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随着越来越多外地小吃的流入

一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街边美食

不知不觉间好像都快要被忘记了...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其实随便说几样就能唤起你舌尖的记忆

所以有空的时候,

大家记得要去尝一遍哦~

蟹壳黄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别小看这洒满芝麻的小饼,它可就是被评为“上海十大名点”之一的蟹壳黄,褐黄色的外表,咬起来皮酥香脆,油多不腻。馅有甜、咸两种。咸味还有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豆沙和枣泥。早起上海的茶楼、老虎灶什么的都会有,再配壶茶喝喝伐要太色一。

油墩子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小学的时候,出了校门就可以闻到萝卜丝和油炸的香味,那一定是门口卖油墩子的伯伯。把面糊倒进椭圆形的铁勺里,加葱花、白萝卜丝什么的,炸到表面黄褐色,包在油纸里,趁热一口下去,酥脆又喷香。

小笼包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虽然现在还是可以吃到,但怎么都还是觉得学校门口的那一家最好吃,真的是皮薄多汁,倒上一小碟醋,蘸两下,咬一小口,赶紧把汤汁接住喝下去,再嚼上一口带着鲜肉的小笼皮,甜甜的汁水顺着喉咙滑下,还包裹着小笼的肉香在嘴里弥漫。

双酿团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用糯米和芝麻做成的上海传统小吃,大概现在不是很多人吃了,但是红豆沙和黑洋酥的馅,呈半透明状的糕体,甜甜糯糯,凉爽可口,还是讨很多老食客的喜爱,现在跑去沈大成还是可以买到,沈大成的双酿团也是上海名列前茅的糕点咧~

生煎馒头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生煎馒头”这种典型的上海叫法延续至今,早餐午餐晚餐顿顿都可以吃,我们常常吃的是混水生煎,里面是鲜猪肉加肉皮冻,满满的汤汁躲在厚实的外壳里,撒上黑芝麻的生煎馒头吃起来更香,底部煎得发粽咬起来更是脆香脆香的。还有种不带汤汁的清水生煎,据说张国荣都去吃过,就在丰裕里好像还有。

老虎脚爪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听说小时候胃疼,就有亲戚会去买老虎脚爪,好像是可以帮助消化。其实叫老虎脚爪就是因为做的外形很像,吃起来就是甜滋滋的烘饼,嚼起来也很有劲道,以前都是传统的早餐点心。

柴爿馄饨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香就香在这柴爿,就是用木柴烧火煮出来的猪肉馄饨,加点猪油膏,五肉五菜最好吃,香得让人口水直流,不管是凌晨饿了还是冬天觉得寒冷的时候,感觉来上一碗柴爿馄饨就暖得不得了了,现在都不怎么看得到,一般都是在那种流动的小推车上可以吃到一碗,但有些也是用的煤气烧了。

葱油饼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弄堂里爷爷奶奶天没亮就爬起来做的葱油饼,是小时候记忆里的温暖味道,老爷爷揉面,老奶奶饼皮,煎得时候撒上一把葱花,听着油“滋滋”作响,一边就能闻到混着葱香的饼味了。咬一口就听见一声清脆,就是这熟悉的声音和童年的味道。

糖糕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到现在有时看到路边小店有卖糖糕的也忍不住买两块,就像是中式的甜甜圈一样,三角形,很绵实,外面包上一些糖,一只下肚就有饱腹感了。糖糕最好吃最糯又香脆的地方就是转角处,想想都感觉要忍不住了。

糍饭糕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淡淡的盐味衬着米香,金黄色,方方的一块,咬起来外面是脆脆的里面是软糯的米饭,热乎乎的时候吃外层的那种油炸包裹的米香会更浓郁。早上一般是和油条什么的一起卖,下午的时候通常是和油墩子、臭豆腐待在一起。

粢饭团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刚之一,正宗的粢饭团是一粒粒实在的糯米蒸出来,然后放在大木桶里保温,一般加的料就是:糯米饭、油条还有白砂糖。喜欢的还可以加点肉松,喜欢咸口的,也能加点榨菜什么的。吃的过程中饭团会慢慢松开,所以要边吃边捏。

单双档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估计大家看到单双档就会冒出来一句,这就是粉丝汤啊。其实在上海,两个百叶包、两个油面筋塞肉、一碗粉丝加汤组成的,我们叫双档。那如果是一个百叶包、一个油面筋塞肉、一碗粉丝加汤组成的我们就叫单档了。百叶包和油面筋搭档,看起来一胖一瘦像说相声,名字也由此得来。吃的时候撒点鲜辣粉米道更加嗲~

羌饼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做好完整的羌饼都是一大块像煎生煎的大平底锅那么大的,然后你看想吃多少就和店家说,他就会切下一角称重量计价,吃口咸咸的,很香很有嚼劲,外脆里软,一块就很饱了。但现在饼的种类丰富起来,吃的人也越来越少,羌饼也逐渐消失了。

上海街边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过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