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朝這麼多篡位的為什麼罵趙匡胤的人最多?

三國英雄曹操


這個問題存在問題,因為在歷史上眾多篡權奪位者中,趙匡胤恰恰是受到正面評價最多一個。

這是因為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得後周天下,整個過程基本上沒有流血事件發生(僅僅死了一個韓通)。奪權後既沒對前朝皇族進行屠戮,也沒對朝中文武大臣進行清洗,是最為溫和的。

同時趙匡胤建立的趙宋王朝國祚長久,雖然武功不昌,但經濟發達,文化燦爛,老百姓的日子最好過。

在史上有三個篡位者建立了影響深遠的大王朝,一個是司馬懿,一個是楊堅,一個是趙匡胤。

三個人當中,楊堅最是讓後世詬病。因為他得國最易,而殺戮最重。

其次便是司馬懿,得國不正,後代擾亂社稷,導致“五胡亂華”,讓華夏文明遭受幾近滅頂之災。



我的乾坤


如果比起楊堅,武則天和朱棣這幾人,可能確實是罵趙匡胤的人多些,畢竟趙匡胤篡權是對後周的孤兒寡母下手,而且還是自己的恩人的王朝,他這麼做,有些見利忘義。

但事實上真的是罵趙匡胤的人多嗎?筆者認為並不多。

他的篡位,幾乎是和平禪讓

周世宗柴榮是個公認的五代好皇帝,他在位5年期間,南征北戰,奠定了日後必將統一的局面,只可惜他在北伐遼國的時候,本來連打勝仗,卻因為突然生病而英年早逝。

他去世之前將趙匡胤的官職升高了些,而他7歲的孩子周恭帝柴宗訓即位。

周恭帝即位不到半年,北方就傳來北漢同遼國聯軍攻打後周,於是大臣們最終決策是讓趙匡胤領兵北上。

不想此消息並不為實,而趙匡胤領兵到了陳橋驛站,經過其弟趙光義和親信趙普等人的提議,發動了“陳橋兵變”。

這麼看來,此次的兵變,已經是預謀已久的事情,在他們班師回俯的時候,除了部分守城的將士被殺外,基本沒有殺任何人。

回到朝廷的大殿上,雖然有些大臣對此不滿,但也無可奈何,選擇稱臣。而趙匡胤對皇室成員,只要不反抗他都優待,基本都封侯,他還專門賜下了“丹書鐵卷”,也就是免死金牌,即使柴家人犯罪,他也不追究。

比起大部分的篡位者,趙匡胤算好的了,畢竟他發動的兵變,基本沒有造成什麼破壞,也沒出現什麼燒殺搶掠的事情,歷來的政變都是鮮血淋淋,他能善待前朝皇室,不可多見了。

趙匡胤為政延續了後周

趙匡胤的兵變有個好的地方就是他能更好地統治朝廷,加速了中原統一的步伐。

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不然憑藉當時他39歲的年齡,以及個人優秀的為政措施,他用不了多久就能統一中原,甚至遼國也有可能被他消滅。

但他死後,7歲的兒子即位,根本沒有什麼決策權,一般都是靠大臣們商討結果,如果後期形成了不同的黨派之爭,勢必讓朝廷形成外憂內患的局面,這樣的後周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五代十國就有不少是這樣被消滅的。

趙匡胤雖然比不上週世宗,但他當政後,確實延續了後周的一貫主政風格,雖然他征戰多年沒能統一中原,但最終結束了五代十國割據局勢的也是他趙家人,他的弟弟趙光義。

北宋能統一中原,確實依靠後周的前期奠定基礎,但也離不開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兄弟,他們都是親征的皇帝,對統一大業起了很大的作用。

試想趙匡胤不發動兵變,結局沒什麼意外都是朝廷形成不同的黨派,那樣只會讓後周無法生存,而柴家人很可能會在這樣的動亂中被殺死,因而趙匡胤的安排,已經算不錯了。

試問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是對還是錯?如果說它是對的,那麼對柴家人不義該如何解釋?如果是錯的,那麼後期能靠後周統一各方嗎?

歷史沒有對錯之分,罵與讚揚都是個人所好。


小吳閱歷史


趙匡胤能夠輝煌騰達,是因為得於皇帝的恩寵,而不斷加官晉爵,最後謀權篡位,做上皇帝的位子。趙匡胤雖是武將世家的後代,但到他這輩時,門庭已不振了。

趙匡胤行武出身,雖立有軍功,遠遠沒有達到“武功”功蓋天下,威懾群臣。是因為皇帝的寵信,統領兵權的。趙匡胤深受皇恩,卻不思答皇恩,竊取神器,謀權篡位,自立為皇帝。趙匡胤就是靠陰謀篡位的,從柴氏孤兒寡母手中奪取的江山。趙匡胤是用陰謀詭計篡位的,最得國不正的,讓世人瞧不起。世人瞧不起也就算了,但可不能有報應啊。非也非也,人算不如天算。

