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五岁孩子大人叫他做什么,他总是都不话听怎么办?

老白一说


三岁到五岁的孩子正是属于人生成长阶段的第一个逆反期,这个时候他们的大脑细胞即将发育到人生最高的活跃期,但是因为所见所闻所认识的有限,所以他们不能充分理解大人的情感和意思。

但是这时他们内心会认为自己“已长大了”,所以你不能用命令的口吻让他去做某事,而是说,“**,你已长大了,是不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啊?”

或是“**,…那件事该怎么去做呢?”

换种语气跟他说,他就会主动去做了。

我的大宝才三岁半,不但会帮我扫地,还会自己洗碗(因为他吃完饭我们早就吃完洗完了,所以他就自己洗自己的碗),还要帮奶奶包饺子,更是每天给爷爷洗脚,总之,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是他天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当然了,他现在吃饭要吃半小时以上,还要用奶瓶喝奶粉,有时也会气的我把他按倒在怀里狠狠的揍一顿。但是他也会认识到自己错了,会跟我说“对不起妈妈,我做错了”“对不起妈妈,以后不会再犯了”。

所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要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习惯,这样他们就会自己主动去做事情了。


恒o隐九


教育是门大学问,和孩子斗智斗勇,多看一些育儿百科,孩子有逆反心理!给你讲则小故事,一个小孩每次考的不好,他的父母不是打就是骂他笨蛋,孩子一次次越考越差,终于考到最后一名,那家长在绝望中干脆反过来想,既然这样,不妨换种心态试试,他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考了全班最后一名,太好了!”

听惯了训斥的儿子吃惊地看着爸爸:“你是不是有病了?”

当爸的说:“爸爸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会超过他了,他还有负担吗?所以,你只要往前跑,肯定就有进步!”

儿子大受启发。是啊龟兔赛跑乌鬼还能跑第一呢!于是,心情也放松起来,第二次考试就甩掉最后一名的帽子,继而跃居中游。

爸爸则每次都高兴地说:“太好了!你肯定有进步。”当儿子考到第六名时,爸爸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还差五个了。”

后来儿子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名。

写到这时我的心开始纠结了,原本五岁的孩子不该让你懂这么多,其实我家儿子就这样,一二再,再二三的放纵成这样了,现在上初二也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希望你在孩子的教育上多费点心,现在的付出就能得到孩子大了的回报!从娃娃抓起是没错的!我常对我儿子说:“我真想把你放弃,让你自生自灭,长到二十岁以后会怎样,成个反面教材。”

但我又不甘心,一直在教育儿子的成长路上蹒跚而行!有时我常想!我从头想到脚后跟我不应该摊上这么个淘气的儿子,但我还是“幸运”的摊上了!归根结底是小时侯没教育好!两个女儿乖巧懂事,也爱学习,我的也没费太多心。

孩子小时也许是天性,也许有随处,,像你两人的其中一个,但该教育还得教育,千万别放松,管孩子把握一个度吧!

有时想开了,一个家庭要是波澜不惊,尤如一滩春水,我儿子可能是那一剂调味品!


华叔家有儿女


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都遇到过,我来简单的说说吧!首先你要知道: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5岁孩子的年龄,家长的教育不要喊叫,只需要语气严厉即可。孩子执行力要靠平时训练的,配合一些奖惩方法提高他的积极性。大吼大叫的话,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影响的。孩子反着来有几种原因,看看有没有对应的,对症处理就好了。

1、孩子自主性,就想自己做。但是孩子小,很多事情做不到,或者在家长眼里你里面,他还做不了,可是怎么劝说都不好使。孩子自主性是正常的,而且也是他成长的自立、积极、上进很关键的成长阶段。当孩子做不到却还要做的时候,他其实只是想证明自己可以,或者满足好奇心。我们完成这两点就可以了。可以给他做示范,和他一起操作,给他一个替代性的类似的内容,或者给他一小步可以完成的,有难度的部分不让他做。举个例子:孩子一定要帮父母做饭,这个他的年纪实现不了。父母可以说,你先帮我摘菜吧,你摘我洗,我就会轻松很多,你帮了我大忙。孩子很容易认真的去摘菜。如果他还不会,可以告诉他,来,我先给你演示一下,然后你自己来,摘菜既不能浪费也要干净,我猜看过我做的,你一次就能学会。

