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恭城縣,因茶葉而得名,又因茶葉成為“長壽之鄉”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的東南部有一個縣,這裡的人民每天一早,就要喝一種自己熬製的油茶,甚至有些家庭,一天三頓飯都要喝油茶,這個縣最初的名字就因為茶而來。這個縣就是桂林市轄下的恭城瑤族自治縣。

恭城縣,因茶葉而得名,又因茶葉成為“長壽之鄉”

恭城縣

恭城在春秋戰國時期是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全國,設置了桂林郡,恭城這裡就屬於桂林郡的管轄範圍。此後隨著朝代的更替,恭城的歸屬多有變化,但始終未設縣。

隋朝末年,原來南朝梁國開創者梁武帝蕭衍的六世孫肖銑在巴陵起兵,佔據了南粵許多地方,恭城也在他的勢力範圍內。肖銑將平樂縣的一部分土地分出來,設置了一個縣,定為“茶城縣”。這是恭城縣的前身,也是恭城這塊土地上第一次設縣。

那麼為什麼取名“茶城”呢?

恭城縣地處崇山峻嶺之間,當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就在這群山之中生長著許多野生的茶樹,因此這個地方以出產茶葉聞名,就取名為“茶城縣”。唐高祖李淵於公元621年,出兵消滅了肖銑,考慮茶城境內有一條河名叫恭河,因此將茶城縣改為恭城縣。

恭城因恭河改名只是一種說法,另外還有兩種說法。

其一,茶城以出產茶葉聞名,朝廷便對茶城重重盤剝,施以重稅。甚至有傳說皇帝都要喝茶城產的茶葉。每年這些苛捐雜稅甚至無端的攤派壓得茶城人民喘不過氣起來。

宋朝時,茶城這裡出了一位大人物,名叫周渭。他曾經做到侍御史這樣的大官。周渭見家鄉人民因為要供應朝廷茶葉而被重重盤剝,十分不忍,便稍作改變,將茶城改為了恭城。

恭城縣,因茶葉而得名,又因茶葉成為“長壽之鄉”

恭城周渭祠

其二,避諱說。古代是很講避諱的,比如光武帝劉秀在位時,當時的秀才不能稱為“秀才”而改稱“茂才”。

據說恭城這個地方原來就叫“恭城”,但為了避諱一個人的名字改名為了茶城。這個人就是梁武帝蕭衍的子侄輩蕭恭。蕭恭當時擔任湘州刺史,他雖然貴為皇族,但治理地方,發展民生很有一套。他治下的湘州人丁興旺,百姓安樂。當時恭城屬於湘州管轄,為了避諱就改名為了“茶城”。後來蕭恭去世了,南梁也被滅了,也就不用避諱了。茶城人民為了紀念蕭恭,就將名字改回了原來的“恭城”。

當然這兩種說法都是一家之言,至於是否準確還要進一步考證。

不過,恭城的茶葉確實很早就出名了。恭城境內山巒疊嶂,常年雲厚雨多,人體很容易受瘴氣侵擾。因此當地人民非常喜歡喝茶。大約在唐宋時期,這裡的人民發明了一種新的喝茶的方法。就是將將純天然的茶葉、生薑、蒜米等原材料進行合理選擇調配,通過浸泡、熱炒、捶碾、熬煮、過濾等烹飪手法,製作出顏色綢黃鮮亮,滋味甘爽醇厚的油茶。

恭城縣,因茶葉而得名,又因茶葉成為“長壽之鄉”

恭城油茶

這種油茶可以驅寒祛溼,健胃醒脾。恭城人民一年四季喝油茶,難怪這裡有“中國長壽之鄉”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