译道路。建国后,历任上海文化工作社、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编辑,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部主任和学术委员,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同时担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主要译作有:《莎士比亚喜剧五种》〔英〕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宋兆霖(1928-2011)笔名雨林、林天水等。浙江金华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现为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省翻译协会、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有长篇小说《赫索格》、《奥吉·马奇历险记》、《最后的莫希干人》、《间谍》、《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呼啸山庄》、《简爱》、《鲁米诗选》等50多种。 版本分析 : 杨苡译本为译林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其更早的版本为人民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联合出版的1980年版。此版本译序本分交待了原著作者艾米莉的生平以及本小说的创作背景,并对小说情节进行了简要概括,选取部分内容进行导读。 方平译本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中国对外出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在2012年联合出版,其更早的版本为198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12年版本最大特色在于序言部分加入了大量对小说的分析:原著作者的背景,小说的艺术结构和主题思想,甚至还附上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地图。在艺术结构和主题思想这一部分分析得甚为详细,从两代人的感情,小说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思想。 宋兆霖译本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其更早的版本是2001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宋的这一版相对简单。省去了序言部分,只有一段简单的编辑说明。杨的译本相对异化,对全文的把握也更为准确,在“信”方面比宋和方的译本更高一筹。而宋和方的译文更加归化,语句更为自然,但有时也会出现“过译”或者“误译”的现象。三个译本各有特色,通过译本的对比也可以对原著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不过,个人认为三个译本都没有很好体现原著的语言特色。


千心沙罗


主流译本像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有田心和方平两个本子,个人认为方平老先生的本子吕胜一筹,更有原著韵味,海南出版社引进梁实秋先生译本古朴通俗,以译莎士比亚全集和大师级学者的功力译W.H,自是经典之作,此本书名独译作《咆哮山庄》,是台湾译界公认的善本。再有著名的就是杨苡先生的本子,这可谓大陆最早的全译本,得到巴金等人的赞赏,而且因译者为女性,更能理解艾米丽勃朗特的思想,比其他译本有明显优势,近年由译林出版社多次重版,是大陆流传最广的本子,也是本人接触的第一个W.H中译本(顺带一提,《呼啸山庄》这个译书名即是杨先生首创,以后大陆版本均沿用该译名),若再往下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张玲、张扬译本还可以。



对联诗词客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伦敦和纽约的顶尖出版社开始邀请克莱尔·莱顿为英美文学经典配插图,制作成新版本发行。莱顿的木刻插图版《呼啸山庄》便诞生于这一时期。莱顿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以求细节的精准,她认为既然数学家可以被视作艺术家,何妨艺术家可以同样被视作数学家。为了给托马斯·哈代的《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Harper & Brothers,1929)创作插图,莱顿前往多塞特郡的乡间住了很久,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背景,“以便让自己与威塞克斯的土地融为一体”。创作《呼啸山庄》插图的过程同样如此,小说诡谲、神秘的气氛牢牢抓住了莱顿的想象,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仿佛“住进了画眉田庄,化作了盘尼斯吞岩边缘锋利的岩石”。

《呼啸山庄》插图

在克莱尔·莱顿心目中,她一直把诗画双绝的威廉·布莱克视为偶像。不管是借助文字还是绘画,她笔下始终表达着这样的主题:在前工业化时代,乡间的男女老少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生气勃勃的景象与世界大战、经济萧条和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混乱与动荡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她来说,创作木刻画并非只是纯技术层面的行为,而是一种精神活动,艺术家依靠黑白分明的图像“创造了光”。通过风格强烈的线条和色调,莱顿着力表达的是大自然的包容、人与土地间难以割舍的纽带和茫茫宇宙的神秘莫测。精湛的技巧和优雅的笔触让她成为业界翘楚,正如剧作家保罗·格林(Paul Green)说的那样,莱顿拥有一项罕见的能力,可以描绘出“活生生的土地上活生生的人的尊严与诗意”,欣赏过莱顿的《呼啸山庄》插图,想必我们对这句话会有更好的理解。

克莱尔·莱顿插图版《呼啸山庄》初版于1931年,是她移居美国之前的代表作。原书为十六开本,共收入十二整幅木刻插图,印制精良,对版画细部的还原度高。此次推出的中文版本即根据伦敦达克沃斯出版社(Duckworth)的初版制作。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克莱尔·莱顿的文学和艺术遗产执行人戴维·莱顿(David Leighton)先生授予版权,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相关资料。文本采用杨苡先生的经典译本。杨先生的译本最初在1956年由平明出版社出版,此后历经多个版本变迁,风行不衰,影响了几代读者。

《呼啸山庄》

图书信息

策 划:草鹭文化

出 版:译林出版社

作 者:艾米莉·勃朗特

译 者:杨苡

插 图:Clare Leighton

图书介绍

通过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叙述了恩萧和林惇两家两代人的感情纠葛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本书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故事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不堪受辱和恋爱受挫,外出致富。回来后发现女友凯瑟琳已与地主林惇结婚,继而对地主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

经典译本


天下敦煌


《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是著名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作品,又被誉为世界十大优秀小说之一,中译本颇多,我统计了一下大概有30多个不同译本。主流译本像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有田心和方平两个本子,个人认为方平老先生的本子稍胜一筹,更有原著韵味,海南出版社引进梁实秋先生译本古朴通俗,以译莎士比亚全集和大师级学者的功力译W.H,自是经典之作,此本书名独译作《咆哮山庄》,是台湾译界公认的善本。

其它再有著名的就是杨苡先生的本子,这可谓大陆最早的全译本,本人读大学读的就是这个译本,当时就感到那个被压抑许久的庄园中,原来爱情的浪漫、热烈、迷惘和痛苦原来被女作家写得如此深切,又被杨苡先生如此传神地奉献给了国内读者。该译本曾得到巴金等人的赞赏,而且因译者为女性,更能理解艾米莉•勃朗特的思想,比其它译本有明显优势,近年由译林出版社多次重版,是大陆流传最广的本子。(顺带一提,《呼啸山庄》这个译书名即是杨先生首创,以后大陆版本均沿用该译名),若再往下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张玲、张扬译本还可以。以上是我认为所有译本中最能展现中译本W.H水平的几个版本,各有千秋,当然英语水平过关的亦可比照原著阅读。






舒骏


译林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