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藥材黃芩種植經濟效益好,如何防治病蟲害?

黃曉紅果果


剛好前兩天寫了一篇高於中藥材黃芩人工栽培的圖文《中藥材黃芩價格穩中有升,種植2年可採收,畝產效益高》,有很多朋友對這種中藥材的種植特別感興趣,有人諮詢種子的,也有人諮詢銷售的,關心最多的就是人工種植黃芩會不會發生病蟲害,以及怎樣防治,今天就在這裡來給大家說說中藥材黃芩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會發生哪些病蟲害,已及對這些病蟲害的防治。

黃芩葉枯病

1、症狀

葉枯病在高溫多雨的季節容易發病,剛開始的時候,從黃芩葉片的尖端或者是邊緣出現不規則的黑褐色的病斑,逐漸向葉片的中間延伸,導致黃芩發病葉片乾枯,嚴重時會蔓延呈一定面積的發病。

2、發病規律

黃芩葉枯病是由半知菌亞門、小菌核屬真菌感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絲體、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次感染源。第二年春季溫溼度適宜時,越冬的病菌開始生長蔓延,侵入到黃芩植株體內引起發病。高溫高溼有利於病菌滋生,發病最適宜溫度為30——40℃。菌核和菌絲可以隨雨水傳播,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的地塊危害程度嚴重。多雨年份危害程度嚴重,7——8月是發病盛期。

3、黃芩葉枯病的防治措施

(1)秋後清理田園:秋後黃芩植株枯萎,及時把枯萎的植株、殘葉進行清理,在空地焚燒或者遠離種植田地,使越冬菌消除。

(2)藥物防治:對於發病地塊,在發病初期,噴施1:1:120波爾多液,也可以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使用2——3次。

黃芩根腐病

1、發病症狀

種植2年以上的植株容易發生根腐病,土壤中的病菌侵染黃芩根部和莖基部,造成根部腐爛。嚴重時會在莖基部造成腐爛,形成水漬狀或是環繞莖基部的病斑,黃芩植株的莖、葉無法吸收營養和水分而發生下垂、枯死,感染的病株常自土面倒伏造成猝倒現象;如果植株組織已經木質化,地上部分表現為失綠、矮化和頂部枯萎,以至於全株死亡。

2、發病規律

黃芩根腐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鐮孢屬真菌,是一種土壤習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中或依附於病殘組織越冬,產生分生孢子或遊動孢子進行繁殖,在條件適宜時侵入黃芩植株傷口形成感染,通過水流或土壤進行擴散傳播,造成再次感染。天氣時晴時雨、高溫高溼、植株生長不良、地下害蟲活動頻繁、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施入未腐熟農家肥等,都可以加重病害的發生。

3、防治措施

(1)實行輪作,黃芩不能進行連作,一般要間隔3——5年進行一次輪作,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2)雨季注意排水,進行除草中耕,加強田間通風、透光管理。

(3)發病前噴施或灌根50%咪鮮胺錳鹽可溼性粉劑1200倍液、40%噻菌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間隔7——10天噴施或灌根1次,連續使用2——3次,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4)發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1%硫酸亞鐵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澆灌病株。

黃芩的根結線蟲病

1、症狀

發病初期植株衰弱,矮小、色澤失常,葉片萎黃,類似於缺肥營養不良的現象,以側根和鬚根受害較為嚴重,在側根和鬚根上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瘤狀物,也就是蟲癭,嚴重時蜘植株根部停止生長,形成腫瘤,根結,根部組織,壞死和腐爛。

2、發病規律

黃芩根結線蟲主要分佈在5——30釐米深的土層中,病苗調運可使線蟲遠距離傳播,田間主要通過病土、病苗、灌水和農事操作傳播。低溫20——30℃,土壤相對溼度40——70%有利於線蟲的繁殖和生長髮育,地溫超過40℃和低於5℃根結線蟲的侵染活動都很少,55℃以上,經過10分鐘幼蟲即可死亡,連作地塊發病嚴重。

3、 防治措施

(1)實行輪作,一般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5年或以上,切忌與易感病的藥材或其他作物輪作。

(2)選擇地勢高、乾燥、排水良好的地塊育苗或種植。

(3)出苗後5——7天開始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間隔10——15天一次,連續灌三次,可控制當年線蟲的危害,第二年4月中下旬繼續連續灌根三次;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每隔10天灌根一次,每年連續灌3到——次。

黃芩舞蛾

1、症狀和發生規律

是黃芩的注意害蟲,以幼蟲在植株葉片背面做薄絲巢,蟲體在絲巢內啃食葉片組織,是葉片只留下上表皮,在北方地區1年發生4代以上,10月份以蛹在殘葉上越冬,第二年羽化成蛾,經過交配,然後產卵孵化出幼蟲危害黃芩植株。

2、防治措施

(1)清理田園,處理枯枝落葉等殘株,消除越冬蟲體。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地老虎

1、症狀

比幼蟲危害黃芩苗,咬斷或咬傷黃芩根頸處,形成缺苗斷壟,造成減產,可以在土壤中找到蟲體。

2、防治措施

(1)發現斷株後,立即在根系周圍挖出害蟲,把將其殺死。

(2)危害嚴重,時用50%辛硫磷乳油700——1000千倍液灌洗土壤,成蟲可在夜間用燈光誘殺。

黃翅菜葉蜂

1、症狀

以幼蟲蟬食嫩葉、蛀莢,以蛀莢為主,葉片被害後成缺刻狀。初孵幼蟲多從果莢背面的夾縫處鑽入果莢內部,蛀食黃芩種子,高齡幼蟲從果莢正面注入取食種子,受害果莢逐漸變黑,一般正面留有圓孔。

2、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4——5代,幼蟲在黃芩陸續開花,結莢的6——9月份可蛀莢危害,黃翅菜葉蜂有轉莢危害的習性,一隻幼蟲可蛀害果莢6——10個,在高溫乾旱條件下有利於其發生。

3、 防治措施

用4.2%高氯甲維鹽乳油1500倍液,在黃芩果莢上噴霧,每隔10天再噴一次。

苜蓿夜蛾

1、症狀

以幼蟲取食,危害黃芩嫩頭,而後危害葉片,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吃光。

2、發生規律

黃芩栽植過密,管理粗放,田邊雜草叢生的地塊受害較重,反之較輕,多年生的重於一年生的,苜蓿葉蛾的天敵種類多,主要有螳螂,獵蝽、蜘蛛、白僵蟲、綠僵菌等。

3、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

(2)物理防治,蟲量少時,可用紗網、布袋等,順著黃芩植株頂部掃集,或利用幼蟲假死性,用手振動植株,使蟲落地就低消滅。

(3)藥物防治,抓緊在幼蟲3齡以前噴藥,噴施2.5%,敵百蟲粉劑,用藥量1.5——3公斤/平方千米,也可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

(4)生物防治,人工培育綠僵菌,製成綠僵菌孢子菌懸液,適當稀釋後噴霧防治,還可以保護和利用其他天敵進行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