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形同陌路"

最近我看到了這樣一個節目,深有感觸,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教育孩子中

那些不可不說的事情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這個節目內容非常簡單,它向我們直接的展現了這一家四口日常生活

在我們眼裡這一家人的相處模式,可能非常"眼熟",母親的嚴格訓斥、父親的沉默寡言、孩子不願意和父親溝通、兩個孩子之間的不平等……這樣的內容簡直"過於真實",也過於典型

可以說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它不是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親戚或者朋友身上。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在這個節目中,育兒老師向我們指出了這一家四口相處中最直觀的"問題"所在,這些問題也是家長們最容易犯的錯誤

相信家長們都非常想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發生哪些錯誤,我們經常"當事者迷",無法客觀地分析自己。

那麼藉著這個機會我們就來給大家整理一下,在教育孩子時我們都應該避免哪些錯誤:


1. 使用命令式語言


使用"命令式語言"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會犯的錯誤,可以說這是與他人交流時語言上的一個低級錯誤

,我們在和朋友親戚交談的時候,絕對不會這樣子說話,但是在和孩子講話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這樣的語氣。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這家人的大兒子其實非常的內向、靦腆,當他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他一直在壓制著自己的情緒,並沒有做出任何"任性"的事情。


面對母親的"命令式語言",大兒子一直選擇的是隱忍,甚至委屈到眼淚都從眼眶中流出來了,卻依舊儘量不做出任何表情,也不會痛痛快快地哭出來。

很多孩子在面對父母的命令式語言時,都會選擇隱忍的態度,但這樣的被動接受和聽話並不是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命令式語言全盤接受、非常隱忍,但是也會委屈地哭,這通常說明在孩子心中,他認為自己和家長交流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沒有任何話語權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完全承受父母命令式語言的孩子,會逐漸變得自卑,但是一旦有機會表達自我,又會極度的自負。這是因為這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父母過度指揮,從而認為自己不被愛導致的。


2. 把孩子教訓得太老實


很多人會發現身邊多多少少會有這類很"老實"的孩子,他們這樣的性格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我們經常會調侃這些人為"老實人",因為這類人性情比較溫柔,不願意傷害他人,無論自己被別人怎樣傷害,他們都儘量不跟別人發生正面衝突。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但也有一句話說得好"兔子急了還咬人",老實人就算性情再溫和,逼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會爆發。

當一個這樣性格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表現出明確的敵意時,就說明孩子內心的負能量已經積攢到一定程度了,幾乎是

忍無可忍,通常這個時候,家長想要挽回這類孩子的愛,就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如果家長們發現自家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辭,家長一定要避免對孩子進行

過度的言語攻擊,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與此同時也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怎麼做都是錯的,從而養成了"習得性無助"的心態,這樣會非常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


3. 父親僵硬如"木偶"


在這一家人的相處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父親在陪伴孩子學習的時候,僵硬得像一個木偶。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見到這樣的父親,他們本身不善言辭不懂得如何跟孩子交流,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即使別人給他們出主意告訴他"應該這樣跟孩子講話"、"應該這樣陪孩子寫作業",他們也依舊無動於衷

這類父親從心態上,其實是比較抗拒陪伴孩子的,這是一種情感的缺失,可能這些父親小的時候跟自己的父親就不太親近,導致他們自身對父愛沒有一個明確的感受

當這類父親陪伴自己的孩子時,他們沒有辦法將應有的父愛提供給孩子,其實他們的內心也充滿了挫敗感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想要成為一個能夠陪伴孩子的成功的父親,其實並不難,我們可以在和孩子相處之前,先靜下心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比如今天要陪孩子做些什麼事情?如果要陪他一起做作業的話,我們必須先明白他今天學了些什麼,孩子在學習的時候

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陪伴孩子最簡單也是最必要的一件事,就是和孩子進行互動

比如我們看到孩子因為一道題而犯難的時候,就不要坐在一邊繼續當"木頭人"了,搶在孩子表態前詢問他需不需要幫助

,並且幫助孩子解決難題,這樣孩子就會對家長產生一定的依賴感

中國現代普遍家庭模式:5歲兒子沉默隱忍,與父親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也要時刻觀察自家娃的脾氣、性格,隨機應變做出調整

還有一點就是,娃們一開始可能都不太敢跟家長求助,這是因為

害怕家長批評自己的緣故,如果家長能夠主動向孩子提供幫助,並且態度和善的話,親子之間是非常容易交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