2、孩子有气,故意的。尤其是和父母刚刚起了争执,紧接着父母要求什么, 他都很容易反着来,其实他就是在宣告自己的主权。父母要求他做什么,其实也是在宣告主权。所以其实父母和孩子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能更多同理孩子了。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要减少孩子反着来,一定要先和他刚才的情绪进行沟通。

比如我今天再给家长们讲“同理心”的课程时候,刚好一个孩子因为生病,不得不随家长身边,坐在课堂上。开课前,妈妈多次强调让孩子安静,孩子要求去玩,妈妈不允许,还把孩子硬按在椅子上。所以课程过程中,孩子心里面满是不满。课程中他咳嗽了两声,刚好是别的家长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咳完没有注意音量和妈妈说“妈妈我咳嗽了”,妈妈觉得有点尴尬,就让孩子闭嘴,也不许咳嗽。结果孩子咳嗽声更大了,频率也高了,从他的表情,其实我们看得出他是故意的。妈妈就感觉快要气炸了。后来我跟孩子说,“因为你想去玩一会,妈妈没有同意,你心里面很不舒服是吗?”他点头。“你刚刚咳嗽是不小心的,但是妈妈不让你咳嗽,你会觉得委屈对吗?”孩子说对。“其实如果是我,这个时候也会和你一样的心情,想给妈妈捣乱,谁让你冤枉我,还不让我去玩呢。”孩子笑了。“不过捣乱以后,那那就会让我们去玩了吗?”孩子摇摇头。“那现在我们所有课堂上的叔叔阿姨要一起做一个游戏了,你愿意参与进来吗?”“好呀好呀”那孩子很兴奋。于是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要先去处理孩子的情绪,这叫共情,把站在你对立面的孩子,拉回到你的team里,再重新梳理规则。

3、父母唠叨逼迫打骂,可能让孩子形成刻板印象。希望对你有帮助。可以的话采纳我呦,谢谢。

感谢大家阅读,觉得讲的还行,麻烦点个赞,谢谢!




骏马奔驰驰马思坠


大家好,我是客家人,有朋友问,五岁的小孩,怎么都不听话,很难教育。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分析一下,首先5岁的小孩子,本来心智就不成熟。要让他听话。这个是比较困难的。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他听话点?

想让一个小朋友听话,那得制定一些奖惩制度。小朋友也没有分辨好坏得能力,做的好不好,做的差不差,他也没办法分辨。从奖上做文章,小朋友更喜欢大家去表扬他,夸奖他。夸奖做的好,小朋友肯定很开心,天才是夸出来的。打骂都不能解决问题。他做的好,从精神上给他个鼓励。也可以物质上给鼓励,鼓励多了,小朋友也就听话了。小孩子,越打。越皮,越骂越是反叛,适当的鼓励,让小朋友变得更棒哟。你让他做一件事情,不管做的好不好,首先他有做,你就必须表扬一下他的行为。做的不足的地方,你可以在做完之后跟他说,你怎么做,可以做的更棒,慢慢的小朋友就不仅仅是听话了。事情会做的越来越有条理。最后祝小朋友健康快乐成长,天才是夸出来的。当然惩罚这块也是有的,比如限制一些游戏等,不能把惩罚做的太过。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觉得有道理得,给我一个赞呗


涯系正宗客家人


答:只谈男孩?

1、不同的人叫法不同。学前班老师叫他的名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叫他孙子、外孙子、孩子。父母叫他儿子。亲戚邻居朋友可以和他的家人一样称呼他的小名、昵称或爱称。所有的人都会叫他小朋友。在含有不满、冷意、恨意时,外人叫他小孩,也可能会骂小兔崽子,小王八蛋。(家人会骂小兔崽子)除此之外,还会有各种方言乡语。

2、要是不听话,老师会进行教育,效果不好就告家长。家长会进行教育或训斥,效果不好会打骂。而亲戚、邻居或外人一般会绕着走开,顶多会在背后指指点点,但不和家长明说,以免被说成和小孩一般见识。

3、要是惹了大祸,则外人一般是告诉警察,让家长受罚。

对题目还另一种理解:小孩总是不按大人要求去做,怎么办?