縱觀歷史即是使亂臣賊子篡位,也是戰功赫赫,武功蓋世,橫掃天下,威脅群臣。趙匡胤篡位完全是靠赤裸裸的陰謀,趙匡胤完全是忘恩負義之徒,損陰德最大的。看看趙匡胤的報應也非淺,趙匡胤的兒子下場都不好,這恐怕也是報應吧。趙二趙光義也善於搞陰謀,結果也有靖康之恥的報應。趙宋王朝起於從柴氏孤兒寡母手中奪取江山,最後江山又亡於孤兒寡母手中。這難道不是冥冥之中上蒼安排的報應?正印證了那句話,善惡到頭終有報,因果循環總不虛。


用戶6579727979


宋太祖陳橋之變,被將士擁戴當上了皇帝。北宋統一了中國。杯酒釋兵權,結束了大將篡權的亂哄哄的歷史。

趙匡胤是個溫和的帝王,實行文官知州的仁政。可惜燭光斧影中病逝,未能對歷史有更多建樹。

北宋富裕,卻一直生活在外族武力高壓之下。從沒收復遼朝當年侵佔幽州等十六州。外患始終存在,與金丶遼丶夏等戰事不斷,還延續到南宋。

宋朝從沒像大漢盛唐渴飲匈奴血、飢餐胡虜肉那樣橫掃西域如卷席,相反卻一再捱打丶貢賦。更有打了勝仗低頭賠款丶年年貢租之醜樣,更有靖康之難,兩個皇帝和整個皇室大臣被押赴大漠的大悲劇,北宋被滅了。

所以這一切,就是趙匡胤惹得禍,取消武將權力丶消弱邊關力量,馬放南山,武將休養。成全了趙家安逸自樂,卻毀了將士忠勇,邊防堪亂。民風疲軟,士氣渙散,異軍突起,國將不國了。

雖然趙匡胤不是北宋滅亡之魁首,但北宋一路敗績,人們只能怨宋太祖何以代周繼立呢?


夏雨風


其實吧,趙匡胤篡位在所有篡位者中是被罵的最少的。但回過頭來看,他是最惡劣的那一小撮。

首先我們先回顧一下趙匡胤所處的時代背景——五代。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裡,武將是沒有絲毫忠誠節操可言的,投敵叛主就是家常便飯。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件而已。甚至連“套路”,都和此前的郭威一模一樣。

雖然都是叛亂,但是趙匡胤是仁慈的。對原來的統治階級不但沒下死手(只殺了一韓通),還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在眾多的篡位者中,幾乎算是獨一份,所以名聲一直都不錯。

為什麼說他惡劣

正如題主所說,歷史上篡位的人很多,司馬懿,楊堅,武則天,郭威等等。但他們都是和當權者產生矛盾之後篡位,絕不存在像趙匡胤這樣負恩的。

如武則天,李顯都準備扶持韋皇后孃家了奪權了,她還不動手?如郭威,完全就是被逼上絕路,最後全家被殺光,所以他弒君也沒人說什麼。

趙匡胤就不同了,他本來根本就沒有造反的能力。他的官職是殿前司點檢,統帥的人馬只有禁軍中的三分之一。他也不像郭威一樣擔任樞密使,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他無權調兵,只有統兵權。

所以他謊報契丹入侵,由朝廷幫他在禁軍中選拔精銳出征,把自己的人留在開封駐守。然後就是陳橋兵變,火速殺回開封。可以說,他的篡位成功是建立在朝廷對他的絕對信任上。沒有人防著他,反而放權,一步步的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其性質就相當於王翦帶著60萬人出征,還沒出秦境就帶著人殺回咸陽篡位了。甚至要惡劣的多!

柴榮對趙匡胤有知遇之恩,當然,趙匡胤建立的軍功並沒有辜負他的提拔。即便如此,兩人私下裡的君臣之誼是不可抹殺的。柴榮剛去世,留下孤兒寡母,趙匡胤就玩一出兵變奪權,實在是說不過去。

好在,他放過了柴家,不惜以王爵厚待令其延嗣。世人只道其寬厚,反將其篡位謀反之事淡忘了。

歡迎下方討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看不見的角落


因為他們不懂歷史,認為宋朝以後軍事不如人,中原被外族欺負,源自於趙匡胤的收兵權,導致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軍力羸弱,

其實這個毛關係都沒有,明朝被外族吊打?還是清朝被外族吊打?還是現在被外國欺負了?要知道,北宋之後的一千多年裡,皇帝對軍隊的控制,都是趙匡胤模式,做出微小的變動。


講壇視頻


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帝王,他對中國歷史貢獻是很大的,他的雄才大略也是有據可查的,他的皇位雖然來得並不光彩,但是就因為這個不光彩,使得大宋王朝曾經創造了,當時全球GDP的2/3。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國泰民安和繁榮昌盛。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大宋王朝的繁榮沒有趙匡胤,是不可能實現的。我認為那些罵宋太祖的人,就像那些寧願相信三國演義也不相信三國志的人,是一樣的道理。就像陳勝吳廣高呼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他能帶領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他就應該是國家的英雄,歷史的豪傑。











