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曾經數萬百人瘋傳的喬布斯演講,但喬布斯沒告訴你的是?

曾經數萬百人瘋傳的喬布斯演講,但喬布斯沒告訴你的是?

曾經數萬百人瘋傳的喬布斯演講,但喬布斯沒告訴你的是?

導語:

在創立他那夢幻公司(蘋果)之前,喬布斯是個有點矛盾的年輕人:他追求心靈上的啟迪,而接觸電子行業不過是為了賺點快錢......

喬布斯迫不及待地抓住這個賺大錢的機會,開始四處借錢、籌集啟動資金。正是這個不期而遇的“蘋果”砸中了喬布斯的腦袋——蘋果公司誕生了:

喬布斯他們的計劃很謹慎,都是些小打小鬧。他們並不夢想著改變世界——蘋果公司的誕生並不是出於激情和夢想,而是出於一個幸運的轉機,是“小打小鬧”結出的意外的碩果。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


01

2005年6月,史蒂夫·喬布斯站在斯坦福體育場的講臺上,準備向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們發表演講。主題是自己人生中的經驗教訓。演講進行到大概三分之一處時,喬布斯提出了下面這條建議:

你需要找到你所愛的東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下來。

演講結束時,全場起立鼓掌。雖然喬布斯的致辭涵蓋若干不同的經驗教訓,但他強調“要做自己熱愛的事情”這一點,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

不久,一份非官方的演講視頻被放到了視頻網站上,之後像病毒般傳播開來,並且獲得了超過350萬的點擊量。後來,斯坦福大學官方發佈的視頻又獲得了300萬的點擊量。

人們對這兩個視頻的評論集中在“熱愛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上,總結起來有下面這幾種反應:

● 最寶貴的經驗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追隨內心的激情……人生苦短,不能一直做著自以為必須得做的事情。

● 追隨自己的激情——人生是給活著的人的。

● 激情是生活的動力。

● 對自己的工作懷有激情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停下來。阿門。”

換句話說,在聽到這份演講的數百萬觀眾當中,很多人興奮地看到,喬布斯這位打破常規思維的大師認同了一條我稱之為“激情假設”的誘人的熱門職業建議。

激情假設認為,要獲得職業幸福,關鍵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後找到一份與這種激情相匹配的職業。這個假設是當今美國社會最老生常談的話題之一。

我們這代人有幸可以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但從小耳邊就充斥著這種信息:要崇拜那些勇於追隨激情的人,而同情那些安分守己、循規蹈矩混日子的人。

02

但這種假設既是錯誤的,也是有潛在危害的。這種信息無孔不入。要是不信,下次去書店時,你可以花幾分鐘時間瀏覽一下“職場建議”書架,沒一本書不在推銷這種激情假設。

這些書有著諸如《職業匹配:連接自我和理想工作的橋樑》《做自己:透過人格類型奧秘,發現屬於你的完美職業》之類的書名,並且許諾只需要做幾個人格測試就能找到夢寐以求的工作。

最近,一種更具殺傷力的新型激情假設正傳播開來。它絕望地聲稱:就本質而言,傳統的“隔間式工作”是糟糕的;而且,在激情的要求下,個人得自謀生路。這些書有著類似《逃出格子國》這樣的書名。正如一條評論所描述的,

這本書“教了一些小竅門來哄自己開心”。

此類書籍以及成千上萬的全職博主、專業顧問,以及繞著職場幸福的核心問題打圈圈還自稱大師的人,全都兜售著同樣的內容:要想幸福,你必須追隨自己的激情。

正如一位出色的職業規劃師告訴我的,“做自己愛做的事,錢就來了”,這已經成為職業諮詢這行實際的座右銘。

這裡存在一個問題:撇開這些讓你自我感覺良好的口號,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像喬布斯這樣有激情的人物真正是如何開始自己的事業的,或者問問科學家們能夠影響職業幸福感的究竟是什麼,那麼問題便不那麼簡單了。

