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您覺得哪款戰鬥機最好看?

呂修東


百夫長來回答你的問題

哪款戰機最好看?

從欣賞藝術來講,我認為最好看的是F-4系列戰機。

F-4戰鬥機(英文:F-4 fighter,代號:Phantom Ⅱ,譯文:鬼怪/鬼怪Ⅱ,曾用編號:F4H,通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F-4“鬼怪”),是美國一型雙座雙發全天候遠程超音速防空截擊機或戰鬥轟炸機。

F-4戰鬥機是第二代戰鬥機的典型代表,各方面的性能較均衡,不僅空戰格鬥好,對地攻擊能力也不俗;缺點是轉彎半徑過大、大迎角機動性能欠佳,高空和超低空性能略差,起降時對跑道要求較高。

F-4戰鬥機由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 ,現併入波音公司)於1956年開始設計,1958年5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生產型則於1961年10月開始正式交付海軍使用,1963年11月開始進入空軍服役,是美國空海軍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戰鬥機,參加過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也曾經是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的表演飛機。

為了解決新飛機的高速穩定性問題,設計人員做出了幾個重大改進。其一是將全動平尾下反23度,兼具穩定鰭的作用,這樣在獲得穩定度的同時也不干擾尾噴管,在大迎角飛行時,下反的尾翼可以從主翼紊流中伸出獲得必要的控制力;其二是將主翼的摺疊外翼段上反12度,並設置鋸齒,鋸齒產生的渦流可以阻止機翼附面層向翼尖方向發展,推遲分離;另外還將進氣道改為帶附面層隔離板的設計,使得各種飛行條件下都能為發動機提供最合適的氣流。直到1956年12月31日才最終完成設計,而平尾的下反和外翼段的上反造就了“鬼怪”的奇特外形。

YF4H-1安裝了前緣襟翼,從翼尖一直向內延伸到1/4翼展處,以機翼摺疊處為界分為兩部分。在飛機低速飛行時襟翼向下偏轉,提高升力。前緣襟翼和後緣襟翼都具有吹氣裝置,從發動機壓氣機中引出高壓空氣向後吹出,使機翼上表面氣流在高攻角的狀況下不分離。進氣道斜板有 5 度的安裝角。在雷達罩後面的下機身表面裝有電子設備冷卻系統的進氣口。機翼水平部分的後緣分為兩部分,內側的是襟翼,外側為襟副翼。襟副翼是副翼的一種,但只能向下偏轉,不能向上偏,在它們前面的機翼上表面就是擾流板。如果要向左邊滾轉,飛行員就會向下偏轉右側襟副翼,同時豎起左邊的擾流板,“鬼怪”沒有通常意義上的副翼,滾轉控制由襟副翼和擾流板完成。外翼段除了前緣襟翼外沒有其他操縱面。另外在機翼下表面襟翼前方設置有向下開裂的減速板。全動平尾有23.25度的下反角,提供全部的俯仰控制。

其實,整體來說,很多人都覺得F4系列戰機整體形象較為醜陋,其外形也多為人詬病,可是百夫長始終覺得這款戰機設計理念突出,造型奇特有特點,不知各位看官意下如何?









樓蘭百夫長


好看的飛機才是好飛機,喏,我們的殲-20,大名“威龍”,自從一出世,即被軍迷和網友們親切地稱呼為“銀河戰艦”和“黑絲帶”。端地好,不平凡,是我國航空工業積數十年技術積累,無數能工巧匠打造而成。要知道它的美,首在看它的底蘊和氣質所在。它出世的時候,有人被瘋狂打臉,啪啪地夥計,他說中國十年也造不出來五代機;有人要跳樓,此前多年的大言不慚和極力貶損,都在這一刻,恨不得自個覓條地縫兒鑽進去。既知現在,何必當初,說過頭話,搞自我膨脹,全然沒有用,一旦被戳穿,即難有面目苟活於世。也許正因為這樣,才凸顯得“威龍”更猛,多有威風。

“威龍”的定義

怎麼定義“威龍”?魂舞大漠的看法,是在國際上第一次第一個可以與美國五代機並駕齊軀的國家。不知這樣表述,是否到位,網友們是否贊同?也許追趕速度太快了,很難使他們接受,如果照此速度下去,用奇蹟二字也難以描述。理順了研製體制,如今不缺人才,不少資金投入,經過多年厚積薄發,什麼事辦不到呢?自古就有奇工巧匠之能的中國,航空工業經過七十年的技術厚積,何事而不可得!到今年底,生產數量可達到60架,即是一個航空旅的規模。通過試裝的檢驗,在技術上已經成熟起來,自可批量裝備。

威龍有威

《藍天有我,感恩有您》,空軍一個小片中,第一次展示7架殲-20同框的視頻,總師楊偉說,既有守,也要攻,我們不能只守在家裡面。這就是空軍建設的目標,攻防兼備,有了飛出去的能力,前出當然越來越頻繁。“威龍”有威,自可龍翔而去。警巡與戰巡,繞島與前出,我們有了能力去維護自已的正當權益。廣大的網友猛可裡發現,威龍有威,它是這般威風凜凜,沒有什麼不可以。有意思的是,有個國家,說在他的戰機雷達中,2000公里之外即發現了殲-20,以銖稱鎰,不自量力,鬧出了天大的笑話,成為國際一大笑柄。F-22對陣F-16,曾有144:1的勝績,殲-20自可以鎰稱銖。


