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比打骂更让娃害怕的是妈妈的这几个动作,别不信,会影响他很多年

一个妈妈跟我说,都说孩子在3岁后就不要打了,那他3岁前我可以打他吗?可能这个妈妈表述的意思让大家费解,她的意思其实是这样的,孩子在3岁前没有记忆,打他一顿也不会记恨父母,这样的管教方式更直接一点。我的回答是坚决反对,父母习惯性的动作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改变吗?打孩子已经打习惯了,还管他是3岁前还是3岁后吗?

比打骂更让娃害怕的是妈妈的这几个动作,别不信,会影响他很多年

父母最初管教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很多年,哪怕是孩子成年后,曾经的记忆也会一直存在于脑海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长大后还记得被父母惩罚时的场景,简直就是现场还原,甚至当时紧张的气氛,父母的眼神都记忆深刻,尤其是妈妈,作为孩子最亲近和信任的人,就更不要在孩子脑海中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他们最害怕妈妈在生气时做这几个动作,真的比打骂还要严重。

不理孩子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小时候发生的这么一件事,她已经不记得是因为什么淘气惹到妈妈了,妈妈竟然把他扔在家里出去了,他和奶奶在家里等了好几个小时,直到爸爸回家了妈妈也没回来,后来爸爸给姥姥家打了一个电话,原来妈妈回娘家了,一住就是好几天,回来的时候,朋友看到妈妈已经丝毫不生气了,可是她却对这件事记忆深刻,从此再不敢惹到妈妈,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在妈妈不在的几天几夜里,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煎熬,他宁愿妈妈冲她发一顿火,过后还可以扑进妈妈的怀抱里撒娇,这种冷暴力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真的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比打骂更让娃害怕的是妈妈的这几个动作,别不信,会影响他很多年

说孩子的全名

这是我的经历,可能已经养成习惯了,只要妈妈连名带姓喊我的名字,我心里就一激灵,赶紧想想是不是又犯错了?直到现在,如果有同事喊我的名字,我也非常不习惯,哪怕他叫我小刘呢,我也不希望有人喊我的名字,这就是妈妈留给我的阴影,已经不记得是因为什么事让妈妈养成这样惩罚我的方式,冷冷的语气,冰冷的名字喊出来,我就要绞尽脑汁自我反省,关键是反省不出来妈妈就会一直这样叫我,你说恐怖不恐怖?

阴郁的表情

妈妈生气了也要温和而坚定地指出孩子的问题,最好不要表现出任何反应负面情绪的面部表情,可以严肃,可以板着脸,但就是不能皱着眉头、表现出厌恶的眼神,最好的教育永远是温和而坚定的,孩子从妈妈的话语中就能听出警告的意味,但是阴郁的表情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控制不好自己面部表情的妈妈,传达给孩子的负面情绪永远比自以为的要多的多,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训斥孩子的时候拿个小镜子看看自己的表情,说不定自己就会吓一跳吧。

用手指着孩子

很多妈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会用手指着孩子,这种动作带有明显的“居高临下”,很多孩子也会用手指着别的小朋友,这是非常不礼貌的,“指指点点”、“指手画脚”都是贬义的成语,也很形象地说明了拿手指人是一种挑衅行为,也是一种“唯我独尊”的优势心理,妈妈教育孩子,要跟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上,才能让孩子信服,也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永远把自己放在大家长的位置,等孩子长大后,也会反抗父母,长大后也会极度讨厌这种行为。

比打骂更让娃害怕的是妈妈的这几个动作,别不信,会影响他很多年

还是那句话,最好的教育是温和而坚定的,所有好的教育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生效应,您做到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