你會開始發現一些不對的苗頭。稍加推敲,看似言之鑿鑿的激情假設便土崩瓦解。最後,你會不安地認識到:“追隨自己的激情”或許只是個糟糕的建議

假如你在蘋果公司創立前見過年輕時的喬布斯,可能就不會把他歸為熱衷於創立科技公司的人。喬布斯曾就讀於裡德學院(Reed College),這是俄勒岡久負盛名的文科“飛地”。

上學期間,他留起了長髮,並且養成了光腳走路的習慣。與同時代的其他科技先知不同,學生時代的喬布斯對商業和電子都不怎麼感興趣,而是喜歡研究西方歷史和舞蹈,還對東方神秘主義有所涉獵。

曾經數萬百人瘋傳的喬布斯演講,但喬布斯沒告訴你的是?

03

入學一年後,喬布斯輟學了,但仍在校園裡待了一陣子:睡在地板上,去當地的克利須那神廟蹭飯吃。他的特立獨行使其成為一個校園名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朵“奇葩”。

傑弗裡·揚在1988年出版了一本調查詳盡的傳記《史蒂夫·喬布斯:過程即是獎勵》。他在書中寫道,喬布斯最終厭倦了靠救濟生活,並於20世紀70年代初回到加利福尼亞的父母家中,給自己在雅達利找了一份夜班工作。

這家公司之所以引起他的注意,是因為他們登在《聖何塞信使報》上的廣告寫著“好玩又賺錢”。在此期間,喬布斯把時間都花在了雅達利以及大同農場。他曾幾個月沒去雅達利上班,而是去印度進行一場托缽僧式的精神之旅

一回到家,他便去了附近的洛斯拉圖斯禪修中心,開始認真修行。1974年喬布斯從印度返回之後,當地一名叫亞歷克斯·卡姆拉特的工程師(也是一名企業家)開了一家叫接入電腦的計算機分時服務公司。

卡姆拉特找來史蒂夫·沃茲尼亞,想設計一個終端設備,用來讓客戶接入他的中央計算機。與喬布斯不同,沃茲尼亞克是個真正的電子高手,他痴迷於科技,而且在大學裡系統地學過相關知識。

不過,另一方面,沃茲尼亞克對商業一竅不通。於是,他讓老朋友喬布斯來處理相關的細節安排。一切進展得很順利,直到1975年秋天。那個時候,喬布斯離開了一段時間,因為他要去大同農場。可惜他沒告訴卡姆拉特這件事。等回來時,他的位置換成了別人。

講這個故事的原因是,這些行為並不常在熱衷於科技和創業的人身上出現,然而此時距離喬布斯創立蘋果公司不到一年。換句話說,在創立他那夢幻公司之前,喬布斯是個有點矛盾的年輕人:他追求心靈上的啟迪,而接觸電子行業不過是為了賺點快錢

就在這一年的晚些時候,帶著這種心態的喬布斯偶然迎來了他的人生轉機。他注意到,當地的計算機迷興奮於套裝電腦的出現,這些發燒友們可以在家裡組裝電腦了。

對於這種令人興奮的事物,不止他一個人注意到其發展潛力。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哈佛大學學生看到雜誌《大眾電子》的封面上出現了第一臺套裝電腦,後來,他成立了一家公司來給新機器開發一套BASIC編程語言,並最終輟學去經營事業。他給他的新公司起名叫“微軟”。

曾經數萬百人瘋傳的喬布斯演講,但喬布斯沒告訴你的是?

