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大明風華:為戰敗被俘的小綿羊朱祁鎮,說句話喊個冤

作死小能手正統帝朱祁鎮終於被俘虜,按《大明風華》這部戲來看,這是必然的。先天不足,少年頑皮,青年時任性。作為一個君主,寵信奸佞,不納諫,看不起文武大臣,只相信太監王振。據說,是最被觀眾期望下線的男主角。

大明風華:為戰敗被俘的小綿羊朱祁鎮,說句話喊個冤

為他洗白很費勁,得不償失,可我還要說幾句自以為是的公道話。

一、御駕親征沒有錯。

朱家天子都是好武能武的。朱祁鎮爺爺的爺爺朱元璋,無敵統帥,亂世稱帝,武力值高得嚇人。朱祁鎮爸爸的爺爺朱棣,也是用兵打下來的江山。朱祁鎮的爺爺雖然看似病弱,可在靖難的時候,也能帶兵守住大軍進攻,守護住了當時的北平。朱祁鎮的爸爸也是從小就和朱棣北伐大漠,也是好武能武的。

經驗說明,御駕親征對士氣有很大的振奮作用。朱家的天下,自己不著急不努力,臣子會偷懶懈怠。靖難之變時,如果建文帝能學到一成朱元璋的武略,舉全國之力,率軍出征,還打不過一個藩王朱棣。

大明風華:為戰敗被俘的小綿羊朱祁鎮,說句話喊個冤

同樣的道理,宣宗時,漢王叛亂,朱瞻基御駕親征很輕鬆的就平定叛亂。

同樣的道理,朱棣北伐,也是屢戰屢勝。

天子守國門,不止說說,還要有行動。

我估計那些奸臣和太監王振也是這麼慫恿皇帝出征的。

二、不會打仗,不會做皇帝。

據說,農村的田園貓碰到蛇就可以打個牙祭,改善伙食。城裡的寵物貓,看到老鼠都害怕。馬上鼠年了,老鼠嚇到貓也正常操作。

朱祁鎮以前的明朝皇帝,都可以說是能征慣戰,怎麼到他這就鼻涕了呢。

大明風華:為戰敗被俘的小綿羊朱祁鎮,說句話喊個冤

從朱祁鎮之後的明朝皇帝,只出了一個明武宗朱厚照能武的。這不是偶然,這必然是朝廷大臣重文抑武的後果。

對比一下清朝,前期的康乾皇帝就不說了,影視劇都給拍神了。

大明風華:為戰敗被俘的小綿羊朱祁鎮,說句話喊個冤

道光做太子的時候,碰到天理教攻打皇宮,危急時也不含糊,直接用火槍卑鄙的殺死了天理教俠客。咸豐這個病秧子,也是能上馬拉弓射箭圍獵的,雖然哭哭啼啼的不射箭,可這也說明是練過的。

可到了敗家娘們時期,同治光緒宣統三個皇帝,一個比一個弱雞。

同樣是太后掌權,皇帝同樣是弱雞,老師和掌權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最可惜的就是孩子命苦,爹死得早,被一群文臣和後宮的太后給教壞了。

三、好人做不成好皇帝。朱元璋的兇狠誰不怕,朱棣更是能滅人十族的主,朱瞻基殺起親叔叔漢王也不含糊。朱祁鎮就是孩子打鬧,這麼貶低,也沒說他殺過大臣和將軍。

朱祁鎮帶領50萬大軍,是什麼概念,300個團的兵力,慈不掌軍。老祖宗劉邦也不過能將10萬。

朱祁鎮沒學過兵法,再不濟也能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被人揮淚斬了的馬謖。20多歲的小夥子,就這麼被人忽悠的率軍出征,能活著回來真是萬幸啊。

一個綿羊率領一群獅子,戰鬥力就是渣渣啊。不教貓捉老鼠,卻要貓去拿蛇當午餐,真是活膩了。

大明風華:為戰敗被俘的小綿羊朱祁鎮,說句話喊個冤

“文景之治”後出了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仁宣之治”後卻出了個土木堡之變,出了個被俘虜的皇帝,要引以為鑑引以為戒啊,不光要能打仗,更要能打勝仗。說到底,歷史是為現在服務的。

大明風華:為戰敗被俘的小綿羊朱祁鎮,說句話喊個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