赤子丹心16


不能這麼說吧嗯。也不是說罵他,最多這個事兒好壞都一半吧,罵她的人很多,但是嗯,稱讚的也是很多。罵他的原因主要什麼啊?因為趙匡胤辜負柴榮的信任了。沒有柴榮額,根本就沒有趙匡胤什麼事情,現在主要就是這方面的事情。

大家比較同情柴榮和後周。因為後周太祖郭威又能拿很大的同情分,是個好皇帝。又身世太悲慘,為了國家百姓穩定,連殺他全族的也放過,又能拿很大的同情分,

這就是大家有些看不慣趙匡胤了,因為吃相有些急切了些。。



鄉村六月和老撾瑪蘿拉


歷史上篡位的人很多,楊堅篡的是外孫的皇位,同時也是恢復漢人江山,所以罵的人不多。趙匡胤是在國無戰事的情況下,謊報軍情,欺負柴家孤兒寡母,太不厚道。


正經的知識


感謝提問。

導讀

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之君,但是他的皇位卻是從後周柴氏手中篡奪而來。而且北宋建立之後重用文臣,打壓武將,使得兩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面對遊牧民族完全處於劣勢,並且還導致了靖康之恥的發生,這是導致趙匡胤被罵的主要原因。

後周世宗柴榮

唐朝以後,中國進入了一段相對混亂的時期,五代十國。這一時期,出現了我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兒皇帝石敬瑭,也有為了官位不惜以妻女為代價的官場不倒翁馮道,而柴榮絕對是五代十國一等一的明君。

柴榮是郭威的養子,郭威死後,後周的皇位便由柴榮繼承,這種情況放在現在決對是要上法院對簿公堂的。

柴榮繼位後,勵精圖治,整頓軍治,迅速發展出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除此之外,他重複了歷代明君做過的事,整飭吏治,輕徭薄賦,興修水利與民休養。重視文化建設,激勵民間獻出藏書,充實國家館藏。

柴榮在位時,多次組織軍隊征討南唐、後蜀等國,為後來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柴榮在征討遼國時,用時四十二天,就收復三關三州,震動遼國朝野。

然而在準備奪取幽州時,柴榮一病不起,不久之後便撒手人寰。 柴榮死後,其子周宗訓即位,趙匡胤欺負周氏孤兒寡母,奪了柴氏江山。

趙匡胤的忘恩負義

東漢末年,曹操父子奪權是水到渠成,擺明了就是要奪你漢室江山,同樣的,司馬氏也是這樣篡位曹魏的。

南朝劉裕也是手握大權,立有戰功無數,要能力有能力,要手段有手段,篡位屬於力挽狂瀾。隋文帝楊堅本身就是皇帝的岳父,皇族宇文氏針對重臣一一翦除,如果不是皇帝病逝,楊堅很可能也會被幹掉,所以他篡位也是意料之外,更何況楊堅建立的隋朝文治武功都達到了極致,絕對不是區區弱宋可以相比的。


再看趙匡胤,篡位本身就是他自己謀劃好的,趁主上年幼,欺負人家孤兒寡母。但是趙匡胤非要說自己是被逼無奈,典型的想要立“貞節牌坊”。

北宋的基業基本上都是柴榮在的時候辛辛苦苦打下的,趙匡胤完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桃子,竊取後周的勝利果實。

趙匡胤曾經承諾善待柴氏後人,但是柴榮的嫡系後代幾乎是莫名其妙的全部死亡。搶了人家的財產,還把人家的嫡系後代幾乎都滅了,只剩幾個旁支,實在不知道承諾為何物。

趙匡胤完全就是利用了柴榮對自己的信任,在皇帝更換之際陰謀上位。

宋朝太弱了

縱觀歷史上幾次篡位,都是後來者比前面要更強,宋朝明顯是個例外,甚至北宋都算不上大一統王朝。

司馬氏篡位曹魏之後,西晉依舊是當時最強大的勢力,最終一統天下。楊堅以隋代周,隋王朝的強大更在後面的李唐之上,震懾周邊。

但是到了宋朝,直接讓人無法直視。趙匡胤害怕自己篡位的一幕在自己手下大將裡面重演,自導自演了一幕杯酒釋兵權,武人的地位降到了歷史最低。朝中文臣當道,甚至專門管軍的樞密院都是文臣當家,外行指揮內行,以至於宋朝在對外開拓上少有成績。


百多年之後的靖康之恥更是讓北宋成為了一個笑話,弱宋之名就此奠定。

結語

世人罵趙匡胤居多更多的還是因為北宋的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趙匡胤的竊國行為使他不能完全信任武將,這是北宋弱到極致的根源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