04

喬布斯竭力讓沃茲尼亞克接受了自己的想法:設計這種套裝電腦的電路板,然後賣給當地的愛好者。不管是沃茲尼亞克還是喬布斯,他們都沒有丟下正常工作,這完全是他們在業餘時間搞的一個低風險項目。

但是,從這一刻起,故事便迅速向傳奇方向發展。喬布斯光腳來到了字節商店。這是保羅·特雷爾在山景城開的一傢俱有先鋒意義的電腦店。喬布斯向特雷爾推銷電路板。特雷爾不想要純電路板,但他說會買組裝好的電腦。每臺電腦出500美元,而且要50臺,儘快發貨。

喬布斯迫不及待地抓住這個賺大錢的機會,開始四處借錢、籌集啟動資金。正是這個不期而遇的“蘋果”砸中了喬布斯的腦袋——蘋果公司誕生了:“他們的計劃很謹慎,都是些小打小鬧。他們並不夢想著征服整個世界。”

與大家分享喬布斯故事的細枝末節,是因為細節事關能否找到讓人有成就感的工作。假如年輕時的喬布斯接受了他自己的建議,並且決心只做自己熱愛的工作,那麼我們今天可能就會看到洛斯阿圖斯禪修中心多了一位廣受歡迎的老師。

但他並沒有聽從這個簡單的建議。毫無疑問,蘋果公司的誕生並不是出於激情,而是出於一個幸運的轉機,是“小打小鬧”結出的意外的碩果

我毫不懷疑喬布斯最後對他的工作產生了激情:如果看過他那些著名的主題演講,你會看到一位顯然熱愛自己工作的人。然而這又如何呢?所有的一切告訴我們的只不過是,能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這很好

這條建議雖說不錯,但也近乎廢話,並不能幫助解答那個我們真正關心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找到我們最終會熱愛的工作?

我們是否應該像喬布斯那樣拒絕停留在一個固定的職業上,轉而嘗試大量的小型方案,然後等其中一個突然成功?在一個大的領域進行探索重要麼?怎樣知道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棄某個項目?

換句話說,喬布斯的故事回答了某些問題,卻產生了更多的問題。也許唯一明確的是,至少對喬布斯而言,“追隨自己的激情”這條建議並不是特別有用

曾經數萬百人瘋傳的喬布斯演講,但喬布斯沒告訴你的是?

05

其實,在從事著有趣職業的那些有趣的人當中,喬布斯尋找滿意工作的複雜歷程還是很常見的。你很快就會注意到:喬布斯的歷程所具有的複雜性,與其說是個例外,不如說是個規律。

例如,在對公共電臺主持人艾拉·格拉斯的採訪中,就如何“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和“知道自己將來擅長什麼”,三名大學生迫切地想知道格拉斯的看法。

格拉斯對他們說:“在電影裡,人們會說,你應該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是我不信那一套。事兒是一步一步做的。關鍵是,要強迫自己去完成工作、強迫技能形成。這是最難的階段。”

幾個採訪者備受打擊,因為他們可能希望聽到一些更鼓舞人心的話,而不是“工作是艱難的,所以忍著吧”。

格拉斯注意到了他們的表情,但他繼續說:“我覺得你們的問題在於,在做所有事情之前,總是試圖抽象地做出評判。這是一個可悲的錯誤。”

檔案裡的其他採訪都同樣說明:你很難提前預測自己最終會對什麼產生熱愛。例如,天體生物學家安德魯·斯蒂爾聲稱:“不,我那時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我反對那些要求現在就決定將來要幹什麼的體制。”

其中一名學生問斯蒂爾是不是在開始博士研究項目時“希望有一天能改變世界”。“不,”斯蒂爾回答道,“我只想多些選擇。”

阿爾·梅里克是海峽群島衝浪板的創始人。他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來說明自己隨著時間的流逝才無意間找到了激情。

“人們總是急於開始生活,但這是個悲哀。”他對採訪者說,“我不是一上來就想建立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不管幹什麼都要儘量做到最好。”

曾經數萬百人瘋傳的喬布斯演講,但喬布斯沒告訴你的是?

本文摘自《優秀到不能被忽視》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譯者: 張寶;出版年: 2016-5-20

原作名: 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