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服裝裡的中國:穿出來的13706億元

服裝裡的中國:穿出來的13706億元

  服裝市場的演進

  1978年的初春,乍暖還寒。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你只會看到三種顏色:藍、灰、黑。如果有人穿上稍微鮮亮一點點的顏色,定會引人側目。

  3月19日,皮爾·卡丹帶著12位法國姑娘,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辦了一場小型“觀摩會”。金髮碧眼的模特在臺上舉止隨性,臺上裙袂翻飛的斑斕與臺下的藍、灰、黑形成鮮明的反差。她們忽而向著觀眾區撩開衣襟,驚得觀眾們向後躲閃。

  這可能是改革開放之後,在中國辦的第一場時裝走秀。西方模特們撩動的衣襟裙襬,第一次在大眾心中掀起了服裝變革的猛浪。

  20世紀80年代,春潮湧動。

  沿海是最先感受到這股浪潮的。寧波的雅戈爾,最初是蝸居於戲臺子地下室的小作坊,名為“青春服裝廠”。這個廠擁有的所有工業設備,就是幾臺家用縫紉機,職工自帶的尺子、剪刀、凳子。主要業務就是幫別的廠加工背心短褲、袖套。

  福建晉江的勁霸男裝,是農民洪肇明拆下兩扇門板,在現在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條件下,開始白手起家創下的品牌。

  進入20世紀90年代,利郎、七匹狼、報喜鳥等品牌如雨後春筍,相繼出世。而隨著改革開放,嵌入世界市場,中國首先變成了世界的服裝工廠。

  1994年,中國成為世界紡織服裝第一大出口國,佔據全球紡織品服裝比重的13.2%。代工廠的成熟,加速了國內服裝的崛起。

  21世紀開啟了第一批紡織服裝龍頭的上市潮。鄂爾多斯、七匹狼、鴻星爾克、安踏、波司登、美特斯邦威、特步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都在短短十來年內強勢佔領市場和用戶心智。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西方市場一片慘淡,這對中國紡織服裝的出口貿易產生重創。但中國廣袤市場與內需的巨大潛力,正在被點燃。

  同年,淘寶商城誕生,京東從3C切入全品類,唯品會成立,第一次在中國用品牌特賣激活了服裝市場。

  實體零售還在兇猛擴張,線上已經扣動扳機。電商狂飆突進,而服裝一直是網購電商參與度最高的品類。

  2009年服裝網上零售同比增長97%,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150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640億元。

  服裝,線上線下價差大,作為最直接的面子消費,品牌認知度高。如何能在一定的預算下,買到“有牌子”的服裝,是精明的中國消費者最看重的。唯品會精準地擊中了這一心理。據易觀的數據報告,電商特賣的細分領域,在2008年到2014年增速一直快於整體網上零售增速。

  服裝市場的一輪輪變革,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市場。技術改變的,是消費者與品牌產品之間的距離;恆久不變的,是不斷追求人民內在需求。


  六大服裝消費趨勢

  中國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浪潮疊加,讓中國消費者快速完成了西方大眾百年完成的大眾服裝消費升級,為各個維度的品牌帶來了爆發的契機。電商平臺的創新是一筆濃墨重彩,帶來了迥異於西方歷程的發展速度。

  巨量的中國服裝市場在2018年零售額達13706.5億元,包括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但是2019年,再次發生新變。

  首先,整體市場增速放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月至7月,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總額6174億元,同比增長11.9%。較2018年同期17%的增速,回落5.1個百分點。

  其次,三四線下沉市場增速加快,成為服裝內銷市場的巨大亮點。

  那麼,機會在哪裡?我們通過對消費市場的觀察總結出六大服裝消費趨勢。以下,感謝作為國民服裝消費首選平臺之一的唯品會提供的內部數據。

  趨勢一:長尾市場成為增長點,消費平權向縱深發展

  消費平權有四層含義:品牌平權、下沉平權、性別平權以及年齡平權。

  1.品牌平權。單純性價比時代正在過去,消費者願意為更高的品質和品牌支付溢價,唯品會平臺上,童裝、高單價男裝、保暖羽絨服等品牌服飾,消費單價都在大幅上升。

  2.下沉平權。唯品會數據顯示,眾多服裝品類的消費勢能正在釋放。比如,羽絨服、高價男裝、童裝、爸媽裝,下沉市場都在顯示出超過一二線城市的強勁增長。服裝電商下沉,窗口契機仍在。

  3.性別平權。中國社會存在很多關於性別的潛在觀念,而這些,正在服裝消費中被拉平,去性別化。比如,奶爸購買童裝增速超寶媽;男裝的消費人群中,由女性完成購買的比例較高,但高價男裝大多由男性自己剁手下單。

