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四川农科院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护科技人安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积极响应动员,一声令下迅速到位;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一线奔跑倾力奋战;他们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他们就是省农科院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队员。

据了解,省农科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进步的排头兵、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三农”工作的重要智库、农业发展重要的人才基地,在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在省农科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听党号召,坚持“防疫攻坚,我先行”,做到“党员模范,我带头”,有序推进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全力防范疫情扩散,维护省农科院科技人员和居民的生命安全,全力保障科研工作顺利推进。

甘当先锋 织起疫情防控网

省农科院建院历史悠久,办公区域较为分散,且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办公区和家属区混合,居住人员较为混杂,加之时值春节假期,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增多,无形中增加了防疫难度。为更高效地推进防疫工作,“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成员聂仕洪主动请缨,带伤上阵,在工作中创新探索出了防疫工作“四步走”的方法。第一步,筑牢安全门,在各区域进出口设立固定防疫监测点;第二步,专人24小时值守,对进入人员及车辆进行逐一登记和体温测量,不漏一人;第三步,入户摸排规范管理,对三大办公片区,按照房屋入住率、住户往来史等具体情况细化到以“房间”为单位来排查,精确统计,及时上报;第四步,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对办公和住宿区的楼道、道路及垃圾房等公共区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毒工作。随着“四步走”工作法的广泛运用,截止2月26日,“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共计派出150人次,入户排查900余户,开展消毒作业80余次,确保全院疫情防控全覆盖,为全院工作的正常运转、干部职工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事无巨细 织起物资保障网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及时做好基础防护物资、消杀器具的保障工作,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成员阳圣莹、邓先平主要负责防疫物资采购工作,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场上的后勤部队。为了解决一线防疫工人物资匮乏的燃眉之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各供货渠道,坚决不漏过每一个可能的联系点。从大年初二开始,每天都冒着风险奔波于药店、超市等各个供货点,几乎跨越了整个成都,从五块石到将军街,从市中心到三环外,他们甘愿冒着被病毒传染的风险,购买和增补防疫物资20余次,搬运货物上千斤,为全院采购所需的防护、检测、消杀用品等防控物资,有效保障了后勤供给。

形式多样 织起舆论宣传网

共产党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作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中的老党员,吴永清每天都奔波在各单位、各楼道,张贴发放“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温馨提示”,以话家常的方式提醒居民做好防护措施,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群众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流动的宣传员”。自疫情防控战斗打响以来,“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始终把宣传引导作为工作的重要一环,采取张贴标语、发放温馨提示、发布“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服务中心在行动”系列报道、入户宣传、微信群、QQ群等多种形式,制发温馨提示宣传资料500份,发布各类宣传信息26条次,向群众传达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和知识,宣传防疫工作先进典型,树立良好导向,多渠道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斗争中来,营造了全民重视防控、科学防控的良好氛围,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战“疫”强大正能量。

细微之处守初心,关键时刻勇担当!以省农科院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全院15个下属单位后勤保障服务部门,近200余名后勤人员在危机之时挺身而出,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院党政的部署,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面,织密织牢抗击疫情的防护网,至今全院在职职工1172人、退休职工1324人,及其家属均无1人感染疫情,全面保障了春季科研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全院“战疫情、抓春耕、保供给”农业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据了解,目前,省农科院针对当前疫情期间全省春耕备耕面临的问题,提出春耕备耕工作及促就业、保供给、调结构对策建议100余条,及时报送省应对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并被采纳。小麦、油菜、豆类、果树、蔬菜、中药材等主要粮经作物的小春季节育种、耕作栽培、植保、资源环境科研工作已顺利完成。(记者程伯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