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恭城县,因茶叶而得名,又因茶叶成为“长寿之乡”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的东南部有一个县,这里的人民每天一早,就要喝一种自己熬制的油茶,甚至有些家庭,一天三顿饭都要喝油茶,这个县最初的名字就因为茶而来。这个县就是桂林市辖下的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县,因茶叶而得名,又因茶叶成为“长寿之乡”

恭城县

恭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全国,设置了桂林郡,恭城这里就属于桂林郡的管辖范围。此后随着朝代的更替,恭城的归属多有变化,但始终未设县。

隋朝末年,原来南朝梁国开创者梁武帝萧衍的六世孙肖铣在巴陵起兵,占据了南粤许多地方,恭城也在他的势力范围内。肖铣将平乐县的一部分土地分出来,设置了一个县,定为“茶城县”。这是恭城县的前身,也是恭城这块土地上第一次设县。

那么为什么取名“茶城”呢?

恭城县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当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就在这群山之中生长着许多野生的茶树,因此这个地方以出产茶叶闻名,就取名为“茶城县”。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21年,出兵消灭了肖铣,考虑茶城境内有一条河名叫恭河,因此将茶城县改为恭城县。

恭城因恭河改名只是一种说法,另外还有两种说法。

其一,茶城以出产茶叶闻名,朝廷便对茶城重重盘剥,施以重税。甚至有传说皇帝都要喝茶城产的茶叶。每年这些苛捐杂税甚至无端的摊派压得茶城人民喘不过气起来。

宋朝时,茶城这里出了一位大人物,名叫周渭。他曾经做到侍御史这样的大官。周渭见家乡人民因为要供应朝廷茶叶而被重重盘剥,十分不忍,便稍作改变,将茶城改为了恭城。

恭城县,因茶叶而得名,又因茶叶成为“长寿之乡”

恭城周渭祠

其二,避讳说。古代是很讲避讳的,比如光武帝刘秀在位时,当时的秀才不能称为“秀才”而改称“茂才”。

据说恭城这个地方原来就叫“恭城”,但为了避讳一个人的名字改名为了茶城。这个人就是梁武帝萧衍的子侄辈萧恭。萧恭当时担任湘州刺史,他虽然贵为皇族,但治理地方,发展民生很有一套。他治下的湘州人丁兴旺,百姓安乐。当时恭城属于湘州管辖,为了避讳就改名为了“茶城”。后来萧恭去世了,南梁也被灭了,也就不用避讳了。茶城人民为了纪念萧恭,就将名字改回了原来的“恭城”。

当然这两种说法都是一家之言,至于是否准确还要进一步考证。

不过,恭城的茶叶确实很早就出名了。恭城境内山峦叠嶂,常年云厚雨多,人体很容易受瘴气侵扰。因此当地人民非常喜欢喝茶。大约在唐宋时期,这里的人民发明了一种新的喝茶的方法。就是将将纯天然的茶叶、生姜、蒜米等原材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通过浸泡、热炒、捶碾、熬煮、过滤等烹饪手法,制作出颜色绸黄鲜亮,滋味甘爽醇厚的油茶。

恭城县,因茶叶而得名,又因茶叶成为“长寿之乡”

恭城油茶

这种油茶可以驱寒祛湿,健胃醒脾。恭城人民一年四季喝油茶,难怪这里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