  4.年齡平權。體現在爸媽裝銷量的大幅提升。

  趨勢二:童裝消費成為新機遇

  父母越年輕,越愛買童裝。隨著“90後”開始為人父母,童裝銷量激增。而且近三年,童裝在“90後”“95後”中的銷量增幅遠大於在“70後”“80後”用戶的銷量增幅。

  2018年,童裝在男女用戶中的銷量漲幅在20%~30%。

  奶爸網購也瘋狂。近兩年,很多奶爸喜歡在網購、短視頻平臺買零食,不是給寶寶吃,而是給自己吃。打扮孩子也不再是寶媽們的專利,奶爸用戶買童裝更加豪氣。

  近三年,唯品會平臺的童裝件單價在男性用戶中增長明顯。對比2017年,2018年漲幅為9.45%,大於同期童裝件單價在女性用戶中的漲幅。

  趨勢三:“他經濟”崛起:奶爸購物也瘋狂,中產男剁手為自己

  有人說男人消費力不如狗。這正在成為落後觀念。現代男人都捨得為品質剁手,而且很有實力為品牌剁手。

  高價男裝(即商品價格大於等於500元)正在佔據男性衣櫥的半壁江山。2017年增長率為18.99%,而2018年,高價男裝增長率為28.59%。同時,高價男裝的購買者多為男性自己。

  對比2017年,2018年高價男裝在男性用戶中銷量增長為16.24%。近三年,高價男裝在“70後”“80後”中銷量增幅逐年增大,但在“90後”“95後”中,銷量則逐年減少。

  現代男人,一邊成熟一邊精緻。

  下沉市場,也是“他經濟”的潛在藍海。高價男裝在所有線級城市中銷量增幅逐年增大,但其中,四五六線的增幅比一二三線的增幅大。

  趨勢四:被營銷忽視的“一代人”,爸媽也愛美

  只要家裡有老人,就很容易留意到我們身邊的大爺大媽們,穿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花哨。

  進入2020年,意味著“70後”開始邁入50歲的銀髮人群,“60後”大多將迎來退休或已經退休。他們大多形成了用手機娛樂和網購的習慣,這一群體正在成為互聯網和電商下一個潛在的增長點。

  補償消費正在成為趨勢。何為補償?就是兒女想要補償父母,銀髮一代想要補償自己,享受消費。而服裝,則成了最為顯性的一種補償方式。

  從2017到2018年,爸媽裝銷量大幅提升,銷量增長142%。同時,爸媽裝在男女用戶的增幅旗鼓相當。

  唯品會平臺的爸媽裝,在現代年輕人,尤其是“90後”“95後”用戶群體中保持巨大增長,其中在“90後”用戶中的銷量漲幅為171.22%,在“95後”用戶中的漲幅為186.04%。可見,爸媽裝成為年輕人進行“補償消費”的一大表現。

  唯品會數據顯示,爸媽裝在四五六線城市的銷量增幅,遠高於一二三線城市,可見越下沉,需求越旺盛。這鮮明展示了電商尤其是特賣電商的優勢:品牌平權和價格平權。

  趨勢五:中國人民越來越怕凍,命都是羽絨服給的

  近三年,羽絨服的銷量大幅提高,且單價增幅快。2017年羽絨服增長率為35.09%,2018年為52.92%,每件單價增幅為12.09%。

  “90後”繼前兩年枸杞保溫杯風潮後,開啟了羽絨服保暖大法。近兩年銷量漲幅都在50%左右。2018年單價增長達到12%。

  趨勢六:服裝消費更精明,“成分黨”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繼護膚美妝品類後,服飾穿戴品類也逐漸颳起了一股成分之風。以羽絨服為例,90絨、95絨在唯品會平臺上的搜索量激增。

  現在選購羽絨服,消費者的關注會聚焦在含絨量(即羽絨裡面絨的佔比)這一參數上,雖然羽絨服填充物包括“羽”和“絨”,但真正起到保暖效果的是絨,而90絨、95絨的意思是羽絨股中絨朵比例高達90%、95%。

  唯品會上,經典羽絨服品牌雪中飛一款低至99元的90絨輕羽絨服已然成為爆款之一,成分黨最看重的充絨指數和極致性價比,讓這款輕羽絨服賣出了數萬件。

  服裝的變化,是改革開放浩浩蕩蕩歷史中,最旗幟鮮明的自我表達。

  2001年,20位各國領導人身著大紅或寶藍的中式對襟唐裝,在上海APEC峰會亮相。一時間,唐裝受到全世界追捧。而今,“90後”“95後”正在為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網上定製最合身的老年情侶裝。更多設計師品牌跟著電商進入大眾視野。

  選擇越來越多,內需增速放緩,長尾市場需求顯現,快時尚、特賣模式、定製化、長期品牌,這幾個特徵將體現出巨大的勢能。在美國、歐洲等國家、地區的線上線下,輕奢和特賣的風靡,已經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