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农村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农村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文化底蕴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人们在劳动生产之余,经过不断地实践推理,总结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这些俗语随着朝代的更替变迁,一直代代流传至今。

农村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在这些俗语中,包含着许多关于新年的俗语,它们成为了那个年代人们欢度新年的一个准则。其中关于除夕夜的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更是成为了家里老人过年最常提起的一句俗语。

这句俗语的含义是:在除夕夜这一晚,是新年与旧岁的交界点,在五更时分,人们从旧的一年迈入新年的大门。在这晚,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年夜饭。吃过年夜饭后,大家还要通宵守岁,寓意辞旧迎新。

农村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那么通宵守岁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根据记载,这个习俗最早开始于晋代,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在西晋周处的《风士志》中最早记载了除夕守岁: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农村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除夕夜,大家互相赠送礼物和祝福,男女老少一起吃年夜饭,大家通宵守岁,直至天明。后来到唐朝时期,“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俗语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唐太宗李世民还为此写出了“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的诗句。

到现在这个时代,人们对除夕夜仍有着只增不减的热度,家家户户欢度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更是成为了家中老人讲给家中孩子们的一个饭后茶谈,成为了每个中国孩子们的特殊回忆。

农村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如今,我们距离除夕夜的脚步越来越近,还有三天就将迎来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都开始了赶集买年货,为除夕那天的年夜饭做准备。家里的妈妈们也早就准备好了自己家里年夜饭的菜单,准备为家人们做一桌美味佳肴。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挂好了自己精心挑选的灯笼,象征着在新的一年日子也要红红火火。孩子们也早早地将写有吉祥寓意的春联贴好,还时不时剥开了一颗家里为新年准备的糖果,心满意足的放进了嘴里。

农村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除夕夜晚,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看着在每位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份特殊情感的春节联欢晚会,妈妈们在厨房里忙碌地准备着年夜饭,窗外的爆竹声给这个夜晚增添了不少的热闹。年夜饭上,大家把酒言欢,互相说着新年祝福。饭后,老人们给孩子们讲述着从老一辈听来的寓言故事。

农村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农村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文章几讲的这样一回事,它也说明中华儿女对传统节日“大年”非常重视。可是老人还说:“好过的年节,长长的日子”,就是嘱咐孩子们在新年这几天不要过度浪费,以后一年的日子还长着呢,用钱的地方很多,要开源节流。你认为老人说的话有道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