可能是大人以前太溺爱,小孩不知道所有人都应遵守相关规则,一旦不听劝会栽跟头。所以大人应该让他知道栽跟头的痛苦。但方法要适当。

也可能是身心发育不健全?那就要去看医生。另外,社会上有的机构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种“感觉统合治疗”,也可试试。但会有一定花费。


陈若V06


在2岁后我们发现孩子开始渐渐变得不听话,因为在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小想法了,所以孩子长到2岁左右的时候,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调皮,并且“犟”。对于这样的不听话,家长解决的方式很重要,因为大人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让他独自在一个屋子里呆一会,不要急于去说服他,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在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二、适当体验,有时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来是不正确的,这时,大人不妨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可以让他尝试,当他碰壁时,在给他讲道理,他也会乐意接受。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立规则时,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比如:如何坐好、如何摆放物品等。孩子的行为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不良的行为会逐渐演变成坏习惯。反过来也是一样,纠正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要给孩子一个时间,而家长要多一些耐心。若孩子不讲道理或有其他不当举止,家长不能任其发展,要随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若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耐心,孩子的不当行为很有可能会更糟。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耐心教导非常重要,最好不要用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尤其是2岁到6岁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我想首先是从心理上面,给他进行疏导,作为家长或者是老师,不能一味的惩罚,要进行鼓励教育,当他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的时候,对他进行鼓励,甚至赞扬,不能一味的在别人的面前,责备或者责骂,或者甚至进行体罚的教育,这样会出现恶性的循环。


青云湘雨


教育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教育关系关系着孩子的成长与未来,关系着家庭的希望,所以很多家庭把孩子的教育问题都非常重视,孩子听话则喜,不听话就焦虑,我认为大可不必焦虑。

首先,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叛逆期,五六岁这是一个叛逆期,十几岁又是叛逆期,叛逆期其实就是孩子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的时期,他们对于有些事表现了极大的好奇心,什么事都像要去尝试一下,动一下,摸一下,大人说话他已经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不要焦虑。

其次,孩子出现叛逆的情况和家长也有关系。家长总认为自己是家长,高高在上,认为我生养了你,就应该听我话。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识,不要简单粗暴的教育孩子。要用耐心,爱心,去正确的引导孩子。

再次,要分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五六岁的孩子好奇心很强,好奇心引导好了对孩子以后的求知欲,探索欲有很好的作用,一味的这不需做,那不许做,唠唠叨叨,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最后,要注意教育方式,平等看待孩子,充分尊重孩子,不要简单粗暴,也不要唠唠叨叨,更不要冷漠对待。

总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己正才能正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产生影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改清荫待我回


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一流的父母是导师;二流的父母是教练;三流的父母是保姆;只要有用心,会有办法的;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喜怒哀乐,你要和孩子交朋友,不要用暴力,不要用恫吓去管孩子,否则,他不会听你的话!


东乡阿当


其实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我们邻居家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孩。每当她任性耍驴时,她妈妈和妈妈的妈妈[笑哭][笑哭]总是束手无策,但孩子总是非常听我的话,我的办法是,一,孩子任性时设法转移她的注重力,二,平日无论答应孩子了什么都要兑现,兑现时必须提醒她你兑现了答应她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重承诺的习惯!


王可强


这个就必须管了,孩子8岁以前管不好,8岁以后就更难管了;得想一些办法激励他她,或者带些惩罚性的,一定要让他她知道这些事情是该我参与的,5岁的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思想了;如果激励也不行,比如说宝贝这个你能不能帮助一下妈妈呢?不是求是邀请他她学会参与,如果这样他她依然无动于衷。那就选择惩罚性的,对他她面上不理不睬,让他她知道大人真的生气了,让他她知道因为什么生气。面上不理不睬但是心中有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