魂舞大漠


駐地就有空軍機場,自本文作者懂事起,聽到天空每每有飛機聲,就探起頭來觀望,那是很少有民航機,基本是都是空軍的戰鬥機,呼嘯從人們頭頂而過的是那種噴氣式的平頭機。

上初中那年,從學校圖書館《航空知識》雜誌知道獲知,小時後看到的是殲-6戰鬥機,後來那種儘管也是機頭進氣,但進氣口卻明顯縮小的,就是殲-7戰鬥機。

從《航空知識》上明白了都是瀋陽國營112廠製造(現沈飛集團)仿蘇制的戰鬥機,殲-6是在米格-19的樣機和全套圖紙和其他資料基礎上仿製而成,米格-21 則成了國產化的殲-7戰鬥機。

此後,駐地空軍換成了尖尖機頭的強-5攻擊機,因為看慣了平頭機,眼前冷不丁地出現 了尖頭機,突然感到尖頭機太帥氣了,因此,年輕時對強-5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以至於一直在腦海中定形顯影下來了。

儘管數十年以後,空軍引進了蘇-27空優戰鬥機,包括國產脫離蘇系戰鬥機成飛研發製造的殲-10橫空出世,實話實說,這兩架戰鬥機都非常漂亮,但對已過知天命年齡的老朽,也即本文作者眼前揮灑不去的依然是小強雖然瘦小但卻非常靚麗的身影。

現在,駐地空軍早已換成了飛豹戰鬥轟炸機的改良升級版本殲轟-7A,當空中沉悶的聲響傳來,不用抬頭不消說又是飛豹A來了,向東飛行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是東海,又到公海溜灣去了。

強-5,是我軍工在殲-6基礎上,自行研發製造的一型單座雙發超音速噴氣強擊機,現在,則習慣稱為攻擊機;如同殲擊機基本上沒人叫了,都叫戰鬥機了,非常有意是的是命名,比如殲-20戰鬥機,卻沒人說殲-20殲擊機。

此係列各型機種,曾經大量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成為我軍對地攻擊的主力作戰機種之一,自1968年成批生產,2012年10月25日交付最後一架,現在,基本上已經從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中退役。

強-5, 是一種輕型攻擊機,最大飛行速度M1.12,最大起飛重量僅11噸,最大航程1200公里,作戰半徑500公里,最大載當量3噸,正常載彈量僅1.5噸。

從當下的眼光來看,強-5確實是架小型戰機,航程、載彈量、作戰半徑等硬核指標都不夠硬朗,因此,隨著新戰鬥轟炸機的服役,小強被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淘汰,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但在我等有一定年齡看慣了平頭機的讀者眼中,畢竟強-5是我空軍裝備的第一架尖頭作戰飛機,因此,對其印象極為深刻,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眼中最靚麗的一款戰機,如同王八對綠豆,對上號了,就久久離不開視線了。

當然,以上僅是本文作者自身的體會,只是一家之言,不代表他人的意見,如有不同意見,希望拍磚,鮮花就免了。


國平軍史


蘇27全系列,F-22,SR-71,B-2,圖-160,B1。


daidaiwang


F14雄貓戰鬥機,經典中的經典,不管兒時的動漫還是好萊塢大片都借鑑的對象,當時強大的作戰能力無可匹敵,放到現在也是三代機中的佼佼者,是被逼退役的。


z喜歡看視頻


yf23和su27


聖普勒


F4鬼怪、F14雄貓、米格29、蘇30、幻影系列……空中美男子殲8


赤貧散人


最矯健的f16


祥銀704


我覺得是猛禽和陣風


我大鄭州第一人才


法國〔達索公司〕創始人“馬賽爾.達索”先生曾經說過:“凡是看起來漂亮的飛機✈就是好飛機……”

Aircraft.overaII.shape.design〔飛機總體外形設計〕

當我們看見一架飛機✈首先看這架飛機的氣動佈局、飛機的外形構造和大部件的佈局與飛機的動態特性以及所受到空氣動力密切相關。

尤其是進入噴氣式時代、飛機氣動外形設計更加完美、流線型一直飛機設計的重中之重!






那麼,現代那一架飛機外形更“漂亮”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大型民用客機孔某首推Boeing747-200C、獨特的雙層機頭設計、經典之作!




大型戰略轟炸機圖-160“白天鵝”
設計精巧的“可變後掠機翼”設計。
美國的“國際戰鬥機”
經典的F-16“.戰隼”。



法國的“幻影-2000”
無尾三角翼設計。
中國的“殲-10C”

前鴨翼佈局設計。
當然了美國的“F-35/閃電II”
獨特的升力風扇技術技術更是經典之作!

這幾型飛機的氣動外形設計漂亮、性能指標更是可圈可點,都是現代飛機的代表作也是經典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