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齐鲁地名探究——安宁临津之意——宁津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齐鲁地名探究——安宁临津之意——宁津

宁津地图

【地名由来】

宁津,原名为临津,因临鬲津河而得名。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临津城毁于大水,迁至现址,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

齐鲁地名探究——安宁临津之意——宁津

宁津在山东省的位置

鬲津河,即今漳卫新河。为古九河之一,大禹曾在此治水。

齐鲁地名探究——安宁临津之意——宁津

鬲津河

鬲津河以古得名。鬲国,相传为夏方国,《左传·襄公四年》云"靡自有鬲氏"即是。《书疏》记载,"李巡曰,治水狭小,可鬲以为津也,在鬲县,九河所在,徒骇最北,鬲津最南,"鬲县,春秋属齐为鬲邑。

齐鲁地名探究——安宁临津之意——宁津

宁津风光

宁津县,隶属于山东省,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交界处,东邻,南连,西与北以为界,与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三县隔河相望,总面积833平方千米。


齐鲁地名探究——安宁临津之意——宁津

宁津县境内有国家一级文物汉代陶楼,有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长官清真寺,有连体并生数百年的奇异之树杨抱槐,有风味独特的"三大名吃"长官包子、大柳面和保店驴肉。

【寻欢文史】

四个临津

宁津得名寓意"安宁临津"之意,其原名"临津"也是中国地名中较为多见的一个,更有意思的是都已不复存在。全国共有四个曾经叫做临津的城市,我们逐一来看。

江苏临津

临津县是江苏省历史上存在的一个行政区划和建制。永兴元年(304年)置,开皇九年(589年)并入义兴县。武德二年至七年(619--624年)复置, 一说为武德七年至八年(624--625年)。

临津县辖域位于约今宜兴市西北,大致位于官林、杨巷、都山、钮家一带。县以临溪荡、津渡而名,至今仍有临津荡,故址位于今都山乡的土城、街里村。

山西临津

唐武德七年(624年),改为临津县,属,临津县故治在今山西西20公里处的碧村。贞观元年(627年)更名。

四川临津

临津县(公元587年~1072年)是今四川省北部在隋、唐、五代、北宋时存在的一个县。

隋开皇七年(587年),胡原县改为临津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县并入普安县,后不复置。历时486年。

其辖域位于约今剑阁县东南部、阆中市西北部,县治在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前位于今剑阁县香沉镇群英村,之后位于今剑阁县白龙镇。

山东临津

唐天宝元年(742年),胡苏县改称临津县。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临津县并入。

金天会五年(1127年),复置临津县,形成今疆界。天会六年(1128年)秋,水大城圮,县治东迁二十里为治,并改名宁津县。

临津县治所在胡苏亭,即今宁津县城西。因大水毁城迁至宁津镇。

【历史沿革】

夏朝,宁津为有鬲氏地。据宋《路史·国名记》"有鬲氏,夏诸侯封地,因近鬲津故名"。古鬲津河在宁津县南境,商朝为鬲国。

齐鲁地名探究——安宁临津之意——宁津

西周属齐无棣邑。春秋为齐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燕、赵、秦、魏、韩五国联合攻齐,赵将廉颇率部在宁津境内突破齐军防线,大败齐军后,宁津县属赵。赵孝成王十年(前256年)于现宁津县城西北耿家圈村置临乐邑。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宁津为临乐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郡置邮十里一亭,河间有胡苏亭(即现宁津城西保店镇)。后来,县以下设亭一级行政机构,置亭长、亭侯。

汉朝,高帝五年(前202年)置渤海郡,属县二十六,其三曰东光以胡苏亭属之(现宁津县西境),十六曰临乐(现宁津县北境)十八曰重平(现宁津县南境)。其中,据《汉书·王子侯表》记载,自汉武帝元朔三年封刘光临乐侯至王莽篡位时的临乐侯广都,其间历次封的临乐侯都有记载。王莽时,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临乐为乐亭县。后汉时,重平、乐亭均废,宁津县四境分属东光、南皮、乐陵、鬲县。

三国时,魏建安十年(205年),三国魏置新乐县,属乐陵郡。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改郡为国,宁津为乐陵国新乐县。晋《太康记》曰:"乐陵国有新乐县,即临乐县改置。"

后历经东晋、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南朝时期一直为新乐县。

北朝时期,北魏置重平县,东魏置胡苏县,北齐更为重平县,隋复置胡苏县。

唐朝,置胡苏县。唐武德六年(623年)沧州徙治胡苏,胡苏更名安水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复置胡苏县。唐天宝元年(742年)胡苏改称临津县。

齐鲁地名探究——安宁临津之意——宁津

宋朝,1073年(宋熙宁六年)临津划归南皮县。

金朝,金天会五年(1127年)复置临津县,尽复宁津疆界。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水大城圮,县治东迁二十里为治,并改名宁津县。

齐鲁地名探究——安宁临津之意——宁津

元、明、清朝仍为宁津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曾改称振华县。1949年恢复宁津县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